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泰期货]:饲料半年报:供应压力持续,价格重心下移 - 发现报告

饲料半年报:供应压力持续,价格重心下移

2025-07-06邓绍瑞、李馨、白旭宇、薛钧元华泰期货浮***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饲料半年报:供应压力持续,价格重心下移

期货研究报告|农产品组行业研究报告 整体来看,本年度政策端是影响本年度大豆的重要因素,现阶段中美贸易政策较为稳定,但未来仍需进一步谈判,如果中美无法达成共识,则对于新季美豆仍将造成较大影响。当前得益于本年度巴西大豆的丰产,近几月大豆到港均维持在千万吨以上,虽然在半年度初期由于巴西发运偏慢和国内海关检查的影响国内大豆供应曾短期偏紧,但是目前均已恢复,油厂大豆和豆粕库存增加较快,预计在新季美豆上市之前,国内大豆都将维持宽松的供应格局,豆粕价格预计仍将维持偏弱运行...... 农产品组行业研究报告 供应压力持续,价格重心下移 本期分析研究员 邓绍瑞 从业资格号:F3047125投资咨询号:Z0015474 李馨 从业资格号:F03120775投资咨询号:Z0019724 联系人 白旭宇 从业资格号:F03114139 薛钧元 从业资格号:F03114096 华泰期货研究院农产品研究 2024年11月18日 研究院农产品组 策略摘要 供应压力持续,价格重心下移 研究员 邓绍瑞 010-64405663 dengshaorui@htfc.com 从业资格号:F3047125投资咨询号:Z0015474 李馨 lixin@htfc.com 从业资格号:F03120775投资咨询号:Z0019724 联系人 白旭宇 010-64405663 baixuyu@htfc.com 从业资格号:F03114139 薛钧元 010-64405663 xuejunyuan@htfc.com 从业资格号:F03114096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证监许可【2011】1289号 粕类观点 整体来看,本年度政策端是影响本年度大豆的重要因素,现阶段中美贸易政策较为稳定,但未来仍需进一步谈判,如果中美无法达成共识,则对于新季美豆仍将造成较大影响。当前得益于本年度巴西大豆的丰产,近几月大豆到港均维持在千万吨以上,虽然在半年度初期由于巴西发运偏慢和国内海关检查的影响国内大豆供应曾短期偏紧,但是目前均已恢复,油厂大豆和豆粕库存增加较快,预计在新季美豆上市之前,国内大豆都将维持宽松的供应格局,豆粕价格预计仍将维持偏弱运行。新季美豆方面,由于旧作的亏损,本年度种植面积下降明显,但是当前天气情况较为良好,且未来一段时间内也暂无不利因素出现,当前美豆种植情况良好,生长较为顺利,如果天气情况持续利好,预计本年度美豆也将维持丰产格局,叠加贸易政策的影响,新季美豆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出口压力,未来的美豆价格或也将承压下行。需求端方面,当前养殖端仍有利润,随着四季度生猪步入季节性消费旺季,未来的饲料消费也仍有增长空间。本年度南北美产量端均无明显问题,南北美大豆均进入到累库阶段,国际大豆供应格局较为宽松,未来关注的重点仍在政策端。如果中美达成协议,预计下半年国内大豆供应充足,豆粕价格仍有进一步下跌空间;如果中美贸易政策再度收紧,预计巴西升贴水将维持强势,进口成本将支撑国内豆粕价格,而美豆将面临较大的卖压或再度偏弱运行。 近两月仍需关注北美天气情况,中长期需重点关注政策变化及南美新季产量情况。 ■策略 谨慎偏空 ■风险 政策变化 玉米观点 当前正处于旧作玉米的尾声、新季小麦集中上市阶段,在供应端减少的情况下,持粮主体看涨情绪升温,产区挺价意向较为明显。而本年度小麦产量较为可观,下游饲料厂玉米提货以合同为主,小麦收购增加,使用比例有所提高。政策方面,小麦启动托市,玉米拍卖或将启动。在市场供应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后续需持续关注政策粮投放相关信息的进展。