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安邦证券]:每日金融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每日金融

2017-12-22安邦证券温***
每日金融

每日金融 〖分析专栏〗 【民企投资归去来兮助推混改】 12月20日,著名的民营企业复星国际与朝日集团签署协议,以每股27.22港元收购其持有的青岛啤酒2亿4310万8236股H股。此次交易总规模约66亿港元,交易完成之后,复星国际将以17.99%的股份成为青岛啤酒的第二大股东,但不能干涉青啤的业务运作。据相关数据,青岛啤酒2016年在中国啤酒市场中占据最大份额,为29.3%。2017年前三季度,青岛啤酒实现营业收入233.8亿元,同比增长1.51%;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长1.60%,扣非后净利润的增幅则达到21.83%。 此次收购青啤不仅是复星在食品饮料行业的最大一笔投资,还意味着复星在A股布局的上市公司又增加了一家蓝筹股。此前,郭广昌辞任复星高科董事长一度引发业界猜疑。时隔一个半月,郭广昌以并购证实了复星战略扩张。复星国际通过公告阐述了收购原因:中国是最大的啤酒市场,集团看好青岛啤酒的增长潜力,尤其看中青岛啤酒独特的品牌价值和优秀的管理团队,符合中国啤酒消费品质升级的趋势。此外,复星国际作为综合型企业,业务遍及英国、欧洲、中东、亚洲、亚太、非洲等地区,能凭借集团资源促进青岛啤酒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耐人寻味的是,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还在他个人官方微信公众号“广昌看世界”上发表了《我和青岛啤酒的故事》,郭广昌表示:“坚定依赖青岛啤酒优秀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团队;坚定不移支持青岛啤酒品质战略、做最好的啤酒,代表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 复星和郭广昌如此高调表态此次收购回归,让人想起今年早些时候复星对外投资遭遇的非议。复星是国内对外投资收购的代表企业之一,被视为内资企业在海外“买买买”的典型,一度遭遇多种传闻。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在今年七月曾发布内部文章,对复星的海外投资进行解释。他说,第一,我觉得的确存在某些中国企业在非理性的海外投资。我们在海外投资时最头痛的就是和中国企业竞争,因为某些中国企业的出价真是看不懂。如果再不做点措施,就真让老外觉得我们中国企业是“人傻、钱多”了。第二,每个在海外理性投资的中国企业都不容易。这七八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从不被理解、受歧视,到现在逐渐被理解、被接受。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经济,已经在全球化上趟出了一条路。中国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被认可,非常不容易,这个局面来之不易。第三,有利益的地方总会有博弈、有江湖,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总会动了某些人的奶酪。虽然郭广昌不相信阴谋论,但总感觉有一种力量在夸大某种东西。第四,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国家大战略,复星参与金融“一带一路”的建设责无旁贷。第五,走出去是 为了更好地回来,整合全球资源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在中国发展。 从5个月前的高调解释对外投资,到现在高调表态回归国内市场收购青啤,复星在投资行动方向上有了180度的转弯。这足以显示在近一年来的中国对外投资风波中,国内民企是“讲政治、识大体”的。更需要强调的是,复星此次收购帮助青啤清退了外资,利于其混改提速。据了解,此次复星通过收购日资股权进入青啤第二大股东,其深刻背景正是在于国企改革步伐加快。今年8月中旬,第三批混改名单发布。这一轮混改试点分为两条线,一条线由发改委负责审批,另一条线由国资委负责审批。青岛啤酒的第一大股东青岛啤酒集团属国资委管控,其推动混改的步伐明显加快。复星集团推动青啤的混改进程,也算是响应了国家号召,起到了协同作用,将会受到有关方面的欢迎。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从高调走出去进行国际收购,到转向国内市场的资产收购,并实际推动了国企混改,反映出在当前讲政治、讲效益的背景下,国内大型民企的思路和行动正在转变。(AHJ)返回目录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中国没有设立资本项目可兑换时间表】 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12月20日称,资本项目可兑换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的,没有特别绝对的概念,中国在官方文件上没有设立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时间表,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且总体来讲开放改革和人民币的国际化风险是可控的。易纲指出,要对资本可兑换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他强调,IMF把资本项目划分为7大类有40个小项,在很多项上中国是可兑换的,限制的只有几项。“它(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全是渐进的过程,变化都在点滴之中,实际上我到很多国家看到很多国家的体制,可兑换都有反洗钱反恐融资的问题,它是否对你的资金有一些限制呢?”易纲在会上指出。在他看来,中国是一个开放包容、互利共盈的市场,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都是永无止境的,中国越来越成为开放包容、实行国民待遇、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的市场,这样使得中国对全球的经济增长和信心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不断地提高开放的程度。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在同一场合指出,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人民币国际化有很大的举措,“我觉得汇率改革可能是至关重要的”,金融改革要加快赶上来。(RLEQ)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上海重启QDLP审核释放中国放松资管信号】 中国外管局12月20日表示,近期上海继续推进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 试点工作,并启动了QDLP资格审核,拟在现有总额度内批准单家机构额度。外管局在回复路透的问询邮件中称,QDLP为上海等地实施的金融试点。相关试点丰富了境内居民配置境外资产方式,有利于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四位消息人士此前告诉路透,上海将重启一项境外投资计划,该计划允许全球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在上海的子公司境内筹资并投资海外,表明中国正在放松对资本的管制。(RLEQ)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2018年货币政策强硬信号旨在巩固去杠杆】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货币政策上提出从2016年的“调节好”货币闸门,变为“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向市场释放强硬信号,避免产生放松或收紧的方向性预期。