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开利财经]:宏观投资参考:来自央妈的“呵护”:央行加大7天期逆回购比重 减少长期资金投放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投资参考:来自央妈的“呵护”:央行加大7天期逆回购比重 减少长期资金投放

2017-05-18开利财经球***
宏观投资参考:来自央妈的“呵护”:央行加大7天期逆回购比重 减少长期资金投放

宏观形势 第 1 页 5/18/2017 开利财经 【特别关注】 来自央妈的“呵护”:央行加大7天期逆回购比重 减少长期资金投放 【开利综合观察】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通过“锁短放长”抬升资金成本,进而促使金融机构去杠杆。目前这一局面已有所变化,今年以来,短期逆回购的比重逐月增加,5月截止目前,7天期品种的比重已大幅上升至近八成,再次释放出监管层温和去杠杆的信号。 据统计,5月截止到今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6300亿元,其中7天期逆回购数额为5000亿元,占比达79.4%。 这一比例从2月份的35%,逐渐提升到了3月份的41%。4月份,七天期逆 宏观形势 第 2 页 5/18/2017 开利财经 回购数额为5000亿元,占比进一步提升至57%。而28天期逆回购的比例则呈下降趋势,从年初的30%以上,下降至4月的20%左右,而5月前半月的公开市场操作中,28天期品种的比重仅为6.3%。 自去年8月开始,中国央行通过暂停3月期MLF操作、重启14天和28天逆回购等一系列动作,向市场表明拉长资金期限来降低债市杠杆水平的意图。据了解,锁短放长,将增加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避免在流动性紧张时被动下调准备金率。这种“锁短放长”的做法,相当于提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促使银行去杠杆。 监管层释放维稳信号 但在今年4月雷霆万钧的金融监管风暴之后,监管层近期频频释放维稳信号。上周,央行打开水龙头,在公开市场开展459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 银监会通气会上也明确表示,绝不因为处置风险而引发新的风险。同时表示,自查督查和规范整改工作之间安排四至六个月的缓冲期,为银行实现合规达标预留时间。 此外,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有机衔接监管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稳定市场预期,把握好去杠杆和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平衡。同时,央行强调,“缩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4月份央行资产负债表已重新转为“扩表”。 央行继去年三季度报告提到7天回购利率(DR007)之后,本次报告中再度提到,“货币市场利率运行平稳,银行间市场最具代表性的7天回购利率(DR007)总体在2.6-2.9%的区间内运行”。 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表示, DR007 已经成为央行观察和调控货币市场利率的最重要变量,2.6%--2.9%是央行认为合理的区间。去年一到三季度,该利率波动区间在2.2-2.5%之间,经过逆回购和MLF的利率上调后,于第四季度开始走高。分析认为,市场利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公开市场继续投放长期限资金的必要性下降。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明确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央行逆回购操作将以7天期为主,MLF操作将以1年期为主。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政策在寻找金融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平衡点,实行阶段有保有压,进行监管协调,因此当银监会管制加码时,流动性会适当放松稳定市场。 【投资参考】 机器人产业扶持政策将出 20亿引导基金已到位 【开利综合观察】5月16日,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在宁波余姚开幕。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相关部门正组织调研我国机器人产业,未来将出台一系列扶持和引导政策,目前20亿元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引导基金业已到位。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产业将迈向中高端。对此,业内专家表 宏观形势 第 3 页 5/18/2017 开利财经 示,未来三至五年,机器人市场机会将集中在计算和感知领域,家庭护理等服务型机器人也是下一个拓展空间。 现状 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逐步推进,工业机器人这一“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已成为制造业最火热的投资领域,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我国机器人技术和行业的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经达到7.24万台,同比增长了34.3%。2017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将更理性和专业,产业规模将稳步扩大。 世界机器人大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徐晓兰在峰会致辞中表示,中国是机器人市场大国,目前正在创新驱动的引领下,不断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事实上,中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4.8万台,同比增速12%。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全年销量累计6.67万台,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超过1/4。据了解,这已是我国自2013年起连续第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 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际,面对人口红利优势的减弱、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产业竞争加速等因素,宁波明确把机器人产业作为发展智能经济的切入点。 2016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产值58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1688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451亿元,累计培育互联网企业350多家。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企业1200多家。由此,宁波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预测,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超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届时,新一代机器人信息技术将取得突破,有望培养出2到3家年产万台以上、产业规模超过百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并打造出5到8个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 对此,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研究员刘进长介绍,机器人大致分三类: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目前我国这三类机器人各有特点,亮点很多。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我国是工业机器人应用第一大国,全球比较大的机器人厂商都在中国设了分厂,甚至有不少制造厂的总部都搬到了中国。