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动荡中的2022全球与中国经济及政策展望(下午)-分析师会议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动荡中的2022全球与中国经济及政策展望(下午)-分析师会议

2022-05-16未知机构石***
动荡中的2022全球与中国经济及政策展望(下午)-分析师会议

动荡中的2022全球与中国经济及政策展望(下午)圆桌二:中国经济与政策展望。王庆(上海重阳投资合伙人、董事长):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我们举行了三年,去年全网直播超千万,影响很大。我们邀请了四位首席,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各位都有很深的理论造诣。今天我们围绕着中国经济与政策展望展开讨论。沈建光(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感谢王庆主席,感谢清华邀请。我本人有幸参与第一届论坛。今天主要讲两方面内容:一是外部环境。去年中国出口增长了30%,外需起到很大作用。对美国经济增长过于乐观了,今年出现了很多情况,如美国滞涨、欧洲衰退、资本市场波动、非美货币大幅贬值,美国面临一个巨大挑战,是通胀上失控的。美国此次面对的是由盛转衰,深刻的挑战是其新货币理论,印钞造成需求侧的繁荣,8.5%远超正常范围,以前我在欧洲货币联盟,都知道通胀和工资的螺旋式上升,这是非常可怕的。为了控制通胀,大幅加息,现在美国遇到的问题,不必七十年代轻松,靠印钱带经济走出衰退,很难做到。现在一加息,美国财政开支大幅提高,经济上缺少了发钱的因素,下半年美国经济更加困难。俄乌冲突,对欧洲经济影响极大,德国考虑经济可能衰退,下半年会有所显现。中国也深受影响,出口上,四月份增长只有3.9%,接下来的影响更大,因为我们主要进口是石油、天然气,其成本大幅上升。对外部带来的影响,我们要充分考虑。二是中国如何应对。我们只能靠内需,其中主要的是消费,这是我们的软肋,一季度唯一的负增长指标-3.9%,四月份指标也不会乐观。促销费应该成为重头戏,消费券,或是转移支付给疫情影响员工、受困人群等,应该去做。地方政府对发放消费券态度积极,且我们数字经济已经走到了前面,香港的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陆挺(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谢谢王庆首席!讲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多讲些内部的,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经接近2020年初期,高传播、低致死,导致我们的抗疫成本非常大;时间上来讲,2020年爆发时在元月,今年在三月份,一年之计在于春,影响要大;地理位置上,波及广,且位于第一大城市-上海,供应链长、波及面广,甚至波及出口;进入第三年的抗疫,消费能力、意愿下降;企业和居民对于疫情感到更加多的不确定性,2020年我们防疫很成功,下半年预期很不错,今年觉得疫情遥遥无期,民营企业暂缓其投资;政府角度,基层官员,在抗疫上花费很多时间与资源;对房地产造成额外压力,体现在新房销售腰斩,影响地方财政,上海占出口物流20%,导致订单流失。二季度的GDP可能较一季度再下一个台阶。二是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再降空间很小了,与美国息差倒挂,财政政策空间也不大,降低利差也不利于金融稳定;新增社会融资不足去年一半,银行缺少优质的社会贷款人,有效需求不足;政策传导机制已经不灵了,以前房地产,现在失效。三是个人建议,认同沈首席发放消费券的建议,同时应该加大财政支出,稳定预期。政府基金收入,主要是土地支出,下降幅度过大,需要其它渠道增加政府可支付资金,甚至提高政府支出水平;增加纾困,信贷政策有所倾斜,如贴息、租金减免;基建上加大力度,尤其是有合理回报的项目;市场购汇,适度贬值,亦有益处。管涛(中银国际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很高兴参加论坛!谈谈中国经济面临的三大挑战。四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讲到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第一是疫情多点爆发,影响国内经济循环畅通,影响政策传导,四月份环比下降29bp,现在的问题不是货币、金融,市场上不缺钱,实际上是有效需求不足。