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信证券]:工业X射线检测设备龙头,拟追加投资微焦点射线源扩产项目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工业X射线检测设备龙头,拟追加投资微焦点射线源扩产项目

日联科技,6885312023-07-07吴双、田丰国信证券啥***
工业X射线检测设备龙头,拟追加投资微焦点射线源扩产项目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2023年07月07日增持1日联科技(688531.SH)工业X射线检测设备龙头,拟追加投资微焦点射线源扩产项目公司研究·公司快评机械设备·通用设备投资评级:增持(首次评级)证券分析师:吴双0755-81981362wushuang2@guosen.com.cn执证编码:S0980519120001证券分析师:田丰0755-81982706tianfeng1@guosen.com.cn执证编码:S0980522100005事项:7月1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1.08亿元对募投项目“X射线源产业化建设项目”追加投资,追加投资后项目总投资金额2.26亿元,进一步扩大X射线源产能数量至10000台。由于“X射线源产业化建设项目”研发难度大、技术挑战多、开发复杂度高,需要配备大量高素质技术人员,且近两年国内X射线源供不应求的情形,市场上X射线源紧缺,故市场需求比预期提升较多,需要扩大产能。国信机械观点: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工业X射线检测装备供应商,受益于下游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等行业长期发展向好,随着X射线检测渗透率提升,在国产替代大趋势下快速成长,并且公司自研核心部件微焦点X射线源打破海外垄断,成为新的增长动力,长期看发展空间广阔。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61/2.66/4.02亿元,同比增长124%/66%/51%,对应PE80/48/32倍,公司合理估值区间为167.78-184.56元/股,合理目标市值区间为133-147亿元(对应2024年PE50-55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下游行业景气度下滑,市场竞争加剧,新产品开拓不及预期。评论:国内领先的工业X射线检测装备供应商,自研核心部件微焦点X射线源打破国外垄断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国内领先的工业X射线检测装备供应商,在国内集成电路与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等领域具备较强竞争优势。从核心部件来看,公司自主开发图像处理和缺陷识别软件系统,已应用到公司90%以上的装备中,此外公司自研核心部件微焦点X射线源,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关键部件自主可控,并贡献新的收入增长动力。具体来看:1、工业X射线检测装备:2022年公司工业X射线检测装备收入4.18亿元,收入占比86%,2019-2022年收入CAGR为44%。主要包含三大领域:1)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检测装备:2022年收入2.10亿元,收入占比43%,2019-2022年收入CAGR为52%,主要用于电子制造PCB、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封装检测。客户包括安费诺、立讯精密、斯达半导体、比亚迪半导体等知名企业。2)新能源电池检测装备:2022年收入1.31亿元,占比27%,2019-2022年收入CAGR为54%,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检测、消费电池检测和储能电池的缺陷检测。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头部电池厂商。3)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装备:2022年收入0.75亿元,占比15%,2019-2022年收入CAGR为23%,主要用于汽车零部件、铝铁制品、压力容器、工程机械和轮毂轮胎等领域的缺陷检测。在一体化压铸领域,已经交付特斯拉上海工厂首台一体化压铸车架X射线检测装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备品备件:2022年公司备品备件收入0.60亿元,收入占比12%,主要包含射线源、探测器等耗损备件。微焦点X射线源是工业X射线检测装备的核心零部件,长期由海外垄断。2022年公司自研微焦点射线源成功进入量产阶段,打破国外垄断,部分用于自身X射线检测装备中,部分以备品备件形式单独外售。2022年8月公司与宁德时代签订500套130kv微焦点射线源供货协议,此外与欣旺达、力神等客户在推进产品验证工作。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2图1:工业X射线检测装备及下游应用资料来源:日联科技招股说明书,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历史沿革日联科技成立于2009年,主营工业X射线检测装备,深耕电子制造及集成电路X射线检测领域,并于2018-2020年进入动力电池、汽车电子、金属铸件焊件等检测领域,2021年研发出在线3D/CT自动检测装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核心零部件自制方面,公司2012年成立微焦点X射线源技术研发中心,分别于2018/2021年成功研发出90kV/130kV微焦点射线源,2020/2022年进入量产阶段,打破国外垄断。图2:日联科技历史沿革资料来源:日联科技官网,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股权结构稳定,股权激励充分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刘骏(董事长)和秦晓兰(副董事长),两人为夫妻关系,合计持股30.52%,股权结构稳定。公司设立股权激励平台共创日联、同创日联,占总股本的4.68%,覆盖65位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10.43%(截止2022年6月底员工总数623人),公司上市战略配售计划涵盖4位核心高管,核心管理及研发团队股权激励充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3图3:日联科技股权结构稳定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收入业绩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收入业绩快速增长,受益于下游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车行业快速发展,正处于早期成长阶段。公司营业收入自2019年的1.49亿元增长至2022年4.85亿元,2019-2022年收入CAGR为48.16%,2023Q1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38.21%,实现快速增长。归母净利润自2019年的0.08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0.72亿元,2019-2022年归母净利润CAGR为105.06%。2023Q1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增长146.57%。