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内容介绍及协同降碳的路径研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内容介绍及协同降碳的路径研究

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内容介绍及协同降碳的路径研究

郭玥锋 2021年6月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内容介绍及减污降碳的路径解读 目录一、碳达峰碳中和的趋势二、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三、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四、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五、减污降碳协同的探索 碳达峰碳中和的趋势第一部分 Ø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大会议上向世界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Ø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Ø11月17日,习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斩钉截铁说了七个字:“我们将说到做到!”。 Ø12月12日,习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Ø12月16-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会议要求“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Ø2020年9月22日以来的一系列部署 Ø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Ø会议强调,实现这一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 Ø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Ø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第九次会议 Ø中央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5月26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一、加强顶层设计、目标分解要紧扣目标分解任务,加强顶层设计,指导和督促地方及重点领域、行业、企业科学设置目标、制定行动方案。要尊重规律,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把握工作节奏。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寻求全球气候治理的最大公约数,携手国际社会共同保护好地球家园。要积极宣传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目标、举措、成效,善于用案例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二、坚持问题导向当前要围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等,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三、确保落实要充分发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各成员单位要按职责分工全力推进相关工作,形成强大合力。要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上下联动,推进各地区有序达峰。 Ø2020年10月2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提出“达峰行动有关工作将纳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并对各地方进展情况开展考核评估”。Ø2020年11月15-17日,生态环境部党组集中学习会议中提出“生态环境部将突出以降碳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以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倒逼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改善。”Ø2020年12月22-25日,生态环境部召开西南、华北、华南、华东、东北片区座谈会,指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力争到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把应对气候变化摆在更加突出位置。”Ø2021年1月13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加强宏观战略统筹、加强规划有机衔接、全力推进达峰行动等3个方面,明确了工作任务。Ø2021年5月3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要求从源头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下称“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并将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第二部分 减缓(Mitigation)和适应(Adaptation)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对策。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定义:减缓:温室气体的减排和增加碳汇,这种方式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本质;适应:通过调整自然和人类系统以应对实际发生或预估的气候变化或影响。Ø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 温室效应: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地表吸收后向外放出大量长波热辐射被大气吸收,并产生逆辐射向下返回地表,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温室气体:大气中起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其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并向下辐射波段更长的逆辐射,它们在大气中的数量极少。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三氟化氮等。增强的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数量和品种,使得温室效应增强,引起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气候变化):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主要结论,1)1880-2012年以来的130多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约0.85°C;2)人类活动导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半以上的全球气候变暖;3)按目前情况发展,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可能在目前基础上(第五次评估期间)升高0.3~4.8°C。Ø温室效应示意图 碳排放: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等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包括因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碳强度: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该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碳达峰: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的时间和峰值时的排放量。碳中和: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碳汇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Ø碳达峰示意图 碳中和(carbon neutral ):指某个地区或组织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碳汇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的中和。气候中性(climate neutral ):指某个地区或组织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与其通过碳汇相互抵消,实现温室气体的中和。净零二氧化碳排放(net-zero carbon dioxide):指某个地区或组织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范围1、2、3的二氧化碳,通过碳移除抵消封存,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净零温室气体排放(net-zero greenhouse gases):指某个地区或组织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范围1、2、3的的温室气体,通过温室气体移除封存,实现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Ø与碳中和相关的术语澄清 序号领域(区域)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万吨)责任单位2020年......2030年2035年1本省(区、市) 2部门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 农业 3工业和建筑业 4交通运输 5服务业及其它 6居民生活 8区域... 9... ...... 本省(区、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由能源活动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电力调入蕴含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加总得到,即: 排放因子数据采用国家2014年温室气体清单排放因子数据,其中: 煤炭:2.66吨CO2 /吨标准煤; 油品:1.76吨CO2 /吨标准煤; 天然气:1.59吨CO2 /吨标准煤; 电力:0.7921吨CO2/MWh。Ø碳排放考核表Ø碳排放计算方法₂总量=₂(煤炭)+₂(油品)+ ₂(天然气)+ ₂(电力) 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第三部分 l世界气象组织(WMO)于1979年组织召开了第 一届世界气候大会,大会决定成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l1990年,第二届气候大会呼吁制定一项气候公约。l《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于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由154个国家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期间开放签署,于1994年生效。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三次缔约方大会(COP3)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l规定首个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目标l碳市场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l规定控制6种温室气体,分别是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氧化亚氮(N₂O)、氢氟碳化合物(HFCs) 、全氟碳化合物(PFCs)、六氟化硫(SF6)Ø京都议定书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21次缔约方大会(COP21)上通过了《巴黎协定》。l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革命前水平以上低于2°C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C之内.l平衡的反映了各方关切,得到了绝大多数缔约方的支持,体现了最广泛的参与度l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也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l中国提出“2030左右碳达峰的目标”Ø巴黎协定 《柳叶刀 2030 倒计时》2019 年度报告显示如果“照常发展”导致的气候变化将影响全球下一代人的身心健康。l从 2001年到2004年间,中国暴露于森林火灾的人数增加1700万l2018年中国65岁以上人群暴露于热浪的人数比 2015 年增加5200万l2016 年全球室外空气污染(PM2.5)造成 290 万人过早死亡l农作物平均单产潜力普遍下降,包括玉米(-4%)、冬小麦(-5%)、大豆(-4%)和大米(-3%) n201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主要结论1)1880-2012年以来的130多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约0.85°C;2)人类活动导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半以上的全球气候变暖;3)按目前情况发展,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可能在第五次评估期间基础上升高0.3~4.8°C。n2018年IPCC“1.5°C特别报告”(SR15)主要结论全球66%的机会避免1.5°C温升的碳预算为4200亿吨(420GtCO2),约为10年的当前排放量。50%概率超过1.5°C的碳预算为5800亿吨(580GtCO2),约为当前排放量的14年。 据预算,若不采取行动降低现有排放,全球碳排放将在2030年前超出1.5°C温升的碳预算,2045年超出2°C温升的碳预算。为此,多数发达国家在实现碳排放达峰后,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表。芬兰确认在2035年,瑞典、奥地利、冰岛等国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欧盟、英国、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定在2050年。来源:IPCC 碳达峰标志着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能源发展与碳排放脱钩,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程,就是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从相对脱钩走向绝对脱钩的过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对于建立以绿色发展为价值引领和增长动力的现代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n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来源:网络 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第四部分 Ø城市达峰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转型的系统工程,并不仅仅指某一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受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性影响,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特定时期可能出现下降或波动,但并不意味已经达峰。只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二氧化碳排放出现持续稳定下降,才意味着城市实现达峰。Ø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