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大公信用]:大公资信:供给侧改革继续推进,煤企信用风险继续分化——煤炭行业2020年信用风险展望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大公资信:供给侧改革继续推进,煤企信用风险继续分化——煤炭行业2020年信用风险展望

化石能源2020-02-20大公信用喜***
大公资信:供给侧改革继续推进,煤企信用风险继续分化——煤炭行业2020年信用风险展望

1 煤炭行业2020年信用风险展望 供给侧改革继续推进,煤企信用风险继续分化 目录 行业政策 ......................... 2 行业供需 ......................... 4 煤炭价格 ........................ 10 盈利能力 ........................ 13 债务负担 ........................ 15 现金流 .......................... 16 信用情况 ........................ 17 附件 ............................ 22 煤炭行业总量去产能任务基本完成,煤炭调控将以系统性、结构性去产能及系统性优产能为主,稳定煤炭供给,优化结构布局。预计2020年煤炭行业供需将趋于宽松,煤炭价格在维持高位的前提下存在下行压力,且在合理区间波动,煤炭企业盈利空间将收窄趋于平稳,盈利分化加大,经营性现金流入将保持稳定;同时煤企债务负担仍较大,行业存续债存在一定集中兑付压力;预估2020年发债融资煤炭企业的信用质量将总体保持稳定,信用质量分化继续。  行业政策:2020年,煤炭调控将以系统性、结构性去产能及系统性优产能为主,稳定供给,优化结构布局,且安全和环保管理及监察力度继续提升。  行业供需:总量去产能任务基本完成,煤炭供给趋于宽松;2020年,煤炭总供给将稳中有升,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总消费量平稳中有望缓增,但仍具承压可能;短期内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明显,但其总体对煤炭供需趋势影响有限。  煤炭价格:2019年煤炭价格维持高位且有所下降,预估2020年煤炭价格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且在合理区间波动。  盈利能力:2019年煤炭企业盈利空间收窄,企业盈利分化明显;预估2020年煤企盈利水平将趋于平稳,分化继续。  债务负担:2019年,煤炭行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但仍较高,债务结构需进一步调整,预计2020年行业内整体资产结构稳定,资产负债率维持稳定或小幅降低,债务负担仍较重。  现金流:2019年,煤炭行业经营性净现金流总额有所增长,投资支出规模较大,预估2020年经营性现金流将继续保持净流入且存在提升空间,存在一定投资及融资需求。  信用质量:2019年煤炭企业新发债规模放缓,信用利差有所收敛;发债主体3家上调级别,1家下调级别,无新增违约主体,主体级别仍主要集中在AAA;预计2020年煤炭企业的信用质量将总体保持稳定,信用质量分化继续。 分析师 王 鹏 010-67413419 工商部 煤炭组组长 wangpeng@dagongcredit.com 康雅琪 010-67413390 工商部 分析师 kangyaqi@dagongcredit.com 客户服务 电话:010-67413300 客服:4008-84-4008 Email:research@dagongcredit.com 2020年2月20日 信用风险展望 煤炭行业 信用风险展望 |煤炭行业 2 行业政策 2020年,煤炭调控将转为以系统性、结构性去产能及系统性优产能为主,稳定煤炭供给,优化结构布局,同时安全和环保管理及监察力度继续提升。 自2016年起供给侧改革启动,煤炭行业政策主要集中在“去产能”、“保供应”、“稳价格”、“强安全”、“限进口”等主要方面。2018年6月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我国将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到2020年,全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58%以下,全国电力用煤占比达到55%以上。2019年以来,由于煤炭事故多发以及去产能任务基本完成,行业政策在去产能的基础上,侧重强调优质产能释放、煤矿生产安全、保障煤炭供给、提升供给质量、产业结构优化及清洁利用等,继续淘汰煤炭落后产能,改善煤炭供需格局,同时引导先进产能投放,保证煤炭供应稳定。行业去产能政策继续从总量性去产能向系统性、结构性去产能及系统性优产能转变。其中去产能方面主要是继续淘汰灾害严重、产能规模很小等矿井,以结构化去产能为主,产能释放层面主要侧重在产能置换指标、手续审批及主要产区增产增供责任落实等,同时根据市场实际情况会短期调整以稳定供给。 表1 2019年以来国内主要煤炭政策 政策方向 时间 政策 主要内容 产能 2019.11 2019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限制类:低于30万吨/年的煤矿(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低于120万吨/年,宁夏低于60万吨/年),低于90万吨/年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采用非机械化开采工艺的煤矿项目、煤炭资源回收率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煤矿项目等; 淘汰类:大型煤矿井田平面投影重叠的小煤矿;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30万吨/年及以下,河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青海、新疆等11省15万吨/年以下(不含15万吨/年),其他地区9万吨/年及以下的煤矿;长期停产停建的30万吨/年以下(不含30万吨/年)“僵尸企业”煤矿;30万吨/年以下(不含30万吨/年)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煤矿。 2019.08 30万吨/年以下煤矿分类处置工作方案 力争到2021年底全国30万吨/年以下煤矿数量减少至800处以内,华北、西北地区(不含南疆)30万吨/年以下煤矿基本退出,其他地区30万吨/年以下煤矿数量原则上比2018年底减少50%以上 2019.06 关于做好2019年能源迎峰度夏工作的通知 加快推进煤炭优质产能释放。