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天舒、何大勇、李洋2019年3月守正创新匠心致远 目录 前言 1 1.中国私人财富市场概览及走势3 1.1财富规模:涨势维持,增速换挡31.2创富来源:热钱退潮,实业创富41.3区域分布:10省市迈过5万高净值人数门槛5 2.宏观经济及投资市场回顾与展望7 2.1 2018回顾:经济承压,资产风险与收益共振72.2 2019展望:周期收敛,市场将重显配置良机8 3.资管新规对私人财富市场的影响 11 3.1新规影响:财富管理行业正在面临革命性转变113.2资金走向:真实风险偏好显现,理财资金分流12 4.私行客户行为特征及需求分析 14 4.1理财目标:首要理财目标向财富保值转变154.2投资理念:资产配置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164.3机构选择:信任加深,专业和中立成为选择机构的首要考虑因素184.4专业服务:对于财富传承及税务法律服务的诉求日益凸显20 5.特定客群需求分析及财富管理建议 24 5.1民营企业家:经营压力之下,更需聚焦优势、管理风险245.2 80、90后:自信自主、需求多元;保持定力、做好规划26 6.私人银行市场展望及私行业务发展建议30 6.1时代重任:私行业务应坚守初心,勇担责任306.2行业展望:模式转变,私行业务迈入新时代306.3能力蜕变:客户旅程视角重塑私行业务核心价值31 结语 35 附录:模型及调研方法论说明 36 中国私人银行2019 守正创新匠心致远 前言 回顾2018年,受到整体经济和投资环境影响,国内私人财富总量增速阶段性放缓,各类资产价格波动增大,投资复杂性显著上升。随着资管新规的正式发布和逐步落地,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业务模式和市场格局将面临重构,资产配置和长期投资的价值将逐渐绽放。 在此特殊的行业发展历史背景下,中国建设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第三次合作,以对3,399名建行私人银行客户的综合调研和大量的数据分析为基础,深入解析当前中国财富市场的市场环境和客户诉求变化,探寻未来行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方向,为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提供更好的建议。 本次大规模私人银行客户调研发现,“50”成为一个高净值客户特征分布比例的高频词,表明高净值客户需求在很多方面已越过“变化”的关键节点,机构需要更加正视市场已经产生的结构性变化。 •理财目标方面:整体而言,高净值人士的主要理财需求已经由追求财富快速增长转向追求财富的稳健、保值和长期收益;50岁是高净值人士理财目标转变的分水岭。 •投资理念方面:高净值人士投资心态日趋理性,对于风险和收益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更加透彻,超过50%的高净值客户需要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优质的资产配置服务。 •产品服务需求方面:超过50%的客户正在或即将进行财富传承;而伴随着财富传承和综合财富规划需求的上升,在理财产品之外,客户对于税务、法务等专业服务的热情空前高涨。 •机构选择方面:高净值人士对于专业机构和专业能力的依赖加深,超过50%的客户将其50%以上资产放在主办金融机构;机构的整体品牌形象、专业性和中立性已成为私行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从客户结构看,民营企业家仍是中国高净值客户群体的绝对中坚力量,在新的市场和监管环境下,第一代和新生代企业家财富管理需求均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私人银行业务在巩固民营企业经营信心、助推经济的转型升级、引导私人财富向善等方面的社会价值也将更加凸显。私人银行业需要勇担责任,积极采取行动。一方面,要坚守财富管理业务的初心,将以客户为中心、赢得客户信任作为立身之本,帮助客户培育更加成熟的财富管理理念;另一方面,要适变应变,积极推动新模式、新能力和新机制的建设,在新的赛道上抢占先机。财富管理体系的建设非一日之功,守正创新,精耕细作方能成其久远。 1.中国私人财富市场概览及走势 1.1财富规模:涨势维持,增速换挡 整体而言,2018年国内居民总财富增长势头维持,但增速显著放缓。截至2018年底,国内居民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额达到147万亿元人民币,国内居民个人财富增长的势头依然延续,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与2017年相比增长8%,但增速较2013-2017年平均增速16%的水平有明显下降。2018年增速放缓的原因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其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给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带来一定影响;其二,2018年投资市场表现不佳,股票和相关资管产品净值下跌,部分投资人财富缩水;其三,在企业经营压力增大的情况下,部分民营企业家将个人的部分存量财富转而投入企业,以继续支持企业经营。 展望未来五年,伴随着中国经济逐步企稳,国内私人财富整体规模的增长仍将延续,但增速将延续阶段性放缓趋势。我们预计未来五年,克服了短期经济周期波动之后,2023年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有望达到243万亿元人民币,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恢复为约11%(参阅图1)。 从高净值客户群体来看,2018年,国内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6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士数量达到167万。从规模看,中国高净值人群总人数仍稳居全球第二,但2018年增速与前五年相比同样显著放缓。未来几年,由于经济增速整体仍将维持目前中速,而房 地产过去作为快速创富引擎之一的动能难以维系,预计2019-2023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年复合增速约为8%左右,到2023年将增长至241万人。但另一方面,随着财富分散和传承需求日益显现,我们预计未来几年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将从房地产、企业股权向金融资产进行更多的转移。因此,我们预测高净值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仍将维持年化16%的快速增长,增速将高于社会整体财富增速,2023年有望达到82万亿元人民币(参阅图2)。 1.2创富来源:热钱退潮,实业创富 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累积一直是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增长的最大动力,也是中国财富市场增幅显著高于其他成熟市场的主要原因。2017年以前,受到经济和房地产市场高速成长等因素的驱动,居民财富增速尤其显著。