二是美联储超预期紧缩,全球股市、债市、汇率等出现大幅波动,对中国带来溢出影响,以我为主+有所平衡,带来更大挑战,不要因为政策失误造成金融泡沫破裂。三是俄乌冲突,间接影响不容忽视。1、全球经济下行,欧盟经济出现大的问题,对中国进出口会造成影响;2、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带来输入性通胀,中国cpi较快上升,央行时间窗口面临更大挑战;3、地缘政治风险外溢,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对中国出现负的溢出。这是世界性难题,美国GDP增长-1.4%,负这么多少见,主要在于病毒蔓延;俄乌冲突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等;对美国金融稳定同样带来影响。我们应该有条件应对这样的局面。 近期政治局、国务院常务会议都部署。一是全面理解国家抗疫政策,减持“动态清零”,通过各部门协调配合,保证物流畅通、供应链稳定。二是用好金融工具,跨周期、逆周期有机结合,稳就业、稳物价,稳好外需、扩大内需,经济稳才能金融稳。三是保持人民币货币的灵活性,发挥减震器的作用,增强投资者信心。四是推动金融市场法执性作用,稳定境内外投资者的预期。五是统筹安全、发展,做好预案。李迅雷(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如何畅通内循环-下一步政策思考。迅雷是资深的专家。基建投资一枝独秀,但光靠基建是不够的,地产、制造业投资均回落。基建投资能够持续多久,是有些担心的。城投投资汇报大幅下降,1.3%,继续投资,地方政府的杠杆会更高。疫情冲击消费转负,地产也明显走弱。居民宁可还了贷款,不愿意再借。面临:需求(内需、外需)收缩,促销费意义重大。央行货币投放力度处在历史地位,降息空间有限,如昨天社融数字,有货币空转现象。财政政策非常积极,减税降费保主体、稳就业:用于促销费方面的投入偏少。要继续加大,尤其再消费方面,2020年我就建议发放消费券,美国是直接发美元,不如消费券更有针对性。中国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劳动人口下降、房地产等多个拐点,过去的发展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外需越来越难,更需要内需。基建面临好项目越来越少,投资越来越低。内循环不畅的症结:我国居民消费率过低,比及日本、韩国,或是越南、泰国,我们处于谷底。消费率低与消费结构有关,能否通过税制改革等办法,推进各项改革,增加中低收入阶层收入,这个势在必行,多种举措共同发力。王庆:以上是发言部分,下面进入问答环节。我先利用特权讲下我自己的观点。我来自投资机构,所谓的买方。从资本市场的视角做点补充。资本市场对经济下行风险已做提前反映。资产价格更加敏感,在2021年下半年出现恶化,就是已经提前考虑了风险并有所反映,比如高频的采购经理人指数。目前似乎有所企稳,如果我们认为影响因素是疫情的话,潜在风险先提出来。提一个问题:这次是否不一样?十二个月社融总量与沪深300指数有正相关走势。但有两次背离:2020年初;及当前,今年可能达到34万亿,如果是这样,股票应该没有太大下行风险,但事实是本次出现明显背离,两个可能性:1、是否股市错了?2、社融错了?不需要34万亿,应该掉头向下。如果股票市场错了,就是高估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如果社融错了,低估了房地产市场面临的困难,因为房地产是货币市场传导的重要工具。1、疫情有多严重?2、房地产市场有多严重?提出这个问题,我们来思考。下面到问答环节。1、请陆挺回答下:信贷大幅低于预期,对货币政策有何影响,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房地产不景气,地方政府很多举措,如何看待。陆挺:中长期贷款来看,大幅度下降,说明信心不足;短期信贷同样大幅下降,说明经济活动下降。 现在好的资产不够,而非流动性不够。大家对降息呼声较高,但现在面临很多限制,但幅度会很小,10个基点左右。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重要,从两个方面:收入及支出的角度去考虑,如果保证财政支出增加,可能面临钱不够。面对新的情况,可能增加赤字规模;增加特别国债,要走全国人大;增加政策性银行房贷水平;增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个要谨慎。财政资金往哪里投:纾困-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保基层运转。