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光大证券]:2021年5月CPI和PPI数据点评兼债市观点:PPI虽创新高但难引致政策收紧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2021年5月CPI和PPI数据点评兼债市观点:PPI虽创新高但难引致政策收紧

2021-06-09张旭、危玮肖、李枢川光大证券立***
2021年5月CPI和PPI数据点评兼债市观点:PPI虽创新高但难引致政策收紧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证券研究报告 2021年6月9日 总量研究 PPI虽创新高但难引致政策收紧 ——2021年5月CPI和PPI数据点评兼债市观点 事件 2021年5月CPI同比上涨1.3%,4月为上涨0.9%;核心CPI同比增长0.9%,4月为0.7%;PPI同比上涨9%,4月为6.8%,扩大2.2个百分点。 点评 CPI继续处于向上通道,但核心CPI表现一般,工业品价格向消费品需求端传导不显著。5月CPI同比上涨1.3%,环比下降0.2%,同比增速继续提升,环比降幅也进一步收窄,显示消费品物价整体仍处于向上通道中。但5月核心CPI表现一般,同比增长0.9%(比4月提升0.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1%(4月为增长0.3%)。由于核心CPI体现的需求端物价的变化,可以看到,尽管5月PPI走势很强,但供给端向需求端的传导效应并不明显。 PPI同比环比均创近年来新高,新涨价是主要因素,后续难以继续向上,但生产资料内部加工分项物价涨幅有限,制造业成品端利润受到上游价格带来的挤占压力,均制约政策收紧。5月PPI同比上升9%,环比上涨1.6%,同比和环比均创近年来新高,且整体来看,新涨价因素是主要因素。后续PPI很难出现趋势性向上的走势,且当前工业品价格上升仍主要集中在上游,而制造业成品端的价格上升较慢,这样的价格格局会侵蚀制造业企业利润。当前由供给端带来的价格上扬,很难引致政策收紧。 债市观点 5月中下旬以来,随着政府债券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提速,市场流动性收敛,长短端利率均有一定程度向上。后续,随着政府债券继续发行,银行体系对于央行资金的需求再度升温。但我们不认为利率债市场有多大的风险,输入型通胀也很难使得政策收紧,央行会继续对流动性进行精准调节,熨平短期扰动因素,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波动,有效发挥政策利率的中枢作用。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间10Y国债收益率将运行于[3.0%,3.3%]之间,大幅向上和向下突破的难度均较大。 风险提示 近期疫情有所反复,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因素仍存,国内经济仍处于恢复进程中,后续仍有不少不确定性。 作者 分析师:张旭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6010001 010-58452066 zhang_xu@ebscn.com 分析师:危玮肖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70001 010-58452070 weiwx@ebscn.com 分析师:李枢川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1040004 010-58452065 lishuchuan@ebscn.com 联系人:方钰涵 010-58452047 fangyuhan@ebscn.com 相关研报 关注两个方面价格传导不畅 ——2021年4月CPI和PPI数据点评兼债市观点(2021-05-11) 演变逻辑并没有改变,继续维持温和通胀判断——2021年3月CPI和PPI数据点评兼债市观点 (2021-04-09) 分化继续,维持全年温和通胀判断——2021年2月CPI和PPI数据点评兼债市观点(2021-03-09) 全球再通胀如何影响我国通胀环境——通胀再研究系列之四(2021-02-26) 核心CPI创新低反映消费需求不足——2021年1月CPI和PPI数据点评兼债市观点 (2021-02-10) 我国核心CPI分析方法与后续展望——通胀再研究系列之三(2020-09-21) PPI自上而下分析框架的构建与下半年展望——通胀再研究系列之二(2020-07-14) 要点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证券研究报告 固定收益 1、 事件 2021年6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5月CPI和PPI数据:2021年5月CPI同比上涨1.3%,4月为上涨0.9%;核心CPI同比增长0.9%,4月为0.7%;PPI同比上涨9%,4月为6.8%,扩大2.2个百分点。 2、 点评 2.1、 CPI继续处于向上通道,但核心CPI表现一般,工业品价格向消费品需求端传导不显著 2021年5月CPI同比上涨1.3%,同比增速比4月上升0.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降幅比4月收窄0.1个百分点。回头看,4月CPI同比、环比增速与3月相比,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且同比创2020年10月以来新高,显示消费品物价走出之前的颓势,步入向上通道中。5月同比增速继续提升,环比降幅也进一步收窄,显示消费品物价整体仍处于向上通道中。5月CPI同比、环比均继续向上,但核心CPI表现一般,同比增长0.9%(比4月提升0.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1%(4月为增长0.3%)。由于核心CPI体现需求端物价的变化,可以看到,尽管5月PPI走势很强,但供给端向需求端的传导效应并不明显。 展望后续,从2020年9月开始,由于食品价格走弱,叠加同期基数相对较高,CPI同比持续走弱,进而在当年11月转负,2020年12月CPI同比虽重新转正,但不改CPI整体演变趋势,因此今年1月CPI同比重新转负,2月降幅稍有收窄,3月CPI同比转正,4月走向向上通道。5月CPI食品同比上涨0.3%(4月同比为下降0.7%,但5月环比为下降1.7%),食品端价格给整体CPI带来的下降压力进一步减弱。整体来看,后续CPI有望继续维持向好走势,但工业品物价的高企很难传导到消费品端尤其是消费品的需求端,因此消费品物价短期内也难有太好表现。 