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惠誉博华]:2023年汽车行业中期信用观察:K型分化显著,行业变革加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年汽车行业中期信用观察:K型分化显著,行业变革加速

交运设备2023-07-15-惠誉博华李***
2023年汽车行业中期信用观察:K型分化显著,行业变革加速

中期观察│ 28 July 2023 https://www.fitchbohua.cn 1 惠誉博华 工商企业 汽车 惠誉博华2023年汽车行业中期信用观察: K型分化显著,行业变革加速 中国汽车产业韧性较强,行业内各板块分化加大 汽车产业链较长,其以主机厂商(汽车制造商)为核心,上游涉及汽车零部件及其大宗原料,下游可拓展至汽车金融、汽车维修及二手车等后市场。2022年,世界汽车产业受到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供应链扰动、芯片短缺、地缘政治冲突及需求疲弱等诸多因素持续影响,全球汽车总销量8,163万辆,同比下降约1.4%。国内市场虽然受到上述影响,但在国内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以及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全年产销量仍保持增长,2022年中国汽车销量2,686.4万辆,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长2.1%,增速较上年有所放缓。2023年上半年,在同期低基数以及持续促消费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24.8万辆和1,32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及9.8%,产销累计实现高增长。 汽车作为大宗可选消费品,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需求同时受宏观经济、行业周期及相关产业政策影响,且与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等密切相关。2022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助力汽车行业平稳增长。乘用车在此背景下实现快速增长,2022年全年销量呈前低后高走势,同比增长达到9.5%。2023年初,受车企降价以及燃油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和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影响,一季度汽车销量降幅较为明显,但随后各地促汽车消费政策接力出台,新能源汽车销售恢复高增,叠加汽车出口保持强劲增长,二季度汽车销售增长恢复良好,带动2023年上半年乘用车销量录得1,126.8万辆,同比增长8.8%。惠誉博华预计在高基数背景下,2023年下半年乘用车销量增速将有所放缓。 -20%-15%-10%-5%0%5%10%15%20% -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全球及中国汽车销量欧洲美国中国其他全球销量增速(右轴)中国销量增速(右轴)资料来源:Wind,惠誉博华(万辆)-15-10-5051015202023.1-62022202120202019201820172016201520142013部分宏观指标与乘用车销量(累计同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乘用车销量资料来源:Wind,惠誉博华中国汽车产业韧性较强,行业内各板块分化加大。 乘用车:2022年以来,各地促汽车消费政策以及新能源汽车和出口的强劲增长,促使2022年及2023年1-6月乘用车销量高增。在燃油车式微、电动车勃兴引发的汽车行业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 K型分化显著。中国自主品牌竞争力持续增强,但尾部企业出清风险加剧。惠誉博华预计在高基数背景下,2023年下半年乘用车同比增速将有所放缓。 商用车:市场加速回暖,主要品种客车、货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较高,福田、东风、五菱等位居前五车企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50%。2023年重卡和客车国内外销量均有望上行。 零部件:行业格局随整车变革浪潮加速转型。国内零部件上市公司多应用于自主品牌车型配套,其产量与业绩变化与自主车型销量高度相关。整车电气化、智能化趋势将重塑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中国自主品牌零部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上逐渐成熟,动力电池等产业已获全球竞争优势。 2022年全球供需结构化失衡以及各细分板块所处周期的差异共同导致汽车主机厂商和零部件厂商盈利分化。汽车行业整体财务结构稳健,营运现金流对债务的保障程度尚可;另一方面,行业资本支出高增,自由现金流呈现分化,但多数企业仍有较好的短期债务现金保障能力。多数新势力整车厂商2022年“增收不增利”,2023年新能源车企销售规模及盈利能力将持续分化。 惠誉博华 分析师 周纹羽 CPA(中国);CPA,CGA(Canada)) +86 (10) 5663 3872 wenyu.zhou@fitchbohua.com 刘濛洋,CPA,FRM +86 10 5663 3875 mengyang.liu@fitchbohua.com 媒体联系人 李林 +86 10 5957 0964 jack.li@thefitchgroup.com 中期观察│ 28 July 2023 https://www.fitchbohua.cn 2 惠誉博华 工商企业 汽车 2022年商用车需求低迷,随着2023年一季度经济回暖,物流、出行等需求激增带动商用车销量快速上行,2023年1-6月商用车销量197.1万辆,同比增长15.8%,惠誉博华预计全年商用车销量增速将持续保持正值。 2023年上半年,汽车销量前十大整车集团合计销量1,104.3万辆,同比增长6.8%,但市场集中度略有下降,CR10为83.4%,同比下降2.4%。各车企销量增速涨跌互现,比亚迪、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涨势强劲,东风汽车集团、上汽集团跌幅较大。 汽车零部件市场严重依赖于全球汽车行业的需求以及供应链情况,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以及运输成本的相对高企和日益增加的地缘竞争因素给零部件产业带来较大挑战,但随着中国市场电动化、智能化强力驱动,部分具备先发优势的相关产业零部件厂商有望获得全球竞争力。 乘用车:在燃油车式微、电动车勃兴引发的汽车行业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K型分化显著,行业变革加速;自主品牌竞争力持续增强,但尾部企业出清风险加剧 2022年5月,财政部及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下半年对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2022年9月,工信部等发布《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免征期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上海、深圳、湖北、沈阳等省市也陆续出台了汽车消费相关支持政策。