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排放交易系统中使用抵销的策略和使用方法主要围绕三个核心主题:治理结构、环境完整性和定量限制。以下是基于《全球排放交易系统中的抵销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中的关键点进行的总结:
1. 治理结构
- 入账机制:司法管辖区可以通过利用外部管理的信贷机制(如《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执行机制(JI))或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入账机制来管理抵销。外部管理的机制通常较为简单,但对项目开发的控制较少;而建立自己的机制则能提供定制化控制,但会产生更高的管理成本。
2. 环境完整性
- 额外性、量化、持久性:抵销使用的关键条件之一是确保其环境完整性,这要求抵销项目必须是额外的、量化准确、具有持久性,并且不应损害东道国的环境目标。这涉及到对额外性、基准方法和持久性的严格规定。
3. 定量限制
- 定性与定量标准:在设计抵销规则时,司法管辖区会考虑定性标准(如原产地、活动类型、部门、GHG或时间范围限制)以及定量限制(如定义可用于满足设施合规义务的抵销数量上限)。这些限制旨在确保抵销的使用既符合环境完整性原则,又不影响本地减排。
特定案例分析
结论
全球多个排放交易系统(ETS)中,抵销作为一种灵活性工具被广泛采用,以促进碳减排和环境目标的实现。通过合理设计治理结构、确保环境完整性和实施定量限制,ETS 系统能够平衡抵销的使用与本地减排的优先级,同时促进跨部门和跨地区的合作与投资。随着系统的发展和调整,抵销的使用模式和规则也在不断演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政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