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河]: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点评-改革目标:市场化、反腐和强军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点评-改革目标:市场化、反腐和强军

2013-11-14潘向东、童英、许冬石中国银河花***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点评-改革目标:市场化、反腐和强军

www.chinastock.com.cn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宏观点评 2013年11月12日 改革目标:市场化、反腐和强军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点评 核心要点: 首席经济学家 z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属于统筹全局的纲领性文件,为未来中国的改革定下方向,改革领导小组也将秉承这个全局性的纲领性文件来对改革进行总体设计和落实。下一部具体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将按照这个纲领指明的思路逐步推出,从阻力较小的环节入手,逐步深入。 z 公报中高于市场预期的亮点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市场作用的表述已转变为“决定性作用”,这说明未来的改革将继续沿着深化市场化的方向前进。司法体制改革: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从制度角度来阐述反腐:“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反腐机制,将成为未来制度建设的重点。 建立现代财税制度:本次公报论述“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从中可看出对财税体系改革的重视超出了预期。同时提出“明确实权”“透明预算”的改革方向。 建立环保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保障生态坏境,未来环保会重点深化。推动国防领域改革,实现强军目标: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升国家安全战略,同时三十年来首次在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把提高军队发展,实现强军目标,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提高到三中全会的纲领性文件。预计未来对国防军事领域的改革将会快速推进。 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意味着对改革的总体设计和之后工作的推进已经有了明确的落实机构。预计未来改革会逐步进入深水区,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会陆续出来。 z 公报中低于市场预期的部分 国有企业改革:全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之前市场对三中全会打破国企垄断,推进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均出现较高的预期,但从表述来看预计未来国有企业改革仍是稳步推进。 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本次公报提及土地流转还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于其他用途的土地改革预计进程将较为缓慢。 z 公报中符合市场预期的部分 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养老保险、金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自贸区建设方面的表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分析师 潘向东 :(8610)8357 4197 :panxiangdong@chinastock.com.cn执业证书编号:S0130511120003 童英 :(8610)8357 1303 :tongying_yj@chinastock.com.cn执业证书编号:S0130512070001 许冬石 :(8610)8357 4134 :xudongshi @chinastock.com.cn执业证书编号:S013011109021 宏观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改革目标:市场化、反腐和强军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点评 11月12日,为期四天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今年以来中国社会最为重视的一次会议,被誉为是观察新一届中央政府未来执政思路全面体现的一次会议。 z 三中全会公报是纲领性文件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属于统筹全局的纲领性文件,为未来中国的改革定下方向,改革领导小组也将秉承这个纲领性文件来对改革进行总体设计和落实。下一部具体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将按照这个纲领的思路逐步推出。 此前市场普遍预期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对本次会议预期较高。八九十年代我们是有体改委专门负责制度设计,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体改办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合并,成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后缺乏相应专门负责改革总体规划和设计的部门。预计在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之后,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还是会陆续出来。在报告中(较近的有9月份深度报告《穿越周期》)我们一直强调,不应对改革寄予过多不切实际的期望,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不是出个文件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只能是从薄弱环节,也就是阻力较小的环节入手,逐步推进深入。 回顾近七次三中全会,可以发现“改革”是贯穿历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始,三中全会成为推动中国前进的重要节点。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系统地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1989年在当时物价飞涨的环境下,十三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市场体系,又一次全面推进改革;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点深化农村改革;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鼓励产权流转,鼓励农村耕地经营权的流转;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表 1:历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成果 历届三中全会 主要内容 会议成果 第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3年11月9日-12日) 全面深化改革 强调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等等。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十七届三中全会 (2008年10月9日-12日) 推进农村改革 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荐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11日-14日)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第十五届三中全会 (1998年10月12日-14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出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宏观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第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11日-14日) 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第十三届三中全会 (1988年9月26日-30日)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建议在考虑物价上涨因素的同时组织实施。确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第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0日)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指出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改变企业的领导体制,在国营企业中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22日) 拨乱反正 全会否定“两个凡是”,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結一致向前看的指方针﹔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资料来源:新浪新闻中心,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 纲领性的文件,其措辞非常讲究,值得深入研究。我们认为此次全会公报亮点还是很多的,特别是高于市场预期的亮点。 z 高于市场预期的亮点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本次全会加强了对市场地位的认可,对市场作用的表述转变为“决定性作用”。未来改革的方向十分明确:市场化道路不可动摇,将进一步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司法体制改革 司法体制改革出现在三中全会公报中是一种超预期,全会提出司法改革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从制度角度来阐述反腐 全会提出“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从制度方面来阐述反腐是一个超预期方面。未来反腐制度建设会有所加快。 建立现代财税制度 税务部门一直是财政的二级部门,而财政也是属于一个部门的工作,但是本次公报对财税的表述为“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从中可看出对财税体系改革的重视超出了预期。同时提出“明确实权”“透明预算”的改革方向。 建立环保制度体系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用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意味着未来环保是要重点深化的一个领域。 推动国防领域改革,实现强军目标 全会宣布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机制和安全战略,提高了国家安全的重视程度,把国家安全以及其应急机制放在了国家战略的层面。同时,这是三十年来首次在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把提高军队发展,实现强军目标,推动军民融合 宏观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发展提高到了非常高的层次。预计未来将加快国防军事领域的改革。 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会议宣布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总体的改革设计实施工作,虽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暂未推出,但是单独领导小组的成立意味着对改革的总体设计和之后工作的推进已经有了明确的机构落实。成立一个专门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可以预期到未来的改革会逐步有序的推进,进入深水区。 z 低于市场预期部分 国有企业改革 之前市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预期很高,包括打破市场垄断、让民间资本参股国企等等。但本次三中全会对国有企业的表态并未发生改变,只是重提了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但同时也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预计国有企业改革短时间内难有效突破。 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同样有很高市场预期的是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特别是土地流转拓展到耕地。但本次公报提及土地流转还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于其他用途的土地改革预计进程将较为缓慢。但这符合我们之前的判断,改革只能稳步前进,并且改革的突破都是从薄弱环节开始,深水区的改革难以在改革一开始就能涉及。 z 符合市场预期部分 户籍制度改革 “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预示了户籍制度还是会逐步推出。而“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也为未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指导。 社会保障、养老保险 本次公告提及“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里提到了社会保障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但没有超预期的地方。 另外,自贸区建设方面也没有超预期的地方。 z 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根据熊彼特(1883-1950)的理论,改变社会面貌的经济创新是长期的、痛苦的“创造性破坏过程”,这将摧毁旧的产业,让新的产业有崛起的空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次次通过制度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