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开证券]:5月物价数据点评:PPI冲高筑顶CPI温和上涨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5月物价数据点评:PPI冲高筑顶CPI温和上涨

2021-06-09杜征征国开证券羡***
5月物价数据点评:PPI冲高筑顶CPI温和上涨

宏 观 研 究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宏 观 点 评 报 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PPI冲高筑顶 CPI温和上涨 —5月物价数据点评 分析师: 杜征征 执业证书编号:S1380511090001 联系电话:010-88300843 邮箱:duzhengzheng@gkzq.com.cn CPI与PPI 资料来源:Wind,国开证券研究与发展部 核心CPI 资料来源:Wind,国开证券研究与发展部 相关报告 1.《PPI快速上行 结构性通胀延续—2月物价数据点评》 2.《PPI加速上行 CPI温和反弹—3月物价数据点评》 3.《PPI继续上冲 通胀分化加大—4月物价数据点评》 2021年6月9日 内容提要: 5月CPI同比上涨1.3%,预期上涨1.6%,前值上涨0.9%;PPI同比上涨9.0%,预期上涨8.3%,前值上涨6.8%。 5月CPI弱于市场预期,其中食品弱于季节性,非食品略超季节性,总体上符合季节性特征。肉类价格回落仍是拖累 CPI 的主要因素,其他食品价格跌多涨少。非食品价格变化略超季节性特征,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并未显著传导至CPI端。核心CPI继续小幅加速,但在PPI明显高涨的背景下,终端需求偏弱很大程度上压制了 PPI向 CPI非食品端进而向 CPI传导的动力。虽然剔除猪肉后的CPI(1.8%)升至2019年8月以来最高,但环比动能仍然偏弱。若6月后PPI高位回落,对CPI的传导压力有所减轻。短期来看,6 月 CPI或继续维持在 1.3%左右,7-8 月小幅下行至 1%左右。温和的 CPI 难以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 PPI强于市场预期,环比涨幅再度跳升。其中,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减,国内工业品价格仍处高位,CPI与PPI剪刀差持续扩大对中下游企业经营造成较大压力。此外,PPI内部分化明显,其快速上行对下游行业价格的传导能力差异亦较大。短期而言,从全球看,经济复苏持续与部分品种供给受限的影响尚存,不过美联储三季度可能讨论缩减QE对于全球流动性以及投机情绪有一定的压制;从国内看,保供稳价系列政策及限产部分放松有助于黑色系等价格或见顶回落;叠加2020年6月后基数回升,近期PPI高位徘徊,下半年趋于回落。 风险提示:央行超预期调控,食品价格超预期,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贸易摩擦升温,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内外疫情超预期变化风险,中美关系全面恶化风险,国际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海外黑天鹅事件等。 ‐8‐6‐4‐20246810‐101234562012‐052013‐052014‐052015‐052016‐052017‐052018‐052019‐052020‐052021‐05%%CPI:同比PPI:同比(右轴)‐0.50.00.51.01.52.02.53.02013‐052014‐052015‐052016‐052017‐052018‐052019‐052020‐052021‐05%核心CPI:同比 宏观点评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 of 6 事件:国家统计局6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CPI同比上涨1.3%,预期上涨 1.6%,前值上涨 0.9%;PPI 同比上涨 9.0%,预期上涨 8.3%,前值上涨6.8%。 点评:5月通胀数据再度分化,CPI弱于预期,PPI再度超预期上冲。虽然剔除猪肉后的 CPI 升至 2019 年 8 月以来最高,但主要是翘尾因素贡献,环比动能仍然偏弱。若6月后PPI高位回落,对CPI的传导压力有所减轻。短期来看,2020年6-8月基数较为稳定,今年6月CPI或继续维持在1.3%左右,7-8月小幅下行至1%左右,温和的CPI难以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PPI 方面,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减,国内工业品价格仍处高位,CPI与PPI剪刀差持续扩大对中下游企业经营造成较大压力。此外,PPI内部分化明显,其快速上行对下游行业价格的传导能力差异亦较大。综合来看,近期PPI或高位徘徊,下半年趋于回落。 1、肉类价格回落持续拖累CPI,核心CPI继续小幅加速 5 月 CPI 弱于市场预期,其中食品弱于季节性,非食品略超季节性,总体上符合季节性特征。 从环比看,CPI 下跌 0.2%,与历史(2011-2019 年,下同)同期均值一致。从同比看,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7%转为上涨0.3%,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23.8%,降幅比上月扩大2.4个百分点;淡水鱼价格上涨 33.7%,涨幅扩大 7.3 个百分点;鸡蛋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分别上涨17.6%和9.2%,涨幅均有扩大。在5月1.3%的同比涨幅中,2020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环比表现弱于季节性特征。5 月食品价格环比下跌 1.7%,较 4月继续收窄0.7个百分点,但仍弱于历史均值(-0.9%),主要受近期肉类及鲜果类持续超季节性下跌影响。今年2-5月食品价格环比表现均弱于季节性特征,一方面受猪肉价格下行拖累,另一方面显示整体终端需求仍然温和。 肉类价格回落仍是拖累 CPI 的主要因素。其中,5 月猪肉价格环比下跌11.0%(4月亦为-11%),大幅弱于历史均值(0.2%);同比下跌23.8%,再创2009年8月以来新低,拖累CPI同比0.5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环比下跌6.0%,同比下跌11.3%,亦拖累CPI同比0.5个百分点。猪肉供给回升叠加需求放缓,供需缺口持续收窄,猪肉价格回落趋势不改。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4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1.1%,连续19 宏观点评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3 of 6 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3.0%,相当于2017年末的97.6%。目前生猪存栏量一直保持在4.16亿头以上,已经基本接近正常年份水平。短期而言,虽然端午假期可能会拉动肉价有所上涨,但根据农业农村部的预测,5-7月上市的肥猪量同比大概能增加50%左右,因此短期消费高峰即使拉动猪肉价格上涨,幅度也相对有限。