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安邦咨询]:每日金融总第5185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每日金融总第5185期

2019-02-01安邦咨询石***
每日金融总第5185期

总第5185期 2019年02月01日 标题索引 〖分析专栏〗 【中国民间债务规模和影响趋于放大】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地方债提前发行可能难改1月份社融下滑趋势】 【形势要点:国内险资投资股票市场比重增加】 【形势要点:中国央行开始引导全球的宽松政策?】 【 形 势 要 点 :证 监 会 拟 取 消 两 融“ 平 仓 线 ”统一限制】 【形势要点: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重点从服装转向电子元器件】 【形势要点:资产证券化审查被密集中止显示监管态度转变】 【形势要点:网贷规模持续下降显示行业仍在出清】 【形势要点:中国金融租赁行业面临人才和法律瓶颈】 【形势要点:香港负资产住宅按揭贷款显示房市不容乐观】 【市场:八家银行面临欧盟对于垄断债券市场的调查】 【市场:银行合规经营的习惯都是以惨痛代价换来的】 【 市 场 :通 用 电 气 改 善 状 况 缓 解 市 场 担 心 】 【形势要点:英法德联手建立与伊朗支付渠道规避美国制裁】 【 形 势 要 点 :海 外 投 资 者 在 去 年11月合计增持美债40亿美元】 【形势要点:2018年全球的央行官方黄金储备同比增长74%】 【形势 要 点 :新 兴 市 场 债 市 开 始 强 劲 复 苏 】 〖放假通知〗 www.anbound.com .cn 是安邦公司提供给客户浏览信息、订阅研究产品、购买信息服务的虚拟场所,能让您随时随地看到安邦信息。 声 明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是从事策略分析和风险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简报产品是在研究员研究笔记的基础上形成的信息产品,不能将其视之为规范的研究报告或结论。有鉴于信息科学的基本属性,更不能将其视为等同于媒体的新闻传播。有关问题的来源、讨论或争议,请使用 “电话咨询”: (TELEPHONE CONSULTING) 及“在线咨询”: (ONLINE CONSULTING) 服务,直接向研究员咨询 电话咨询: 010-59001350 在线咨询:research@anbound.com.cn 客户就有关问题如果需要更为规范、详细的研究报告,请与研究部联络,电话 【春节放假通知】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中国民间债务规模和影响趋于放大】 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众所周知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总是与债务规模存在密切关系,基础设施实际就是一国物化的债务,因而中国的债务问题总是成为了世界的关注点。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世界市场对于中国债务问题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公共部门,而现在世界对中国债务问题的关注点转移到了民间债务,中国的民间债务问题成为中国金融健康新的风向标。 去年在青岛有一个并不引人注目的判例,两名企业法人给熟人在空白合同上签名,不料一年后借款人跑路,这种“熟人风险”在国内是普遍现象。此后法院的一纸判决,使担保人陷入巨额担保债务,一个案件牵连的人员和资产成倍扩大。他们在2015年给人签下担保贷款10万元的空白合同,结果一年后竟变成425万元。从现在舆论反映的情况看,这类案件很多都存在审判质量的问题,存在法律袒护银行的复杂关系。以青岛的这个案例为例,一审开庭三次,草草判决,传票通知在第6审判庭,实际是在13审判庭,等被告到庭已快审完了,而且证据问题极大,签字和身份证都是假的,也能判决银行胜诉,合同有效。这样的案件判决结果,显然无法服众,最终就是民间债务问题的迅速复杂化、社会化、舆论化甚至国际化。 2018年7月26日,日本内阁府发布《世界经济潮流》报告,分析了主要国家的民间债务对世界经济带来的风险。从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来看,中国和加拿大的比重较高,这份报告指出“有必要加以注意”,显示出了高度的警惕性。日本内阁府对主要国家民间债务余额占GDP比例与历史长期趋势的差值(即信贷缺口)进行了推算。开发出这一分析手法的国际清算银行认为,一旦债务占GDP比例比历史长期趋势高出9%以上,“则需警惕未来3年之内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而截至2017年7-9月,信贷缺口超过9%的国家有中国(16.7%)和加拿大(9.6%),不过由于“采取措施”压缩过剩债务,两国的缺口均在2016年达到峰值后下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则警告,截至2016年,全球债务规模已经膨胀至创纪录的164万亿美元,这一趋势可能令各国更难应对下一次经济衰退,或是在融资状况收紧时更难偿还债务。IMF的半年度财政监测报告强调,2016年全球公共和民间部门债务膨胀至全球GDP的225%,尤其是民间部门的债务出现飙升,正在推动债务积聚,而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民间债务的增长当中,中国占到了全世界的近四分之三。据花旗集团对国际金融协会的数据进行分010-59001350,研究部主管贺军(高级研究员) 联 系 方 式 研究部 086-10-59001350 信息部 086-10-59001200 订购热线 086-10-59001366 服务热线 086-10-59001377 电子邮件 research@anbound .com.cn 上海分公司 086-21-62488666 电子邮件 shanghai@anbound .com.cn 深圳分公司 086-755-82903344/45 电子邮件 shenzhen@anbound .com.cn 杭州分公司 086-571-87222210 电子邮件 anbound-hz@anbound .com.cn 析显示,全球债务规模2018年接近250万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这几乎是20年前的三倍。如果按照IMF的预测数据来看,2018年全球GDP大约为85万亿美元,换句话说,目前全球债务占GDP的294%。 从金融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实际民间债务比公共部门的债务更难办,更加棘手,西方国家久经金融危机考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对此深有体会,因而也更加敏感。比较而言,中国的监管机构则略显轻心,如国家统计局就认为,对于银行来讲,居民整体资产偿还能力风险比较小,居民可以自主进行银行的偿还,所以不会对整体经济运行带来大的影响。实际民间债务不是对银行而是对社会的压力大,很难实现有序管理,而且非常容易出现债务的乘数效应,放大债务链条。此外,民间债务并不仅仅是个人债务,也包括民营企业债务,所以民间债务的增加,将会使得整个社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大幅下降,使得整个社会变得非常脆弱。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债务,一定是导致中国经济未来持续走低甚至严重“拉美化”的重要驱动性因素,尤其是它无法得到适当控制的话。