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债资信]:绿色债券系列研究:国内外绿色债券募投项目界定标准对比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绿色债券系列研究:国内外绿色债券募投项目界定标准对比

2017-10-27顾鹏、唐大千中债资信听***
绿色债券系列研究:国内外绿色债券募投项目界定标准对比

2017年 10月评级业务部顾鹏电话:010-88090102邮件:gupeng@chinaratings.com.cn唐大千电话:010-88090244邮件:tangdaqian@chinaratings.com.cn王杰电话:010-83250508邮件:wangjie@chinaratings.com.cn市场部电话:010-88090123邮件:cs@chinaratings.com.cn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首家采用投资人付费营运模式的新型信用评级公司,按照“独立、公正、创新、专业”的宗旨为投资人提供信用评级、信用风险评估与管理咨询等服务。公司网站:www.chinaratings.com.cn 电话:010-88090001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 28号院盈泰中心 2号楼 6层专题报告 2017年第 165期 第 482期绿色债券系列研究——国内外绿色债券募投项目界定标准对比 内容摘要 在绿色债券实践中,国际和国内分别制定了各自的绿色债券标准。国际上,绿色债券的主流标准包括由绿色债券原则执行委员会与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合作推出的《绿色债券原则》、由气候债券组织制定的《气候债券标准》。中国绿色债券标准发展相对较晚,至2015年方正式建立绿色债券的制度框架,现行的主要标准包括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编制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 国内外绿色债券标准在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宗旨是一致的。界定标准在一级目录层面具有很高的重合度,但由于国际绿色债券标准是全球性标准,未考虑中国在能源结构、社会发展阶段与政策推行方式上的特殊性,造成国内外绿色项目的界定标准有所不同。国际标准将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使用及任何可能延长其使用生命周期的项目排除在绿色范畴之外,而国内标准考虑到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现状,仍包含部分煤炭等化石能源相关项目;国际标准更加侧重于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及直接减少出行需求的替代方式,国内标准更加关注废气、废水和废物的污染防治和环保出行本身;国际标准在绿色项目技术标准的选用上不具有强制性,而国内标准则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实用性,以对项目的筛选作出具体指导。 未来,我国绿色项目界定标准发展的一大方向是在适应中国国情的同时,逐步与世界接轨;从应对污染治理和改善环境,向全面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过渡,对污染防治类项目的要求将更为严格和完善;我国绿色项目界定标准应更充分、更及时地与国内各行业最新政策与技术标准相挂钩,确保认证标准与时俱进,反映行业政策的最新要求。此外,随着标准的修订与更新,有必要对绿色债券目录或标准使用予以一定的解读或者释义(案例)指导,帮助绿色债券的发行人更好地理解项目界定要求。 绿色债券系列研究--国内外绿色债券募投项目界定标准对比1一、国内外绿色债券标准简介 绿色债券是指将募集资金专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旨在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绿色债券市场的兴起和投资者的关注,如何定义和界定绿色项目已成为一个广受各方关注的问题。 (一)《绿色债券原则》 为适应国际绿色债券的蓬勃发展,绿色债券原则执行委员会与国际资本市场协会于2014年合作推出了自愿性指导方针《绿色债券原则》。《绿色债券原则》主要从募集资金用途、项目评估和筛选流程、募集资金管理、信息披露等四个方面为发行人提供指引。其中,作为核心要素,《绿色债券原则》列举了可再生能源、能效提升、污染防治等十类支持的绿色项目目录。目前,《绿色债券原则》已成为全球最具权威性的绿色债券标准之一;截至2017年9月末,已有45家投资人、41家发行人、63家承销机构成为会员机构,《绿色债券原则》获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度。 (二)《气候债券标准》 《气候债券标准》由气候债券组织制定。《气候债券标准》提供了一系列指导文件,为绿色债券市场的各个参与者提供帮助。《气候债券标准》中列举了八大类绿色项目,每一类绿色项目又进一步细分为若干项目类型。目前,气候债券组织针对部分项目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评估认证标准,其中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轨道交通、居民建筑等11个子项;部分项目认证标准已在开发过程中,其中包括水电、生物质能、波浪和潮汐能、水运、农业用地等12个子项;剩余子项的认证标准开发工作尚未开始。 (三)《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中国绿色债券标准发展相对较晚,至2015年方正式建立绿色债券的制度框架。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12月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39号》以及配套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编制),明确了六大类及三十一小类环境效益显著项目的界定条件。目前,《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已成为我国绿色项目界定的直接依据,为绿色项目的筛选与认证提供了技术性指导,主要应用于除绿色企业债之外的绿色债券发行认证领域。 (四)《绿色债券发行指引》 2015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了《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发改办财金【2015】3504号),主要用于支持绿色企业债的项目筛选和认证评估工作。《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明确了能源、交通运输、低碳建筑、工业与能源密集型商业等十二类重点支持项目,并对绿色企业债的发行审核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对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项目建设、债券品种创新(发行绿色项目收益债、可续期或超长期债)、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企业与绿色基金发行绿色债券,专项用于投资绿色项目建设、绿色基金股东或有限合伙人发行绿色债券,扩大绿色投资基金资本规模等行为予以政策性支持。 二、绿色债券募投项目界定标准对比 (一)国内外绿色项目界定标准的相同(相似)点 就国内的两大标准而言,《绿色债券发行指引》除增加了“核能”绿色认定,并更加强调低碳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外,其余认定标准均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存在重合。因此,《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系列研究--国内外绿色债券募投项目界定标准对比2支持项目目录》可以作为国内绿色债券募投项目界定标准的代表。 