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新三板智库]:全球环网云平台规模效应凸显,出海云服务市场龙头地位稳固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全球环网云平台规模效应凸显,出海云服务市场龙头地位稳固

首都在线,4300712017-05-15新三板智库望***
全球环网云平台规模效应凸显,出海云服务市场龙头地位稳固

新三板研究报告 第1页 共6 页 新三板公司研究报告 让企业更出众,让投资更省事。 首都在线(430071)调研纪要: 全球环网云平台规模效应凸显,出海云服务市场龙头地位稳固 调研方式:实地调研 调研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东冉北街9号宝蓝金园国际中心首都在线总部 调研对象: 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杨丽萍 调研时间:2017-4-24 导论: 2017年年初,我们在《云计算系列一:IDC转型IAAS的两大模式解析》指出:1、国内云计算IAAS云服务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行业刚刚进入盈利变现期;2、国内云服务商主要由原互联网企业、基础运营商和第三方IDC运营商三股力量转型而来;3、IDC转型IAAS云服务商有两种模式选择,以光环新网为代表的全国性IDC运营商大多选择与巨头合作的外向型转型模式,以首都在线为代表的区域性IDC运营商大多选择独自搭建和运营云平台的转型模式。 半年时间过去,云服务市场竞争格局发生较大变化:1、国内一线城市IDC产能过剩,基础运营商和第三方IDC运营商加速“云化”转型;2、AWS和阿里云分别在全球和国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国外诸多科技巨头逐步放弃公有云策略,国内以阿里云和腾讯云为代表的巨头在触摸行业天花板进行实力比拼过程中,中小型云服务商业绩分化;3、IAAS行业实现盈利,SAAS行业标杆企业亏损却进一步扩大...... 在未来IAAS云服务市场竞争格局中,第三方IDC运营商出身的云商能否占据一席之地?区域性的中小型云商如何面对阿里云和腾讯云的碾压?当前PAAS和SAAS市场的投资时点布局是否临近?......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走访了当前IDC转型LAAS的成功典范——北京首都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首都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 资料来源:新三板智库 新三板研究报告 第2页 共6 页 新三板公司研究报告 让企业更出众,让投资更省事。 一、企业简介 北京首都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都在线”)于2005年成立。2009年开始进入云计算市场,2013开始布局出海云服务市场,2015年底全球环网云平台GIC上线,目前已发展成为国际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在2015年Synergy Research公布的中国公有云计算报告中,首都在线在中国IaaS公有云行业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七,成为传统IDC 服务商成功转型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少数企业之一。 公司主要客户为电商、游戏、在线教育、视频娱乐等互联网细分领域及传统行业B端企业用户。公有云销售模式以线下直销为主、线上销售为辅。2016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8亿元,同比+63.0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190万元,同比-5.44%,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5534.9万元,同比+4.72,销售毛利率为38.88%,同比-10.74PP。 二、核心要点 1、机柜轻资产、云平台重资产和差异化云服务策略,助力公司成为IDC转型IAAS的成功典范。 第一,公司坚持采取租赁机柜资源,几乎无自建机柜,一方面将有限资源全部投入到全球环网云平台的建设,另一方面在当前一线城市IDC产能出现过剩的情况下反而没有资产包袱,完全可根据客户需求采购到合适的IDC资源。第二,公司在全球环网GIC云平台上已投入上亿的固定资产设备,2016年研发费用占收比接近10%,目前在全球拥有15个云节点,云平台的重资产投入和专注力打造了一流的云服务产品;第三, 公司在云服务的差异化竞争力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依靠提前布局和独特的全球环网云平台成为出海云服务市场龙头,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依靠网络运维服务质量、直销模式和第三方中立态度赢得大中型互联网企业的青睐。 2、随着全球环网云节点布局逐步完善,规模效应将逐步凸显,出海领域龙头地位稳固,在未来IAAS行业拥有一席之地。2016年公司先后开通纽约、香港、阿图表: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单位:万元)单位:万元2016/12/312015/12/312014/12/312013/12/31报告期年报年报年报年报营业总收入37,796.823,182.218,317.815,008.5营业总收入同比(%)63.0426.5622.0533.3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190.83,374.41,937.72,067.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5.4474.14-6.2838.02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5,534.95,285.64,028.23,497.3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比(%)4.7231.2115.18150.30销售毛利率(%)38.8849.6239.0544.69数据来源:Wind、新三板智库 新三板研究报告 第3页 共6 页 新三板公司研究报告 让企业更出众,让投资更省事。 