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光大证券]:2022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通胀约束渐显,政策以稳为主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2022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通胀约束渐显,政策以稳为主

2022-08-10高瑞东、刘文豪光大证券巡***
2022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通胀约束渐显,政策以稳为主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证券研究报告 2022年8月10日 总量研究 通胀约束渐显,政策以稳为主 ——2022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事件:2022年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核心观点:央行总体延续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的政策基调,通过稳定信贷增长助力稳增长仍是当前首要任务,但是相较前期央行表态,本次对内外约束的关注度明显增强。向前看,考虑到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仍未完全释放,结构性通胀压力日渐显露,以及银行间市场杠杆率逐渐走高等限制因素,数量型和结构性政策工具仍然是多目标平衡下的较优选择。另外,伴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进一步释放效能,LPR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政策有意维持充裕的流动性环境 资金利率自二季度以来持续维持在低位,充裕的流动性水平推升了银行间杠杆水平。4月以来,DR007利率开始偏离政策利率持续下行,剔除6月末资金跨季扰动外,DR007利率平均偏离政策利率约48个基点(4月1日至8月2日)。在持续走低且波动减弱的资金利率的助推下,4月以来银行间杠杆水平逐渐走高,7月末银行间杠杆已经上行到了约108.6%。 在银行间杠杆高企的过程中,公开市场操作维持较低水平,但充分满足了投标机构的需求,表明目标较为充裕的流动性水平是央行有意为之。央行自6月下旬开始将公开市场操作量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部分市场投资者将其解读为央行边际收紧流动性的信号。央行指出“一级交易商的投标量继续减少,人民银行相应进一步降低逆回购操作量,但仍充分满足了投标机构的需求”。 政策对结构性通胀压力的关注增强 央行在专栏中指出,结构性通胀压力逐渐显露,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多重因素交织下物价涨幅可能阶段性反弹。从内部环境来看,诸多因素叠加将驱动通胀中枢阶段性抬升。一是,疫情受控后未来消费复苏回暖,可能推动前期PPI上涨向CPI的传导加快。二是,我国CPI对猪肉价格依赖较大,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开启,可能拉动CPI食品分项涨幅走高。三是,我国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品的进口依赖度较高,能源进口成本攀升最终将体现为国内交通出行、相关产业链终端消费品等更广范围的价格上涨。 通胀在政策目标权衡中的权重上升,结构性通胀对政策方向的影响较为有限,但可能会限制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央行对结构性通胀的警惕主要基于两点考量:一则,发达经济体央行前期对于通胀形势的误判,导致其未能及时应对几十年来未有的通胀压力,在政策调整落后于市场曲线之后,宏观政策陷入了稳增长和抗通胀进退两难的局面;二则,保持币值稳定是中央银行的首要职责,维护通胀平稳是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环境要求。 数量型和结构性工具是后续政策抓手 数量型和结构性政策工具仍将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发力点。从内部环境来看,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的态势仍未改变,疫情防控对国内经济和融资仍存在潜在冲击。另外,青年组调查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平稳化解,也都需要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予以支持。但是,考虑到目前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仍未完全释放,结构性通胀压力日渐显露,以及银行间市场杠杆率逐渐走高等限制因素,数量型和结构性政策工具仍然是多目标平衡下的较优选择。另外,伴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进一步释放效能,LPR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大范围扩散。 作者 分析师:高瑞东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0120002 010-56513108 gaoruidong@ebscn.com 分析师:刘文豪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1070004 021-52523802 liuwh@ebscn.com 相关研报 政策进实体跟,宽信用进行时——2022年6月金融数据点评(2022-07-11) LPR下行空间多少:投资回报率的视角 —— 流动性洞见系列八(2022-06-30) 房地产的涟漪效应:经济增长、融资与就业 —— 流动性洞见系列七(2022-05-24) 中美利差倒挂,人民币汇率怎么走? —— 流动性洞见系列六(2022-04-11) 如何宽信用:空间、方向、节奏 —— 流动性洞见系列五(2022-03-31) 区域失衡上篇:资金往哪里流淌?—— 流动性洞见系列四(2022-01-25) 当我们谈及流动性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流动性洞见系列三(2021-12-23) 人民币汇率见顶了吗? —— 流动性洞见系列二(2021-12-06) 周期不止,宽松不息 —— 光大宏观周报(2021-12-05) 美国货币政策外溢的三重预期差 —— 流动性洞见系列一(2021-11-21) 为什么我们认为四季度可能会降息?—— 货币政策前瞻系列四(2021-07-22) 货币政策为什么对本轮通胀反映甚微?—— 货币政策前瞻系列三(2021-05-26) 银行间杠杆会成为货币政策的约束吗?—— 货币政策前瞻系列二(2021-05-19) 通过构建月度宏观杠杆率,我们如何判断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前瞻系列一(2021-04-22) 要点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经济 目 录 1、内外约束增强,政策以稳为主 ........................................................................................... 3 2、政策有意维持充裕的流动性环境 ........................................................................................ 4 3、政策对结构性通胀压力的关注增强..................................................................................... 5 4、数量型和结构性工具是后续政策抓手 ................................................................................. 6 5、风险提示 .......................................................................................................................... 7 图目录 图1:银行间7天期回购利率二季度以来明显低于政策利率 .............................................................................. 5 图2:银行间隔夜回购占比明显高于往年同期(除2020年) ................................................................................. 5 图3:CPI通胀存在阶段性破3%压力 ................................................................................................................. 6 图4:核心CPI仍维持在较低水平 ...................................................................................................................... 6 表目录 表1:近期政策层对货币政策的表述对比 ........................................................................................................... 3 表2:货币政策工具箱的使用情况 ...................................................................................................................... 6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3-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经济 2022年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1、内外约束增强,政策以稳为主 稳健的货币政策仍将加大实施力度,但需密切关注内外部约束。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政策总基调的表述与前期政策表态一致,通过稳定信贷增长助力稳增长仍是当前阶段的首要任务,但是相较前期央行表态,本次对内外约束的关注度明显增强。 一则,央行认为高通胀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在短期和中长期因素的共同催化下,本轮全球通胀走高的粘性和持续时间可能比以往更加严峻,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加快加码收紧货币政策。因而,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可能仍未完全释放,在汇率走势判断方面,央行添加了“坚持底线思维”的表述。 二则,国内结构性通胀压力逐渐显露。央行认为诸多因素叠加将驱动通胀中枢阶段性抬升。一是,疫情受控后未来消费复苏回暖,可能推动前期PPI上涨向CPI 的传导加快。二是,我国CPI对猪肉价格依赖较大,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开启,可能拉动CPI食品分项涨幅走高。三是,我国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品的进口依赖度较高,能源进口成本攀升最终将体现为国内交通出行、相关产业链终端消费品等更广范围的价格上涨。保持币值稳定作为央行的首要职责,为了应对结构性通胀压力,货币政策兼顾稳增长、稳就业和稳物价之间平衡的压力日渐增大。 表1:近期政策层对货币政策的表述对比 项目 2022Q2货政报告 2022Q1货政报告 经济形势 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 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近期疫情点多、面广、频发,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影响加大。 政策基调 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 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 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 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字当头,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结构性政策 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用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和碳减排支持工具,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市场主体倾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行业倾斜。适时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抓实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运用。 通胀形势 全年物价水平将保持总体稳定,但要警惕结构性通胀压力...密切关注国内外通胀形势变化,不断夯实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做好妥善应对,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