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深圳汉鼎智库咨询服务]: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存量持续增长,锂离子电池回收行业迎契机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存量持续增长,锂离子电池回收行业迎契机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存量持续增长,锂离子电池回收行业迎契机

1新能源汽车存量持续增长,锂离子电池回收行业迎契机汉鼎智库咨询2024-01-05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体积小、质量轻、能量高、低污染、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已成为移动电话、数码产品、新能源汽车等目标市场的绝对主力产品。锂离子电池材料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离膜、电解液、铝铂、铜箔、粘结剂等。其中正极材料占全部成本的33%左右,负极材料占比10%;电解液和隔膜分别占成本的12%和30%左右。而锂离子电池中需要重点回收的钴和锂恰好主要集中在正极材料钴锂膜上,分析表明报废锂离子电池平均含钴5%~20%、锂5%~7%、镍5%~10%1。目前,我国已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最大生产、消费和出口国,2021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累计产量达到了200.46亿只,同比增长15.4%,继续创历史新高。随着锂电池的大量应用,开展废旧锂电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解决废旧锂电池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回收锂、镍、钴、锰等有价金属元素,实现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缓解锂资源紧张局面,越来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锂电池的回收处理过程主要包括预处理和后续处理两个阶段。预处理包括:1)分类、放电、拆解和粉碎,通过不同方式放电后,除去电池的外包装,去除金属钢壳得到里面的电芯;2)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分离;3)集流体及电解液的回收和再利用。后续处理是对正极材料中的高价值金属进行回收,并生成金属盐进行销售,如将镍、钴、锰、锂回收并生产为硫酸镍/钴/锰、碳酸锂等,主要包括物理回收、湿法回收、热法回收及生物浸出法等方式,其中,物理回收是使1陈亮,唐新村,张阳,等.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分离回收钴镍锰[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1,21(05). 2用精细拆解及材料修复等技术进行回收,可全自动无污染拆解,经济性较好。湿法回收反应速度较慢且工艺较为复杂,但对设备等要求较低且产品纯度较高,为目前主流工艺。热法回收工艺较为简单,但回收率低、能耗较高、有污染。生物回收利用微生物浸出,污染小、能耗低、微生物可重复利用,但微生物菌类培育困难,浸出环境要求高,尚处于起步阶段。废旧锂电池回收拆解设备根据废锂电池材质不同,如软包,硬壳,圆柱,手机锂电池进行针对性生产线研发,采用撕碎,锤破,破碎,粉碎与重力分选及烟气净化设施对废旧锂电池进行处理。随着国内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量不断增加及锂离子电池回收企业积极扩增产能,废旧锂电池回收拆解设备的市场存在广大发展空间。(1)我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量不断增加,行业市场规模大随着“双碳”目标的公布,新能源汽车、“绿牌”等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新能源车销售量不断创新高的同时,配套的锂电池数量也不断刷新记录,通常来说,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服役寿命约为5~7年。根据EVTank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理论回收量高达59.1万吨,预计2026年将达到231.2万吨,从类别来看,2021年,废旧动力电池理论回收量为29.4万吨,3C及小动力废旧锂离子电池理论回收量为24.2万吨,其他相关的废料理论回收量为5.5万吨。 3图表12021-2026年我国废旧锂离子电池理论回收量(万吨)资料来源:EVTank图表22021年我国各类废旧锂离子电池理论回收量占比情况资料来源:EVTank从市场规模来看,受废旧电池回收量的增长及上游锂电池金属原料的价格上升等因素影响,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到2026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的理论市场规模将达到943.2亿元。 4图表32022-2026年我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的理论市场规模(亿元)资料来源:EVTank(2)锂电池回收企业积极扩产,助力行业长期发展随着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需求的上升,我国锂电池装机量不仅存量规模大,而且增长速度快,然而,锂电池寿命有限,以消费电池和锂离子动力电池为例,消费电池使用周期一般在3~5年,锂离子动力电池服役寿命约为5~7年,因此锂电池回收处置需求旺盛。以锂离子动力电池为例,其回收利用主要包括两种方法,即报废拆解(再生利用)与梯次利用,但受制于电池均一性和成本影响,目前梯次利用的量比较小,报废拆解(再生利用)为主流。根据工信部公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合计三批白名单共包含企业47家,参与公司主要可分为4类,1)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2)新能源材料:华友钴业、赣锋锂业、中伟股份、厦门钨业等;3)整车企业:比亚迪、北汽蓝谷、宇通集团;4)第三方回收利用企业:天奇股份、格林美、光华科技、道氏技术。随着电池退役高峰到来,多方企业入场布局,扩产加速,预计到2026 5年,电池企业、新能源材料企业、第三方企业产能将分别达到42、27、106万吨。图表42021-2026年电池、新能源材料、第三方企业再生利用产能(万吨)资料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