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龙柏信息]:A股市场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A股市场

2015-10-10龙柏信息喵***
A股市场

第 1 页 共 15页 第 1 页 10/10/2015 开利财经 (以下所有分析和报道均是开利分析员综合市场观点而来,以满足A股投资者的知情权需要,仅为A股投资者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对投资者的投资建议) 101亿巨资掀涨停新风浪 10月四大龙头或领衔爆发 周四尽管A股以跳空大涨的方式迎来10月开门红,但各大指数表现却不尽相同,其强弱排次分别为创业板、中小板、深市与沪市。而题材火爆权重较弱,说明主力资金仍集中火力攻击小盘题材类个股,这也从8日深市量能大幅超过沪市可看出。 从资金流来看,我们更可直观看清各大指数强弱。据好股道资金流检测,周四沪市流入资金51亿,而创业板指却达101亿,这直接掀起了小盘股涨停风暴。其中创业板市值大哥东方财富强势冲击涨停,彻底吹响了超跌类题材股全面反攻,如充电桩、国产软件、信息安全等概念暴涨7%以上;此外,国企改革龙头特力A落幕后,际华集团、中粮系等前期龙头接力爆发,从而引发了改革与战略新兴产业类个股风云涌动,如油改暴涨近5%,军工、机器人概念亦大幅拉升5%等。因此在资金集结小盘股下,对超跌、错杀、改革、战略新兴产业与主力深度介入类个股,我们也可大胆抄底并坚定持有。 在管理层坚定不移改革与产业转型下,处于朝阳行业的小盘题材股确实更容易受资金亲睐,而这也是存量资金博弈下主力无奈的选择。我们广州万隆认为,尽管沪市估值只有10来倍,仍远远低于国际水平。但在中国经济改革与转型下,沪市的权重股基本都是被改革的周期类行业,其成长性本来就不佳;同时9月配资盘清理完毕与保证金连续4周流出下,市场增量资金有限,存量资金不足于撬起沪市蓝筹股行情。而反观创业板类题材股,不仅容积小主力少量资金便可掀起行情,其更是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国务院倡导的万众创新。 因此,在增量资金入场不明显、存量资金持续博弈下,创业板为首的题材股由于其体量小、弹性大,或有望持续被主力掀起涨停新风浪,特别是具有主力深度介入、且又符合改革类新兴产业个股,10月持续爆发潜力更大,如好股互动中以下四大潜力龙头。 1,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将大幅提升国人对中医药信心,中医药、基因概念有望获得资金持续青睐,相关概念或成成近期龙头;2,前期有主力深度介入、且又有实质性并购重组题材类个股,如航天军工板块王者归来;3,九月回购力度升级,在股灾后产业资本增持、回购、举牌类个股,均能逆势暴涨,如万丰奥威近月来强势翻番等;4,符合战略新兴产业、且前期下跌中有主力机构被套的个股,如戴维医疗持续涨停。(万隆) 第 2 页 共 15页 第 2 页 10/10/2015 开利财经 高跳演绎王者归来 把握两条投资主线 国庆黄金周A股市场可谓喜报频传,A股休市期间隔夜欧美股市也维持上涨格局,亚太股市六连涨,与A股关系密切的恒指累计上涨8%站稳22000点。在诸多投资者的期待中,十月首秀三大期指率先涨幅逾5%炒热市场短期投资热情之后,A股在一片喜悦中开盘,沪指高调百点高跳缺口回归3100,热闹的上演王者归来;创业板以3%的涨幅继续续写节前的强势走势。红色为主打的节后首秀可谓热闹非凡,股指全天近乎横盘的走势似乎成了这份热闹背后的隐忧。这份热闹究竟是否是昙花一现仍有待考量,后期市场仍需警惕冲高回落的风险。午后市场虽然众多个股冲高回落,但目前大盘并未出现颓势,盘中多数行业板块和题材概念涨势都比较好。 节假休市期间A股可谓不乏利好,而反应当前市场上投资者可以把握两条投资主线。其一是国家能源局印发通知明确全国增加光伏电站建设规模530万千瓦,主要用于支持光伏电站建设条件优越、已下达建设计划完成情况好以及积极创新发展方式的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等地区建设光伏电站。能源局调增我国今年的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对光伏行业是直接的利好。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光伏产业的融资提供了新的便捷方式,从而正在慢慢改变以往光伏企业融资难、融资利息高的缺点,为光伏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其二是首位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她的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全球数亿人因此受益。从短期看青蒿素、基因疗法等概念股关注度将提升;中长期上此次获奖将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研究,这将加快中医药行业创新发展。 技术分析上看,长假过后首日沪深股指全线大幅高开,早盘股指经过短时间窄幅震荡后,指数再次上行涨幅扩大,再度回到节前的均线上方处,长假归来再遇30日均线,指数压力着实不小,但小级别继续上涨格局暂未改变。从形态上看沪指日线重回收敛三角形中,周线上跳空站上5周线,KDJ指标三线汇聚有望金叉,说明市场资金参与意愿明显。创业板分时上在2200点展开拉锯战,日线上成功突破多重底的颈线位置,并获得下方缺口支撑,成交量相对于前一交易日有所放大,但短期上方存在MA250以及前期缺口的双重压制,强势上行略显不足,而早盘开盘时的跳空高开促使创业板指脱离之前的震荡区间,小级别上涨走势的趋缓,或出现窄幅震荡,待震荡整理过后或继续再次拉升。 节后首秀市场全盘飘红,早盘开盘的跳空缺口全天没有回补迹象,可见市场或许真的正面临转机。大盘的量能虽然超过前一交易日,市场有资金介入,但是随着一波波的场外配资清理,元气大伤的市场缩量状态仍将持续,后期下方缺口支撑有待考验。短期市场风险不减,投资者仍将继续保持谨慎态度;随着市场中积极因素的不断积聚,转型变革一触即发,积极的投资者在把握做好仓位资金和风险防控的前提下,可以适度的轻仓介入。