近年来,稳健中性一直是货币政策不变的基调,此次中央政治局在会议上表示,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即要继续控制宏观杠杆率,保证经济一定的融资水平,将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也意味着要多增加直接融资。此外,2016年提及的“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今年会议并未提及,而是强调在管住货币总供给的同时,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对此,市场人士认为,货币政策将更加关注总量调控,以及整体政策的稳健性。在实际操作层面,未来货币政策仍会相机抉择,采用预调、微调等灵活方式。由于,目前全球利率中枢都受到特朗普政策溢出影响,利率上升压力升高,2018年流动性整体趋紧。但若利率上行给实体经济施加压力,央行可能会做一些灵活对冲,通过如降低存准率或其它方式降低资金成本,在控风险和适度稳增长之间寻求平衡。以上种种迹象在向市场释放强硬信号,旨在严控过度货币供给损害今年去杠杆成果。(LLL)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资企业海外发债1800亿美元再次迎来高峰】 彭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中资企业海外发行美元债约1800亿美元,较去年增七成,创下历史新高。从今年海外发债的中资企业类型来看,除了长期以来的发债大户央企之外,房地产企业和城投类企业也占据重要一席。WIND数据显示,今年房企海外债发行数量已达74只,实际发行规模超过366.58亿美元,继续刷新历史高位,且较过去两年发行总和增逾99.4%。其中,11月房企海外计划发债规模35.5亿美元,债券数量9只,重回下半年以来高点。谈及今年中资企业海外发债规模的快增,业内人士表示,这与境内债券市场融资成本的上升不无关系。摩根大通债务资本市场中国主管谢桐表示,由于境内市场今年下半年以来利率上升较快,发行人如果纯粹从利率角度去衡量,海外债券从中长期来说具备一定优势。穆迪大中华区信用研究分析主管副董事总经理钟汶权也表示,2016年,很多企业发行人担心海外融资成本会随着人民币贬值上升,而在今年,伴随着汇率的企稳,这方面的压力也有所减少。除去短期的成本因素,中资企业 海外发债快增也与中资企业本身的需求以及海外市场的特点不无关系。谢桐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在海外进行项目运作或兼并收购,有相应的资金需求,也有动力去进行海外融资。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海外发债已经成为一条成熟的融资渠道。据她介绍,在亚洲债券市场,今年中资企业发债占比达65%。而她也预计,明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攀升至72%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安邦咨询(ANBOUND)是鼓励在海外发行主权债和企业债的,因为这样可以对冲资本外流,稳定人民币汇率,同时增加央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RYM)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日本企业不久将可在中国大陆发行熊猫债】 12月21日,据日经中文网报道,日本企业将可以在中国大陆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熊猫债。中日两国金融监管部门近期将就批准发行所必要的信息交流框架达成协议。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与瑞穗银行正在向中国监管部门进行发行申请。尽管日本企业的中国当地法人此前曾在大陆发行过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但总部设在日本的金融机构和经营企业尚未有过发行“熊猫债”的先例。发行“熊猫债”需要得到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作为前提,需要与中国政府之间就会计审计法人的监督与检查建立信息交流框架。拥有审计法人监督权限的日本金融厅和中国财政部将在12月22日就信息交流框架达成协议。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和瑞穗银行考虑如果得到批准,希望尽快发行。中国已确认了向外资开放金融市场的方针,两家银行认为这是扩大业务的大好机会。预计银行以外的企业也将紧跟发行“熊猫债”。日本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有时需要从日本汇过来日元,将其兑换成人民币来确保必要的资金。如果能发行“熊猫债”的话,就可以减少由于中国突然改变外汇管理规定而导致无法募集资金的风险。此外,在当地募集资金还可以降低汇率风险。报道还称,中国通过增加“熊猫债”,希望为停滞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注入活力。如果评级高的海外企业发行“熊猫债”的情况增多,还能容易吸引海外的投资机构。通过促进企业筹集资金,还可以期待日本企业扩大投资。(RYM)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国开行在香港成功首发“一带一路”专项债】 国家开发银行昨日(12月20日)在港发行3.5亿美元的“一带一路”专项债券,资金将用于支持其沿线的项目建设。国开行表示,有关专项债券是创新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合作模式,携手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有益尝试,该行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与香港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昨日在北京访问国开行,并与国开行行长郑之杰会面,陈德霖对国开行在港发行首笔“一带一路”债券,为“一带一路”国家项目提供融资表示欢迎。市场人士亦认为,若国开行持续通过香港发行“一带一路”专项债券,有助推动香港债券市场进一步发展。国开行此次以私募方式发行的“一带一路”债券,年期为5年的定息债券,债券并会在港交所上市。陈德霖表示,国开行是金管局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 (IFFO)的主力合作伙伴,去年与金管局签署谅解备忘录,通过IFFO促进更紧密合作。该行今次在港发行“一带一路”债券,凸显在促进区内基建项目融资的关键角色。国开行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银行,将提供2500亿元人民币等值的专项贷款,截至今年第三季末,其在“一带一路”沿钱国家累计发放贷款1789亿美元,余额超过100亿美元。(BYM)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外资已开始谋取海航的海外资产】 近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埃利奥特(ELLIOTT)利用海航集团(HNA GROUP)的流动性紧张,取得了后者在瑞士免税店运营商DUFRY近6%的股份,这家对冲基金买下了海航在精心设计的融资交易中使用的股份。实际上,在过去三年中,海航在全球收购了约400亿美元的资产,其中就包括DUFRY 20.9%的股份。而在12月20日,埃利奥特在其提交给瑞士证交所SIX的一份文件中披露称,它持有300万DUFRY股票。知情人士表示,这些股票的卖家是一家投行,该交易是为海航安排的复杂衍生品期权交易的一部分。事实上,埃利奥特之所以能够获得股份,是因为海航最近安排了一个所谓“股权领口”(EQUITY COLLAR)的结构。在该结构下,它将D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