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北大汇丰智库]:粤港澳大湾区四年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粤港澳大湾区四年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

2023-06-20-北大汇丰智库双***
粤港澳大湾区四年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

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 摘要一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已经四年,这四年内外环境剧烈变化,湾区经济规模超过13万亿元,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报告对湾区这四年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征进行回顾和分析,主要观点有:从经济整体表现来看,深圳的经济规模在湾区中排名第一、增速排名第三,珠三角内部两极分化仍在扩大;港澳经济受到中美大国博弈和疫情的冲击较大。从产业结构来看,珠三角的第二产业占比触底回升,但制造业转型升级受到内外压力同时制约;服务业中,房地产是主要拖累项。港澳以服务业为绝对主导,主导产业仍然在修复疫情冲击中。从三驾马车的需求拉动来看,珠三角投资驱动的特征明显,消费主要靠商品消费支撑,出口主要靠深圳和佛山拉动,珠三角多数城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占比提升。港澳传统经济动能失速,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从外资流入来看,深圳和广州占珠三角FDI(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超过75%,香港仍是外资流入中国内地的主要中转地,澳门的FDI规模不到香港的5%。基于对湾区四年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报告分析了湾区经济面临的四大问题,并对湾区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最后,提出加强都市圈建设发挥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加快改革对标世界一流湾区筑巢引凤、把握全球政经格局调整机遇积极抢占价值链中高端位置、港澳凭借制度优势深入融入湾区科创产业发展等建议。北大汇丰智库经济组(撰稿人:邹欣)成稿时间:2023年6月14日联系人:程云(0755-26032270,chengyun@phbs.pku.edu.cn)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 专题报告系列1一、湾区这四年经济发展的成绩单自2019年初《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后文简称湾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四年。国家对湾区的发展寄予厚望,但中美大国博弈、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事件对湾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和挑战,报告从GDP、产业结构、投资、消费、外贸和FDI六个维度对湾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征进行回顾和分析,全方位展现湾区这四年经济发展的成绩单。1.GDP:经济总量突破13万亿元,深圳发展一枝独秀湾区GDP规模创新高,珠三角占比超八成。2022年,湾区GDP规模超过13万亿元(见图1),创历史新高。其中,珠三角九市GDP规模为10.5万亿元。从GDP规模占全国GDP规模的比例来看,2022年,湾区、珠三角九市、长三角、京津冀名义GDP规模占中国GDP(不含港澳台)的比例分别为10.8%、8.6%、20.3%和8.3%,较2018年分别减少0.9、0.2、0.1和0.3个百分点。图1: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的GDP规模(名义值)注:珠三角九市包括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珠海、肇庆;长三角使用长三角涉及城市所在的省市,包括上海、浙江和江苏。京津冀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中国名义GDP值不包括港澳台。下同。数据来源:Choice数据库、地方统计部门、CEIC,北大汇丰智库。2019年至2022年,珠三角九市GDP的年均GDP增速快于京津冀,但慢于长三角,较2014年至2018年的年均增速明显下台阶;港澳GDP增速陷入负值区间。自中国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增速处于下行通道,珠三角九市、长三角、京津冀、香港和澳门的GDP增速也处于下行通道(见表1)。2019年至2022年,珠三角九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 粤港澳大湾区四年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2市、长三角、京津冀、全国、香港、澳门的GDP年均增速分别为4.6%、5.1%、4.5%、4.9%、-1.4%、-21.0%,较2014年至2018年的GDP年均增速分别减少3.4、2.5、2.4、2.1、4.2、18.8个百分点;珠三角GDP年均增速的降幅大于长三角和京津冀。表1: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中国、香港和澳门的GDP年均增速(不变价)珠三角九市长三角京津冀中国香港澳门2014年至2018年GDP年均增速8.0%7.5%6.8%7.0%2.8%-2.2%2019年至2022年GDP年均增速4.6%5.1%4.5%4.9%-1.4%-21.0%2014年至2022年GDP年均增速6.5%6.4%5.8%6.0%0.9%-11.0%注:年均增速=(现期值/基期值)^(1/年数)-1,比如,2019年至2022年的GDP年均增速=(2022年GDP实际值/2018年GDP实际值)^(1/4)-1,下同。某地GDP的实际值使用2013年某地的GDP名义值为基期,根据当地GDP不变价同比计算后续年份的实际值。