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泰君安证券]:估值低于万保招金地产,地产政策转暖有提升空间 - 发现报告

估值低于万保招金地产,地产政策转暖有提升空间

2022-03-21郭浩然、满静雅、韩其成国泰君安证券清***
估值低于万保招金地产,地产政策转暖有提升空间

维持增持。维持2021-23年EPS为1.23/1.35/1.48元增15/10/10%。行业最高信用评级,央企估值低于万保招金,政策转暖,目标价7.33元,增持。 国务院要求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应对方案。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 提出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转型配套措施,鼓励机构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重点支持优质房企兼并收购困难房企优质项目,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财政部表示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发改委《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扩容市场。 中国建筑是行业内全球最高信用评级。(1)“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榜单继续位居首位,中报显示公司16次获得国务院国资委年度考核A级,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惠誉对中国建筑的评级为A/A2/A,展望维持“稳定”。(2)中国建筑旗下拥有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两大房地产品牌,中海地产属于“绿档”企业,负债水平保持在行业最低区间。中国建筑地产销售体量略低于万科和保利发展,大于招商蛇口和金地集团。 中国建筑估值低于万保招金地产,地产政策转暖有提升空间。(1)2022年PE中国建筑3.75倍,远低于Wind一致预期万保招金地产2022平均PE的6.55倍:招商蛇口8.54、保利发展6.55、万科5.11、金地集团6.0倍。 (2)PB中国建筑为0.67倍,也远低于万保招金地产的平均PB的1.13倍:招商蛇口1.32、保利发展1.25、万科0.9、金地集团1.03倍。 风险提示:经济过热通胀超预期政策紧缩,疫情反复等。 一、国务院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3月11日住建部出台《“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1)规划要求都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十三五20.5%),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2)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鼓励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建筑,积极推进钢结构住宅和农房建设。在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房中积极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积极发展装配化装修。(3)积极推广太阳能光伏在城乡建筑及市政公用设施中分布式、一体化应用,鼓励太阳能光伏系统与建筑同步设计施工。开展区域建筑虚拟电厂建设试点。 3月11日住建部出台《“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1)开展高效智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利用、“光储直柔”新型建筑电力系统建设、建筑-城市-电网能源交互技术研究与应用。城市生态空间增汇减碳技术。 (2)开展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的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3)城镇老旧小区功能提升技术,城市地下空间高效开发综合技术,城市内涝系统化治理技术。(4)开展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研究。研究数字化设计、部品部件柔性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建筑机器人关键技术。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1)在当前的复杂形势下,最关键的是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两会”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2)关于宏观经济运行,一定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3)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金融机构必须从大局出发,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期态势,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3月16日银保监会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精神。 (1)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 要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两会”部署,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要按照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全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指导银行保险机构从大局出发,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满足市场主体合理融资需求,加大融资供给,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3)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持续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房地产长效机制,积极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变发展方式,鼓励机构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重点支持优质房企兼并收购困难房企优质项目,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3月16日人民银行传达学习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精神。(1)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金融委的工作要求,积极担当作为,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两会”部署落到实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稳中求进,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3)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4)财政部表示22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 3月17日发改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1)坚持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重点针对存量未落户人口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水平。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各类城市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畅通在本地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渠道。