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ERIA]:大流行 (COVID - 19) 政策区域合作和新兴的全球生产网络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大流行 (COVID - 19) 政策区域合作和新兴的全球生产网络

2020-04-17ERIA好***
大流行 (COVID - 19) 政策区域合作和新兴的全球生产网络

ERIA - DP - 2020 - 01ERIA 讨论文件系列第 328 号大流行 (COVID - 19) 政策、区域合作和新兴的全球生产网络*Kimura Fukunari庆应义大学东盟和东亚经济研究所Shandre Mugan Thangavelu杰弗里 · 谢赫东南亚研究所 , 双威大学 , 阿德莱德大学国际贸易研究所Dionisius A. Narjoko东盟和东亚经济研究所克里斯托弗 · 芬德利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2020 年 4 月Abstract: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应对大流行冲击以及对东亚贸易和全球价值链 ( GVC ) 的相关经济 ( 金融危机 ) 冲击的可能政策。我们发现,区域政策协调对于减轻和隔离大流行冲击至关重要。重要的是要及早识别大流行事件,以在国家和区域一级平坦大流行曲线。这支持了世界银行最近的一项研究 ( 2020 年 ),该研究强调了在大流行冲击期间早期缓解政策的重要性。当该区域几个国家同时经历系统性大流行冲击时,大流行和经济冲击的成本显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使区域大流行曲线变平变得重要。结果还表明,东亚需要加强协调,以减轻失业,企业破产和金融市场脆弱性方面的未决经济冲击。该文件还强调,在大流行期间,全球价值链网络的稳定性对于对冲关键医疗和健康产品采购中断的风险以及与制造业 (如物流部门) 联系的服务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区域政策协调和全球价值链的稳定对于该区域大流行后的恢复很有价值。关键字:Covid - 19 , 大流行 , 全球价值链 ( GVC ) , 区域合作 , 东盟 , 东盟加六JEL 分类:E61, F01, F42, F62, I15* 我们要感谢两位匿名裁判在改进早期草案方面提出的非常有建设性和有益的意见。Kimura Fukunari , 庆应义大学经济学院 , 东盟和东亚经济研究所Shandre M. Thangavelu , Jeffrey Cheah 东南亚研究所 , 双威大学和阿德莱德大学国际贸易研究所Dionisius A. Narjoko , 东盟和东亚经济研究所 Christopher Findlay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 21.Introduction世界卫生组织 ( WHO ) 于 2020 年 3 月宣布冠状病毒病 ( COVID - 19 ) 为大流行。世界上很少有国家逃脱了它 : 截至 4 月 10 日,全世界已确认 160 万例病例,96, 000 人死亡。相比之下,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 SARS ) 的传播过程中,在 2002 - 2004 年间,全球只有 8098 人被感染,774 人死亡。SARS 的传染性较低,但死亡率较高,SARS 受害者一旦开始出现症状,就更具传染性。COVID - 19 具有相对的传染性,可以无症状,并且死亡率高于正常的季节性流感。对 COVID - 19 的公共卫生反应,包括封锁,已经在生产过程的供应端和需求端上下产生了冲击。具有世界意义的冲击并不少见。然而,与最近经历的其他疫情相比,COVID - 19 疫情存在一些关键差异。这些差异既增加了 COVID - 19 的重要性,也塑造了恢复的潜力。例如,与影响经济供给方面的政策冲击相反,例如美国 ( US ) 与中国的贸易战,COVID - 19 导致了全球价值链 ( GVC ) 两端的巨大破坏。全球冲击也与自然灾害有关,自然灾害对工业生产造成实际损害。相比之下,在当前情况下,全球能力仍然存在,只是无法使用,这为比自然灾害更快的恢复创造了空间。研究发现,如果生产网络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那么对自然灾害的反应也可以相对较快。例如,Ado 和 Kimra ( 2012 ) 研究了 2011 年东日本大地震对日本国内和国际机械行业生产网络的影响,主要是供应方的冲击。他们将其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全球金融危机主要是需求方面的冲击。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规模和长期影响,这种比较具有挑战性。