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安永]:科技企业ESG策略与行动纲要研究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科技企业ESG策略与行动纲要研究报告

2022-08-31安永更***
科技企业ESG策略与行动纲要研究报告

科技企业ESG策略与行动纲要研究报告 目录前言11. 他山之石:国外科技企业的ESG实践举措21.1 持续采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全价值链优化21.2 针对股东关注的ESG重点进行提升31.3 针对社会关注点有针对性地改善32. 本地特色:国内科技企业ESG策略特征42.1 通过矩阵模型确定指标的重要性52.2 ESG实践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53. 本地痛点:国内科技企业ESG信息披露典型问题63.1 环境指标整体披露不足63.2 定性内容披露多,定量指标披露不足64. 深度挖掘:科技细分行业的ESG数据指标维度具有差异性74.1 通信行业:重视隐私与数据安全94.2 娱乐科技行业:强调未成年人保护94.3 电子信息技术与设备行业:聚焦员工健康与安全104.4 高科技行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104.5 新能源行业:关注污染与废弃物115. 行动纲要:科技企业ESG管理发展建议115.1 建立面向科技企业的ESG政策引导机制125.2 科技企业有针对性地拓宽ESG管理与披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125.3 研究机构发布科技企业ESG实践指南12 前言自20世纪70年代始,欧美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爆发一连串环境与社会问题,由此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开始兴起。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和深入,企业社会责任(CSR)逐渐成为全球共识。随着时代变迁,如今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已发展为企业的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拥有更加明确的内涵——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的非财务性企业评价,推动企业从单一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到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近年来,以ESG信息为主的非财务信息受到广泛关注,加强ESG管理、定期披露ESG信息在企业经营和发展中的价值日渐显现。与欧美地区相比,我国企业关注ESG尚处于起步期,缺乏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ESG报告披露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可靠性、可比性有待提升。我国ESG的稳步发展离不开监管机构、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多方驱动,以及技术手段的助力。相比于煤炭、钢铁等高碳行业,科技企业的碳排放与能源消耗主要在于办公场所运营、数据中心运营、供应链生产、员工通勤等环节。此外,随着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普及,数据与隐私安全、就业冲击、道德与伦理等也成为科技企业在ESG实践中关注的重点。而在科技企业中,不同细分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ESG实践、信息披露等还有着更为细致的侧重,反映出细分行业在ESG领域的不同潜在风险和工作重点。未来,监管机构可稳步推进科技公司ESG信息的披露制度,并针对不同行业设置披露的侧重点。科技企业可在遵守外部整体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自身业务领域的特点,拓宽披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科技行业ESG研究机构可根据数据与产业研究,进一步完善细分行业的指标要求与测算方法,助力ESG在业界实践的发展。 从政策引导来看,全球ESG信息披露仍以鼓励为主,而非强制。目前,包括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理事会(ISSB)在内,已有多个国际组织发布ESG披露原则指引与ESG系列指标等。从各国交易所对ESG披露的要求来看,仍然以鼓励披露为主,部分交易所要求强制披露,但更多交易所采取“不遵守即解释”原则。从企业的ESG实践来看,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的ESG信息披露率较高。以美国为例,数据显示,2021年,总部位于硅谷的150家顶级上市科技公司(Lonergan SV150)中,有90%+的企业会提供ESG信息披露1。ESG披露的数量和质量因公司规模而异,较大的SV 150公司通常提供议题更为全面的信息披露,例如环境方面的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用水和废物管理的具体目标和承诺;社会方面的人力资源发展、工作场所安全、社区影响、多样性;治理方面的董事会结构、数据保护和隐私、商业道德与合规性等,并且包括量化指标与数据。以下将结合案例对国外领先科技企业的ESG实践策略进行分析。总结而言,其策略聚焦在:1)使用数字化手段追踪ESG表现,2)针对股东关注或争议性高的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善。科技企业ESG策略与行动纲要研究报告| 21.1 持续采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全价值链优化海外的领先科技企业关注ESG话题已有10余年时间,其中大型企业的ESG团队拥有超过百人规模,制定企业ESG政策,针对内部生产运营管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交互、客户与合作伙伴体验等进行多角度的ESG剖析,形成体系化的管理策略。以此为基础,科技企业进一步发挥自身在数字化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率先应用在ESG实践中,以此来量化ESG数据。例如,某跨国高科技公司在多个不同评级机构中ESG的评分均较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ESG实践不仅关注内部生产经营流程,而且渗透到整个供应链和产业链。公司承诺于2030年,通过“内部碳定价”达到“负碳排”。其主要做法是由每个部门根据碳排放量来支付内部碳税,所征收的资金则投入减碳、固碳的技术研究与发展。内部碳税的征收范围不局限于公司直接业务活动的排放,而是扩大至企业供应链和价值链。这一手段还为实现目标提供了部分的资金支持。在获取全价值链的ESG量化数据方面,该公司应用数字化技术对碳足迹进行追踪,并采取相应改善措施,例如,开发碳追踪工具,通过数字化仪表盘分析业务所产生的预估排放量。在此基础上,该公司开发解决方案,让企业能够选择他们想要的绿色能源,并利用IoT工具确保其消耗符合这一目标。数字化手段提供了更高的透明度,让企业调整其业务运营,减少其碳足迹。1,Fenwick & West LLP, https://corpgov.law.harvard.edu/2022/03/20/esg-disclosure-in-silicon-valley/他山之石:国外科技企业的ESG实践举措 1.2 针对股东关注的ESG重点进行提升对于企业而言,投资者是关键的利益相关方之一。