姆斯特丹、台北等海外节点。随着海外节点的不断增加,公司的全球化网络覆盖等服务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公司在全球拥有15个云节点,云平台网络覆盖全球78%的人口,在出海云服务市场占据龙头地位。未来随着出海企业用户的增加,规模效益将逐步凸显,助力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 3、打造“云合共生”生态体系,积极拓展传统企业出海云服务市场需求。2016 年10月,公司在北京饭店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云合共生”大会,计划横向整合 IDC 资源,目前已经通过收购上海红之盟和广东力通两家区域性IDC企业;纵向开放公有云接口,引入 PaaS、SaaS 服务商,打造云平台生态圈。在客户拓展方面,为维护好互联网企业客户同时,未来积极响应传统企业出海云服务市场需求。 三、调研纪要 Q1、公司2016年收购广东力通合并了900多万营业利润,为何2016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00多万? 答:公司的收入和盈利能力在2016年保持稳健的增长,为了在资本市场的长远打算:1、16年对收购红之盟产生的商誉进行评估减值测试,年初红之盟1616万的商誉计提了633万的减值损失;2、2015年的开发支出在2016年形成600万无形资产,2016年研发费用全部计入当期费用(同比增加600万);3、与IBM的官司全部结束,赔偿金支出(计入营业外支出)为340万。 综合来看,如果剔除收购广东力通影响因素,也不对以上三项费用进行处理,公司16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接近500万(633+600+340-900-200=473)。此外,16年公司在研发和GIC云平台海外扩容方面投入较大,也会对整体盈利造成一定影响。 Q2、公司16年云业务收入规模?混合云收入占比多少?混合云项目收入如何确认? 答:16年云业务收入大概在1.4亿,剔除广东力通的9500万并表收入,差不多占总收入的50%。目前混合云收入占比相对较低,大部分为公有云平台收入。混合云项目收入将IDC和云分开确认,只将其中使用云主机的部分确认为云业务收入。 Q3、海外云平台的盈利情况如何? 答:16年差不多2700万的收入,产生1000万的毛利,预计17年收入规模在7000万到8000万左右。 新三板研究报告 第4页 共6 页 新三板公司研究报告 让企业更出众,让投资更省事。 Q4、公司IDC机柜单价和数量?云机柜数量和单价? A:目前IDC高端单机柜每月6000元到8000元,一年7万到10万左右,大概租赁了2000个机柜;云机柜每年收入在60W左右,目前大概有200多个机柜布云。 Q5、 公司云平台节点扩容进度如何? 答:全球环网云平台GIC在2015年底投入使用,2016年是大投入年,目前已成为国内在海外拥有最多云节点的云商之一,整体网络覆盖全球超过78%的人口。未来的扩容会综合平衡成本和效益,前期的云节点投入会随着用户规模扩大产生明显的规模效应,盈利能力会得到改善。 Q6、公司会继续收购IDC公司吗? 答:会的,公司会通过2到3年时间和广东力通进行业务整合,如果效果较好。会将成功经验进行复制,再收购一批质地较好业务规模较大的IDC公司。对于业务规模小的IDC公司,公司可以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将其纳入公司全球一体化云服务平台,协助其实现由传统 IDC 服务商向云商的快速转型。 Q7、光环新网通过大规模自建和收购机柜资源巩固行业地位,公司未来是否考虑自建数据中心? 答:不会,即使未来决定建设也是为了满足云平台的需求。公司没有自建机柜,自成立初就选择机柜的轻资产运作,主要资产投入都在GIC全球云平台。公司和光环新网在云计算方面的思路不同,公司专注且非常坚定地做云计算。 Q8、目前出海云市场公司地位如何?未来可能遭遇的最大竞争对手有哪些?如何应对? 答:公司2013年就开始在海外布局,是国内最早出海的云商,目前为该细分市场龙头。当前最大竞争对手是AWS,未来可能遭遇的竞争对手是阿里云。但AWS受限于政策原因很难深耕中国市场,客户优势不及公司。 公司很早就开始将阿里云看作未来最大竞争对手,在海外布局建网时采取环网互连的方式,而阿里云数据中心单点直连的方式在规模效应和网络稳定体验上不及公司。此外,由于阿里业务种类多,一般与阿里有业务交叉的大中型互联网企业不敢轻易选择阿里云,目前国内排名前100名的互联网企业有超过40家选择首都在线的云服务。 新三板研究报告 第5页 共6 页 新三板公司研究报告 让企业更出众,让投资更省事。 Q9、公司公有云平台与阿里云的差异在哪里? 答:1、销售模式不同,专注B端客户。公司的销售模式是以“线下直销为主,线上销售为辅”,关注B端消费客户,这一点不同于互联网企业出身的云商,直销能够提供良好的客户体验和运维服务,带来的好处是客户粘性较强。2、营销推广投向不同,公司公有云平台的一年营销推广费在300万到400万之间,主要成本投入在完善公有云平台的节点、网络和运维服务建设,强调客户通信级的云服务体验,是大型互联网企业云服务的选择对象;3、网络布局不同,公司在海外布局建网时采取环网互连的方式,而阿里云数据中心单点直连的方式在规模效应和网络稳定体验上不及公司。 Q10、公司的云有哪些改善地方? 答:网络稳定和用户体验都强于国内主流竞争对手,但是线上推广界面有待改善。 Q11、“云合共生”战略落地情况如何?公司未来是否会开发轻量级的SAAS产品? 答:1、在帮助小型IDC公司进行云的转型方面,公司目前是通过收购方式快速整合,进而加快云节点布局,广东力通就是示范,后期会根据其整合情况决定这一策略的进度;2、引入PAAS和SAAS合作伙伴打造生态圈,公司已经将帝联科技的CDN产品引入的公司产品体系并进行集成。 未来不会切入SAAS领域,持续专注于IAAS领域,但会开放接口将优质的PAAS和SAAS产品引入到公司公有云平台,打造良好生态体系。 Q12、公司目前关注点?未来客户的扩展方向? 答:公司关注点是下游客户与云平台,网络建设和机柜资源都是依靠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