同时,考虑到2020年6-8月猪肉价格持续上行,基数抬升亦会压制未来3个月同比涨幅。 其他食品价格跌多涨少,鲜果、粮食、奶及奶制品价格环比弱于季节性。其中,鲜菜(环比变化为-5.6%,下同)、水产品(3.0%)、鸡蛋(2.8%)、油脂(0.4%)分别强于季节性4.2、2.8、0.9、0.5个百分点;奶及奶制品(-0.1%)、鲜果(-2.7%)、粮食(0)分别弱于季节性0.2、3.5、0.1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变化略超季节性特征,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并未显著传导至CPI端。5月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略超历史均值(0.1%)。分项数据5涨1平1降,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价格分别上涨0.6%和0.4%,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居住价格分别上涨0.3%、0.3%和0.1%;医疗保健价格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1%。进一步看,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影响,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1.7%和1.9%;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电冰箱、电视机、台式计算机和住房装潢材料等工业消费品价格均有上涨,涨幅在0.3-1.2%之间;夏装新品上市,服装价格上涨0.3%。 核心CPI继续小幅加速。5月除去食品与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9%;但环比涨幅较 4 月收窄 0.2 个百分点至 0.1%。虽然核心 CPI 持续回升,但在PPI明显高涨的背景下,终端需求偏弱很大程度上压制了PPI向CPI非食品端进而向CPI传导的动力。 综上,5月CPI弱于市场预期,虽然剔除猪肉后的CPI(1.8%)升至2019年8月以来最高,但主要是翘尾因素贡献,环比动能仍然偏弱。此外,无论从大宗商品同环比涨幅来看,近期均有所收敛,部分品种环比出现一定程度回调,若6月后PPI高位回落,对CPI的传导压力有所减轻。短期来看,2020 年 6-8 月基数较为稳定,今年 6 月 CPI 或继续维持在1.3%左右,7-8月小幅下行至1%左右。 2、PPI持续强于预期 PPI 强于市场预期,环比涨幅再度跳升。5 月 PPI 环比上涨 1.6%,大幅强于历史同期均值(0),近5个月累计涨幅为5.9%;5月PPI同比上涨 宏观点评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4 of 6 9.0%,强于市场预期(8.3%)。PPIRM环比上涨1.9%,同比则由4月的9%大幅跳涨至12.5%,后者为2008年10月以来新高。在5月9.0%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 3.0 个百分点,比 4 月扩大 0.5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6.0个百分点,扩大1.7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1%,涨幅扩大0.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上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上涨,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1.7%,涨幅扩大1.3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由降转涨,上涨4.4%。受火电厂“迎峰度夏、增加储备”影响,动力煤需求较旺,拉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 10.6%,涨幅扩大 7.8 个百分点。受铁矿石、焦炭等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6.4%,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国际市场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上涨较多,影响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4.4%,涨幅扩大2.3个百分点。此外,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价格上涨 1.3%,涨幅扩大 0.4 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12.0%,涨幅扩大 2.9 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 0.5%,扩大 0.2 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价格涨幅均有所扩大,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上涨99.1%,下同)、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8.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34.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0.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9.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0.9%)等涨幅居前。 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减。全球经济持续复苏,5月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制造业PMI、服务业PMI再创近10年新高,世界银行则在6月8日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将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1.5个百分点至 5.6%。5 月,CRB 指数均值环比上涨 6.3%,同比上涨 62.5%;布伦特原油价格均值环比上涨4.7%,同比上涨110.8%,两者环比涨幅均比4月有较大幅度加速。 国内工业品价格仍处高位。5月,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先降后稳,环比上涨5.4%,涨幅为年内新高;同比上涨48.4%(近4年新高),较 4 月提升0.7个百分点。5月以来监管层持续释放大宗商品保供稳价信号,国内黑色、有色商品投机属性有所减弱,价格出现回调(螺纹钢期货价格半个月回落21%),但当前国内生产端仍然旺盛,保供力度相对有限,5月末6月初相关商品价格再度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