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9日-2025年6月15日 目录: 一、本周重要信用事件二、新增违约三、评级变动四、本周新增非标违约五、下周关注六、信用债发行情况 一、本周重要信用事件 (1)2025年6月9日,帝欧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控人由刘进、陈伟、吴志雄变更为朱江、刘进、陈伟、吴志雄。朱江为成都水华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为持股公司5%以上股东成都水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朱江及一致行动人(水华智云/张之焕)、刘进、陈伟和吴志雄合计持有公司26.46%。朱江承诺将全力推进公司转债有效化解并在10个交易日内促使水华智云所持公司52.62万张可转债的转股,按当前转股价格5.1元/股转股,之后基于维持上市公司控制权稳定、化解可转债偿付风险的需求,也将敦促张芝焕已持有的104.99万张可转债动态转股。 (2)2025年6月9日,天津津投城市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草案。本次交易方案包括:公司拟以持有的截至评估基准日全部资产及负债与天津燃气集团持有的港益供热100%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本次交易前,房地产开发及销售系上市公司的核心业务及主营业务收入来源。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将由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变更为城市集中供热业务。同时,目前唯一存续的7.50亿元“25城开01”将随新设子公司同步置出给天津弘顺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承接,天津弘顺实际控制人为天津市国资委。 (3)2025年6月10日,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考虑发行规模8亿欧元的离岸债券,计划最早于本月发行。知情人士透露,债券由光明食品新加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发行、光明食品国际有限公司提供担保,预计包括5年期和7年期品种。截至目前,光明食品存续债券13只,合计境内债券255亿元和境外债券9.14亿美元,此前其已合计发行4只欧元债,目前存续1只,金额8亿欧元,到期日期为2025年7月22日。 (4)2025年6月10日,东方时尚驾驶学校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公司责令改正事项的期限将于2025年6月19日届满,责令改正要求在6个月内清收3.87亿元被占用资金。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东方时尚投资及其关联方累计归还占用资金0元。公司预计难以在期限届满前完成整改,公司股票及“东时转债”将自2025年6月20日起被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实施停牌,停牌期限不超过2个月。提醒投资者充分关注公司股票及“东时转债”停牌、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等退市相关风险。目前公司存续1只可转债“东时转债”,余额0.979亿元,到期日未2026年4月9日。 (5)2025年6月11日,据Debtwire引述多位消息人士称,新城发展正在为其计划发行的2.5年期美元债券试探投资者兴趣,询价区间约为12%-13%。消息人士称,此次发行的牵头机构包括国泰君安国际、海通国际、中信银行国际和花旗。目前交易规模尚未敲定,也 无法确定是否已有锚定投资者。发行可能在本周晚些时候或下周进行,具体时间表将取决于市场情况。新城发展及子公司新城控股2025年内将面临2只美元债到期,合计金额6.00亿美元,最近到期日为7月13日的“新城发展4.45 20250713”。此前新城控股已注册150亿元中期票据,首期计划发行20亿元无担保债券,但截至目前尚未发行成功。 (6)2025年6月11日,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两账户被冻结,合计金额为1.99亿元,冻结原因均为涉及与建筑公司的诉讼,后者申请了财产保全。此外,截至2025年6月6日,首开股份及控股子公司累计在12个月内涉诉金额合计14.25亿元,占净资产比重2.96%,其中作为原告7.78亿元,作为被告6.47亿元。首开股份为北京国资委下属房地产开发行业上市公司,2025年以来,首开股份已发行债8只,合计金额53.15亿元。 (7)2025年6月11日,嘉兴市南湖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由嘉兴市南湖投资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嘉兴市南湖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南湖园林系南湖国控全资控股子公司,嘉兴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8)2025年6月11日,贵州铁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告称,根据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决议和第一届董事会第四十次会议决议,同意公司提前回购国开发展基金公司投资本金37.0444亿元,同步相应减少注册资本37.0444亿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注册资本原为316.88亿元,本次减资后注册资本将降至279.83亿元。截至目前,公司存续债券5只,合计金额39.25亿元。 (9)2025年6月12日,浙江华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收到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起诉状》等法律文件,原告申请财产保全冻结本公司、衡阳新船山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银行存款176,000,000元或查封、扣押、冻结同等价值的其他财产。