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健康体重管理白皮书(2025)——科学引领健康中国行动新实践 编写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分会 暨南大学 支持单位:纽崔莱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 2025年5月 引言 当前,超重肥胖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我国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若不加以控制,2030年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同时,2030年超重肥胖相关医疗费用预计将达到610亿美元,占到全国医疗保健支出的22%【1】。体重管理已刻不容缓。 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体重管理已成为慢性病防控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体重管理纳入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行动体系;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6部委联合于印发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要重点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当前,健康体重管理行动更是被纳入成为健康中国行动的18个行动之一。体重管理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一直以来,中华预防医学会等专业团体和各方力量都在积极推动大众的体重管理,包括2023年在纽崔莱营养与健康中心支持下推出《健康体重,美好生活——成人体重管理科学建议20条》等,积极构建“政策指引+专业指导+全民参与”的协同格局。当前,为了更好地洞察大众在健康体重方面的实践情况和具体需求,中华预防医学会联合暨南大学、纽崔莱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及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了针对体重管理大众实践情况的调研,并编制了此次的《成人健康体重管理白皮书(2025)》。 概念说明 身型、肌肉线条、体能、整体看起来的视觉感受、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基础代谢率、健康指标(如血压、血糖、胆固醇、脂肪肝等)、肌肉量等由受访者结合自身数据和情况进行判断 *除BMI外,其余指标的判断均来自调研参与者的主观自述获得 PART 大众体重管理认知意识篇– 体重管理意识初步显现半数大众自评目前有超重风险,七成大众有体重管理的意识、希望改善体重,超六成 愿为体重管理付出努力,投入时间和精力 意识到本身面临超重/肥胖的风险 不仅超重人群,体重正常甚至偏轻的人群也愿意投入时间 半数大众感觉自己超重或肥胖 大众对自身体重的评价 的大众觉得自己体重处于健康/适中的状态,50.4%的大众认为自己超重或肥胖。43.3% 随着健康意识增强,体重管理意识崛起,超七成大众希望改善体重,这一需求覆盖不同体重状况的人群及各年龄层 其他细分人群的发现 72%认为自己超重的人群和74%认为自己体重正常或偏轻的人群都有着改变体重的意愿。改变体重的意愿与实际体重并非完全相关。 18-34岁的人群中,78%的人改变意愿更为强烈。 35-49岁的群体中,81%的男性相较于女性在改变体重上表现得更为迫切。 64%的大众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体重管理,但仍有36%的大众对此缺乏意愿 体重管理的重要性 其他细分人群的发现 。相较整体大众,在自认为肥胖/超重人群中,有73%的人愿意为体重管理投入时间和精力。 。自认为体重标准的人群中也有55%的人愿意为体重管理投入时间和精力。 大众对体重标准尚未完全了解大众多采用视觉感受来评估体重状况,三成大众的自评与实际有一定偏差 体重自评指标 大众采用多种指标评估体重,视觉感受占比最高;部分人群采用健康指标评估体重 其他细分人群的发现 在各项评估指标中,视觉感受是最常被使用的,尤其在18-34岁的女性群体中,其占比高达74%。值得注意的是,健康指标虽然位列第三,但已经成为重要的评估依据,尤其是在35-49岁的男性群体中,健康指标更是位居首位。 大众通常会依据3.5个指标来判断自身体重和身型,其中女性群体以及一线、二线城市的大众在指标选择上更为多元,达到4.0-4.4个。 体脂率和BMI的采用率较低,表明大众在科学评估体重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三成大众的自评状态与实际BMI有一定偏差,需要进一步加强BMI等科学评估手段在大众中的推广 大众对不健康体重的危害和长期影响缺乏整体认知,体重管理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过瘦危害的认识 对肥胖危害的认识 大众对肥胖危害的认知,平均能列举出4.4个。在这方面,女性的了解更为全面,特别是35-49岁的女性,认知程度尤为突出,能说出5.4个以上的危害。 与肥胖危害相比,大众对过瘦危害的认知相对薄弱,平均仅能说出3.3个,而35-49岁女性的认知稍多,可达4个。 分年龄和性别来看,18-34岁的女性中,认识到过瘦会导致贫血危害的比例显著偏高。35-49岁的女性群体更容易意识到过瘦对儿童生长迟缓可能产生的危害。 从年龄和性别维度细分,18-34岁与35-49岁的女性,对高血糖、糖尿病相关危害的意识相对更高。35-49岁的男性,则在高血糖危害以及肥胖对心脏功能影响的认知上的表现更为敏锐。 大众体重管理的认知意识篇–主要发现 体重管理意识初步形成 02体重对健康的影响有待教育 01科学评估工具认知不足 希望改善体重,这种诉求在18-60岁各个年龄段都有所体现 愿为体重管理投入时间和精力超六成 因缺乏有效支持,大众在衡量体重时时常进行自主判断,而非采用科学标准,导致判断与实际情况不符。 大众对不健康体重可能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的认知较为片面。 