受购置税减免等利好政策刺激, 2022年全年乘用车实现销量2,315万辆,同比增长9.5%,且超越2019年销量。 2023年以来,部分新能源和燃油车品牌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价,如1月特斯拉率先宣布降价,部分新能源品牌跟进下探价格;3月,东风雪铁龙湖北地区宣布加大补贴力度,标志燃油车开启降价潮。价格战的背后是燃油车式微、电动车勃兴引发的汽车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缩影,在行业需求端维持低个位数增长预期下,各车企压力陡增,且合资品牌库存水平明显高于自主品牌,今年以来库存系数持续高于1.5 的警戒水平,迫使部分合资品牌通过降价勉力维持或提升市场份额。但“价格战”也导致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一季度乘用车销量承压, 二季度以来随着降价预期趋于温和,乘用车需求明显回暖。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2022年全年销量653万辆,渗透率升至27.6%。因新能源补贴退坡导致2022年末销量出现“翘尾”,2023年1月渗透率短暂回落,但1-6月乘用车渗透率已攀至33.7%。2023年6月国常会提出“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同月工信部等三部门公告减免细则,预计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还将持续提升。 分国别品牌来看,中国新能源自主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自主品牌乘用车整体市场占有率也逐年疾步走高,从2020年初的38%迅速提升至2023年6月的53.1%,而以传统燃油车为主流产品的合资品牌市场份额被蚕食。 01,0002,0003,000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速6.4%-6.5%-9.0%5.8%14.0%5.1%-1.1%18.7%-6.6%-31.2%13.7%资料来源:Wind,中汽协,惠誉博华万辆01,0002,0003,0002023.1-62022202120202019201820172016201520142013乘用车销量15.7%同比增速9.9%7.3%14.9%1.4%-4.1%-9.6%-6.0%6.5%9.5%10.7%万辆2023年H1销量(万辆)同比增长市场份额上汽集团202.1-7.4%15.3%一汽集团1542.0%11.6%比亚迪125.694.2%9.5%长安汽车121.68.0%9.2%广汽集团116.61.4%8.8%东风汽车集团107.3-26.1%8.1%北汽集团81.922.2%6.2%奇瑞汽车74.156.3%5.6%吉利汽车69.413.1%5.2%长城汽车51.90.1%3.9%2023年上半年前十大整车集团销量排名资料来源:中汽协,惠誉博华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021-012021-022021-032021-042021-052021-062021-072021-082021-092021-102021-112021-122022-012022-022022-032022-042022-052022-062022-072022-082022-092022-102022-112022-122023-012023-022023-032023-042023-05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走势汽车经销商汽车经销商:合资汽车经销商:自主资料来源:Wind,惠誉博华-50%0%50%100%150%200%050100150200250新能源及传统乘用车月度销量非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右轴)万辆资料来源:乘联会,惠誉博华0%20%40%60%80%100%01,0002,0003,00020192020202120222023.1-6新能源及传统乘用车年度销量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非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右轴)非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右轴)万辆 中期观察│ 28 July 2023 https://www.fitchbohua.cn 3 惠誉博华 工商企业 汽车 近年来,国内外各主流汽车品牌纷纷推出新能源车型,其中A级、B级车型渗透率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渐显马太效应,头部车企比亚迪、特斯拉(中国)2023年1-6月销量分别为125.5万辆、47.7万辆,前五大新能源汽车企业市场占有率合计达67%。上汽乘用车、广汽埃安、长安汽车、理想汽车等多个自主新能源品牌2022年以来表现亮眼,但部分新势力车企增量承压,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2023年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负增长,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从细分车型来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增速明显快于新能源汽车整体增速,比亚迪DM-i系列及理想部分增程车型销量表现优秀。混合动力车型在价格、缓解里程焦虑方面均有着一定优势,未来有望持续获得增长动力。 由于海外供应链持续紧张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快速崛起,中国汽车出口量自2021年以来连续高增长,并于2023年上半年实现出口234.1万辆,出口同比锐增76.9%。新能源汽车1-6月累计出口80万辆,同比劲增105%,其中乘用车77万辆,同比激增113%。新能源汽车出口不仅在数量上带动整体汽车出口高速增长,且在区域结构上改变了传统汽车以亚洲、非洲为主要出口地的局面,西欧及南欧、东南亚等市场成为自主品牌出口亮点。 除整车出口外,自主品牌也加速出海建厂以及布局海外渠道,如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在泰国、巴西等国家选址投产新工厂,更有包括传统汽车和新势力在内的多家自主品牌选择进入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区域布局海外渠道。随着国内汽车行业“内卷”加剧,优先取得全球化竞争优势的整车制造商将进一步巩固或拓宽自身的“护城河”。 部分中国整车制造商海外布局 出海建厂 厂商 具体内容 比亚迪 选址泰国、巴西等国家建设新产能,其中泰国工厂拟投产时间预计2024年 长城汽车 选址巴西,拟于2024年投产,面向拉丁美洲市场 奇瑞 选址阿根廷,计划产能10万辆 哪吒 选址泰国,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