(ACG)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地方债提前发行可能难改1月份社融下滑趋势】 自2019年1月起,年内部分新增地方债限额将在各地区新增限额下达之前发行(往年限额下达在3月两会之后)。提前发行规模达到13900亿元,其中一般债5800亿,专项债8100亿,分别相当于2018年全年限额的70%和60%。2019年1月地方政府债共发行4179.7亿元。其中,新增债3687.6亿,借新还旧492亿元。新增债中,新增一般债2276.0亿元,占提前发行一般债的39.2%;新增专项债1411.7亿元,占提前发行专项债的17.4%。1月29日开始,地方债发行利率从40bp的上浮调整为25-40bp之后,国债方面,对银行而言,地方债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地方债对国债的挤出效应相应减小。这一点从1月29日-1月30日地方债投标倍数的中位数较1月21日-1月28日明显下行可以得到部分印证(41.0降至21.5)。对国开债而言,其收益率主要受到基金等交易型机构的驱动,而这类机构对流动性较差的地方债配置意愿并不强。因而地方债发行利率的调整,对国开债挤出效应的边际变化可能不大,主要影响可能在情绪层面。地方债提前发行对社融的影响有多大?1月提前发行的地方债中纳入新增社融的部分并不多。同时,考虑到2018年1月的新增社融高达3.1万亿元,社融同比基数较高。因而,预计1月提前发行的专项债不足以支撑起1月的社融同比增速。不过2-3月提前下发的新增专项债的剩余额度中仍有6688.3亿元待发,预计届时专项债发行可能会助力社融增速企稳。(RYZX) 【形势要点:国内险资投资股票市场比重增加】 随着银保监会发布了鼓励险资增持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债券等一系列举措,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向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对象。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 2018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6.41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92万亿元,占比11.71%。而在股票投资占比较高的2015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为11.18万亿,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15.18%。比2018年末高出4.09个百分点。如政策措施能激励险资持有股票的比例接近2015年水平,则险资的后续入市空间至少有6700亿元。2018年三季报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险资合计现身498次,持股的保险公司共有52家。其中,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最多,总计在83家A股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中露面。其次是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计出现36次。保险资金最关心的个股依然是非银金融、金融、地产等几个板块。其后是医药生物、家用电器。总体看,作为长期持有者,依然以绩优股为主要持股对象。从个股看来,被险资持有市值较高的是平安银行、工商银行、万科A等,而值得注意的是,国星光电、广电网络等个股虽险资持股市值不高,却有多个保险公司出现在其十大流通股东中。从前期险资投资股票市场巨亏来看,保险资金能否在A股市场扮演压舱石的角色还受到质疑。保险资金的安全、被保险人的利益也需要引起重视。(RWHX) 【形势要点:中国央行开始引导全球的宽松政策?】 随着全球经济低迷,各国央行的紧缩政策开始刹车,最有代表性的是美联储的加息之路,在压力之下不得不放缓。不过,彭博社最近的观点认为,充当全球增长引擎的中国经济增速正在放缓,令中国央行的宽松政策层出不穷,这可能是促使美联储如此快速转变政策立场的原因之一。这实际上是说,美联储看到中国央行出台宽松政策,于是也开始转向宽松。在彭博社看来,中国已经从全球经济的引擎变成了疲软的源头,中国央行也不断运用差异化的结构性政策工具“宽货币”、“宽信用”。据世界银行数据测算,中国在2012年至2018年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权重高达34%,超过美国、欧盟及日本的总和。其中美国占比10%,欧盟则为8%,日本为2%。各国央行将中国经济的不稳定因素纳入其考量范畴是情理之中。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的研究,中国经济疲软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増速跌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位2.3%。该数字已经跌入了全球经济衰退的警戒线之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这条警戒线设置在2.5%。为了应对经济形势下滑,中国央行在去年以来不断利用各式各样的差异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叠加减税等财政政策刺激实体经济的复苏。彭博援引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央行自去年中以来已经采取了60多种“宽货币”的措施。与2014至2015期间的全面降准降息方式有所不同,目前中国央行的工作重点在于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彭博社评价,美联储日前在政策会议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国虽然未出现在美联储政策会议后的声明中,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沉默的主角”。在美联储对全球经济衰退信号做出灵活的应对之后,多国央行都开始采取措施应对本轮的经济放缓。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纷纷表示将采取更加宽松的政策应对经济下滑。日本央行副行长雨宫正佳日前表示,鉴于全球经济预期面临的下行风险有所上升,国际贸易问题会对日本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可能将继续实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各国央行将中国经济放缓及货币政策的影响委婉地称之为“全球”因素。无论各国央行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其立场,最终的目的都是使世界经济免于濒临衰退的边缘。(LHJ) 【形势要点:证监会拟取消两融“平

你可能感兴趣

hot

每日金融总第4610期

安邦咨询2016-10-18
hot

每日金融总第5250期

安邦咨询2019-05-12
hot

每日金融总第4699期

安邦咨询2017-02-26
hot

每日金融总第5306期

安邦咨询2019-07-30
hot

每日金融总第5305期

安邦咨询2019-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