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方证券]:月度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本轮疫后修复将有哪些特点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月度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本轮疫后修复将有哪些特点

2022-06-07孙金霞、王仲尧、陈至奕东方证券向***
月度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本轮疫后修复将有哪些特点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宏观经济 | 动态跟踪 研究结论 ⚫ 5月PMI数据显示疫情冲击已经有所缓解,供需两端景气度均有所回升。尤其是从环比来看,疫情后企业生产反弹、消费回补等现象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我们认为,今年相比2020年一季度疫情高峰期结束之后的情形,在修复的过程中既有优势,也有短板,这将导致本轮疫后修复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 短板之一在于,出口环境有所变化,制约反弹力度。即使近期出口韧性较强,从同比的角度,其增长动能与2020年年初相比还是有偏弱的可能,对工业生产反弹的支持也大概率比2020年初低。近期数据显示,部分发达国家复苏周期有见顶迹象,一季度美国GDP环比增速转负,同时俄乌冲突带来的通胀抑制全球经济,在此背景下WTO和IMF在4月的报告中分别下调了全球贸易增长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展望后续,部分东盟国家已经逐渐从疫情中恢复,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的制造业PMI均有小幅好转,可能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短期面临订单转移的风险。 ⚫ 短板之二在于,奥密克戎的强传染性导致防控难以放松,消费环境的回归和服务业供给侧修复仍待时日。一方面,为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的灵敏性,更早发现潜在风险。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和地区陆续探索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多数公共场合需要提供有效期之内的核酸结果方可进入,可能会对消费积极性带来一定影响;其次,在疫情的反复扰动下,2020年至今线下接触式服务业供给端修复不及预期,在之前发布的《疫情影响中长期消费趋势了吗?》报告中,我们曾发现与线下消费场景相关的商品销量出现长期下滑,例如条码扫描/采集器材在2019-2021年的复合增速为-34%。 ⚫ 优势之一在于,供应链堵点较少,有利于整体工业生产迅速改善。2022年疫情中,公路运输与海路、铁路、航空运输相比与社会面接触范围更广也更频繁,闭环管理难度更大,因此3月下旬至4月中旬跨省物流管控或多或少存在层层加码导致关闭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服务区的现象。但这一情形5月已经开始有明显好转:5月10日起全国高速公路已无临时关闭收费站和关停服务区,而4月28日分别为8和16个,4月25日分别为8和32个,4月10日分别为678、364个。而回顾2020年一季度,全国各个省份都存在停工与复工的问题,堵点明显更多。 ⚫ 优势之二在于,政策明显加码,有效夯实各省市责任。近期政策密集出台,且注重把责任落实到各个地方、各个部门。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财政、金融等等6方面33项措施;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提到“地方肩负着促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的重任,要守土尽责抓落实。不断解决两难多难问题,是对各级政府行政能力的考验”。此外,国务院5月26日向12个省派出督查组,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这一系列举措和表态有效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责任,在此背景下,各地尤其是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省市陆续出台了地方层面的稳增长措施,这有望成为这一轮复苏的关键推动力。 ⚫ 综合来看,2022年的疫后修复既有优势,也有短板,出口与消费所存在的一些隐忧对下半年反弹的高度或构成一定制约,但受益于停工停产省份少、政策加码快、责任有效夯实等因素,修复速度有望加快,生产和消费或将在短期内呈现向上动能,二季度大概率将圆满完成“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目标。 ⚫ 风险提示:(1)病毒本身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奥密克戎变异株与以往的病毒相比传播更快、隐匿性更强,流调难度增大,防控难度较高,病毒本身还在演化,带来很大不确定性;(2)国际局势变化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引发输入性通胀的风险。 报告发布日期 2022年06月07日 陈至奕 021-63325888*6044 chenzhiyi@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9090001 孙金霞 021-63325888*7590 sunjinxia@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5070001 王仲尧 021-63325888*3267 wangzhongyao1@orientsec.com.cn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8050001 香港证监会牌照:BQJ932 陈玮 chenwei3@orientsec.com.cn 孙国翔 sunguoxiang@orientsec.com.cn 本轮疫后修复将有哪些特点——月度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 提升监测预警灵敏性是一种稳增长手段 2022-05-31 后疫情时代,如何理解财政政策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2022-05-18 疫情影响中长期消费趋势了吗? 2022-05-14 迎接经济低点与政策加码的叠加——月度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 2022-05-05 宏观经济 | 动态跟踪 —— 本轮疫后修复将有哪些特点——月度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2 目 录 本轮疫后修复将有哪些特点? ........................................................................ 