整体来看,本年度国产玉米受到去年东北地区洪涝灾害的影响,产量略有下滑。而政策端由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本年度玉米进口量下降十分明显,总体供应同比下降,因此上半年玉米行情整体呈现出震荡上涨的情况,未来的进口能否恢复仍需重点关注政策端的变化情况。从国际情况来看,美国和巴西玉米均实现丰产,国际玉米供应格局略显宽松,但由于我国进口量的大幅减少,使得美玉米偏低的价格对国内影响减小。本年度国内小麦产量较为可观,当前小麦与玉米价差较小,饲料企业使用替代比例有所提升,因此小麦价格对于玉米价格上方仍有一定压制作用,预计短期内玉米价格将震荡运行。从中长期来看,当前新季玉米仍在生长阶段,目前黑龙江部分地区受到气温及冰雹影响,新季玉米产量可能出现一定下滑,但最终具体影响仍需后期调研关注。综合而言,现阶段玉米供应偏少,但受到小麦价格压制,预计仍将维持震荡运行。新季玉米可能受灾造成减产,但最终情况仍需调研核实,未来上市阶段在卖压的影响下,贸易商压价收购,玉米价格仍有可能回到偏弱震荡的格局之中。 ■策略 谨慎偏空 ■风险 新季产量情况 目录 策略摘要2 一、2025年上半年豆粕市场运行回顾7 1.1豆粕价格回顾7 二、美国大豆平衡表9 2.1新作美豆种植9 2.2美国大豆单产及产量9 三、南美大豆平衡表11 3.1巴西大豆平衡表11 3.2阿根廷大豆平衡表13 四、加拿大菜籽平衡表14 4.12024年国内大豆进口情况14 五、国内粕类供需15 5.1中美贸易关系演变及影响15 5.2中加贸易关系演变及影响15 5.3国内进口及库存情况16 5.4国内下游需求情况17 六、粕类市场展望19 七、2024年玉米市场运行回顾20 7.1玉米价格回顾20 八、国际玉米供需21 8.1美国玉米平衡表21 8.2巴西玉米平衡表22 九、国内玉米供需23 9.1国内新季玉米情况23 9.2国内进口玉米情况23 9.3国内玉米库存情况24 9.4国内玉米需求情况25 十、玉米市场展望26 图表 图1:豆粕主力合约收盘价丨单位:元/吨7 图2:全国豆粕现货均价丨单位:元/吨7 图3:豆粕主力合约基差丨单位:元/吨8 图4:巴西大豆CNF到港价丨单位:美元/吨8 图5:豆粕5-9月合约价差丨单位:元/吨9 图6:豆粕9-1月合约价差丨单位:元/吨9 表1:USDA种植面积数据预测丨单位:百万英亩9 图7:美国7月天气预测10 图8:美国8月天气预测10 图9:美国过去五个月降水总量距平11 图10:美国大豆主产区生长情况11 表2:美国大豆平衡表丨单位:百万蒲式耳11 表3:巴西大豆平衡表丨单位:千吨12 图11:NINO3.4指数13 表4:阿根廷大豆平衡表丨单位:千吨13 表5:加拿大菜籽平衡表丨单位:千吨14 图12:近十年中国进口巴西及美国大豆变化单位:万吨15 图13:近十年中国进口加拿大菜籽菜粕变化单位:万吨16 图14:中国大豆月度进口单位:万吨17 图15:中国豆粕月度进口单位:万吨17 图16:中国周度大豆压榨量单位:万吨17 图17:中国周度豆粕产量单位:万吨17 图18:全国工业饲料产量丨单位:万吨18 图19:豆粕用量占比丨单位:%18 图20:玉米用量占比丨单位:%18 图21:玉米主力期货合约丨单位:元/吨20 图22:玉米现货均价丨单位:元/吨20 图23:玉米主力基差丨单位:元/吨21 图24:玉米售粮进度丨单位:%21 表6:美国玉米平衡表丨单位:万吨21 表8:巴西玉米平衡表丨单位:万吨22 图25:东北玉米收粮进度丨单位:%23 图26:华北玉米售粮进度丨单位:%23 图27:国内玉米进口数量丨单位:万吨24 图28:美玉米进口成本单位:元/吨24 图29:美玉米进口利润丨单位:元/吨24 图30:北方港口库存丨单位:万吨25 图31:深加工企业库存丨单位:万吨25 图32:淀粉加工企业玉米消费量丨单位:万吨25 图33:乙醇加工企业玉米消费量丨单位:万吨25 图34:淀粉加工企业利润丨单位:元/吨26 图35:乙醇加工企业利润丨单位:元/吨26 图36:全国工业饲料产量丨单位:万吨26 图37:玉米用量占比丨单位:%26 一、2025年上半年豆粕市场运行回顾 1.1豆粕价格回顾 回顾2025年上半年的市场行情,除了主产国供应格局的变化,中美贸易政策、地缘政治都是影响本年度豆粕行情的重要因素,在经历了去年下半年的连续下跌行情后,今年自开年伊始,豆粕价格便开始缓慢回升,随后在南美丰产和中美贸易格局反复变动的影响下,美豆和国内豆粕价格均呈现出了宽幅震荡的行情。 