图表1:5月CPI和核心CPI同比继续提升 图表2:5月核心CPI环比增速减弱 -101234562016-072016-092016-112017-012017-032017-052017-072017-092017-112018-012018-032018-052018-072018-092018-112019-012019-032019-052019-072019-092019-112020-012020-032020-052020-072020-092020-112021-012021-032021-05CPI同比核心CPI同比 (2)(1)1232016-052016-082016-112017-022017-052017-082017-112018-022018-052018-082018-112019-022019-052019-082019-112020-022020-052020-082020-112021-022021-05CPI环比核心CPI环比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纵轴:%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纵轴:% 国投瑞银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3- 证券研究报告 固定收益 图表3:2月中旬以来猪肉和蔬菜价格均持续向下 2.53.03.54.04.55.05.56.06.57.01520253035404550552020-05-082020-05-222020-06-052020-06-192020-07-032020-07-172020-07-312020-08-142020-08-282020-09-112020-09-252020-10-092020-10-232020-11-062020-11-202020-12-042020-12-182021-01-012021-01-152021-01-292021-02-122021-02-262021-03-122021-03-262021-04-092021-04-232021-05-072021-05-212021-06-04猪肉28种重点监测蔬菜(右)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纵轴:元/公斤 数据统计截止2021年6月8日 图表4:5月CPI食品同比转正 图表5:5月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同比均继续上升 (7)(2)38131823282016-072016-092016-112017-012017-032017-052017-072017-092017-112018-012018-032018-052018-072018-092018-112019-012019-032019-052019-072019-092019-112020-012020-032020-052020-072020-092020-112021-012021-032021-05食品同比非食品同比 (2)(1)01234567892016-052016-082016-112017-022017-052017-082017-112018-022018-052018-082018-112019-022019-052019-082019-112020-022020-052020-082020-112021-022021-05消费品同比服务同比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纵轴:%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 纵轴:% 2.2、 PPI同比环比均创近年来新高,新涨价是主要因素,后续难以继续向上,但生产资料内部加工分项物价涨幅有限,制造业成品端利润受到上游价格带来的挤占压力,均制约政策收紧 5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升9%,涨幅比4月上升2.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6%,涨幅比4月上升0.7个百分点。5月PPI同比和环比均创近年来新高。而根据统计局的测算,在5月份9%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2.5个百分点(4月为2.5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6个百分点(比4月为4.3个百分点)。因此,5月继续PPI快速提升并同比环比创新高,是去年基数相对低(2020年5月PPI同比为-3.7%,也是近年来最低值)和新涨价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整体来看,新涨价因素是主要因素。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4- 证券研究报告 固定收益 对于5月PPI的走势,我们在4月物价点评报告中已经指出,由于进入5月后,国际市场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加速上涨,而2020年5、6月PPI基数相对较低,因此5月PPI同比、环比增速均会快速提升。目前来看,这一判断基本得到验证。站在目前时点,后续需要关注的问题大致有两个方面: 一是后续PPI是否还会继续向上。综合来看,这个情况出现的概率并不大。目前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较5月出现了明显回调,且处于震荡阶段,后续很难出现趋势性向上的走势。 二是上游价格向中下游的传导。生产资料中,5月采掘、原材料、加工三项环比增速分别为6.5%、2.1%、1.7%。分别比4月变动4.7、1.3、0.4个百分点,采掘和原材料环比增速提升,但加工分项提升的速度明显慢于前两项。今年以来,采掘、原材料、加工三项同比增速分别为15.4%、9%和3.7%,加工资料价格的涨幅同样显著低于前两者。这均说明,当前工业品价格上升仍主要集中在上游(采掘、原材料),而制造业成品端的价格上升较慢,这样的价格格局会侵蚀制造业企业利润。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的判断,尽管目前PPI创近年来新高,这种由供给端带来的价格上扬,很难引致政策收紧。 图表6:5月PPI同比、环比均创近年来新高 (1.5)(1.0)(0.5)0.00.51.01.52.0(6)(4)(2)024682019-012019-022019-032019-042019-052019-062019-072019-082019-092019-102019-112019-122020-012020-022020-032020-042020-052020-062020-072020-082020-092020-102020-112020-122021-012021-022021-032021-04PPI同比PPI环比(右轴)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