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吴证券]:2023年三季报点评:极耳焊增速放缓,新业务开始放量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2023年三季报点评:极耳焊增速放缓,新业务开始放量

骄成超声,6883922023-10-30曾朵红、阮巧燕、岳斯瑶东吴证券王***
2023年三季报点评:极耳焊增速放缓,新业务开始放量

证券研究报告·公司点评报告·电池 东吴证券研究所 1 / 6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骄成超声(688392) 2023年三季报点评:极耳焊增速放缓,新业务开始放量 2023年10月30日 证券分析师 曾朵红 执业证书:S0600516080001 021-60199793 zengdh@dwzq.com.cn 证券分析师 阮巧燕 执业证书:S0600517120002 021-60199793 ruanqy@dwzq.com.cn 证券分析师 岳斯瑶 执业证书:S0600522090009 yuesy@dwzq.com.cn 股价走势 市场数据 收盘价(元) 75.40 一年最低/最高价 73.00/186.58 市净率(倍) 4.92 流通A股市值(百万元) 3,538.22 总市值(百万元) 8,655.92 基础数据 每股净资产(元,LF) 15.33 资产负债率(%,LF) 18.11 总股本(百万股) 114.80 流通A股(百万股) 46.93 相关研究 《骄成超声(688392):2023年中报点评:Q2业绩符合预期,第二增长曲线轮廓初显》 2023-08-28 《骄成超声(688392):2022年报&23一季报点评:业绩符合市场预期,超声波焊接持续高增长》 2023-05-04 买入(维持) [Table_EPS] 盈利预测与估值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 522 626 788 1,062 同比 41% 20% 26% 35%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 111 103 140 221 同比 60% -7% 36% 58% 每股收益-最新股本摊薄(元/股) 0.96 0.90 1.22 1.93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 78.14 83.87 61.72 39.15 [Table_Tag] 关键词:#业绩不及预期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 23Q3业绩低于预期,但毛利率表现亮眼。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4.6亿元,同增17%,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减11%,扣非净利润0.6亿元,同减18%。其中Q3公司营收1.1亿元,同减24.5%,环减42%,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减58%,环减59%,扣非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减83%,环减79%;Q3毛利率为63.5%,同增8pct,环增11pct,归母净利率12%,同减9.8pct,环减5.2pct,营收增速放缓,业绩低于市场预期。 ◼ 极耳焊业务增速放缓,盈利水平基本维持。我们预计公司Q3极耳焊及耗材收入0.85亿左右,占比近80%,受下游电池厂扩产降速影响,营收环比有所下降;Q4极耳焊业务营收环比预计稳定,全年预计贡献收入4.5-5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耗材预计贡献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近30%,毛利率预计50-60%,持续贡献优质现金流。明年看,我们预计极耳焊业务贡献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25%,耗材贡献主要增量,且极耳焊国内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 线束+IGBT开始放量,后续预计可连续翻倍增长,盈利水平超市场预期。公司Q3新业务收入超2千万,占比超20%,开始放量。高压线束+IGBT国产化率低,单台价格和盈利相比极耳焊更高,我们预计毛利率超65%,且耗材用量大、损耗更快。公司已独家突破120平焊接技术,在快充/高压端逐渐成熟后,公司产品有望充分收益,目前已获主流线束厂订单,我们预计Q3新增订单超4千万元,总量突破1亿元。线束+IGBT 23年预计贡献收入超5千万,24年有望达1亿元,未来几年预计可实现连续翻倍增长。 ◼ 复合集流体逐步成熟,滚焊设备后续有望落地。国内+欧洲动力电池安全要求趋严,复合集流体需求日益迫切,目前复合铝箔已量产,大幅提升电池安全性,主用于高端车型。24年伴随复合铝箔产能逐步提升+复合铜箔开始量产,公司滚焊设备订单后续有望落地,主要应用于头部电池厂欧洲基地,首批订单有望以焊接站模式,单gwh价值量1000万元,毛利率40-50%,预计24年开始贡献利润,25年弹性有望升至15-20%。 ◼ 23Q3费用率环比大幅增加,经营性现金流环比下滑。23年前三季度公司费用率为37.2%,同增7.5pct,主要由于研发投入增加及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其中Q3期间费用0.6亿元,同增35%,环增0.5%,费用率56.5%,同环比+25/+24pct,销售费用率环增6.1pct,研发费用率环增15.5pct;Q3末存货2.11亿元,较年初减少18.4%,环增6.7%;Q3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0.13亿元,环减46%。 ◼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下游需求放缓,我们下调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预测至1.0/1.4/2.2亿元(前值:1.3/2.0/3.5亿元),同比-7%/+36%/+58%,对应PE 84/62/39x,考虑复合集流体放量在即,维持“买入”评级。 ◼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超市场预期,销量及政策不及预期。 -27%-22%-17%-12%-7%-2%3%8%13%18%23%2022/10/312023/2/282023/6/282023/10/26骄成超声沪深30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东吴证券研究所 公司点评报告 2 / 6 23Q3业绩低于预期,但毛利率表现亮眼。