面向未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走向稳定和金融市场的成熟,一夜暴富式的机会难再觅,存量财富的保值增值更加受到关注。而从整个财富管理市场来看,对于存量财富和客户的深耕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 从高净值客户群体来看,中国高净值人群的主体是一代企业家,通过经营企业获得分红或通过企业股权变现一直是高净值客户个人金融资产增长的主要来源。地产投资和金融投资对于高净值人士财富的贡献和外部市场环境高度相关,波动性也较强。在经历了过去几年国内股市牛熊变幻、房市起落之后,实业创富作为高净值客户主要财富来源的地位愈发巩固(参阅图3)。面向未来,企业家仍将是中国高净值客户群体的中坚力量,新一代企 中国私人银行2019:守正创新匠心致远 业家在崛起,老一辈企业家对资产结构的调整,尤其是金融资产的多元分散配置,都将给财富管理行业带来巨大的机会。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工资和福利占高净值人群财富来源的比例在稳步提升。随着社会分工更加精细,高级专业人才的市场价值也越来越高,企业正在以更市场化的激励手段来获取和挽留高级人才。我们预期企业高管、专业人士等群体在高净值客户中将不断发展壮大。 1.3区域分布:10省市迈过5万高净值人数门槛 截至2018年底,得益于国内私人财富整体增长势头,高净值人士总数迈过5万人门槛的省市已达到了10个,高净值财富人群的分布范围在扩大,而10万人以上的省市也达到了5个(参阅图4)。在私人财富区域分布方面,京沪粤三省市高净值人群可投金融资产总量占比均达到或超过全国的10%,合计占比达到全国的42%。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福建是第二梯队,合计高净值人群可投金融资产占比超过全国的25%。在东部沿海省市之外,四川同样形成了较为可观的财富客户池,其高净值人群可投金融资产规模占全国的3%以上。 在高净值人群的密度方面,北京以每万人78个高净值人士位居全国首位。上海和广东分列二三位,高净值人士密度分别达到每万人60个和每万人37个。 在高净值人数的增长方面,从过去五年来看,湖南、湖北和四川高净值人士增长速度较快,贵州、安徽、广西等省份的高净值人数增速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参阅图5)。这主 要是得益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财富创造,以及地产投资对于金融资产的分流作用相对于东部地区较小,金融资产相对更容易累积。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区域间财富增速依然会呈现分化趋势。在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下,东南沿海传统产业出口占比较大的省份和城市依然会面临私人财富增长的压力。而另一方面,承接产业转移、新兴产业崛起或者区域人口流入明显的地区和城市将拥有更大的财富聚集效应。 2.宏观经济及投资市场回顾与展望 2.1 2018回顾:经济承压,资产风险与收益共振 在宏观经济方面,2018年承受了一定的内外部压力,引发资产风险与收益的共振。从经济数据来看,上半年经济运行整体稳健。一季度和二季度的经济增速为6.8%和6.7%,显著高于6.5%的预设目标。然而进入三季度后,经济形势开始出现较多“变数”。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企业利润以及工业增加值等数据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缩,资本市场低迷,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逐渐显现。与此同时,尽管经济政策有所调整,但信用环境紧缩的局面未明显好转,M2和社融增速持续创新低,引发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担忧”。 在整体经济走势的冲击下,2018年国内股票市场遭遇了深度调整。除了1月份,在2017年经济增速强劲、白马蓝筹结构性牛市的亢奋下,A股一度触及3587的高点。2月份跟随美股动荡略有回调。3月份以后,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以及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逐渐增大,A股开启了单边下行的行情,一度创下2449点的近四年来最低水平。在2018年三季度末,随着促进“六稳”的政策密集出台,A股的跌势有所收窄。上证综指、创业板指等主要指数全年累计跌幅均超过24%,跌幅在全球股市中位居前列。 而与股市相反,中国债市走出了明显的牛市行情。中国国债和中国信用债分别取得8.64%和8.63%的年度回报,涨幅在全球主要资产类中位居前列。债券市场的牛市得益于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的背景下,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逐渐发力。2018年初货币环境开始转向宽松,全年4次降准,为债券市场提供了充裕的流动性,债券价格不断上涨。虽然国家在财政政策方面也逐渐发力,减税降费举措不断推出,基建投资在四季度触底反弹,但受政策传导的时间和效率的约束,以及银行体系相对较低的风险偏好制约,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尚未企稳,经济仍处在探底的过程中,从而对债券市场构成了支撑。 2018年银行理财在结构调整的同时收益率呈下行趋势。受资管新规等新的政策环境影响,2018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增长显著放缓,年中甚至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理财产品在结构上也发生了显著的调整,企业理财规模下降,同业理财大幅压缩,而面向普通个人和私行专属的理财产品则维持了规模上升势头。在收益率方面,受到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全年理财产品综合收益率持续走低,以6个月理财为例,其全市场平均年化收益率从年初的4.99%逐步下降到了年末的4.40%左右。 2018年,受到经济和融资环境的影响,信用风险暴露增多,面向个人投资者的信托产品同样呈现规模下降趋势。2018年新增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出现负增长,6月份达年内最低点,当月二者共减少3265亿。然而,非标融资的收紧并没有得到表内信贷的完全对冲,社融增速和M2增速持续下行。部分企业偿债能力也受此影响出现下滑,2018年信用债的违约金额,债券违约只数,民营企业违约主体数均创下了自2014年有债券实质违约以来的 新高。在此背景下,信托公司的资金投放更加审慎,新发产品规模和存续规模均有所下降。 2.2 2019展望:周期收敛,市场将重显配置良机 展望2019,从经济基本面看,稳增长将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基调。随着逆周期经济政策的逐渐落地,外部环境如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有所缓和,我们预计中国经济有望在二三季度逐步企稳,底部逐步形成,市场将重显配置良机。 从大类资产走势的层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