随着ESG议题与财务绩效的关联性逐步显现,股东也开始关注企业的ESG表现。以某全球知名的手机设计制造商为例,其在ESG管理方面问题频出,如供应链企业的员工坠楼事件、网络安全和隐私问题、有毒的零部件等,引起股东的不满,对企业施压。这是该公司开展ESG变革的重要驱动因素。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理事会(ISSB)研究表明,ESG议题可分为实质性(material)与非实质性(non-material)两大类议题,而区分重点在于对财务表现的影响上:实质性ESG议题对企业绩效会产生影响,而非实质性ESG议题则影响甚微。对于该公司而言,实质性ESG议题——例如,供应链管理、产品责任、员工多元性及包容性、隐私与数据安全等——正是该手机设计制造商被股东挑战的痛点,也是其ESG变革的重点。因此,该公司的ESG实践重点在于,员工教育与发展、职业健康与安全、原材料采购的透明度和追溯机制、生产废弃物零填埋、用水核算与管理、可回收包装材料、数据与隐私安全等。该公司在这些方面制订了详尽计划与目标,并每年披露相关内容,从而回应股东对这类问题的关切。科技企业ESG策略与行动纲要研究报告| 31.3 针对社会关注点有针对性地改善科技行业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为客户提供了便利,在引发大规模关注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暴露在聚光灯下,引发社会范围的关注和讨论。例如云计算在带来高算力的同时,能源与水资源消耗触目惊心;电子商务让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产品与服务,但产品质量、包装与废弃物令人担忧等。以某跨国电商公司为例,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ESG争议集中在以下3点:1)多年一直未公布碳排量数据;2)自有品牌的供应链管理标准长期处于不透明状态;3)配送中心员工工时长、压力大、工资低、环境差等。广泛的争议使该公司在多个国际组织的评级中无法获得理想的分数。该公司的ESG治理基于法律规范、社会道德、风险管控等要求,但重点针对其ESG争议点展开,披露其ESG改革重点与效果,该公司的ESG改革主要落在环境和社会维度。在环境方面,该公司自2018年起公布其碳排量,并承诺于204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公布100+项绿色能源开发计划与具体的推进措施,包括购置10万辆电动车以降低运输的碳排量、启动气候基金以推动造林项目和气候解决方案、开发去碳化技术与服务等。在社会方面,该公司采取一系列行动,例如,对于工作环境与待遇问题,该公司和机构投资者共同启动了问题发掘和改善流程,包括现场调研、管理层对话、意外事故追踪、绩效指标设计等。在供应链员工管理方面,该公司加强了与全球供应商在ESG标准方面的沟通,并协助它们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些措施致力于建立企业范围内的ESG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长期的价值发展。 ESG在全球层面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在企业ESG量化表现和信息披露上均有着清晰的指引。相较国外ESG领域的发展进程,我国ESG发展起步较晚,近年来才引起相关监管机构的重视。2021年3月,我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上市公司治理规则,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披露质量,ESG的理念与上述宏观要求不谋而合。科技企业ESG策略与行动纲要研究报告| 40%10%20%30%40%50%60%70%80%90%100%020406080100120140计算机与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非银金融公用事业基础化工电力设备传媒交通运输房地产汽车有色金属银行轻工制造食品饮料环保建筑装饰纺织服饰国防军工农林牧渔钢铁家用电器通信建筑材料商贸零售石油石化煤炭社会服务综合美容护理披露ESG相关报告的企业数量ESG相关报告披露比例在政策引导上,目前我国仅港交所有清晰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除此以外,目前A股市场ESG报告披露以自愿披露为主,尚未建立系统性的ESG规则体系。其中,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仅重点针对污染行业设定了相应的强制披露要求。在政策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我国整体ESG披露企业比例较低。据统计,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中,仅1,130家发布ESG相关的独立报告(数据基础为A股2020年年报),占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26.9%2。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不同行业ESG相关报告披露数量与比例2,中国ESG研究院理论研究中心,中国ESG发展报告2021数据来源:公开信息,安永整理本地特色:国内科技企业ESG策略特征 分行业来看,2021年A股上市公司仅有银行、非银金融、钢铁、公用事业四个行业披露比例达50%以上。其中,银行和非银金融行业披露比例位于前两位,这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大力推广绿色金融理念是相辅相成的。而计算机与电子行业——尽管从披露ESG相关报告的总数量来看——排名第一,但披露比例不足20%,远低于发达国家科技企业的ESG信息披露率,尚有很大提升空间。与国外科技企业的ESG策略相比,我国科技企业的ESG相关报告中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策略相似性。2.1 通过矩阵模型确定指标的重要性在重点指标选取上,我国科技企业多通过指标矩阵模型的形式确定指标的重要性。一方面,我国科技企业开展ESG研究处于早期阶段,各科技企业披露数据多不足5年,缺少系统性的历史信息积累,难以就股东、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管理和披露。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整体环境,以及在股东中对ESG话题的关注度不高,除某些特定企业外,外界尚未形成关于某一企业的关键争议点。因此,企业在决定指标优先级时,多通过问卷调研、外部顾问评估的方式进行。例如,某通信行业巨头公司建立可持续发展议题实质性分析矩阵,分析比较不同议题对相关方的影响和对公司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识别筛选出需要在报告中重点披露的实质性议题。又如,某在线娱乐与科技公司邀请外部专业顾问开展ESG议题重要性评估工作,通过访谈与问卷调研收集相关方群体关心的问题,并评估重要性。此外,针对近年来行业中广受关注的“游戏沉迷”问题,该公司的ESG报告中,有数页内容关于青少年保护工作,比如公司通过技术在“事前-事中-事后”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等,对公司外部利益相关方关注的重点做出回应。另一个典型案例是,某面板与显示屏制造公司依据国内外社会责任趋势和社会热点议题、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