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北京大学]:点评报告:信贷、社融超预期,企业贷款拉升信贷规模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点评报告:信贷、社融超预期,企业贷款拉升信贷规模

2019-10-15康健北京大学李***
点评报告:信贷、社融超预期,企业贷款拉升信贷规模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信贷、社融超预期,企业贷款拉升信贷规模 ——康健 点评报告 A0209-20191015 2019年9月 M2同比% 新增人民币贷款(亿元) 人民银行 8.4 16900 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预测 8.3 14100 wind市场预测均值 8.2 14214.3 2018年同期值 8.3 13800 要点 ● 企业贷款拉升信贷规模 ● 信贷回升支撑社融 同比增速 ● 财政政策 带动M2同比增速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 学术指导:刘伟 组长:苏剑 副组长:戚自科 课题组成员: 蔡含篇 康 健 纪 尧 邵宇佳 许琴芳 翟乃森 联系人: 蔡含篇 联系方式: 010-62767607 gmjjyj@pku.edu.cn 扫描二维码或发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阅读本中心报告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2019年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69万亿元, 同比多增3100亿元,环比多增4800亿元。2019年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5.2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8月末高0.2个百分点, 去年八月的M2同比增速是8.2%,去年9月的M2同比增速是8.3%。 企业贷款拉升信贷规模 9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3100亿元。分部门看 ,9月企业部门新增贷款10113亿元,占本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59.8%,占比较8月有所回升,同比多增3341亿元。从期限结构看,新增企业短期贷款2550亿元,同比 多增1452亿元;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5637亿元, 同比多增1837亿元;新增票据融资1790亿元, 同比少增47.17亿元。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占比41.7%,较8月的33.6%大幅上升,商业银行主要靠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冲量,新增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659亿元,同比少增56亿元。 居民部门新增贷款7550亿元,同比 多增6亿元,其中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4943亿元,同比多 增634亿元;新增居民短期贷款2707亿元,同比少 增427亿元。 综合来看 ,与8月份相比,9月份企业贷款有所回升,拉升了信贷规模;从居民中长期贷款的数值可以推测居民住房信贷需求依然较强。商业银行季末冲量明显,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有一定的收缩。 数据来源:W IND,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信贷回升支撑社融同比增速 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7万亿元, 比8月多2550亿元,比去年9月多1383亿元。本月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其一,9月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增加17650亿元,占社融增量的77.8%,同比多增3309亿元,信贷回升是拉高社融同比增速的主要原因。其二,非标融资较去年同期萎缩幅度进一步缩小。9月新增非标融资-112 4亿元,高于去年9月的-2889亿元。其中新增委托贷款、信托贷款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为-21亿元、-672亿元、-431亿元。其三,直接融资新增4303亿元,环比多增1006亿0.0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30,000.0035,000.002014-092014-122015-032015-062015-092015-122016-032016-062016-092016-122017-032017-062017-092017-122018-032018-062018-092018-122019-032019-062019-09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当月值(亿元)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元, 同比多增3890亿元。其中新增企业债券融资4014亿元,环比多增973亿元,同比多增3872亿元,新增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89亿元,环比多增33亿元, 同比多增18亿元。其四,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放缓。本月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2236亿元, 环比少增977亿元,同比少增5153亿元。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19.04万亿元,同比增长10.8%。2019年9月起,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企业债券”统 计 ,将“交易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纳入“企业债券”指标,对社融略有正向影响,降准以及LPR定价机制的改革开始显现效果,同样对社融有正向影响。 数据来源:W IND,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财政政策带动M2同比增速 2019年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5.23万亿元,同比增长8.4%, 增速比8月末高0.2个百分点,比去年9月高0.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5.71万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与8月末持平,比去年9月低0.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41万亿元,同比增长4%。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921亿元。9月末新增财政存款-7026亿元, 比去年9月末少增3553亿元,是M2同比增速 的主要 拉升作用,说明财政政策正在发挥作用。此外,非标融资的修复也拉升了M2同比增速 。 0.0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30,000.0035,000.0040,000.0045,000.0050,000.002014-092014-122015-032015-062015-092015-122016-032016-062016-092016-122017-032017-062017-092017-122018-032018-062018-092018-122019-032019-062019-09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亿元)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W IND,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总体来看,9月信贷超预期,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季末冲量,另一方面居民和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上升。为应对当前经济疲软,全球多家央行纷纷降息,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逆周期调节的效果已经显现。 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14-092014-122015-032015-062015-092015-122016-032016-062016-092016-122017-032017-062017-092017-122018-032018-062018-092018-122019-032019-062019-09M1、M2同比增速M1同比M2同比(右轴)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简介: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挂靠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依托北京大学,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等。同时,本中心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与政策的重大变化,将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一个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框架,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去解读,把握宏观趋势、剖析数据变化、理解政策初衷、预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动了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心主任苏剑教授从2006年开始就呼吁中国应该立即彻底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并转而鼓励生育。(2)关于宏观调控体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场化改革、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维宏观调控体系。(3)关于宏观调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应该严防用力过猛,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批示,也与三个月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宏观调控有度”的观点完全一致。(4)关于中国经济目标增速的成果。2013年,刘伟、苏剑经过缜密分析和测算,认为中国每年只要有6.5%的经济增速就可以确保就业。此后不久,这一增速就成为中国政府经济增长速度的基准目标。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实践也证明了他们的这一测算结果的精确性。(5)供给侧研究。刘伟和苏剑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供给侧的学者,他们在2007年就开始在《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关于供给管理的学术论文。(6)新常态研究。刘伟和苏剑合作的论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苏剑和林卫斌还研究了发达国家的新常态。(7)刘伟和苏剑主编的《寻求突破的中国经济》被译成英文、韩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种文字出版。(8)北京地铁补贴机制研究。2008年,本课题组受北京市财政局委托设计了北京市地铁运营的补贴机制。该机制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被使用,直到现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杂志。《原富》是一个月度电子刊物,由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目的是以最及时、最专业、最全面的方式呈现本月国内外主要宏观经济大事并对重点事件进行专业解读。(2)《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年度报告)。该报告主要分析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中长期问题,从2003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14期,是相关年度报告中连续出版年限最长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报告资助计划。(3)系列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报告。本中心定期发布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系列分析和预测报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预测报告在预测精度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属学术机构,本报告仅供学术交流使用,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仅供参考,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