表1:国内外绿色债券募投项目分类映射表(以《绿色债券原则》为基准) 《绿色债券原则》(2017版) 《气候债券标准》(V2.1版)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可再生能源:生产、传输、相关设施及产品 能源:太阳能(认证标准已获批建立)、风能(认证标准已获批建立)、生物质能源、水能、地热能(认证标准已获批建立)、潮汐能、专用电网、能源分配及管理 5.清洁能源 1.节能 能效提升:节能建筑新建/翻新、储能、区域供热、智能电网、相关设施与产品等 低碳建筑:居民建筑(认证标准已获批建立)、商业建筑(认证标准已获批建立)、建筑升级(认证标准已获批建立)、改善建筑碳排放性能的产品 工业与能源密集型商业:高效能源设备、热电联产 信息技术与通信:能源管理、资源效率 5.清洁能源——5.3智能电网及能源互联网 2.污染防治——2.1污染防治 2.污染防治——2.2环境修复工程 3.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3.3工业固废、废气、废液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3.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3.4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及循环利用 3.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3.5机电产品再制造 污染防控:废水处理、减少废气排放、温室气体控制、土壤修复、预防和减少废弃物、废弃物循环利用、高效或低排放废弃物供能、废弃物再利用及再加工、相关环境监测 水:水处理(认证标准已获批建立) 废弃物和污染防治:回收设备及装置、产品回收及循环经济、废物转换能源、甲烷管理、地质隔离 3.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3.6生物质资源回收利用 2.污染防治——2.2环境修复工程 3.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3.1节水及非常规水源利用 6.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6.1自然生态保护及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 6.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6.2生态农牧渔业 生物和土地资源的环境可持续管理: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畜牧业、气候智能农业投入(如生物保护或滴灌技术)、可持续发展渔业及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如造林或再造林)、保护或修复自然景观等 自然资源利用:农田、林地、湿地、已退化土地、其他土地、渔业及水产用地 6.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6.3林业开发 陆地及水域生态多样性保护:海洋、沿海及河流流域的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利用:湿地、沿岸基础设施 6.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6.1自然生态保护及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 清洁交通:电动、混合能源、公共、轨道、铁路、非机动、多式联运等交通工具类型、清洁能源汽车及减少有害排放的交通运输:铁路(认证标准已获批建立)、车辆(认证标准已获批建立)、公共轨道交通(认证标准已获批建立)、快速公交系统(认证标准4.清洁交通——除4.5清洁燃油外 绿色债券系列研究--国内外绿色债券募投项目界定标准对比3《绿色债券原则》(2017版) 《气候债券标准》(V2.1版)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基础设施 已获批建立)、水运、替代燃料基础设施 信息技术与通信:宽带、远程会议 2.污染防治——2.1污染防治 3.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3.1节水及非常规水源利用 可持续水资源及废水管理:可持续发展清洁水和/或饮用水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河道治理以及其余形式的防洪措施 水:防洪设施(认证标准已获批建立)、导水基础设施(认证标准已获批建立)、水捕获与储存设施(认证标准已获批建立)、水处理(认证标准已获批建立)、相关能源及生产资产 6.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6.4灾害应急防控 气候变化适应:气候观测和预警系统等信息支持系统 无直接映射 6.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6.4灾害应急防控 3.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除3.2尾矿、伴生矿再开发及综合利用 生态效益性和循环经济产品、生产技术及流程:具有生态标签或环保认证、资源高效包装和分销下的环境友好型产品开发与引进 废弃物和污染防治:产品回收及循环经济 工业与能源密集型商业:制造业、高效能工序、高能效产品、零售业及批发业、数据中心、捕捉流程工艺中的排放 6.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6.2生态农牧渔业(有机产品、绿色食品等) 绿色建筑:满足地区、国家或国际标准或认证的绿色建筑 低碳建筑:居民建筑(认证标准已获批建立)、商业建筑(认证标准已获批建立)、建筑升级(认证标准已获批建立)、改善建筑碳排放性能的产品 1.节能——1.2可持续建筑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债资信整理 由此可见,国内外绿色债券募投项目界定标准在一级目录层面具有很高的重合度,但由于国际绿色债券标准是全球性标准,未考虑中国在能源结构、社会发展阶段与政策推行方式上的特殊性,造成国内外绿色项目的界定标准有所不同。 (二)国内外绿色项目界定标准的差异 1. 对于煤炭等化石能源、核能等相关项目是否可被界定为绿色项目存在差异 《绿色债券原则》和《气候债券标准》均将化石能源使用及任何可能延长其使用生命周期的项目排除在绿色范畴之外。一方面是由于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相关项目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一方面是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将产生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不利于气候变化与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例如,《气候债券标准》将燃气、燃煤、燃油等化石燃料供能项目、提高化石燃料能效的技改项目、化石燃料铁路运输项目排除在外。而我国绿色项目界定标准则对与化石能源相关(特别是与煤炭相关)的工业节能技改、煤炭清洁利用、铁路运输项目予以政策支持。这是国内外绿色项目界定标准的最显著差异,其主要归因于国内外能源结构的不同。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2016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占比61.83%,石油占比18.95%,天然气占比6.20%,其他能源(含核能、水能及可再生能源)占比13.021。而美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占比仅15.77%,石油占比37.98%,天然气占比31.52%,其他能源占比14.73%。欧洲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占比15.75%, 1 数据摘自《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绿色债券系列研究--国内外绿色债券募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