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行(香港)]:财经速评第141号:拥抱新经济,港上市规则最大改革启动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财经速评第141号:拥抱新经济,港上市规则最大改革启动

2017-12-20苏杰中国银行(香港)؂***
财经速评第141号:拥抱新经济,港上市规则最大改革启动

1 擁抱新經濟,港上市規則最大改革啟動 近日,港交所公佈了歷時半年的有關設立創新板塊和檢討創業板的諮詢總結文件。綜合社會各界數百份回應意見,港交所擬採納吸納創新企業主板上市、提高主板與創業板上市門檻及改革創業板等三大方面的改革建議,儘快啟動規則諮詢與修訂程序。作為擁抱新經濟公司、捍衛香港首次集資中心地位的重大舉措,香港上市規劃改革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同股不同權企業有望來港上市 作為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以“同股同權”制度保障股東、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利益是香港市場30年來始終堅持的理念。1987年3月,長實集團公佈計劃發行A/B股,B股和A股有相同投票權,但面值和股息權利只有幾分之一。消息公佈後,市場擔心公司透過發行B股撤走資金,港股一度大跌。同年4月港交所與證監會聯合發表聲明,不再允許B股上市。兩年後,香港正式廢除A/B股制度。 2013年9月,阿里巴巴來港A/B股上市方案遭拒,轉而赴美上市,留給市場關於“香港資本市場的監管,是被急速變化的世界拋在身後,還是應該為未來做出改變,迅速創新”的爭議。從未來新上市企業類型看,主要包括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權的高增長及創新產業公司以及業務成熟、現已在其他交易所上市的企業來港第二上市等。在此框架之下,阿里巴巴無需從美國退市就能將香港作為第二上市地,或可彌補五年前的遺憾。 第141 號 2017年12月20日 蘇 傑 高級經濟研究員 Tel:28266206 sujie@bochk.com 歡迎關注「中銀香港研究」公眾號,經濟金融深度分析盡在掌握 聲明﹕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判斷,不反映所在機構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 香港資本市場發展需要新經濟公司支持 香港資本市場的持續壯大與中國內地經濟金融的發展密切相關。從2011年至2016年的累計計算,內地企業IPO集資數目與金額佔香港市場的比重分別達60%和91%。近年來,涵蓋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電子商務、智能製造等新興產業和業態的新經濟已經成為內地經濟維持平穩較快增長的主要動力。去年內地數字經濟規模達22.6萬億元人民幣,佔GDP比重為30.3%。然而,礙於制度因素,近年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越來越難以適應內地新經濟高速發展的步伐。從1997至2017年的統計顯示,內地新經濟公司在香港上市公司總市值的佔比不足3%(納斯達克與紐交所佔比為分別60%、47%)。因此,改革現有上市規則,在保障投資者利益的前提之下,吸納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成為延續香港資本市場繁榮的重要選項。 香港可望維持全球IPO龍頭地位 鑒於新經濟公司多數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引入多輪投資,大量稀釋股權。為保證公司控制權,大多會採取“同股不同權”架構。美國市場成為吸引眾多內地新業態公司上市的主要目的地。今年6月的數據顯示,在美上市的內地企業有116家,其中28%採用同股不同權架構,其市值達5610億美元,佔所有中概股的84%。另一方面,香港市場IPO集資規模在2010年達到4495億港元高位後,總體呈現下滑趨勢。預計今年全年IPO數目超過160宗的歷史新高,但集資金額創2013年以來新低。不進則退,上市規劃改革是香港捍衛全球集資中心地位必須邁出的一步。 事實上,相較於美國市場,香港在吸引內地企業上市方面一直具有地域、語言、推廣與市場認知度高等優勢,是國際資金參與中國故事的最佳場所。今年9月以來,眾安保險、閱文集團、易鑫等中國科技公司掀起一波來港上市熱潮。相信隨著改革措施落地,內地新經濟公司將成為未來來港上市的主力軍,香港首次集資市場勢必迎來新發展機遇。 3 近期報告 1. 市場利率上升如何傳遞到最優惠貸款利率? 戴道華 12.18 2. 香港按揭貸款利率如何定價? 戴道華 12.08 3. 從自由貿易試驗區到自由貿易港的內涵及潛在影響 黃思華 12.05 4. 數字貨幣熱潮再現,ICO規範宜疏堵並重 蘇傑 11.30 5. 11月消費盛宴對貨幣政策的啟示 卓亮 11.27 6. 聯儲局加息上限在哪裡? 卓亮 11.21 7. 香港東盟簽署自貿協定意義重大 黃思華 11.14 8. 中國金融市場將迎來全面開放新格局 鄂志寰 11.10 9. 環球央行寬鬆政策限制聯儲局加息空間 卓亮 11.06 10. 評估香港服務貿易結構的轉變 黃思華 11.06 11. 從十九大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要求看去槓桿議題 戴道華 11.06 12. 鮑威爾料將大致延續耶倫的貨幣政策 卓亮、蔡永雄 11.03 13. 建設現代經濟體系,粵港澳大灣區可發揮三大作用 王春新 10.31 14. 從市場數據看人民幣匯率彈性和波動增加 戴道華 10.27 15. 中國經濟新時代內地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的機遇與挑戰 鄂志寰 10.27 16. 內地樓市建長效機制或現三大導向 柳洪 10.26 17. 中國進入發展新時代,新投資機會值得期待 蘇杰 10.25 18. 從泰勒法則看環球利率環境 卓亮 10.24 19. 從施政報告看大灣區建設中前海的角色 柳洪 10.19 20. 三季度內地經濟維持穩健增長 蔡永雄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