国际方面,在中美贸易政策的影响下,美豆曾短期和国内豆粕价格走出较为分化的行情。一季度北美方面USDA供需报告超预期下调了旧作美豆产量,南美方面巴西地区由于持续降水的影响导致收割进度和装船进度偏慢,阿根廷则是受到了干旱天气的影响,引发了市场对于新季产量的担忧,也带动了美豆价格偏强运行,从年初低点的947美分/蒲式耳一路上涨至2月份1075美分/蒲式耳的高点。 图1:豆粕主力合约收盘价丨单位:元/吨图2:全国豆粕现货均价丨单位:元/吨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212022202320242025 222426282102123144164184204224244264284304324344364 6000 5500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212022202320242025 222426282102123144164184204224244264284304324344364 数据来源:钢联、华泰期货研究院数据来源:钢联、华泰期货研究院 在经历了短暂的震荡之后,随着巴西收获进度的快速回升,阿根廷天气也有所改善,后期巴西大豆即将进入集中到港期,在本年度巴西历史最高产量的影响下,国际大豆供应愈发宽松。此外,中美贸易战也愈演愈烈,随着“对等关税政策”的提出,市场开始担忧新季美豆的出口前景,因此美豆价格重新下跌至4月初970美分/蒲式耳的低点。随后,中美方面积极和谈,贸易局势重新回到相对稳定的格局之中,美豆价格也逐步回升至1050美分/蒲式耳附近并震荡至今,但受到巴西新季大豆丰产的影响,目前整体大豆供需格局仍 显宽松,近期美豆价格略显偏弱运行,后期仍需重点关注美豆主产区的天气情况以及中美贸易政策情况。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图3:豆粕主力合约基差丨单位:元/吨图4:巴西大豆CNF到港价丨单位:美元/吨 2021202220232024202520212022202320242025 800 750 700 650 600 550 500 450 400 350 -200 222426282102123144164184204224244264284304324344364 300 147101316192225283134374043464952 数据来源:钢联、华泰期货研究院数据来源:ifind、华泰期货研究院 国内方面,虽然受到贸易战的影响,国内连粕和美豆曾短期走出过分岔行情,但是整体来看上半年走势仍大体趋同,年初在阿根廷干旱和巴西收割进度偏慢的影响下,国内豆粕价格开始偏强运行。而国内油厂节前备货偏少,节后巴西又受到降水影响,整体装船进度偏慢,使得国内的到港时间也同步推迟,2-3月份国内大豆供应偏紧,豆粕价格持续上涨,由年初低点的2616元 /吨上涨至3月初3025元/吨,涨幅达15.6%。随后中美开始贸易政策博弈, 3-4月份政策端变化较快,豆粕价格也随之宽幅震荡运行。4月初清明节附近,中美爆发剧烈关税冲突,互加关税超过100%,由于在此关税水平下,国内已无进口美豆可能,市场担忧未来国内大豆供应,豆粕价格迅速窜高至3168元/吨的年内高点,随后随着中美逐步和谈,关税端渐趋稳定,在巴西新 季大豆丰产的强烈施压下,豆粕价格逐渐回落至2860元/吨附近,但由于市场仍对未来的贸易政策有一定担忧以及巴西自身的发运问题,因此今年的巴西升贴水持续居高不下,进口成本的抬升也在底部支撑了豆粕价格,豆粕价格宽幅震荡运行。 图5:豆粕5-9月合约价差丨单位:元/吨图6:豆粕9-1月合约价差丨单位:元/吨 1000 500 0 -500 -1000 -1500 20212022202320242025 2224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