(源达) 【投资参考】 第 3 页 共 15页 第 3 页 10/10/2015 开利财经 德国总理望近期访华 “工业4.0”将掀炒作浪潮 据新华社消息,德国总理默克尔有望于近期再次访华。据悉,“创新”将是重点议题。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德中两国可在高科技领域开展更多合作,把中国的工业和制造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希望中国政府释放更加欢迎外国企业或更多开放市场的信号,以便吸引更多外国企业来华,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目前,德中企业都在寻找合作伙伴,在创新方面还有更多合作空间。同时,中国还开展了一些与“工业4.0”相关的技术研究,德国企业对此亦感兴趣,希望寻找合作机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去年在柏林总理府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时曾表示,中方愿与德方深化经贸、投资合作,加强技术合作力度,希望德方向中国出口更多高技术产品,为中国企业赴德投资提供便利。中德双方随后发表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该领域合作有望成为中德未来产业合作的新方向。业内人士认为,中德“工业4.0”战略合作框架,显示出高层对制造业4.0升级改造的强力支持,“工业4.0”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也是重要的资金及技术来源国。2013年,中德贸易额达1616亿美元,是1972年两国建交时的580倍。2014年双方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从体量和重要性上看,中德经贸合作均走在中欧经贸合作前列。德国连续三十余年保持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边贸易额自2009年起已连续5年占中欧贸易的三成,欧盟对华出口中一半来自德国,自华进口的四分之一流向德国;中国自欧盟的技术引进有四成来自德国。 分析人士指出,中德两国都致力于结构改革,这将为经贸合作“升级”提供强劲动力。将中国的“新四化”——城镇化、工业化、农业化和信息化与德国力推的“工业4.0”战略相结合,双方有望在节能环保、交通、高端制造业、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找到新的合作平台。“工业4.0”将成为传统制造企业打造智能工厂的标杆。在制造业PMI低位运行、传统制造业景气低迷、人口红利消失而要素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工业4.0”概念有望成为A股市场持续受关注的投资主题,而此次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访华,A股市场有望掀起新一轮“工业4.0”炒作浪潮,相关个股值得重点关注。 金杯汽车(600609)是国内轻客第一品牌、商用车市场的“领航者”,潜在最终控制人为华晨汽车集团。华晨集团与宝马集团合资成立了华晨宝马,从事宝马品牌汽车国产化制造,是宝马汽车在中国的核心制造基地。金杯汽车是宝马零配件生产商,为华晨宝马生产宝马3系和5系门板、仪表板和其他内饰产品等,并积极研发宝马新5系产品配套。宝马集团作为德国工业4.0战略的积极参与及推动者,明确表示将把工业4.0方面的经验以及智能生产先进技术引入到中国市场。金杯汽车作为华晨集团旗下的宝马零配件生产商,有望在汽车产业“工业4.0”进程中抢得先机。 上工申贝(600843)是国内高端缝制设备龙头企业,拥有全球高端的智能化、 第 4 页 共 15页 第 4 页 10/10/2015 开利财经 三维立体缝制技术,中厚料机、服装自动缝制单元、机器人控制的自动缝制技术和焊接技术等领域全球领先。公司在欧洲特别是德国市场深度布局,于2005年成功收购并控股了世界著名缝纫机制造公司德国DA公司,2013年完成了对老牌缝纫机生产商德国百福公司以及掌握世界顶级缝制技术的KSL公司的并购。其中,KSL公司在机器人缝制工作站方面基本无竞争对手,是公司开拓汽车内饰、航空航天领域缝制设备的利器。 沈阳机床(000410)2012年彻底攻克了数控系统核心技术,成功开发出世界首台具有网络智能功能的“i5智能化数控系统”,即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有效集成。公司以“i5”核心技术突破作为基础,形成“i5”核心技术+互联网+智能产品+内容+金融+再制造循环+伙伴发展架构,联合构成沈阳机床应对新经济的战略发展方向。未来沈阳机床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速实现从传统制造商向现代工业服务商转型,成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世界领先的装备集团。 青蒿素获诺奖带来全球声誉,有助传统中医药企业重估! 国庆期间,2015年诺贝尔奖陆续揭晓,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首位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全球数亿人因此受益。5日,李克强总理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表示祝贺,称这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业内认为,中长期看,此次获奖将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研究,这将加快中医药行业创新发展。 屠呦呦获诺奖,不单是青蒿素抗疟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识,更代表着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成果,开始逐渐获得世界主流科学界认可。正如李总理说的那样,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