减免疫情严重地区的租金、房贷展期;财政资金撬动需求;基建、保障房要谨慎,要讲求汇报。房地产也宽松政策,效果很不明显,新房销售,百强下降了59%,需求前置了,红线还在,螺旋式下降下,监管资金不放松。要做的是:高度关注房地产下行带来的金融风险,不能让有些情况过度蔓延;在房主不炒前提下,改进供给侧改革,市场更好发挥其机制,推动土地要素改革,这样有助于房价稳定预期;户籍优惠,改革不必要的一些措施。2、问迅雷:货币、财政等发力,究竟应该用哪方面的工具,哪个更有效;出口开始走弱,房地产负增长,如何畅通内循环。李迅雷:我们面临两大方面的问题,与08年不同,那只是经济问题,解决起来简单;现在病毒+俄乌,这不是经济问题,但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收到严重阻碍,纯粹用货币工具,经济下行中,财政政策可以起到结构性作用,更有效一些;上行时,货币政策更有效。我们政府部门控制的资产规模全球最大,财政上精准发力,尤其是消费上,要精准发力。我们面临人口老龄化,外部环境也不友好,60年前,我们GDP占3%,现在是18%,增加的份额约等于美国60年中失去的份额:39%-20%,出口增长也不太容易了,去年我们防疫做的好,订单跑到了我们这里,出口就大幅增加,但今年会比较难了。3、问沈建光首席,消费券展开地讲一下;美国陷入滞涨,我们如何应对?沈建光:滞涨可能是美国更好地结果,如果出现衰退,将面临更大风险。我们出口面临挑战:1、需求下降;2、贸易条件恶化,中国商品价格最稳定,因而对其通胀有利;3、产业链保障;4、出口替代竞争,东南亚、墨西哥在侵蚀我国在美地份额了,应对要保住出口、外贸基本盘。我们的措施:货币贬值,但我们贬百分之几,不想别国地大幅度波动。消费券的问题,内需在我们的掌控之中,这就是个短期措施,还可以提振信心,不光是对居民消费补贴,企业才能享受减税降费,这是个组合拳,中国有强大的数字经济作为保证,以旧换新、家电下乡,300元的补贴可以带来3000元的经济增长,香港有很好的例子。个别国债,最直接的是特别国债,现在不比2020年轻松,对消费恢复起到直接的拉动作用。房地产也重要,因为家电等与新房销售息息相关,尤其是信心的提振。4、问管涛首席,人民币汇率短期贬值速度快的问题,是否会导致资本外流;这种情况下,汇率政策该何去何从?管涛:导致阶段性的资本外流,导致人民币贬值。但我国规模大,对外资依赖程度低,影响有限。2017年后,止跌回升,2018年以来有两波大的行情:6.3-6.97;7.3-6.6,合理水平中会有宽幅震荡,资本市场已经提前price-in,A股还算是坚挺的,做空得到宣泄后,边际变化都可能带来汇率反转。大家都要做好预案,政府要保持灵活性,发挥减震器的作用,否则掣肘货币、财政政策;对外资来讲,担心不可交易的风险,汇率灵活可以发挥调节器的作用。有管理的浮动,否则要出手,管理预期。对市场主体,要货币中性,控制敞口。王庆:认同您的观点,大家乐见其成,能够做到以我为主。去做核算,无法记录。圆桌三 创新、金融与科技竞争张晓慧(道口院长):在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的方面,有很大空间。我们的问题,在于如何引领金融进入实体经济、进入基础研究,这是我们要改进的。彭文生(中金首席经济学家):晓慧院长特别提到资本与科技的关系,这是我们思考金融角色的重要方面。薛澜(苏世民学院院长):刚才黄市长、张院长的发言,特别有启发。中美创新-合作/竞争。朋友、竞争者还是敌人?中美科技竞争,美国一份研究,说中国的进步在挑战美国的领导者地位。China’s rapid rise to challenge US dominance in science。 。。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在重要技术领域如AI、半导体、生命科学等,同样如此。得益于中国的持续投入、改革开放。中国研发投入到现在已趋近于美国,按购买力平价,于美国差不多了。我们近40年研发投入增长率变化看,虽然有波动,但领先于其它国家,正是这样的投入,令我们取得这样的成就,当然在基础研究上远远不足。中美在AI领域的合作,科技合作共同发表论文数量,在美、中各占18%、12%,开放是关键一点。付外国专利费,中国也排在第二位。也有非常多不足的地方,在1%顶级论文上,我们于美国、欧盟有不足,同时在关键技术领域被卡脖子。后来逆差下降,是因为买不到,人家不卖给你。美国夸大了我们的进步,但的确到今天,对全球科技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如华为的5G、气候变化方面、电池/新能源等,美国对中国系统的打压,希望在科技创新领域脱钩,带来了中美之间合作的下降,给全球科技合作带来负面影响,出现在全球知识产品、全球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