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18年第10期(总第216期):打造新时代全球一流金融智库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观察2018年第10期(总第216期):打造新时代全球一流金融智库

2018-04-28张兴荣中国银行陈***
宏观观察2018年第10期(总第216期):打造新时代全球一流金融智库

Ω 伦敦经济月刊(2013年1月) 2013年1月18日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 《中银调研》 ● 《宏观观察》 ● 《银行业观察》 ● 《人民币国际化观察》 作 者:张兴荣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电 话:010 - 6659 4076 签发人:陈卫东 审 稿:宗 良 联系人:梁 婧 李 艳 电 话:010 - 6659 4097 * 对外公开 ** 全辖传阅 *** 内参材料 2018年4月28日 2018年第10期(总第216期) 打造新时代全球一流金融智库*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十九大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战略部署。在当前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打造全球一流金融智库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把握时代新要求,明确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国际金融研究所 宏观观察 2018年第10期(总第216期) 1 打造新时代全球一流金融智库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十九大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战略部署。在当前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打造全球一流金融智库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把握时代新要求,明确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一、打造新时代全球一流金融智库意义重大 打造新时代全球一流金融智库,是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是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改革和建设的需要,是在全面开放格局下打造全球金融品牌的需要。 从历史发展看,大国的崛起,背后往往都有强大金融力量的支撑,而金融是否稳、金融是否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金融决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金融智库能力的强弱。金融国策适当,则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反之,则可能导致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甚至政权颠覆。 从全球视野看,金融是国之重器,是国家的重要核心竞争力,当今国际货币体系、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和金融监管规则体系的设计,无不折射出各国金融实力的高低和话语权的大小,无不折射出政治家的雄才大略、以及政治家所依托的理论大师和金融专家的伟大构想与精巧设计。 从现实需要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改革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日益复杂、多变,这就需要一批高水平的金融智库运筹帷幄、建言献策,并在全球舞台上纵横捭阖,贡献中国智慧,展现中国品牌。 二、新时代全球一流金融智库的使命 国家、民族和新时代的要求为金融智库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各类、各级金融智库要面向未来,以金融研究咨询为主业,发挥特色特长,承担起“资政、伐谋、启民、 2 2018年第10期(总第216期) 展业、育才”五大使命。 一是资经济发展之政。围绕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领域,就金融资源配置的总量、结构、成本与效率,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相协调,金融改革开放与国家金融安全,金融基础设施与监管体系建设等问题,提供可资国家决策的专业化解决方案,推动金融强国建设。 二是伐市场竞争之谋。结合金融业环境的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就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战略规划、商业模式、创新研发、风险内控、并购与整合、资源配置与激励与约束机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切实管用的咨询方案,提高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助力新时代国际一流金融机构建设。 三是启民众财经之智。坚持实事求是、客观专业的舆论导向,面向目标受众提供定制化的研究产品和智库成果传播方案,勇于抵制国际国内的错误思想和观点,及时、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启迪民众对重大经济金融问题的理解,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四是展合作共赢之业。广泛参与政府间、商界以及学术界交流活动,将“融智”作为政府间合作、政商合作、金融合作、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元素,广交国际国内朋友,推动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促进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共创新机遇,共迎新挑战,共绘中国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蓝图。 五是育经世致用之才。按照“面向全球、面向实际需求、面向金融前沿”的原则选拔、任用海内外人才,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产学研用相融合、研究成果能够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的领军人才,培育世界级的金融理论大师和国际金融问题治理高手。 三、打造新时代全球一流金融智库要有新作为 打造新时代全球一流金融智库,既需要强化落实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更需要金融智库自身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每一位金融智库的从业者要付出持续艰苦努力。 宏观观察 2018年第10期(总第216期) 3 首先,要将创建全球一流金融智库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重要举措。国家相关部委要有明确的计划书、路线图,有重点地培育、建设一批专业化、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高端金融智库,在全球重点地区和金融前沿领域适当布局,广泛参与国际重大经济金融交流议程。除建设政府部门金融智库外,要鼓励大中型金融机构、高等院校兴办综合型或特定专业金融智库,开展海内外交流合作,推动产学研用相融合,促进金融理论和行业实践的紧密结合和不断创新,创建金融咨询顾问的中国品牌。建立健全金融智库的行业评价标准和管理考核体系,形成中国高端金融智库质量标准,让优秀金融智库脱颖而出,坚决清理那些法律和职业道德底线缺失、专业水准低下的问题智库。畅通智库人才在国际组织、政府机构、金融企业、教育研究等机构间的交流任职和发展通道,拓宽金融智库人才发展空间,更好发挥智库人才潜力。 其次,各类金融智库要善于把握机遇实现转型升级。无论是政府部门、金融企业、高等院校还是民间的金融智库,都要将“世界一流”作为长远发展的追求目标,把专业水准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把人才一流、资金充足、信息充分作为可持续发展之基,把受众美誉度、社会影响力、人才凝聚力作为推动内部改革创新的动力,在选定的金融研究或咨询领域形成独特的品牌优势。金融机构、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要勇立时代潮头,强化使命担当,抓住机遇创建国家高端金融智库。有条件的跨国金融机构,要率先探索创设全球性、综合性研究机构,不拘一格选拔任用海内外优秀人才,在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一带一路沿线搭建研究节点和网络,整合内外部智库资源,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研究咨询平台,输出“群星闪耀”的专家队伍,使之成为各主要经济体咨询金融发展大计的座上宾,成为新时代中国金融思想、金融解决方案的国际品牌代言人。 第三,金融智库从业人员要培养世界胸怀、实干精神和职业风骨。世界胸怀源于为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发展而奋斗的远大志向和内在激情。智库研究人员要立足中国,胸怀全球,抛开一己或一域之私,激发“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奋斗精神,从古今中外金融业的成败得失中汲取营养,培养全面客观看待问题的大格局,提出解决关键 4 2018年第10期(总第216期) 问题的大思路。实干精神源于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对专业主义的孜孜追求。智库研究人员要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打好信息、数据、研究技术和方法论的基础,深入实际,广泛调研,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谋实事,出实策,争取在基础理论或创新实践中取得突破。职业风骨源于对真理、正义和职业道德的坚守,是新时代全球一流金融智库人才的鲜明标志。智库研究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政治、学术和道德修为,不媚上,不崇洋,不拜金,既谦虚谨慎,又敢于挑战所谓“专家”、“权威”,勇于与错误思想和观点作斗争,以专业的实力和人格的魅力赢得行业话语权和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