珠三角GDP实际值使用珠三角九市GDP实际值加总,长三角GDP实际值使用上海、浙江和江苏GDP实际值加总,京津冀GDP实际值使用北京、天津和河北GDP实际值加总。数据来源:Choice数据库、地方统计部门、CEIC,北大汇丰智库。中国经济的领头羊从珠三角转为长三角,长三角在本轮战新产业的发展竞赛中明显处于更加优势的地位,与地区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密切相关。一是珠三角缺乏战新产业的领军企业。珠三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后文简称战新产业)仍处于培育阶段,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但长三角有中芯国际、特斯拉等具有强大研发和创新能力的行业领军级企业,带动长三角战新产业的整体发展实力不断提升。珠三角虽然有华为和中兴,但华为擅长于芯片设计,芯片制造是短板,中兴则缺乏核心技术。二是珠三角高度依赖外贸产业,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之前,企业缺乏攻关核心技术的动力。珠三角临近香港,国际贸易非常便捷。在外部环境较为友好的阶段,珠三角的企业多关注市场需求,通过紧跟市场需求、抢占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对于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较少。主要是因为核心技术的研发周期长、不确定性较大、投入资金多,多数企业缺乏战略定力,采取跟随策略往往更占有优势。但当外部环境变得动荡、外贸形势更加严峻的时候,珠三角受到技术和市场需求制约的冲击也就更大。港澳经济受中美大国博弈和疫情的冲击要大于珠三角地区。一方面,美国取消对香港的特殊优惠政策以及国际资本对香港经济前景的担忧,导致香港的金融和贸易业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发展根基受到损伤,影响将会是长期的。另一方面,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 专题报告系列3澳门经济过度依赖博彩业,疫情对出行的限制、内地反腐、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导致企业家身家缩水,以及东南亚和日韩博彩业的同业竞争,这些因素对澳门博彩业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冲击。图2:2018年和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GDP分布组成(按名义值计算)数据来源:Choice数据库、地方统计部门,北大汇丰智库。从内部结构来看,深圳的经济发展一枝独秀,深圳的经济规模在湾区中排名第一、增速排名第三;中山的经济规模被珠海和江门反超。一方面,从湾区内部名义GDP占比来看,深圳的GDP占比明显上升,中山、香港和澳门的GDP占比下降,肇庆GDP占比持平。如图2所示,2022年,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珠海、肇庆、香港和澳门的名义GDP占湾区名义GDP的比例分别为24.8%、22.1%、9.7%、8.6%、2.8%、4.1%、2.9%、3.1%、2.1%、18.6%和1.1%,分别较2018年增加2.3个百分点、增加0.8个百分点、增加0.4个百分点、增加0.9个百分点、减少0.6个百分点、增加0.3个百分点、增加0.2个百分点、增加0.4个百分点、持平、减少2.5个百分点和减少2.2个百分点。2022年,中山GDP在湾区内的排名第九,而2018年为第七,被珠海和江门反超。另一方面,从珠三角内部GDP年均增速来看,2019年至2022年,除惠州和肇庆外,其他6个城市GDP年均增速均低于深圳。如图3所示,2019年至2022年,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珠海、肇庆的GDP年均增速分别为4.9%、4.6%、4.7%、4.3%、2.8%、5.0%、4.5%、4.7%、5.1%,较2014年至2018年GDP年均增速分别减少3.6、3.0、3.4、3.6、4.5、3.2、3.4、4.8、1.9个百分点。深圳的GDP增速虽然明显放缓,但在珠三角的城市中依然领先。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 粤港澳大湾区四年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4图3:珠三角九市GDP年均增长率(不变价)数据来源:Choice数据库、地方统计部门,北大汇丰智库。湾区内部发展不平衡,协同发展进展缓慢。一方面,珠三角内部城市经济发展的差距明显,两极分化仍在扩大。2022年,深圳和广州GDP规模占珠三角的比例超过58.5%,2013年这一比例是56.3%;排名后五位的中山、惠州、江门、珠海、肇庆GDP规模占珠三角的比例只有18.7%,2013年这一比例是20%。另一方面,珠三角和港澳的融合有待提高。主要是珠三角和港澳的融合进入深水区,规则衔接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操作先例,具体的事项还在探索中,制度红利向经济优势的转换还不明显。2.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占比触底回升,转型升级面临瓶颈珠三角是中国制造业生产的主要地区之一,但第二产业并不占据主导优势;香港和澳门第三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2022年,珠三角九市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为4.3万亿元,占珠三角GDP的41.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9万亿元,占地区GDP的56.8%,第三产业占比较第二产业高出15.3个百分点。2021年,香港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1万亿元,占香港GDP的93.6%;澳门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29.6亿元,占澳门GDP的92.3%;港澳第三产业占据经济的绝对主导地位。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北大汇丰智库 专题报告系列5表2:珠三角九市与香港和澳门三大产业占比年份珠三角九市第一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