同时,我们也发现… PART 大众体重管理–实践行动篇 超半数大众正在积极进行体重管理,其中多数人已将其视为一种生活方式 没有进行体重管理 正在进行体重管理 已将体重管理融入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近六成大众正积极管理体重 35-49岁、女性、一二线城市及近半非肥胖大众都在进行体重管理 对大多数正在管理体重的大众而言,它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 体重管理的习惯 全面健康是体重管理最核心的目标,同时也是启动体重管理的重要契机 全面健康,包括身体和精神状态的提升,是大众体重管理的最重要目标。 大众对体重管理的期望是全面且综合的,不仅追求减脂塑形,更注重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女性除注重局部变瘦、紧致外,还特别关注腿部和手臂。 列为最渴望实现减脂变瘦的关键部位。在有着局部减脂需求的人群里,不论男女,都将中心性肥胖所影响的腰腹部, 其他细分人群的发现 中心性肥胖,也称为腹型肥胖或向心性肥胖,是一种以腹部脂肪堆积为特征的肥胖类型。这种肥胖的主要特点是脂肪主要蓄积于腹部,导致内脏脂肪增加,腰部增粗。中心性肥胖与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包括2型糖尿病、心脏病、某些癌症(如大肠癌、子宫癌、肝癌)以及脂肪肝。 。一线城市中67%的人注重塑造线条美,二线城市中82%的人关注健康改善。81%自评非肥胖者将提升精气神视为体重管理的首要目的。 对于健康的考量,促使大众积极管理体重以保持健康状态、预防健康风险;同时,体重管理也有助于提升自信心 其他细分人群的发现 年龄 18-34岁的女性中有71%的人受审美观念的影响投身体重管理。 35-49岁的女性中有71%的人希望能通过体重管理提升气色和状态。 50-60岁的男性中,86%的人更希望通过体重管理来改善健康状况。 身型 非肥胖人群由于掌握较为丰富的健康知识,对维持自身健康状态尤为重视,这也成为他们进行体重管理的第二大主要原因。 大众人均尝试4.8种体重管理方法,积极践行营养均衡、定期运动和控制能量;但在日常监测和饮食调整方面行动相对较少;少数人选择快速减重手段,如药物和手术,需更多专业指导,避免药物滥用 《成人体重管理科学建议20条》 3.均衡营养,合理搭配……10.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11.每周至少进行2天肌肉练习……17.保持充足睡眠……1.控制能量摄入,把握进食份量,避免暴饮暴食……6.……少油少盐少糖……8.……合理使用代餐食品……9.……利用各种机会增加活动量……15.定期自我测量……20.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员,避免陷入减重误区,如追求过快的减重速度或通过极端手段减肥等。15.……鼓励使用……饮食记录软件等辅助工具。17.……培养积极心态,主动及时进行心理调整。4.……适当补充富含益生菌和益生元……8.……配合营养素补充,保证营养摄入均衡和充足。 20.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员,避免陷入减重误区,如追求过快的减重速度或通过极端手段减肥等。 大众在选择体重管理方法时尚未做到“因人而异”女性多法并用,重视饮食调节,执行力强;男性更偏爱运动管理;一、二线城市大众开始关注并服用维生素矿物质等补充剂或保健食品,以均衡营养 女性采用的方法数量最多,平均超过5种。女性在执行体重管理计划时往往更具执行力,倾向于选择“均衡营养,合理搭配”、“保持充足睡眠”、“增加日常活动量”等健康生活方式类的方法。不过,女性也更容易依赖减重药品、减脂仪器等外用产品来解决体重问题。 不同BMI指数的人群在具体体重管理方法的选择上没有明显差异。这表明大众在选择体重管理方法上并无“因人而异”的意识,难以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契合个人需求的体重管理计划。 一、二线城市的人群偏好通过控制能量摄入达成目标,并且他们也留意到在体重管理过程中,可以使用补充剂/保健食品来进一步补充与平衡营养。 男性则更倾向于通过定期健身/运动的方式来管理体重。 不过,这部分人也存在一定的误区。一线城市大众中会有更多人使用减脂贴片、减脂仪器等外用产品,二线城市大众则更多尝试饮食结构调整方法。 《20条》中鼓励少油少盐少糖的举措深入人心,合理使用代餐进行体重管理的意识也初步建立;有部分大众通过减餐来控制热量 在控制热量摄入的方法上,18-34岁的大众偏爱低热量食物。女性注重减糖和戒奶茶,比如控糖、控油、拒绝高热量饮料,而且建议学会看标签,落实“少油少盐少糖”的原则。目前也有部分人群选择减餐来控制热量,甚至有1/4的人陷入“不吃早餐能减重”的错误观念。 2.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每天吃好早餐,晚餐勿过晚,避免频繁、过度进食或长时间饥饿。 8.在控制饮食和减少能量摄入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代餐食品…… 知行不合一是因为体重管理并非易事 遇到的难点集中在效果难显、时间上有局限、缺乏系统性知识、美食诱惑难以抵挡、执行过程枯燥,及缺少同伴支持 体重管理的方法多样,但是大众普遍感到执行不轻松尽管不乏《20条》等倡导生活方式相关措施,但执行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达到目标的难易程度 成效不明显是体重管理最大挑战 此外还面临成效显现缓慢、容易反弹、工作学习繁忙、系统性知识匮乏、美食诱惑、执行过程枯燥以及缺少同伴支持等多重挑战 未进行体重管理的人群尚未意识到其重要性同时担心难以坚持,缺乏知识指导和他人支持,顾虑会牺牲社交活动 大众体重管理的实践行动篇–主要发现 体重管理需求初步落地 03知行不合一 01行动不全面 02方案有误区 大众正积极探索多样体重管理方法,初步落实部分《20条》建议。在一二线城市,不少人开始关注补充剂/保健食品来平衡营养,助力体重管理;“少油少盐少糖”的理念在控制热量摄入的人群中已深入人心。此外,还有少部分人合理使用代餐开展体重管理计划。 大众在体重管理过程中存在若干误区,如不吃早餐等。此外,大众也常常无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真正契合自己的体重管理方法。 尽管《20条》提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体重管理方法,但大众仅在少数方法上付诸积极行动。 大众在体重管理过程中面临诸多障碍,尤其在控制热量摄入等方式上,同时存在进展缓慢、社会性支持不足、难以坚持等情况。 同时,我们也发现… PART 大众体重管理–未来期望篇 大众渴望的的体重管理方案生活化、易融入社会、兼顾健康全面性,同时安全有效 大众在选择体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