除了市场大以外,国产机器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来讲,把工业机器人作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核心产品,这表明我国自主制造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经济整体不太景气,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的情况下,我国机器人产业一枝独秀,引领了制造业的发展。”刘进长表示。 亮点 人工智能成引爆点 “走智能制造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表示,当前中国机器人至少有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场空间。而记者从机器人峰会官方获悉,16日签约的项目共有26个,总投资368.74亿元,分三大类,其中:中科院协同创新体战略合作等综合类项目7个,和创智建北斗导航等智能制造类项目8个,方太数字化工厂等智能制造应用集成改造类项目11个。 宏观形势 第 4 页 5/18/2017 开利财经 多位行业人士介绍,目前主要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市场价格在每台15万元到50万元之间,部分高端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价格则会达到百万元级别。如果以每台20万元计算,预计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总销售额将达到450亿元左右,加上其他服务类机器人,整个机器人产业的销售额有望突破500亿元。 在业内专家看来,并非所有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都是现阶段的“引爆点”。“未来三五年,机器人会在计算和感知领域爆发。” 曲道奎预测。《失控》作者、世界人工智能专家凯文·凯利也认为,就整个趋势来看,未来20年内和数据应用相关的人工智能领域将更为成功。比如金融领域和零售领域。在多个专家看来,除工业机器人外,家庭护理等服务型机器人将是下一个拓展空间。 此外,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出现“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趋势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业内人士呼吁下一阶段要从根本上提升竞争力。“由于核心技术自主化较差,我国多数机器人制造厂商只能生产拥有3轴至5轴的低端机器人,而从国外进口的机器人多是6轴的高端产品;未来国内企业可围绕核心零部件、创新型产品、细分市场、售后服务、资本并购等五个维度进行突破。唯有实现自主创新,掌握高端核心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深圳某长期研究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业内人士向媒体记者直言。 红利 系列扶持引导政策将出 旺盛的市场需求,也带来了行业过热苗头。据统计,国内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省份有20多个,机器人产业园区40余个。近两年,机器人企业数量从不到400家迅速增至800余家,而产业链相关企业超3400家。其中,仅浙江省机器人企业数量就有280余家。赛迪研究院装备所所长左世全此前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上马的现象在部分地区的确存在。” 对此,刘进长表示,“目前确实有些热,应该有选择的发展。机器人不是谁都能做的,这需要长期积累。当前市场上有不少的机器人厂是从其他领域转行过来的,这需要科学引导。” 不过,刘进长也直言,“做了很多产品,卖不出去,才叫产能过剩。在服务机器人方面,我还没有听说根本卖不出去的。”在他看来,机器人产业还没有看到产能明显过剩的迹象。据刘进长透露,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就此事做调研,而发改委也正在做有关服务机器人的推进计划。在调研之后,各方想必会出台一些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据悉,科技部近日就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又批了20亿元的引导基金,来支持包括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和示范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发展。 事实上,为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工信部等部委陆续出台一系列后续产业发展促进措施。4月6日,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要求,五年内形成我国自己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根据工信部工作部署,下一阶段相关产业促进政策将着手解决两大关键问题:一是推进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二是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机器 宏观形势 第 5 页 5/18/2017 开利财经 人产业无序发展。 另外,为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下一阶段我国还将展开四大应用示范工程,包括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制及应用示范工程、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服务机器人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以及机器人人才培养示范工程。 争夺印度房地产大蛋糕 中国开发商发现“下一个中国” 【开利综合观察】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最疯狂的“黄金时代”的终结,中国房产开发商纷纷开启海外征途,而邻国印度正成为中国开发商的下一个前沿阵地。 据英国《金融时报》,包括大连万达,碧桂园,复星在内的中国房产巨头已将目光投向了印度房地产市场。 以下为不完全统计:2016年1月,万达集团与印度哈里亚纳邦签订合作备忘录,计划投资100亿美元在哈里亚纳邦建设万达产业新城,打造世界级综合性产业园区。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今年初透露,碧桂园正在商谈印度的项目,“2017年印度也将会有项目落地。” 据《印度经济时报》去年9月报道,复星国际计划通过房地产私募股权平台向印度房地产投资10亿美元。去年,华夏幸福下属子公司与印度哈里亚纳邦政府及哈里亚纳邦工业和基础设施开发有限公司(HSIIDC),在印度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合作区域,并约定采用PPP模式共同打造产业新城。 复苏中的印度房地产市场 印度房地产市场自2012年开始进入了持续数年的萧条期,但随着房贷利率的下降以及政策利好的刺激,印度房地产终于迎来复苏的曙光。自从印度总理莫迪上任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扩大经济适用房规模,从2015年的“人人有屋住”(Housing for All)计划,到今年给予经济适用房建筑商获取奖励、补贴、税收优惠和机构融资的资格。 据此前提及,里昂证券认为,印度政府为13亿人口提供住房、提升收入和担负能力的举措,将在未来七年间为印度房地产市场带来1.3万亿美元的投资浪潮。 在里昂证券看来,2018年-2024年建成的新屋将达到6000万间,每年将创造200万个工作岗位,并为印度GDP增长贡献0.75个百分点。到2024年,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数量将飙升70%至1050万,这一数字远远高于高端房地产市场33%的增幅。 难啃的“大蛋糕” 印度房地产虽然非常诱人,但却很是一块难啃的“蛋糕”。《金融时报》援引一家大型投资公司的亚洲区负责人称,“对中国开发商来说,印度市场的诱人之处在于,这个国家的发展轨迹与中国类似,都有着伴随中产阶级崛起的巨大房产需求,以及城镇化趋势。”但这位负责人也表示,印度市场比中国要更为复杂,特别是在拿地方面。 印度是土地私有制国家,大量农田集中在地主手中,征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