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博览财经]:首席证券周刊第37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首席证券周刊第37期

2017-11-07曹倩博览财经简***
首席证券周刊第37期

首席证券周刊file:///D|/000/博览财经-首席证券周刊-171107.html[2017-11-7 9:56:24]热点聚焦主编点评【本期主编】:曹倩《“大鳄”与“内鬼”合谋,个别监管干部被“俘获”!强监管“曝光度”陡增放大市场风险!》:随着“脱虚入实”的政治要求,逐渐在监管层面加速落实,任何“不能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故事”都将遭到政策的“监管”,靠讲故事“炒作题材”的表演空间大幅压缩(国企改革概念始终弱势,雄安新区也仅仅能够“间歇性发作”);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也预示着,中国经济内在结构性分化的趋势将日渐明显,也就决定了“符合强监管红线、又能够获得足够的‘超额收益’”的品种,更加“稀缺”;研究员强调,上述总总,都增加了投资人在未来盈利的困难性,跟随“普涨行情”闭着眼睛赚快钱的时代结束了,未来更多考验投资人“看懂政策、坚定持有”的能力(最新官媒也发布“教学文章”教导投资人如何“长期价值投资”)!从今年四季度的市场态势看,研究员认为,随着“十九大”之后,市场对强监管的预期回升,以及经济基本面新增不确定性因素(潜在通胀风险)的可能性提高,消费白马类的“安全性、稀缺性”并不会随着茅台股价的迭创新高就被淡化!“大鳄”与“内鬼”合谋,个别监管干部被“俘获”!强监管“曝光度”陡增放大市场风险!乐视网IPO财务造假风波还在发酵,“现金贷”引发了一波新的监管行动已经开始。也就在此时,周小川行长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中撰文指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位近来被外媒称之为“越来越直言不讳”的金融“当家人”在这份文件当中“明确”的指出了中国金融系统当中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领域尚处在风险易发高发期,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压力下,风险点多面广,呈现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特点,结构失衡问题突出,违法违规乱象丛生,潜在风险和隐患正在积累,脆弱性明显上升,既要防止“黑天鹅”事件发生,也要防止“灰犀牛”风险发生。*影响中国政策*第37期 2017-11-07(每周二出刊) 查看往期 首席证券周刊file:///D|/000/博览财经-首席证券周刊-171107.html[2017-11-7 9:56:24]●少数金融“大鳄”与握有审批权监管权的“内鬼”合谋,火中取栗,实施利益输送,个别监管干部被监管对象俘获,金融投资者消费者权益保护尚不到位。●一些高风险操作打着“金融创新”的幌子,推动泡沫在多个市场积聚。●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利用监管空白或缺陷“打擦边球”,套利行为严重。●理财业务多层嵌套,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存在隐性刚性兑付,责权利扭曲。●各类金融控股公司快速发展,部分实业企业热衷投资金融业,通过内幕交易、关联交易等赚快钱。●部分互联网企业以普惠金融为名,行庞氏骗局之实,线上线下非法集资多发,交易场所乱批滥设,极易诱发跨区域群体性事件。显然,“强监管”的曝光度再次提升,而货币政策在“十九大”的大原则指引,以及7月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具体要求下,中国的货币政策走向是基本确定的(稳健中性+宏观审慎,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服务实体经济、脱虚向实”),不太可能有大的变化。而这种货币政策的基调就决定了,未来若干年——●金融市场资金面整体上将保持“紧平衡”的态势(但最近一两年可能更多是突出这个“紧”字),资产价格缺乏趋势性上涨所需的“流动性基础”;●实体经济将更多获得“差别性、定向”的流动性扶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定了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尤其是新经济,二者势必此消彼长)。