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光大证券]:银行业《2021 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从“四个视角”窥探下一阶段货币政策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银行业《2021 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从“四个视角”窥探下一阶段货币政策

金融2021-11-21王一峰光大证券九***
银行业《2021 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从“四个视角”窥探下一阶段货币政策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证券研究报告 2021年11月21日 行业研究 从“四个视角”窥探下一阶段货币政策 ——《202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银行业 问题1:经济增长“阶段性”压力VS货币政策“跨周期”调节 一是货币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不太可能出现“信贷脉冲”。基于“跨周期”视角看,未来信贷脉冲将大大减弱,政策更加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中长期增长动能培育。预计11~12月合计信贷增长约2.95万亿,略高于去年同期,2021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0.5万亿左右,2022年新增贷款规模维持在21万亿左右,同比增速维持在10.8%。 二是统筹做好今明两年政策衔接,政策发力点可能放在明年年初。2022年GDP增速可能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在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下,政策发力时点可能落在明年年初,进而更好的平滑宏观经济波动,避免年初经济下行压力过大。因此,准备金下调窗口可能出现在明年一季度,但价格型工具使用依然审慎。 问题2: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VS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总量要稳:MPA激励性举措促进贷款同比多增。央行通过优化MPA考核框架,激励银行力争四季度信贷投放实现“同比多增”,并加大窗口指导力度,国有大行要在其中发挥“头雁效应”。 结构要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实产业支持举措。一方面,普惠小微企业、绿色金融领域和高端制造业信贷投放,将继续是“宽信用”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房地产领域合理融资需求满足度提升也是“宽信用”的内容之一,在“保交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安排下,房地产市场宏观审慎调控将更加强调“底线思维”,未来房地产融资条件将持续向好。 问题3:贷款定价上行VS有效需求不足 2021年9月份新发放一般贷款利率为5.30%,较6月份上行10bp。这是否与经济偏弱、有效需求不足相矛盾?我们认为: 一方面,若按均值算,三季度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低于二季度,银行业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这也与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相互印证。 另一方面,9月份一般贷款利率较6月份出现上行,也与9月份银行对优质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有所减弱,以及对公中长期贷款和居民短贷占比有所提升有关。 后续来看,对公贷款利率略有承压,但位于江浙地区的城农商行议价权相对更强。按揭贷款利率或小幅回落,短期消费类贷款利率大体维持稳定。 问题4:货币政策“以我为主”VS外部因素扰动增加 2020年我国宏观经济率先从疫情中恢复,货币政策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也先行迈入正常化,广谱利率上行时点领先美国约4-6个月,已部分缓释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以及后续美债利率上行造成的冲击。另一方面,虽然近期美元指数突破96,但人民币持续维持强势地位,经常账户顺差较多。可见,若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超出预期,我国在利率和汇率两个渠道上缓冲空间仍大,短期内不太会成为货币政策的制约。在跨周期调控下,货币政策仍将坚持“以我为主”原则,且较以往将更加具有前瞻性和灵活性,提前布局降低国际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做到既不完全同步,也不过分背离。 风险分析:宽信用力度不及预期,房企现金流压力加大。 买入(维持) 作者 行业与沪深300指数对比图 资料来源:Wind 相关研报 辨证看待6月份贷款利率下行——《2021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从银行视角看2021Q1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1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四大亮点——《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从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看信用投放“量、价、险、期”四要素——《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要点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证券研究报告 银行业 11月20日,央行发布了《2021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银行视角来看,有以下四点值得重点关注,也是把握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的关键所在: 问题1:经济增长“阶段性”压力VS货币政策“跨周期”调节 报告对于当前国内经济形势的表述,由二季度的“国内经济恢复仍不稳固、不均衡”调整为“国内经济恢复发展面临一些阶段性、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制约,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大”,并强调“做好跨周期调节”,删除了二季度“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表述。 如何理解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压力?以及在经济“阶段性”压力下,货币政策如何在“逆周期”和“跨周期”间进行选择?是否不再需要政策做出“逆周期”安排?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本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次将“阶段性、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并列提出,并置于之首。而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是“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将“体制性”置换为“阶段性”体现了央行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主导问题的判断。即当前阶段,经济下行压力较上半年有所加大,“阶段性”因素是很重要的方面。这些“阶段性”因素主要包括: 1)国内疫情仍然呈现散发状态,对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上的小微企业冲击持续存在,从而影响经济的平滑运行; 2)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尤其是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涨,国内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一些地方出现拉闸限电,今冬明春电力、煤炭供求矛盾较为突出;生产端通胀压力高位运行; 3)部分房企现金流风险加大,个别房企出现债务违约,造成房地产市场震荡,地产产业链需求下行、投资不振。 