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工银亚洲]:金融市场及业务篇: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程及与香港比较(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金融市场及业务篇: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程及与香港比较(上)

2024-04-22李卢霞、周文敏、黄斯佳、杨妍工银亚洲S***
金融市场及业务篇: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程及与香港比较(上)

注:本报告的预测及建议只作为一般的市场评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报告版权归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所有,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修改、复制、刊登、引用或向其他人分发。研究报告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程及与香港比较(上)——金融市场及业务篇阅读摘要纽约和香港均是重要国际金融中心,据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纽约和香港分别位列第一和第四。本报告上篇拟梳理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程,并从业务视角多维比较香港和纽约金融业务竞争力现状;下篇将对比梳理分析香港和纽约的营商环境状况。*2024年3月,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评估了全球121个金融中心,纽约以764分排第一位;伦敦以747分排第二;新加坡以742分维持第三位,香港以741分排第四位。欢迎扫码关注工银亚洲研究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李卢霞周文敏黄斯佳杨妍 1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程及与香港比较(上)——金融市场及业务篇一、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程纽约因繁荣的港口贸易崛起,贸易和工业融资需求推动金融市场快速成长;两次世界大战衍生大量战争相关融资需求,推动纽约确立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之后依托美国的综合经济实力、美元国际货币地位、持续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等优势,纽约稳居全球第一大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根据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和监管政策等变化轨迹,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中期前):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纽约以港口贸易发端,伴随工业发展扩展融资需求,以及现代电讯技术创新推动,作为美国国内金融中心崛起。纽约是美国东西走向交通干线的主要汇集地和出口基地,也是美国通向欧洲、南美洲和亚洲的主要港口,地理位置优越。19世纪20年代后期大西洋港口经济崛起、伊利运河建成通航,纽约作为欧洲和美国的贸易中介,奠定了西部贸易中心地位。30年代前后,美国掀起工业化浪潮,纽约金融业务也从贸易融资扩展到工业融资,铁路股票受到追捧;40年代电报的发明,强化了纽交所对其他区域证券交易所的影响1,纽约逐渐发展成美国的金融中心。这一时期国际金融1电报发明后,纽约股市开盘价格传递到费城所需的时间从30分钟锐减到几秒钟,华尔街对其他地区性证 2业务主要以在海外发行美国债券和个人外汇存款业务为主。第二阶段(20世纪20年代后期-60年代):美国综合经济实力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提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纽约逐步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大萧条期间的金融制度改革亦强化其国际影响力。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订单刺激美国工业产能大幅提升,出口和对外投资迅速增长,1913年至1945年GDP年均复合增速高达5.7%,占世界GDP总额的比重达到56%。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相继成立,美元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清算和储备货币。由此,纽约也成为世界美元交易的清算中心,当时全球最大的100家银行中超80%在纽约设立分行2,纽约承担了全球贸易融资、资金清算、资本运营和风险管理等职能,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正式确立。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美国推动一系列制度改革,《1933年银行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投资公司法》等相继颁布,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成立,奠定了金融业务监管框架、亦成为后续各国参考典范,相应强化了美国金融体系及纽约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2009年):经济短暂调整后凭借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再提速,布林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金融自由化趋势快速发展,纽约成为全球第一大金融中心。券市场的影响力大大增加。21961年起,州法律允许外国银行在纽约设立分行,1983年世界最大的100家银行在纽约设立分行的就有83家。 320世纪50-60年代年连续的局部战争拖累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扩大,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涨”,黄金大量外流导致美国收紧资本管制措施3、愈发加深美元信用担忧,最终于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解体。80年代后,里根政府和美联储主席沃尔克配合实施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美国经济景气逐渐恢复,90年代的信息技术颠覆式发展进一步赋能经济增长。此后,金融市场自由化趋势快速推进,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重新开启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实力雄厚的全能银行和控股金融公司4出现,投资银行规模急剧扩张5,机构投资者不断扩大6,资管业务蓬勃发展。美国金融机构在海外广设分支机构,金融业务国际化程度快速提高,例如纽交所在伦敦设立代表处,吸引欧洲优质上市公司资源,2006年其国外上市公司达到451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1/6。同时,各类投资工具和衍生产品创新不断涌现,浮动汇率制的实施也促进了外汇交易更加活跃,70年代后纽约逐渐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外汇市场7,以及全球主要的离岸金融市场8和交易量最大的货币市场,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实力和国3从5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采取了一系列以限制资本外流为主的资本管制措施,如外国直接投资计划(FDIP)、利息平衡税(IET)、对外信贷限制计划(VFCR)等;对内继续执行Q条例和分业经营的规定,1970年的《道格拉斯修正案》仍然禁止利用银行控股公司的方式进行跨州并购。1956年纽约交易所有23家外国上市公司,1980年仅增加到37家。42001年,全球资本额排名前10位的金融机构中,有6家的总部设在纽约,并购业务、股权业务和债务融资业务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除了本土业务,在对欧洲、中东和非洲的业务中,J·P摩根、摩根斯坦利和花旗集团的盈利也遥遥领先。