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安邦咨询]:每日金融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每日金融

2018-04-18安邦咨询巡***
每日金融

每日金融 〖分析专栏〗 【对央行加大定向降准政策的简要评估】 4月17日,央行宣布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五类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别是: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具体操作分两步:(1)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上述几类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在降准当日,持有未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的银行,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MLF,降准释放的资金略多于需要偿还的MLF。 央行此次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实际上是一种定向松货币的操作——针对五类银行、用于特定目的(置换到期MLF)的货币放松。五类银行之外的其他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处在较低水平的金融机构不在此次操作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中国经济不被看好的背景下,央行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操作有一些敏感。这是央行放松货币政策的信号吗?如果央行在松货币,是否意味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存在某种风险?在美国持续加息的背景下,未来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走势会如何走?面对这些市场疑问,有必要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估。 中国央行的答复意在安抚市场,不要对此次操作做过多的联想。央行表示,此次对部分金融机构降准以及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操作,主要涉及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这几类银行目前存款准备金率的基准档次为相对较高的17%或15%,借用MLF的机构也都在这几类银行之中。以2018年一季度末数据估算,操作当日偿还MLF约9000亿元,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大部分增量资金释放给了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 央行还表示,此次通过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的主要考虑,意在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适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一部分央行借贷资金,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流动性结构,同时适当释放增量资金。具体来看:一是可以增加长期资金供应,银行资金成本将有所降低。置换MLF使商业银行付息成本有所减少,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释放4000亿元增量资金,增加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人民银行将要求相关金融机构把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并适当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改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不过,如何保证降准置换的资金用于小微企业贷款?央行也没有提出有效的做法。 降准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对市场高度关注的这一问题,央行 的表态极为谨慎,基本是否定的。央行表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将保持不变。此次降准释放的资金大部分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而余下的小部分资金则与4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保持中性。央行还强调,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仍需保持相对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 不过,判断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尤其是判断未来的政策走势,除了看央行在过去和目前的表态,还要看中国经济和金融面临的形势。政策的制订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形势和环境使然,是形势发展到一定情况下的产物。 首先,此次央行的操作虽然仍是过去实施过的定向降准政策,但降准适用范围和降准力度比过去要大得多,过去央行是对小微贷款、扶贫贷款增量或余额占全部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才会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但此次的范围扩大到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五类银行,基本上占了银行业的绝大部分。过去的定向降准幅度一般是下调0.5个百分点,少数银行才下调1个百分点;而此次五类银行一律下调1个百分点,幅度加大一倍。可以认为,此次央行调降准备金率是一次罕见的操作。 其次,央行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从审慎原则到稳健中性原则的转变,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由货币政策从强干预到弱干预的转变。其中,稳健的意思,可以理解幅度或是力度;而中性原则,则可以理解为一种相机抉择的弹性。过去央行官员曾经通俗地解释过稳健中性,就是“不松也不紧”。央行还提出工作目标,“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综合运用多种工具组合和期限搭配,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既保障了合理的流动性需求,也促进了宏观杠杆的趋稳”。要指出的是,央行表述的货币政策尺度,是以不发生“钱荒”为底线的,更要支持宏观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还要支持实体经济。因此,不能说央行此次定向降准就是“放水”,但央行根据需求而适当地“漏水”,则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三,定向调控的政策效果仍有待观察。在工具方面,央行过去曾表示,适当发挥货币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运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定向降准等结构性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2018年,新一届央行将会继承上届央行的传统,继续使用各种结构性的政策工具,其中,重要的调整工具之一,明确为主要是定向降准。但这一政策的有效性,即结构工具是否可以实现结构引导的作用,尚有待观察。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央行加大了定向降准的政策力度,但这不能被视为央行“放水”,只能称为适度放松的“漏水”式政策。如果政策效果不明显,宏观经济亟需继续放松,才 有可能出台“放水”的政策。