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4.55亿元,同比增长17.36%;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减少11.35%;扣非净利润0.58亿元,同比减少18.42%;23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54.53%,同比提升3.13pct;销售净利率为16.10%,同比下滑5.72pct。2023年Q3公司实现营收1.08亿元,同比减少24.52%,环比减少41.83%;归母净利润0.13亿元,同比减少58.22%,环比减少59.30%,扣非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减少82.56%,环比减少78.79%。盈利能力方面,23年Q3毛利率为63.51%,同比增长8.21pct,环比增长11.33pct;归母净利率12.10%,同比下降9.76pct,环比下降5.19pct;23年Q3扣非净利率4.84%,同比下降16.09pct,环比下降8.43pct。 图1:公司分季度经营情况(百万元) 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2:公司分季度盈利情况 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极耳焊业务增速放缓,盈利水平基本维持。我们预计公司Q3极耳焊及耗材收入0.85亿左右,占比近80%,受下游电池厂扩产降速影响,营收环比有所下降;Q4极耳焊业务营收环比预计稳定,全年预计贡献收入4.5-5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耗材预计贡献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近30%,毛利率预计50-60%,持续贡献优质现金流。明年看,我们预计极耳焊业务贡献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25%,耗材贡献主要增量,且极耳焊国内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2023Q32023Q22023Q12022Q42022Q32022Q22022Q1营业收入(百万)107.7185.2162.4134.5142.7153.292.0-同比-24.52%20.88%76.46%33.79%64.37%毛利率63.51%52.18%51.27%53.97%55.30%46.69%53.20%归母净利润(百万)13.032.030.825.231.236.118.2-同比-58.22%-11.33%69.01%15.68%103.15%归母净利率12.10%17.30%18.94%18.77%21.86%23.58%19.77%扣非归母净利润(百万)5.224.628.5012.3529.87-同比-82.56%扣非归母净利率4.84%13.26%17.55%9.19%20.92%53.2%46.7%55.3%54.0%51.3%52.2%63.5%19.4%23.0%22.1%18.6%18.6%17.1%10.7%0%10%20%30%40%50%60%70%22Q122Q222Q322Q423Q123Q223Q3季度毛利率季度销售净利率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东吴证券研究所 公司点评报告 3 / 6 线束+IGBT开始放量,后续预计可连续翻倍增长,盈利水平超市场预期。公司Q3新业务收入超2千万,占比超20%,开始放量。高压线束+IGBT国产化率低,单台价格和盈利相比极耳焊更高,我们预计毛利率超65%,且耗材用量大、损耗更快。公司已独家突破120平焊接技术,在快充/高压端逐渐成熟后,公司产品有望充分收益,目前已获主流线束厂订单,Q3新增订单超4千万元,总量突破1亿元。线束+IGBT 23年预计贡献收入超5千万,24年有望达1亿元,未来几年预计可实现连续翻倍增长。 复合集流体逐步成熟,滚焊设备后续有望落地。国内+欧洲动力电池安全要求趋严,复合集流体需求日益迫切,目前复合铝箔已量产,大幅提升电池安全性,主用于高端车型。24年伴随复合铝箔产能逐步提升+复合铜箔开始量产,公司滚焊设备订单后续有望落地,主要应用于头部电池厂欧洲基地,首批订单有望以焊接站模式,单gwh价值量1000万元,毛利率40-50%,预计24年开始贡献利润,25年弹性有望升至15-20%。 Q3费用率环比大幅增加,经营性现金流环比下滑。2023Q3期间费用合计0.61亿元,同比增长35.49%,环比增长0.49%,期间费用率为56.54%,同比提升25.04pct,环比提升23.81pct;销售费用0.19亿元,销售费用率17.23%,同比提升7.45pct,环比提升6.14pct;管理费用0.14亿元,管理费用率12.68%,同比提升5.92pct,环比提升5.64pct;财务费用-0.03亿元,财务费用率-3.20%(22Q3:0.61%,23Q2:-3.47%);研发费用0.32亿元,研发费用率29.83%,同比提升15.47pct,环比提升13.36pct。公司2023Q3计提资产减值损失0.05亿元;计提信用减值损失0.001亿元。 图3:公司费用情况 数据来源:Wind,东吴证券研究所 截至2023年Q3期末公司存货为2.11亿元,较年初下降18.41%,较Q2末增加6.68%;应收账款1.86亿元,较年初增长79.80%;期末公司合同负债0.35亿元,较年初减少67.66%。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净额为0.05亿元,同比转正,Q3经营性净现金流0.13亿元,环比下降46.16%;前三季度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净额为-2.51亿元,支出同比增长59.09%,前三季度资本开支为0.2亿元,同比增长8.49%;Q3末账单位:百万元2022Q12022Q2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Q3销售费用9.2712.7213.9520.4416.1820.5418.56 -销售费用率10.07%8.30%9.77%15.20%9.96%11.09%17.23%管理费用7.469.229.6515.4211.0613.0513.66 -管理费用率8.11%6.02%6.76%11.47%6.81%7.04%12.68%研发费用12.5018.7320.4922.8123.5630.5032.14 -研发费用率13.58%12.22%14.35%16.97%14.50%16.47%29.83%财务费用0.180.130.87-3.33-2.85-3.47-3.44 -财务费用率0.20%0.08%0.61%-2.48%-1.76%-1.87%-3.20%期间费用29.4140.8044.9655.3547.9460.6260.92 -期间费用率31.95%26.62%31.50%41.17%29.52%32.73%56.54%资产减值损失-2.33-0.88-2.62-2.71-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