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IPE]: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发布亟待完善AQTI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发布亟待完善AQTI

公用事业2011-01-19IPEW***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发布亟待完善AQTI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发布亟待完善Air Quality InformationTransparency Index——2010年度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结果及20个国内评价对象和10个参照国际城市的比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LAW SCHOOL 关于RUC Law(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RUC Law)是新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自1950年创办以来,六十年栉风沐雨,六十年风雨兼程, 六十年弦歌不辍, 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在教育部2004、2009年两次正式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全国法学学科中均排名第一, 并开始跻身于世界一流法学院行列。关于IPE(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 E)是一家在北京注册的非营利环境保护机构。 自2006年5月成立以来,IP E开发并运行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空气污染地图数据库(www.ipe.org.cn), 以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促进环境治理机制的完善。本报告主要编写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RUC Law):竺效、高仰光、闻闽、王倩、刘长虹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马军、阮清鸳、沈苏南、Sabrina Orlins、吴卫、张一、王晶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朱忠军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钱星日本一桥大学法学院:周蒨报告翻译和校对:Karl J. McAlinden、Sabrina Orlins、Matthe w Collins、Alex Klikunas、王晶晶资料翻译和校对:张怡、王晓丽、赵正珂、曹宇、闫雪丽课题组特别感谢美国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RBF)对项目实施提供的支持!课题组也衷心感谢以下各位专家对本项目和报告提供的建议、评价和指导:张世秋、 王灿发、 王五一、 郭新彪、 朱彤、张金良、段雷、黄向阳、Jennifer Holdaway报告设计制作: 智顶艺术设计事务所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 信息发布亟待完善011目 录概 要 ..................................................................................... 2第一章 AQTI指标体系的建立..................................................... 3 第一节 确定须公开的大气污染物指标.......................................... 3 第二节 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11 第三节 设计各项指标的评价方法............................................... 12 第四节 组织专家论证............................................................... 12第二章 被评国内城市与参照国际城市的AQTI评价结果.............. 13 第一节 评价对象和参照对象..................................................... 13 第二节 设定评价流程.............................................................. 14 第三节 评价组的评估结果........................................................ 14 第四节 参照组的评估结果........................................................ 19第三章 对中外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现状的比较和完善建议....... 29 第一节 评价组与参照组的AQTI评价结果的比较.......................... 29 第二节 对我国完善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的建议......................... 31 Air Quality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Index2概 要近年来, 空气污染成为困扰许多中国城市的最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不良的空气质量不但对数以亿计的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甚至威胁到了部分城市居民的健康。中国正在经历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空气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一发展阶段的伴生物。许多西方国家也曾经历这样的阶段,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等载入世界环保史的大气污染事件,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健康影响。经过长期努力,西方国家的城市大气质量与其整体环境一样,获得了明显改善。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实践表明,环境信息公开可以成为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完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通过对监测所获取信息的整理和公开,既可以提高全社会对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从而促进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也可以尽可能避免或降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公共风险。中国目前尚未形成综合性的“国家空气污染与健康监测网络”,有关城市大气质量信息的监测、 采集和信息公开尚不能适应公众保护自身健康的需要。 