3 出口环境有所变化,制约反弹力度 ..................................................................................... 3 疫情持续冲击,消费供给侧修复承压.................................................................................. 3 供应链堵点较少,有利于工业生产端疫后修复 ................................................................... 3 政策明显加码,有效夯实各省市责任.................................................................................. 3 经济数据回顾 ................................................................................................. 4 疫情推升CPI突破2%........................................................................................................ 4 企业复产复工已在有序推进 ................................................................................................ 4 财政加码奠定消费复苏基础 ................................................................................................ 5 基建和技改投资有望继续拉动后续投资 .............................................................................. 5 疫情冲击叠加高基数导致4月出口增速下滑 ....................................................................... 5 新增社融明显下滑,信贷是最大拖累.................................................................................. 6 风险提示 ........................................................................................................ 6 宏观经济 | 动态跟踪 —— 本轮疫后修复将有哪些特点——月度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3 本轮疫后修复将有哪些特点? 5月PMI数据显示疫情冲击已经有所缓解,供需两端景气度均有所回升。尤其是从环比来看,疫情后企业生产反弹、消费回补等现象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我们认为,今年相比2020年一季度疫情高峰期结束之后的情形,在修复的过程中既有优势,也有劣势,这将导致本轮疫后修复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出口环境有所变化,制约反弹力度 即使近期出口韧性较强,从同比的角度,其增长动能与2020年年初相比还是有偏弱的可能,对工业生产反弹的支持也大概率比2020年初低。近期数据显示,部分发达国家复苏周期有见顶迹象,一季度美国GDP环比增速转负(不过消费贡献有所增加),同时俄乌冲突带来的通胀抑制全球经济(4月份德国、美国PPI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33.5%、11%,其中美国为最终需求同比未季调口径),在此背景下WTO和IMF在4月的报告中分别下调了全球贸易增长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4月12日WTO在年度预测报告中将今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从4.7%下调至2.4-3%,原因除疫情外,主要是俄乌冲突引发的经济影响)。与此同时,展望后续,部分东盟国家已经逐渐从疫情中恢复,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的制造业PMI均有小幅好转,可能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含当前增速较好的服装、箱包等)短期面临订单转移的风险,同样制约了工业生产的反弹力度。 疫情持续冲击,消费供给侧修复承压 消费的角度,奥密克戎的强传染性导致防控难以放松,消费环境的回归仍待时日。一方面,为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的灵敏性,更早发现潜在风险。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和地区陆续探索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若干大城市都建立起了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多数公共场合需要提供有效期之内的核酸证明方可进入,可能会对消费积极性带来一定影响;其次,在疫情的反复扰动下,2020年至今线下接触式服务业供给端修复不及预期,在之前发布的《疫情影响中长期消费趋势了吗?》报告中,我们曾发现与线下消费场景相关的商品销量出现长期下滑,例如条码扫描/采集器材在2019-2021年的复合增速为-34%。 供应链堵点较少,有利于工业生产端疫后修复 2022年疫情中,供应链堵点相较2020年来说更少,这有利于今年后续修复的推进。公路运输与海路、铁路、航空运输相比与社会面接触范围更广也更频繁,闭环管理难度更大,因此3月下旬至4月中旬跨省物流管控或多或少存在层层加码导致关闭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服务区的现象。从一些中高频数据来看,全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7日移动平均从3月高点131.33一路下降到4月11日的76.53,降幅达42%,其中疫情最为严重的上海和吉林4月中旬降幅达80%,周边省份(江苏、浙江、安徽、黑龙江等)也在30-40%之间。但这一情形5月已经开始有明显好转:5月10日起全国高速公路已无临时关闭收费站和关停服务区,而4月28日分别为8和16个,4月25日分别为8和32个,4月10日分别为678、364个。 政策明显加码,有效夯实各省市责任 近期政策密集出台,且注重把责任落实到各个地方、各个部门。一方面,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