(NHJ)返回目录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香港金管局第8次入市干预,买入62亿港元】 香港金管局连续入市承接港元沽盘,在香港时间今晩8点左右,买入62亿100万港元,沽出美元,这是近一星期以来的第8次入市,累计入市金额已经近286亿港元。而在港汇方面依旧持续偏弱,多次触发弱方兑换保证,香港金管局连番按汇率机制入市,但港汇目前依旧徘徊于7.85附近,显示情况没有好转。另一方面,香港銀行体系的结余將于本周四跌至1512.53亿港元。(LCG)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特朗普突然叫停对俄制裁】 美国时间4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叫停了对俄罗斯实施附加经济制裁的初步计划。就在前一天,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妮基·黑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刚刚宣布,美国政府准备对俄罗斯实施进一步制裁。黑莉表示,白宫可能将在16日宣布对俄罗斯公司的制裁措施。此后时隔没多久,美国政府一名高级官员的消息称,除非莫斯科当局发动新一波网路攻击或一些其他挑衅的活动,否则特朗普不太可能批准此事。“这次(黑莉)大使的谈话有点过头了”,这位要求匿名、处理相关事务的高阶政府官员向路透社表示。熟悉该制裁计划的几个人透露,特朗普告诉身边的国家安全顾问,自己对于正式实施制裁一事感到不安。一位美国高级官员对路透表示,美国上周末才刚对俄罗斯支持的阿萨德发动袭击,特朗普担心若立即实施更多制裁,将会干扰他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及网络维安等议题进行协商的努力。这名官员表示,特朗普曾表示担心若政府不谨慎着手,美俄间的紧张形势可能危险升级。目前美俄关系已处于冷战以来最差状态。综合各种信息来源,美国政府对于俄罗斯的制裁政策正处于混乱的状态,白宫方面似乎对于这些变化并不知情,因为稍早的时候,白宫发言人桑德斯依旧表示,“我们正在考虑对俄罗斯的更多制裁,将在不久的将来做出决定。”(LCG)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贸易战”前中国仍环比增持85亿美债】 在特朗普宣布计划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征税以前,尽管中美贸易战风险加剧,中国仍未形成持续抛售美债持仓的势头。美国财政部在近期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今年2月中国所持美国国债规模环比增加85亿美元,总规模增至1.1767万亿美元。1月中国持仓环比减少167亿美元,持仓规模创去年7月以来新低,仍是美国最大的海外债主。这意味着,在贸易战阴影笼罩下,中国非但没有连月抛售美债,而且持仓创下六个月来最大环比增幅。彭博报道认为,这凸显 了美国资产的吸引力。不过,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曾在3月美国决定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后表示,中国在研究一切选项。他并未直接排除抛售美债的可能。由此来看,真正的贸易战影响可能还得看3月数据。此外,TIC报告显示,2月日本所持美债环比减少63亿美元,降至1.0595万亿美元,创2012年以来新低,持仓规模仍仅次于中国。1月日本持仓环比增加43亿美元,为去年7月以来首次环比增长。2月俄罗斯连续第三个月抛售美债,持仓规模降至938亿美元,创一年来新低。曾被海外视为中国持美债离岸中介的比利时2月持仓增加了约20亿美元。(RHH)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支持人民币汇率继续强势的几个原因】 贸易战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走势备受市场关注。继2017年累计升值6.4%以后,2018年1月份人民币兑美元升值3.5%,创下了1994年汇改以来最大单月升幅。人民币兑美元上个月更触及6.2418元,这是2015年8月以来的最强水平。尽管上周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3月份的出口时隔13个月再现负增长,凸显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负面影响开始滞后显现,但人民币汇率仍然将继续呈现强势。一是本周中国发布重要的经济增长数据,此前市场预期中国经济在今年1至3月将会增长6.8%,连续第三个季度录得这个速度,延续2017年的增长势头:去年中国全年增速达到6.9%是七年来首次加快。中国央行行长易纲此前曾表示,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指标表现好于预期。经济基本面数据将支持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二是考虑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周讲话称将进一步开放经济,中国有关部门也表示将放宽外资进入中国内地股市的限制,都将推动人民币汇率反覆逞强。这些措施包括争取年内开通上海和伦敦股市联通机制:沪伦通,以及提高中国内地和香港之间股市联通机制的每日额度。一旦落实将有望带来资本流入,应会进一步支持人民币汇率。(LYZ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贸易战有可能破坏全球经济同步扩张】 国际金融协会(IIF)4月16日称,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比预期快,主要因为美国减税,但贸易关系紧张有可能破坏几个月来的全球经济同步扩张。IIF将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估上调0.2个百分点至3.5%,因其将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调升至2.9%。据IIF称,美国经济2017年增长2.3%。在去年底实施减税前,IIF对美国经济2018年增长率的前次预估为2.4%。“美国因为税改获得了重要的财政刺激,这将提振消费和投资,”IIF的副首席经济学家Sergi Lanau说。根据该报告,美国增长加速是”上修(全球增长预估)的主要驱动力。”不过,2017年全球经济10年来首次实现的同步增长势头出现了裂缝,因围绕全球贸易的不确定因素令出口国承压。Lanau指出,德国近来公布的经济数据表现疲软,就是贸易不确定性产生影响的例证。德国2月出口意外大降,遭遇两年半最大按月降幅,导致贸易顺差收窄,进一步显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的增长可能已 经触顶。Lanau还说,日本和韩国新出口订单数据疲软,这也说明未来贸易政策走向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他还表示,目前已宣布的贸易措施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对经济影响不大,但会引起市场担忧,有可能推迟投资和消费。(RLEQ)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控制好宏观杠杆率是2018年货币政策新轴心】 中国央行拟允许商业银行适当提高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按银行的规模分批进行。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政策思路大约在3个月之前被市场人士预测过。2018年1月4日,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研报中写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控制好宏观杠杆率”,预计确保“债务/名义GDP”的比值不上升,将成为2018年货币政策新轴心。当前各类监管政策都指向商业银行间会加剧一般性存款的竞争,未来一般性存款利率的上升,无疑是趋势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调存款基准利率有利于银行稳定存款来源。但在银行净息差已跌至2%、为十年最低、且资产扩张受限甚至一些银行会缩表的情况下,此时单边上调存款利率很可能会诱发银行股价剧烈波动,不利于整个资本市场稳定和推进权益融资占比的提高。鲁政委指出,此时,释放实际执行的存款利率相对于基准利率的更大浮动空间(包括允许CD发行利率的自由浮动),可能是更为灵活、震动较小的更优选择。目前来看,上述预测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