截至目前,已被冻结规模合计1.89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10.17%,华媒控股存续债券1只,金额5.25亿元,期限为3+2年,将于2030年3月到期。 (10)2025年6月12日,青岛银行公告,青岛国信集团出于对本行股票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拟通过其子公司增持本行股份,增持后青岛国信集团合计持股数量占本行股份总额的比例预计不超过19.99%,该增持事项尚需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后实施。据2024年年报显示,海尔集团公司通过集团内部8家企业合计持有本行1,055,878,943股A股,占普通股股本总额的18.14%,为第一大股东。此次增持的主体青岛国信集团为青岛银行第三大股东,通过3家子公司合计持有青岛银行8.72亿股股份,其中A股6.55亿股、H股2.18亿股,合计持股比例为14.99%。这也意味着,如果增持成功,青岛国信集团持股有望超过海 尔集团及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成为青岛银行新的第一大股东。 二、本周新增违约 1、本周无新增违约主体; 2、本周新增债券违约与展期: (1)2025年6月9日,“H20天盈2”,发行人武汉天盈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展期,违约日债券余额1.50亿元,违约本金0.62亿元,违约利息1,020.00万元。 本周发生评级上调7家,评级下调2家,展望上调6家。 五、下周关注 下周以下债券到期情况需重点关注: 六、信用债发行情况 本周信用债、城投债发行规模环比均呈现上升,产业债发行规模环比下降,净融资额均环比下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发行量均有所上升,净融资额均有所下降。 本周信用债共发行2,370.72亿元,净融资规模875.50亿元,比上周1,232.81亿元规模减少357.31亿元,其中城投债本周发行量702.46亿元,净融资规模为30.25亿元,比上周75.92亿元减少45.67亿元;产业债本周发行量1,668.26亿元,净融资规模845.25亿元,比上周1,156.89亿元减少311.64亿元。从发行人主体性质来看,国有企业本周发行量2,207.32亿元,净融资规模783.93亿元,较上周1,139.81亿元减少355.88亿元;民营企业本周发行量163.40亿元,净融资 规模91.57亿元,比上周93.00亿元减少1.43亿元。 本周各评级信用债发行量净融资额均有所增加;各评级信用债净融资额均有所下降。具体来看,AAA信用债发行量环比上升3.84%,净融资额环比下降26.18%;AA+发行量环比上升11.43%,净融资额环比下降14.98%;AA及以下发行量环比大幅上升67.47%,净融资环比减少33.70亿元。 本周高、低评级城投债发行量均有所增加,中评级城投债发行量有所下降;高评级城投债净融资额有所增加,中、低偶极城投债净融资额有所下降。具体来看,AAA城投债发行量环比大幅上升103.13%,净融资额环比大幅上升149.84%;AA+发行量环比下降16.80%,净融资额环比减少97.21亿元;AA及以下发行量环比大幅上升67.94%,净融资环比减少39.80亿元。 本周高评级产业债发行量和净融资额均有所下降,中、低产业债发行量和净融资额均有所上升。具体来看,AAA产业债发行量环比下降9.90%,净融资额环比下降35.51%;AA+发行量环比大幅上升99.80%,净融资额环比增加90.75亿元;AA及以下发行量环比大幅上升66.67%,净融资额环比大幅上升103.39%。 国有企业方面,本周高评级信用债发行量和净融资额均有所上升,中、低评级信用债发行量和净融资额均有所下降。具体来看,AAA发行量环比上升2.17%,净融资额环比下降26.63%;AA+发行量环比上升8.83%,净融资额环比下降49.64%;AA及以下发行量环比大幅上升67.47%%,净融资额环比减少33.70亿元。 民营企业方面,本周高、中评级信用债发行量均有所增加,低评级信用债无发行量;高评级净融资额有所下降,中评级净融资额有所增加,低评级信用债无净融资额。具体来看,AAA发行量环比上升30.63%,净融资额环比下降21.54%;AA+发行量环比大幅上升84.00%,净融资额增加21.40亿元;AA及以下民企本周发行量和净融资额仍均为零。 报告声明 1.本报告仅供丝路海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本公司)客户使用。 2.本报告所载的所有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任何投资者因信赖本报告而进行的投资或其他行动并由此产生的任何损失,均由投资者自行承担,本公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3.本报告所载的所有信息均以本公司认为准确、可靠的来源获取,但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报告的使用者不应认为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是准确和完整的而加以依赖,本公司不对因本报告所载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任何责任。4.本报告是本公司依据合理的内部程序独立做出的,所载的观点仅是报告当日的观点,且上述观点后续可能发生变化,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报告观点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本公司不承担及时更新和通知的义务。5.本公司对本报告的所有信息表达与本公司业务利益存在直接或间接联系不做任何保证,相关风险请本报告的使用者独立做出评估,本公司不承担由此可能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6.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个人和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翻版、篡改、引用、刊登或发表等。7.本公司发布的报告和信息适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有关免责规定。8.以上声明内容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