也正是基于此,研究员此前才强调,从长期看,由于不再可能有“大水漫灌、乱加杠杆”的可能性,A股几乎不可能再有类似2015年那样的“普涨行情”,未来更多只有“结构性行情、或者慢牛行情”;随着“脱虚入实”的政治要求,逐渐在监管层面加速落实,任何“不能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故事”都将遭到政策的“监管”,靠讲故事“炒作题材”的表演空间大幅压缩(国企改革概念始终弱势,雄安新区也仅仅能够“间歇性发作”);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也预示着,中国经济内在结构性分化的趋势将日渐明显,也就决定了“符合强监管红线、又能够获得足够的‘超额收益’”的品种,更加“稀缺”;研究员强调,上述总总,都增加了投资人在未来盈利的困难性,跟随“普涨行情”闭着眼睛赚快钱的时代结束了,未来更多考验投资人“看懂政策、坚定持有”的能力(最新官媒也发布“教学文章”教导投资人如何“长期价值投资”)!从今年四季度的市场态势看,研究员认为,随着“十九大”之后,市场对强 首席证券周刊file:///D|/000/博览财经-首席证券周刊-171107.html[2017-11-7 9:56:24]监管的预期回升,以及经济基本面新增不确定性因素(潜在通胀风险)的可能性提高,消费白马类的“安全性、稀缺性”并不会随着茅台股价的迭创新高就被淡化!只不过,投资人需要重新选择“下一个‘茅台’”而已!警惕四季度悄然提升的风险性......最新的情况显示,受“趣店风波”激发的对“现金贷”的强监管加码,对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再次带来冲击,乃至可能影响到A股上相关概念板块(11月2日创业板的“领跌市场”或多或少也受其影响),进而导致四季度市场投资人预期转向“谨慎”甚至是“负面”!据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中国监管机构考虑加强对现金贷公司监管,对于存在违法行为的公司予以关闭取缔。知情人士称,对现金贷公司的检查将主要集中在是否存在发放高利贷、非法吸储、暴力催收等违法行为,以及是否存在和金融机构的违规合作。监管机构或将起草发布小额贷款的有关监管条例,包括设置小额贷款利率上限。据透露,趣店上市事件引发关注,推动监管部门采取上述举措。而之前《财新》报道称,现金贷异常活跃引起注意,银监会或出台监管办法。与此同时,研究员注意到,近日,地方监管首次发声现金贷业务——●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称,11月2日,上海监管部门窗口加强指导银行和现金贷的合作业务。●稍早前,广州市金融工作局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应)对其进行合理引导”。此前,10月15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一次讲话中谈及互联网金融时表示,目前许多科技公司开始提供金融产品,有些公司取得了牌照,但有些没有任何牌照却仍然提供信贷和支付服务、出售保险产品,这可能会带来竞争问题和金融稳定风险 。10月26日,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在新闻发布会上着重解释了十九大报告当中的“三大攻坚战”(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而新华社给出的“重大风险”的指向,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10月28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表示,有一些机构假借普惠金融的名义,依靠技术手段从事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他强调,央行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央行行长助理刘国强此前曾经表示,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纳入监管、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中国证券报》近日也发表题为《现金贷借ABS"补血" 风险不容忽视》的 首席证券周刊file:///D|/000/博览财经-首席证券周刊-171107.html[2017-11-7 9:56:24]文章称,"现金贷"近日引发关注,其背后隐藏的是消费金融资产支持证券(ABS),后者为"现金贷"快速发展"输血"。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在交易所发行的个人消费贷款ABS达1608.0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倍。同时,场外发行的个人消费贷款ABS规模也在扩大。专家表示,个人消费贷ABS的底层资产良莠不齐,风险不容忽视,应避免其过度膨胀引发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系统性风险。