在“阶段性”因素占主导地位的推断下,货币政策选择将更多强调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报告》强调“跨周期调节”,但与二季度表述不同的是,由“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调整为“做好跨周期调节”,即从下半年开始,货币政策的相关操作,已经开始秉承“跨周期”原则。基于此,我们对“跨周期”视角的货币政策安排有如下判断: (1)货币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不太可能出现“信贷脉冲”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信贷投放大体经历了“四轮”信贷周期,体现了较强的“逆周期”特征。但基于“跨周期”视角看,未来信贷脉冲将大大减弱,政策更加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中长期增长动能培育。因此,我们判断今年11~12月份,和2022年金融信贷投放大体为:  信贷:11~12月合计信贷增长约2.95万亿,略高于去年同期,2021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0.5万亿左右,2022年新增贷款规模维持在21万亿左右,同比增速维持在10.8%,投放节奏大体遵从“3322”季度间分布。  社融:预计2021年新增社融规模有望维持在30-31万亿,增速为10.5%左右,较2020年回落约2个百分点。预计2022年新增社融在32-33万亿左右,增速维持在10.2-10.5%;  货币:2021年全年M2增速有望维持在9%左右,2022年M2增速为8.9%,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oPyQoQzRoRyQvMtQsPzRpPaQ8Q8OsQpPsQqRjMnMnMlOtRtR6MoOxONZqMpMuOnNrR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3- 证券研究报告 银行业 图1:2022年信贷、货币、社融增速预测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其中2021Q1-Q3为实际值,其他为预测值 (2)统筹做好今明两年政策衔接,政策发力点可能放在明年年初 从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政策举措看,与2018年应对经济下行时期出台的调控政策相比,对冲力度相对偏弱,主要目标是保证经济不形成“下行惯性”,政策导向更多是“托而不举”。当前局势下,今年4Q经济增长虽然承压,但实现全年增长目标压力不大,无需再推出更多刺激性举措。11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时也指出“经济总体稳步恢复,可以实现今年主要目标,就业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表1:2018年与2021年财政货币政策对比 2018年 2021年 财政政策 从2018年5月1日起将增值税率由 11%/17%下调至10%/16% 今年上半年,财政支出节奏相对偏慢。自三季度以来,财政政策已从“合理安排期限结构、发行节奏和使用进度”转变为“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加快下半年预算支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政府债券发行明显提速,监管部门要求地方政府专项债加快发行,并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 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 银保监会取消银行对其所承销地方政府债券的投资比例不得超过20%的限制 货币政策 三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下调幅度为2个百分点 7月份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调整MPA政策参数,扩大金融机构广义信贷增长空间 8月份以来RMBS重启增量,重点支持住房按揭贷款,引导银行加大开发贷投放 全年新增再贷款、再贴现4000亿,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有效实施 出台了2000亿区域再贷款、3000亿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2000亿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扩大 MLF/SLF/再贷款担保品范围,新纳入了不低于 AA 级的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A+、AA 级公司信用类债券 加大信贷投放引导,优化MPA考核规则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因此,我们推测,下一阶段更多的宏观政策布局将着眼于2022年的主要增长目标,推动经济爬坡过坎,保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意味着仅从基数效应来看,2022年GDP增速可能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在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下,政策发力时点可能落在明年年初,进而更好的平滑宏观经济波动,避免年初经济下行压力过大。因此我们做出以下预判: 第一,准备金下调窗口可能出现在明年一季度 从10月中下旬以来央行操作来看,货币政策更倾向于通过短端工具投放,维护流动性的合理充裕,OMO基本结束了每日100亿的操作模式,MLF延续等量或超额续作。现阶段,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共同使用正在展现总量效果,截至9月末,支农、支小、扶贫以及专项扶贫再贷款余额合计1.66万亿,较6月末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4- 证券研究报告 银行业 提升1100亿。NCD等资金市场利率总体平稳,NCD价格持续低于MLF较大幅度低位运行,通过“降准”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深度释放流动性的必要性不大。 图2:四类再贷款投放情况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但另一方面,进入岁末年初,依然有一些需要关注的点。首先,在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下,每隔一段时间,央行需要深度释放一次中长期流动性。这即是央行所表述的“形成中央银行调节银行货币创造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约束的长效机制”。其次,年初信贷“开门红”效应下,信贷投放需要更多的流动性支持。第三,除流动性因素外,货币政策是否释放宽松信号“托底”经济也是十分重要的考虑因素。 根据2011年以来央行降准情况统计,降准落在1、4、7、10等季初月份的概率为55%,落在Q1-Q4的概率分别为30%、25%、30%和15%。从这一概率分布来看,下次中长期流动性深度释放落在明年一季度的概率偏大一些。 表2:2011年以来央行降准概率分布 宣布月份 执行月份 次数 概率 1月 1月 3次 15% 2月 2月 2次 10% 3月 3月 1次 5% 4月 4月 4月份3次 5月份1次 20% 5月 5月 5月 1次 5% 6月 6月 0次 0% 7月 7月 2次 10% 8月 8月 0次 0% 9月 9月 9月份2次 10月份1次 11月份1次 20% 10月 11月 10月 10月 2次 10% 11月 11月 12月份1次 5% 12月 12月 12月 0次 0% 资料来源:央行官网、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5- 证券研究报告 银行业 第二,2022年价格型工具使用依然审慎 从央行角度看,当前央行更侧重于货币政策“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