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2)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健全省级统筹、中心城市牵头、周边城市协同的都市圈同城化推进机制。 支持有条件的都市圈科学规划多层次轨道交通,统筹利用既有线与新线发展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摸排打通国家公路和省级公路“瓶颈路”,打造1小时通勤圈。(3)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快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加强住房供应保障,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二、中国建筑继续保持行业内全球最高信用评级 中国建筑是我国专业化经营历史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之一,在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勘察设计等领域居行业领先地位。中国建筑位居《财富》“世界500强”2021年榜单第13位,在《财富》“中国500强”排名中连续九年位列前3名,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2020年度“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榜单继续位居首位。中国建筑中报显示:公司16次获得国务院国资委年度考核A级,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惠誉对中国建筑的评级为A/A2/A,展望维持“稳定”,公司继续保持行业内全球最高信用评级。 中国建筑是我国最具实力的投资商之一,主要投资方向为房地产开发、融投资建造、城镇综合建设等领域。公司强化内部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打造“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工程”“四位一体”的商业模式,为城市建设提供全领域、全过程、全要素一揽子服务。 中国建筑是世界最大的工程承包商,经营业务遍布国内及海外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范围涉及城市建设的全部领域与项目建设的每个环节,具有综合设计能力、施工能力和土地开发能力,拥有从产品技术研发、勘察设计、地产开发、工程承包、设备制造、资产运营、物业管理等完整的建筑产品产业链条,全国绝大多数的3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众多技术含量高、结构形式复杂的建筑均由中国建筑承建。 图1业务板块毛利润占比中房建占41.8% 图2业务板块毛利润率中地产25.1% 房屋建筑工程:中国建筑充分发挥全产业链竞争力,坚持“高端市场、高端客户、高端项目”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的企业经营策略,通过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和建造成本,追求客户满意度等一系列措施,致力于为境内外客户提供设计建造各种高、大、精、尖、难、特建筑项目全过程一站式综合服务。公司在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诸多领域承建了大量高难度工程,承建了一大批摩天大楼、大型场馆、高科技洁净厂房、酒店、医院、学校等地标性建筑,代表着我国房屋建筑领域的最高水平,是中国乃至全球房屋建筑领域的领先者。公司作为行业引领者,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为社会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在“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做出新的贡献。 公司充分发挥房屋建筑工程领域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坚持“高端市场、高端客户、高端项目”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的企业经营策略,持续增强超高层建筑、大跨空间结构、快速建造、绿色建造等领域核心竞争力,在会展中心与工业厂房类、教育文化类、医疗设施类等房屋建筑工程领域的优势更加稳固。公司始终坚持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推进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发展,不断巩固房建业务的技术优势。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层建筑智能化集成平台(造楼机)入选国资委央企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承建的深圳市长圳公共住房项目入选住建部第一批《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其中智慧建造平台、智能建造机器人等5项举措被认可推广,数量居所有被推荐项目首位。 表1中国建筑2020-2022年2月新签订单一览 房地产开发与投资:中国建筑旗下拥有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两大房地产品牌。其中:中海地产是公司下属中国海外集团房地产业务的品牌统称,品牌价值始终处于中国房地产行业领先地位,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国家战略区域的几十个经济活跃城市开展房地产开发业务,构建了均衡稳健的全国性战略布局,未来致力于成为卓越的国际化不动产开发运营集团,以“转型升级”为基调,加快形成以住宅产品开发为主、优质商业开发运营为辅、教育康养等新兴业务为补充的格局;中建地产是公司各局院地产业务所使用的品牌,主要业务为一、二线城市的中端地产开发,以及三、四线城市地产项目的属地化经营。中国建筑强化内部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致力于实现投资、开发、设计、建造、运营、服务等纵向一体化,凭借卓越的施工技术、先进的地产开发理念和一流的物业服务品质,在房地产业务领域建立了成熟的投资运营及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链竞争优势,成为局院提升盈利水平的重要业务板块。同时,公司积极推动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从满足人居需求出发,全力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拓展幸福空间,建设美丽中国。 公司房地产业务坚持稳健审慎发展策略,保持财务稳健、资金充裕,负债率等相关指标远低于“三条红线”控制标准,旗下中海地产属于“绿档”企业,负债水平保持在行业最低区间。持续加快房地产业务转型升级,在夯实住宅开发业务发展的同时,推动商业物业、文化教育、健康养老、卫生医疗、物流等新业态、新业务的发展;积极布局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公寓等“惠民生”领域,打造优质工程、建设美丽城市。 表2中国建筑2020-2022年2月地产业务一览 国企改革扎实推进、奋勇争先。公司坚持将企业高质量发展与改革行动重大部署深度融合,系统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等百余项改革任务。公司顺利完成董事会换届,完善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机构设置和职能,从工作机制上加强独立董事履职保障;进一步加强子企业董事会建设,遴选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担任子企业外部董事; 超过60%的子企业、1,800余名子企业经营管理层成员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64户子企业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中建科工、中建科技两家科改示范企业改革成效突出,全部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行动案例。同时,公司科学统筹、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证监会部署的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不断推动治理体系优势转化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