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赛迪智库]: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白皮书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白皮书

信息技术2021-08-02-赛迪智库十***
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白皮书

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 021年)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建设周期的关键启动期,开展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估可以为国家和地方研判“十四五”时期大数据跨越式发展方向路径提供参考。我院连续第五年开展中国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后续我们将进行持续完善。开展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估的意义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评估报告(2017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评估报告(2018年)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19年)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20年) 指标体系设计为保持评估体系的延续性、稳定性、可对比性,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与去年保持一致。同时,考虑到当前最新的发展形势和数据的可获取性,对指标体系中的三级指标做了细微的调整。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2021年)共包括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 01总体概况篇 总体情况:东南沿海地区领跑全国,川鄂入围第一梯队Ø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数据发展水平分级明显,东南沿海地区全国领先,广东省表现尤为突出,以59.17的总指数高居榜首,四川、湖北、天津入围前十。 总体情况:东部地区优势明显,中西部地区追赶势头强劲Ø东部地区整体表现亮眼,西部地区的四川、中部地区的湖北大数据发展水平表现不凡;Ø河南、安徽、湖南、河北经济基础良好,大数据发展潜力巨大;Ø辽宁、陕西、广西、贵州、重庆、天津有望成为我国大数据发展应用新增长点。 总体情况:第一梯队均衡发展,第二梯队特色赶超第一梯度均衡发力,发展环境、产业发展、行业应用相互促进,协同发展:Ø江苏、上海、四川在发展环境、产业发展、行业应用三方面发展尤为均衡。第二梯队以政策或行业特色为导向,围绕本地发展需要,形成特色化发展驱动力:Ø贵州、河南、江西虽处在第二梯队,但其大数据发展环境较好;Ø重庆、安徽虽处在第二梯队,但其大数据行业应用较强,已逐步形成应用驱动型发展模式; 国家重大战略区域:长三角发展水平全面领先Ø长三角发展均衡度高Ø泛珠三角地区在政策环境上优势明显Ø京津冀地区在信息基础设施就绪度上保持领先Ø东北地区仅在政务应用、工业应用方面与其他地区基本一致,但在数据资源等产业基础能力诸多方面明显落后。Ø政务应用、民生应用各地区发展保持一致,体现了当前各地政府和公共服务部门在推动大数据发展应用方面的努力。 国家大数据综试区:示范带头作用显著Ø八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示范带头作用显著,发展指数占比高达39%。n先导试验(贵州):强化基础设施统筹;开展系统性试验;有效打破数据资源壁垒n跨区域类(京津冀、珠三角):注重数据要素流通;支撑跨区域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和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n区域示范类(上海、河南、重庆、沈阳):引领区域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注重数据资源统筹,加强大数据产业集聚;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实现经济提质增效n基础设统筹发展类(内蒙古):发挥能源优势,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强化绿色集约发展;加强与东、中部地区合作,实现跨越发展 分区域: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突出,东部地区排名“双优”Ø东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最好,发展总指数全国占比高达47%,平均指数达到41.4,总指数和平均指数区域排名“双优”。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普遍较高,中西部地区赶超势头强劲 东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八省市进入前十东部地区大数据发展水平Ø东部地区发展总指数占全国大数据发展总指数的47%,以明显优势引领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其中,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福建为全国前七强,除福建外,发展指数均超过40。天津相比上一年进步明显,发展指数增长5.91,势头良好。Ø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三个大数据聚集发展区域的带领下,未来整个东部地区将促进我国大数据发展应用迈上新台阶。 西部地区:四川引领区域发展,黔、渝、陕、贵发展水平良好西部地区大数据发展水平Ø西部地区地域广袤,电力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西部地区包含重庆、贵州、内蒙古三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数据中心存储服务、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指数占全国分指数达28%,领先其他地区,对全国产业发展的贡献突出。Ø四川省大数据产业指数位列全国第8,为西部地区的“领头羊”;Ø贵州、重庆、陕西、广西四地区紧随其后,均进入全国前20;Ø川、贵、渝、陕、桂五省未来有望继续带动西部实现大数据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部地区:渐成大数据发展新增长极,鄂、豫、皖领先明显中部地区大数据发展水平Ø中部地区湖北、河南、安徽三省领先优势明显,分别位列全国第9、13、14名。湖北、河南、安徽、江西、湖南均处于第二梯队,山西省大数据发展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Ø伴随国内大数据重点企业的落户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湖北大数据发展成效突出,发展指数达32.29,位列全国第9名;Ø河南依托良好的大数据基础环境,以27.23的总指数位列全国第13名。 东北地区:整体水平有待提升,辽宁是实现突破式发展的关键东北地区大数据发展水平东北地区包括辽宁、黑龙江、吉林三个省份。其中,辽宁大数据发展处在全国中游水平,以26.25的指数位列全国第15名,居东北地区首位,与发展指数分别为18.76和17.50的黑龙江和吉林相比,大数据发展基础较好,优势明显。Ø在工业大数据应用、政务大数据应用等方面保持与其他地区的步伐一致;Ø但在重点行业应用、聚集示范、企业数量等方面东北三省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02基础环境篇 总体概况:东部地区领跑全国,发展重点各有侧重大数据发展环境前10名 各分项指标情况广东省以53.65的发展环境指数领跑全国。广东、江苏、北京、浙江等东部各省(直辖市)占据了排行榜Top10中的前7席位,发展环境整体优越。川黔豫三省入围TOP10,江西、湖北紧随其后,政策洼地效应突出。大数据发展环境前10名依托自身发展禀赋在组织建设、政策环境、信息基础设施就绪度、集聚示范和智力保障等多维度发力,例如贵州在政策环境方面遥遥领先,河南在集聚示范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组织建设:大数据管理机构不断下沉,组织保障日益完善浙江省整体来看,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组建相应的大数据管理机构,大数据管理机构建设成效显著。浙江省和河南省以53.54的发展指数并列双雄,四川省和广东省并列其后,发展指数均在48以上。陕西、湖北、江苏、湖南、贵州等一系列省份在大数据组织建设上颇有成效。