51980年美国投资银行总额为640亿美元,仅相当于全美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2%,1988年增至4,760亿美元,占全美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8%。61982年美国的共同基金只有340个,2001年共同基金数目达到8307个,1998年美国共同基金账户数目超过1.19亿个。至2001年三季度,包括退休金、养老金、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占美国权益证券的比例达到47%。同时共同基金也成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一只机构投资者力量,至2005年底,美国退休养老金资产规模已达近4万亿美元,72007年美国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额超600亿美元,较1989年翻了近6倍。81981年,纽约建立国际银行设施(IBFs),允许在国内开展境外金融业务,形成了离岸金融市场。 4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第四阶段(2010年至今):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业审慎监管改革推进,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快速发展,持续夯实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加强监管、改革金融监管体系,颁布对金融市场影响深远的《多德-弗兰克法案》9。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纽约金融机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目前,纽约仍是全球最大跨国公司总部集中地,金融资源聚集度继续提升10,除股市市值、成交规模位居全球前列外,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等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继续发挥核心作用;绿色、社会及可持续债券发行规模、金融科技水平和资管业务规模亦领先(见图表1)。图表1:19世纪以来美国重要金融改革事件阶段年份典型事件20世纪20年代前1864年《国民银行法》颁布,纽约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中央储备银行所在城市。1913年《联邦储备法》颁布,建立联邦储备制度,将美国分为12个联邦储备区,在每一个区的中心城市设联邦储备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于次年发行各州的联邦储备银行券。20世纪20年代后期-20世纪60年代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将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严格划分开,对银行业务范围做了一系列规定。同年,颁布Q条例,对存款利率进行管制。1934年《证券交易法》颁布,美国证监会(SEC)成立。1940年《投资顾问法》和《投资公司法》颁布,对投资顾问、投资基金行业进行规范,确立投资顾问行业规则。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20世纪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92010年《多德-弗兰克法案》颁布,核心内容是扩大监管机构权力、全面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限制大金融机构的投机性交易。102023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13家总部位于美国;其中22家总部位于纽约,其中银行、保险、多元化金融公司共11家;来源:《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https://www.fortunechina.com/search/f500beta/search.do?curPage=1&sort=0&facetAction=a%23type%23%E4%B8%96%E7%95%8C500%E5%BC%BA&facetStr=&key=。 570年代-2009年1976年牙买加体系建立,形成黄金非货币化、多样化的汇率制度安排和以美元为主导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1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的货币控制法》颁布,废除《Q条例》。1981年批准建立“国际银行业务设施”,允许在国内开展境外金融业务。1994年Riegle-Neal法案颁布,明确商业银行从1997年开始即可完全实行跨州经营、兼并和吸收。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重新开启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2000年《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颁布,明确了期货市场的监管范围,同时放松对所有场外互换交易的监管。2010年至今2010年《多德-弗兰克法案》颁布,核心内容是扩大监管机构权力、设立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和限制大金融机构的投机性交易。数据来源: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整理二、香港与纽约金融业务竞争力比较(一)金融市场:美国股票、债券、衍生品交投规模整体更大,港交所投资者国际化和机构化程度相对更高、近年香港国际债券发行和场外衍生品交易量增长较快1.股市:纽交所和纳斯达克股市交投规模明显超港交所,近年IPO融资活动波动性均较大;港交所投资者国际化和机构化程度相对更高。从上市公司数量看,截至2024年3月底,纽交所(NYSE)有1963家上市公司、纳斯达克(NASDAQ)3372家,总市值分别为38.93万亿美元、30.55万亿美元;同期港交所有2,61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相当于纽交所的9.94%。从IPO融资规模看,2010-2020年,纽交所IPO融资金额在全球主要交易所中排名前5、有3年位居榜首,纳斯达克IPO融资排名波动较大、多在3-8名之间;同时段内香港IPO融资金额排名均位于前5,其中6年为榜首。2021年受美联储超宽松货币政策影响,美股IPO活跃,纽交所和纳斯达克IPO融 6资金额在全球主要交易所中排名第1、2位,恒指承压偏弱波动掣肘IPO意愿,港交所IPO融资排名下滑至第4位。2022年以来,美联储大幅加息、地缘形势复杂化,市场波动加大,2022年纽交所和纳斯达克IPO融资金额大幅下跌96%,排名下滑至第9、10名,2023年升至第3、4位;多因素叠加影响下,2022年、2023年港交所融资额全球排名位居第4和第6的相对低位11。从市场流动性看,2023年纽交所总成交额为42.62万亿美元,纳斯达克为46.14万亿美元,是港交所(2.44万亿美元)的17.44倍、18.88倍。2024年1-3月纽交所和纳斯达克月均交易额为2.23万亿、2万亿美元,是同期港交所月均交易额的9.1倍、8.1倍。从投资者结构看,港交所的投资者国际化和机构化程度更高。2020年、2021年国外投资者持有美国股票市值占比为16%、17%,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的比重均为60%;而港交所的非本地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交易更为活跃,2020年境外投资者交易金额占比达到41.2%、机构投资者交易金额占比达到85%(见图表2、3)。11来源:德勤《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23年回顾及2024年前景展望》。 7图表2:美股市场各类投资者市值占比图表3:2020年港交所投资者结构(按交易金额)数据来源:SIFMA、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数据来源:HKEX、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2.债市:美国国债发行快速增长背景下,美国债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