他们的研究表明,日本工业对这两种冲击的反应速度与生产网络的稳定性和稳健性以及它们与东亚的联系有关。Abe. 3Thagavel ( 2012 ) 还观察到了诸如东日本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生产和工业活动的重大物理损害。基于私人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协调努力,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的复苏比预期的要快。Noy ad Shields ( 2019 ) 最近对 SARS 经济影响的研究发现,对中国,香港,新加坡和台湾的影响非常短暂,经济在两到三个季度内复苏。这归因于各国更强有力的遏制政策,也归因于全球价值链的灵活性。COVID - 19 大流行的预期影响非常大。世界银行最近的一项研究预测,到 2020 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 ( GDP ) 将下降 2 % 以上 ( 世界银行,2020 年 ) 。相比之下,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一年,世界 GDP 增长率从 2007 年的 5.6% 下降到 2009 年的零。同样,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东亚的 GDP 年增长率从过去十年的平均近 8% 下降到 1997 - 1999 年的全地区平均水平为零。除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外,增长率并未变为负值。国际劳工组织 ( 国际劳工组织,2020 年 ) 预测,COVID - 19 大流行将导致工作时间减少 6.7 %,相当于全球 1.95 亿全职工人,其中包括约 1.25 亿全职工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总体而言,社会距离措施影响了约 27 亿工人,约占世界劳动力的 81 % 。对 COVID - 19 毁灭性经济影响的预期导致世界各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救济计划。2020 年 3 月 4 日,中国财政部公布了总额为 1104.8 亿元人民币 ( 160 亿美元 ) 的专项资金,用于管理疫情控制。中国还分配了 1.85 万亿元人民币 ( 2610 亿美元 ) 的新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配额,以支持省级政府 ( Hag et al 。, 2020 ). 1 。2020 年 3 月 26 日 , 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 2.2 万亿美元的美国经济救济计划 ( Beckett , Aratani 和 Graham , 2020 年 ) 。欧盟 ( EU ) 国家 , 澳大利亚和东部也宣布了其他几项大流行救济计划1 中国央行还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 0.5% 至 1.0%, 以增加银行的流动性。 4亚洲国家。一些研究强调了大流行冲击后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2020) 。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应对大流行冲击以及对生产和贸易的冲击的可能政策,特别是通过全球价值链。我们通过东南亚国家联盟 ( 东盟 ) 经济共同体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 RCEP ),将重点放在东亚地区和区域经济合作的作用上,该伙伴关系由东盟和六个国家组成 : 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大韩民国和新西兰。本文借鉴了应对早期全球冲击和自然灾害的经验,还侧重于全球价值链的运作以及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保持联系的价值。根据这些早期经验,该地区在大流行后时期的复苏取决于区域贸易和投资政策以及全球价值链的灵活性。本文确定了 COVID - 19 病毒产生的两种不同的冲击。大流行冲击与人类健康和福祉有关,而随后的经济冲击 ( 包括金融危机的风险 ) 是由于大流行对经济活动的破坏性影响以及公共卫生政策应对措施的影响 - 两者都导致全球价值链在生产和消费的供需方面都受到严重干扰。Eichebam,Rebelo 和 Trabadt ( 2020 ) 最近的一项研究检查了大流行冲击和经济冲击的相互作用 ( 但没有金融冲击的可能性或 GVC 效应 ) 。