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湖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温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绍兴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金华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衢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丽水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舟山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宁波市大数据管理局u市、县、乡三级机构改革已全面完成,八成县区设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着力释放数据价值。河南省u强化数据汇聚与共享应用,持续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河南省大数据管理局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三门峡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平顶山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商丘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濮阳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焦作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漯河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鹤壁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新乡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政策环境:政策保障持续优化,共同发力数据要素价值创造贵州省大数据政策环境指数高居榜首,以68.82的指数遥遥领先。福建、山西、广东、广西指数均在40以上,在营造大数据政策环境工作上表现突出。山东、河南、安徽、河北、江西等指数均在30以上,政策环境建设成效凸显。数据来源:赛迪研究院,2021年6 月3 0日政务数据高效汇聚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工业数据价值释放•江苏:《江苏省工业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2020•山东:《山东省推进工业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方案 (2020-2022年)》,2020•上海:《上海市公共数据资源开放2020年度工作计划》,2020 《2021年上海市公共数据治理与应用重点工作计划》,2021•浙江:《浙江省公共数据开放与安全管理暂行办法》,2020•天津:《天津市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管理暂行办法》,2020数据要素交易流通•北京:《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设立工作实施方案》,2020•广东:《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2021•辽宁:《沈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条例》,2020•河南:《河南省政务数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20•安徽:《安徽省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办法》2021•贵州:《贵州省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2020 信息基础设施就绪度:普及应用不断提升,东中西部差异趋缓广东、北京分别以48.33和46.16的指数领跑全国,江苏、浙江、上海等东部省(自治区、直辖市)紧随其后,信息基础设施就绪度优势显著。西部地区指数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依然存在。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互联网普及率70.4%截止2020年 底移动电话普及率113.9部/ 百人域名总数4198万个IPv4地址数量38923万个5G基站71.8万个广东省域名总数占比12.7%5G基站数量12.4万个,计划到2022年达到22万个IPv4比例9.54%数据中心推进9 大数据中心集聚区建设,到 2025 年,上架率超过 75%,规划建设在用折合标准机架数累计约100万个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0年1 2月 集聚示范:集聚示范梯级分布明显,特色聚焦效应显著江苏省位列全国第一,广东省紧随其后。福建、上海、山东、四川、浙江等在大数据示范成效突出,特色聚焦效应突显。整体来看,全国集聚示范呈梯级分布,建设水平级差明显。江苏省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浙江广东福建重庆河北(雄安新区)四川构建数字化生产关系创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智慧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应用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数字产业软件名城南京、苏州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南京雨花软件园、南通国际数据中心产业园、......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苏州广东、福建、浙江、河北、重庆等地同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双区”的产业资源集聚和政策洼地效应十分突出。 智力保障:省际差距较大,“北上广”人才集聚优势显著北京、广东、上海在智力保障方面位列全国三甲,人才集聚优势显著。江苏、浙江、四川紧随其后,智力保障指数均在30以上。湖北、山东、福建、河南进入前十,对大数据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显著增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智能科学与技术高校人才培养区域人才集聚高精尖人才从业人员规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 03产业发展篇 东部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实力雄厚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及创新能力,并在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上具备先发优势。中西部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普遍靠后河北、青海、甘肃、内蒙古等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本地创新能力和数据开放共享程度仍需提高。东北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差异较为明显辽宁依托大数据综试区建设指数排名相对靠前,但黑龙江、吉林两省存在创新能力不高、产业规模不大、数据开放不畅等短板。“十三五”时期,各地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并结合自身传统产业基础和新兴技术演进趋势谋篇布局,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但由于发展基础和发展速度差异,省际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梯次降低、“强者愈强”。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图总体概况:大数据产业发展“强者愈强”特征明显 第二梯队:四川、福建、陕西、天津、湖北、等依托自身特色优势,不断扩大产业规模。第一梯队: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山东持续领跑全国大数据产业规模。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地区集聚,头部6省(直辖市)产业规模指数占比超60%,“长尾效应”明显。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地产业规模与其他省份进一步拉开差距。全国大数据产业规模指数图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越过1万亿元大关。“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将进入集成创新、快速发展、深度应用、结构优化的新阶段。第三梯队:其余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数据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产业规模:“长尾效应”明显,广东、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