我们认为, 就城市空气质量相关的信息公开而言,有必要借鉴国际上既有通行的良好实践经验。为了能对中国大气环境质量信息公开的现有水平作出更加准确的分析, 我们开发了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从系统性、及时性、 完整性和用户友好性四个方面对北京、上海、广州等20个中国城市2010年度的空气质量信息公开状况进行了评价, 并选取了纽约、 巴黎等10个境外国际城市作为参照组,予以对比分析。1国内外城市AQTI评价结果的对照分析, 为我们揭示了显著的差距, 但我们也希望能总结出国内外的良好实践案例,并提出了改进中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信息公开的建议。2010年末开始试运行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发布系统, 使得空气质量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显示了中国政府完善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实践的决心。 我们相信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水平的提升,将有助于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来实现中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1 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原始数据, 原则上收集截至2010年9月底。 其中, 作为2010年度AQTI评价对象的各年报信息一般反映的是2009年度的信息。 但奥地利维也纳的年报信息,因其均于每年底按惯例发布,所以课题组于2010年9月研究时能够有所预计,故纳入了本次评估原始数据范围。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 信息发布亟待完善033污染物短期接触长期接触臭氧(O3)- 增加肺部炎症 - 增加肺部渗透性- 增加呼吸道症状 - 降低黏膜纤毛的清除率- 降低儿童的肺功能发育悬浮粒子(PM10、PM2.5)- 肺部炎症反应 - 呼吸道症状- 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 增加药物的使用- 增加住院 - 增加短期死亡率- 增加心肺及肺癌死亡率- 增加下呼吸道症状,及降低儿童的肺功能- 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降低成人的肺功能二氧化氮(NO2)- 哮喘病患者肺功能的变化- 增加哮喘病患者的支气管敏感- 降低肺功能- 增加呼吸道症状风险二氧化硫(SO2)- 哮喘病患者的肺功能及呼吸道症状变化- 增加死亡率一氧化碳(CO)- 使人疲劳 - 使有心脏疾病的人胸痛- 使视力及协调能力受损 - 于非常高浓下引致死亡- 影响心血管系统-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 眼、皮肤刺激 - 呼吸道症状- 消化道症状 - 于非常高浓下引致昏迷等- 影响肝脏、肾脏 -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部分VOC具有致癌作用铅(Pb)- 铅中毒,尤其对儿童- 增加血压-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 影响肾功能- 影响生殖系统苯并(a)芘(BaP)- 眼、皮肤刺激作用- 致癌 - 致畸- 致突变汞(Hg)- 血汞、尿汞增高- 汞中毒(腹痛、腹泻、血尿)- 精神、神经症状 - 口腔炎 - 震颤二噁英(Dioxin)- 消化系统紊乱 - 肝脏损害- 皮肤及其衍生物损害- 内分泌干扰 - 一级致癌物- 免疫毒性 - 影响生殖系统第一章 AQTI指标体系的建立建立城市大气环境信息公开评价体系,需要考虑以下主要方面的问题:· 确定须公开的大气污染物指标· 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设计各项指标的评价方法第一节 确定须公开的大气污染物指标表1.1 主要空气污染物的短期及长期健康影响以预防和解决环境健康问题为目标, 开展大气环境质量信息公开工作, 首先需要回答应该公开哪些大气环境信息信息, 即确定信息公开的指标项目。我们认为在指标的选择上,应主要考虑如下四方面因素: 333各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333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333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地区)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通例 333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物控制项目监测状况及发展动向1.各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1950年代以来, 有关国际组织、 世界各国一直在评估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 大量研究资料已积累的数据表明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存在不良影响。 根据关于空气污染 方面的国际研究回顾( 欧洲委员会2005;美国环境保护署2006;世界卫生组织2006;环境、 食物及农业事务署2007),潜在的健康影响可分为短期急性及长期慢性影响。短接接触通常是指暴露剂量为1小时至1日之间。 慢性影响一般是指持续暴露在70年寿命期。 根据已有研究的发现,表1.1不完全的总结了不同空气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22 参见香港环境保护署:《检讨本港空气质素指标及制定长远空气质素管理策略-可行性研究.附录F》,奥雅纳顾问公司2009年7月, 第F1页,ht tp://www.epd.gov.hk/epd/tc_c hi/environment inhk/air/st udyrpt s/file s/appendix_f_ch.pdf。 Air Quality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Index4图1.1卫星观测的中国东部地区NO2柱浓度增长情况2.3 颗粒物(TSP、PM10、PM2.5)目前, 我国环境空气颗粒物污染严重, 不但TSP浓度水平较高, 而且PM10、PM2.5浓度水平也较高。 根据国家环境状况公报, 总体而言, 全国300多个城市总悬浮颗粒物下降趋势明显,1999年国控网城市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平均值比1990年下降31.8%。1990~1999年全国城市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和2001~2005年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变化情况见图1.2所示,总体呈下降趋势。图1.2 1990~2005年全国城市颗粒物浓度变化2.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当前,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煤烟型污染作为主要污染类型长期存在, 城市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硫(SO2)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污染问题没有全面解决。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