公司收入业绩快速增长,受益于下游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车行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带来X射线检测需求旺盛,以及国产替代趋势下,公司凭借较强技术研发能力、较高产品性价比及服务响应优势,不断拓展下游应用领域,提升市场份额。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加大研发投入。2019-2022年公司毛利率稳定在40%左右,净利率由2019年的5.58%提升至2022年的14.80%,期间费用率整体降低,销售费用率自13.65%降至10.90%,管理费用率自11.22%降至6.95%,研发费用率保持在9%左右,财务费用率维持在0%-1%,期间费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自2019年的0.13亿增加至2022年的0.4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49.95%,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方向包括更新X射线检测设备、突破微焦点X射线源突破以及优化X射线影像软件系统。图4:日联科技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40.05%图5:日联科技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1.15%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4IPO大幅超募,扩大产能并加大研发投入,拟追加投资微焦点射线源扩产项目公司IPO拟募资6亿,实际募资27亿,超募21亿。公司2023年4月上市,拟募资6亿元,实际募资30.25亿元,扣除各项发行费用后净额27.31亿元,实际超募21.31亿元。其中,公司拟使用6.39亿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占超募资金总额的比例为29.99%。募投项目扩大X射线检测设备和微焦点射线源产能。根据公司原本募投计划,拟投资1.18/2.82/1.13亿元分别用于X射线源产业化建设项目/X射线检测装备生产基地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截止2023年4月已使用自筹资金预先投入1.02亿元,先行项目建设。1)X射线源产业化建设项目:拟投资1.18亿元,截止2023年4月已使用自筹资金预先投入0.30亿元,占总投资比例25.83%。项目用于扩大90kV和130kV闭管微焦点X射线源、以及225kV高压发生器产能,满足下游需求。2023年7月1日,公司公告拟对X射线源产业化建设募投项目追加投资1.08亿元,追加投资后项目总投资金额2.26亿元,扩大X射线源产能数量至10000台,进一步扩大产能。2)重庆X射线检测装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拟投资2.82亿元,截止2023年4月已使用自筹资金预先投入0.33亿元,占总投资比例11.86%。项目用于扩大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领域的设备产能,进一步拓展比亚迪、宁德时代、欣旺达、特斯拉等客户,提高市占率。3)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拟投资1.13亿元,截止2023年4月已使用自筹资金预先投入0.38亿元,占总投资比例33.75%。项目用于进一步发展开管X射线源、闭管X射线源、3D/CT在线型X射线检测技术,升级产品性能,完善公司产品线,增强综合市场竞争力。表1:日联科技IPO募投项目追加投资情况序号募集资金运用方向总投资额(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万元)追加投资(万元)追加投资后项目总投资金额(万元)1X射线源产业化建设项目11,800.0011,800.0010,800.0022,600.002重庆X射线检测装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8,200.0028,200.003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1,325.0011,325.004补充流动资金8,675.008,675.00合计60,000.0060,000.00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图6:2019-2022年公司净利率逐渐提升,毛利率基本稳定图7:2019-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5表2:日联科技募投项目自筹资金置换情况(截止2023年4月14日)序号募集资金运用方向总投资额(万元)已预先投入金额(万元)占总投资比例1X射线源产业化建设项目11,800.003,047.6425.83%2重庆X射线检测装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8,200.003,343.3111.86%3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1,325.003,821.8833.75%4补充流动资金8,675.000.000.00%合计60,000.0010,212.8317.02%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6盈利预测:假设前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工业X射线检测装备供应商,产品包括工业X射线检测装备和备品备件,用于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及材料领域。工业X射线检测设备受益于下游行业发展、渗透率提升及国产替代,保持较快增长。备品备件方面,公司自研国内首款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X射线源并成功产业化,部分用在自身设备上,部分单独对外销售有望成为收入增长的重要增量来源。具体假设如下:1、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X射线检测装备:2022年收入占比43.34%,2019-2022年收入CAGR为51.74%,用于电子制造PCB、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封装等领域的质量检测,覆盖安费诺、立讯精密、斯达半导体、比亚迪半导体等知名客户。公司是国产品牌龙头,进入该领域较早,客户资源丰厚,随着行业渗透率提升及国产替代,有望实现较快收入增长。我们预计2023-2025年该产品收入增速分别为50%/47%/43%,毛利率48%/47.5%/47.5%,同比变动+3/-0.5/-0pct,配备自研微焦点X射线源后设备毛利率将有所提升。2、新能源电池X射线检测装备:2022年收入占比27.00%,2019-2022年收入CAGR为54.01%,用于锂电池缺陷检测,覆盖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知名企业。该领域国产化率较高,竞争格局相对集中,公司国内市占率位列第二。随着锂电池质量安全要求加强,X射线检测渗透率有望提升,但考虑到短期锂电行业扩产放缓,保守预计2023-2025年该产品收入增速分别为30%/25%/20%,毛利率34%/33.5%/33.5%,同比变动+3.7/-0.5/-0pct,配备自研的微焦点X射线源后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