网贷之家《月报》数据显示,10月网贷问题平台数量再度高企,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54家。其中问题平台30家(跑路9家、提现困难21家),停业平台20家、转型平台4家。而“融360”网贷评级组不完全统计,目前银行存管上线的有606家平台,但其中有15家平台出现停业、提现困难、跑路等问题,三季度就出现了13家。......研究员认为,近期官方频繁表态,或预示着金融牌照制在未来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中地位更突出,非持牌的金融机构“时间不多了”。“十九大”结束以后,随着一行三会相继对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密集表态,强监管的预期又被抬高,也成了近期股市再次下跌的一个借口。监管层针对“消费贷”的稽查尚未完结,“现金贷”又给金融市场挖下了一个大坑。综上所述,研究员再次强调,在货币政策“审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脱虚向实”等大背景下,投资人在未来盈利的困难性大幅增加,而从今年四季度的市场态势看,随着强监管预期的回升,以及经济基本面新增不确定性因素的可能性提高,消费白马类的“安全性、稀缺性”并不会随着茅台股价的迭创新高就被淡化!只不过,投资人需要重新选择“下一个‘茅台’”!经济数据“大幅回落”?!缺少“利好”因素对冲的市场,短期内更多要注意“规避风险”除了上述强监管的新动向,另一个会冲击11月市场走势的因素,就是经济基本面的“新变化”。虽然此前研究员关注的“真实通胀”情况,还有待观察,但10月以来经济增长的数据,则呈现出从此前几个季度的“超预期”向“更加现实的状态”回落,尽管由于10月份的“黄金周长假”因素,使得10月的实际工作日明显少于9月,会带来一些“环比因素”上的“异动”,这个“扰动”需要剔除,但需要强调的是,在10月“重要会议”的敏感时期结束之后,研究员发现, 首席证券周刊file:///D|/000/博览财经-首席证券周刊-171107.html[2017-11-7 9:56:24]有利于短中期行情的积极因素不多,甚至是“日渐”,此时,反倒凸显出“利空”因素对投资人预期的压制。在这种“不利于投资人正面预期”的大背景下,无论是监管层密集释放出的“强监管”动作和言论“曝光度”的提升,还是来自经济数据上的“不利因素”增多(尽管还有待确认),都增大了即期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因此,我认为,这一阶段需要警惕市场回调风险的放大,尤其是与“强监管”相关、或者受到不利的经济数据冲击的行业、公司,其相关风险的集中释放!研究员认为,在官方数据佐证“经济增速回落”之前,各方都有各自“解读”的空间,我相信,“新周期派”立马会拿出对“同一数据、不同样的‘乐观’解读”,以佐证“新周期”的正确性,但投资人此时要注意的,首要不是“经济数据的真实情况如何”,而是此时此刻,有越来越多的“不利因素、不利情绪”在释放,但我们并没有看到有新的“利好因素”来对冲这一“利空”,而一旦投资人预期“逆转”,至少短期内,我们应该以“回避风险”为主!!日前,一直在和“新周期”概念做“坚决斗争”的海通宏观姜超刚刚发布了题为《长夏已尽,凛冬将至!——海通宏观每周交流与思考第241期》的文章,再次为其“谨慎”的经济形势判断,添加了最新的经济数据的“支撑”,尽管研究员认为,10月因为工作日偏少,使得一些“环比数据”的大幅回落,其“可比性”有待进一步考察,但我仍然认同其对这一“不确定性风险”的警示!姜超指出,国内股市虽然在6、7、8三个月明显上涨,但进入9月以来的上证指数累计涨幅为零。他认为,“涨幅为零”的关键,就在于“同期中国经济的明显减速”——1)制造业景气回落。10月全国制造业PMI为51.6%,较9月小幅回落,指向制造业景气转弱。主要分项指标中,需求、生产、价格均回落,库存状况转差。而从中观高频行业数据看,终端需求仍较低迷,工业生产明显走弱,均指向4季度经济开局偏弱。2)内外需同步转弱。10月新订单大跌至52.9%,新出口订单创年内新低至50.1%,指向内外需同步转弱,一定程度上也与9月PMI基数较高、十一长假等季节性因素有关。3)生产明显降温。10月生产回落至53.4%,与年内低点持平,印证10月发电耗煤增速大跌至17%,生产下滑主要缘于需求转弱,以及环保限产来袭。4)库存周期尾声。10月原材料库存降至48.6%,产成品库存回升至46.1%,需求、生产均走弱,令库存状况恶化,库存周期已至尾声。铁路货运量增速大降。观察中国经济的变化,货运量是

你可能感兴趣

hot

首席证券周刊第20期

博览财经2017-07-04
hot

首席证券周刊第24期

博览财经2017-08-01
hot

首席证券周刊第35期

博览财经2017-10-24
hot

首席证券周刊第38期

博览财经2017-11-14
hot

首席证券周刊第22期

博览财经201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