人们通过削减开支来应对疫情,这影响了病毒的传播。然而,它们并没有完全内在化后一种效应,这为政府和政策创造了一个角色,通过遏制将这些效应内在化,即使它们导致了更深层次的经济影响。在本文中,我们试图从经济冲击中识别和隔离大流行冲击的影响。如果没有政策回应,大流行在人类孤立、死亡、家庭混乱和抑郁方面的社会成本是巨大的。它可能会立即产生经济影响,如果持续下去,大流行冲击也可能在没有缓解的情况下增加随之而来的经济冲击的规模。 5关于政策应对,重要的是在大流行周期开始时承担应对大流行的成本 (缓解、隔离、封锁和经济中断),以迅速在国家和地区层面平坦大流行曲线。这有助于将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与可用能力相匹配。世界银行 ( 2020 年 ) 的研究强调了快速政策反应 ( 早期投资于疾病监测、检测、跟踪和隔离 ) 的必要性,就像大韩民国和新加坡发生的那样,以成功平坦大流行曲线。然而, 这些反应具有经济成本, 对此也建议救济。区域合作有助于应对大流行冲击和经济冲击。我们在下面提供示例,但简而言之,协调人员流动的方法可以减少传播的程度。采取协调一致的方法,将不应对大流行的成本内部化,加强了这种影响。救济计划的好处也蔓延到该地区的其他经济体。在国家之间将这些影响内部化受益于协调。本文还发现,在大流行期间和之后,GVC 网络的稳定性至关重要。首先,重要的是通过保持服务联系的稳定性,例如物流部门提供的服务联系,避免中断关键医疗和卫生产品的采购。其次,本文强调了在大流行后恢复期更广泛地协调与全球价值链网络运营相关的政策的价值。本文组织如下。下一节简要讨论了大流行冲击对东亚的经济影响。第 3 节讨论了该地区可能的大流行政策应对方案 , 以中国政府对大流行的政策应对为例。第 4 节总结了本文 , 并包括政策讨论。 62.COVID - 19 在东亚的经济效应大流行及其应对措施对经济的需求和供给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尽管采取了财政刺激措施,但由于社会距离和高度不确定性,商品需求大幅下降。一旦新的 COVID - 19 病毒病例数低于某一阈值水平,经济停滞可能会在一两个月内恢复正常活动。最终,商品需求的下降将逆转 - 今天没有购买的商品可以在以后购买。但是,我们可能不在与初始停止点相同的起点。如果大流行的冲击是暂时的,我们只能期望这些观点是相似的。在供应方面,从近期来看,全球价值链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因为人们无法上班,运输系统中断,供应商关闭,边界更难跨越。除了生产中断外,我们还观察到服务联系和服务部门活动的重大中断。特别是,物流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转移中间产品的能力崩溃导致其他相关国家的生产中断。这种中断导致全球价值链上下产生乘数效应,并对参与国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此外,服务业受到人员流动封锁的干扰,这直接影响了旅游、金融、酒店和餐馆、商业和航空等关键服务。COVID - 19 冲击的关键要素是对人员流动的封锁,因为当前的经济状况无法识别和隔离不可观察的 (携带 COVID - 19 病毒的人),这直接影响与人员流动相关的服务活动。在严重依赖服务活动创造收入和就业的国家,这种影响将更加显著。对金融系统的影响也很大,如果大流行冲击持续下去,影响还会增加。全球范围内的失业和大型公司破产将带来巨大的负面财富效应,导致金融脆弱性。整个欧洲和美国的抵押贷款违约率可能会上升,这反映出金融脆弱性的迹象。全球财政和货币对策旨在 :2 Kennedy, Thomson, and Vujanovic (2006) 讨论了大流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7减轻巨大的负面财富影响以及即将到来的金融市场危机 , 未来几个月 , 各国可能会有几个阶段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大流行冲击可能会对国内和区域经济产生中长期影响,而经济冲击可能会对国内和区域经济产生影响。经济冲击的中长期影响将是大流行持续的函数。大流行政策的关键是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来减轻和隔离影响,使这种冲击只能暂时扰乱经济活动,并避免重大生命损失。同样重要的是,不要破坏技术进步的长期过程,并避免因破产而丧失生产能力。长期和持续的大流行冲击 ( 超过 6 个月 ) 可能导致经济的深度结构调整。COVID - 19 的破坏性影响清楚地反映在对全球和地区 GDP 影响的各种预测中。世界银行最近的估计显示,2020 年全球 GDP 将下降 2.1% ( 世界银行,2020 : 表 I.2. 1 ) 。经济学人智库 (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