各产煤地区要组织指导煤炭生产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组织生产,保障稳定供应;晋陕蒙等重点产煤地区要带头落实增产增供责任,加快释放优质产能,增加有效资源供给等 2019.05 2019年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要点 加快出清“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与环保、安全及质量不达标的煤矿,严格新建改扩建煤矿准入,根据区域设置准入门槛;深入推进煤炭清洁生产、利用及运输,完善产能置换指标交易、中长期合同及煤炭库存与储备制度等 数据来源:大公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信用风险展望 |煤炭行业 3 价格方面,随着煤炭落后产能的逐步淘汰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我国从供给端稳定煤炭价格手段的多样性和执行力度也随之增强,继续通过调节煤炭储备,对生产流通消费企业最高和最低库存情况监督检查,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加强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商请铁路部门调控煤炭运输,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会员企业合理采购或销售煤炭,调控进口煤炭量等多种手段稳定煤炭价格,其中继续提高中长期合同签订及长协占比是主要手段之一。 表1 2019年以来国内主要煤炭政策(续) 政策方向 时间 政策 主要内容 安全 2019.11 关于开展煤矿安全集中整治的通知 《通知》决定自即日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煤矿安全集中整治。集中整治重点内容含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上级公司向所属煤矿超额下达生产指标的,煤炭赋存条件较好的地区突击蛮干的;超层越界开采和违法违规开采保安煤柱的等 2019.07 关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监管监察的指导意见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按执法计划对煤矿企业开展检查时,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列为重点必查内容,一并进行检查 2019.04 关于加强煤矿冲击地压源头治理的通知 不再核准第一水平采深超1,000米的新建矿井,采深超1,200米的改扩建大中型矿井、超600米的新建(改扩建)其它矿井;开采深超千米的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产能核减20%等 2019.01 煤矿复工复产验收管理办法 加强和规范煤矿复工复产验收工作,按照分级属地监管原则,对复工复产煤矿实施分级验收。煤矿复工复产验收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工作制度。 价格 2019.11 11家中国煤炭企业联合发布的倡议书 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产能减量置换、调峰与应急产能储备、中长期合同与“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最低最高库存、平抑价格异常波动和企业信用评价等制度,确保煤价保持在绿色区间中运行。 环保 2019.09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要求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统筹2019-2020年时序进度和工作安排,防止压减任务集中于2020年;强化源头管控,严控新增用煤,对新增耗煤项目严格实施等量或减量替代;着力削减非电用煤,重点压减散煤和高耗能、高排放、产能过剩行业及落后产能用煤;推进重点煤矿企业全部接入铁路专用线。 数据来源:大公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安全层面,由于2019年煤炭事故多发,2019年对采深超千米矿井和瓦斯突出矿井进行了产能核减同时对其新建矿井不在核准,此外多次对主产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及集中整治等,安全责任落实、煤矿安全管理及安全监察将进一步趋严。此外,按照“压缩东部、限制中部和东北、优化西部”的战略布局,以及当前产能释放的主要集中区域来看,未来煤矿产能分布将继续向山西、内蒙古和陕西地区倾斜,区域煤炭运输仍将承压。2019年9月,以煤运为主的重载货运线——浩吉铁路(全长1,813.5公里,北起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的浩勒报吉南站,终到京九铁路江西吉安站,规划年运输能力2亿吨以上)正式开通运营;运输结构在“公转铁”的推动下将面临一定调整。与此同时,去产能工作中尚存在部分煤企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社会 信用风险展望 |煤炭行业 4 负担较重,去产能矿井职工安置资金不足,安置渠道较少等问题亟待解决,未来该部分仍是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之一。 综合来看,预计2020年,行业重点集中在系统性、结构性去产能及系统性优产能,以保障煤炭供给,稳定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和优化产业结构,并且继续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与减负,进一步提升矿井安全和环保管理及监察力度。 行业供需 2019年总量去产能任务基本完成,优质产能释放进度较快,煤炭供给趋于宽松;预估2020年,长期来看,随着疫情影响逐步降低、产能维稳释放,总体煤炭供给量将稳中有升,行业供给集中度仍将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下游需求释放,总体煤炭消费量在保持平稳的基础上将有望缓速增长,但仍有承压可能;而短期内煤炭供需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能否控制情况影响明显,长期对煤炭整体供需市场趋势影响有限。 “十三五”规划中总量去产能任务已于2018年提前完成,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去产能,以及系统性优质产能释放将是未来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18年末,证照齐全的生产煤矿3,373处,产能35.30亿吨/年。根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将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8亿吨/年左右,通过减量置换和优化布局增加先进产能5亿吨/年左右,到2020年,煤炭产量39亿吨。2016~2018年,我国分别完成煤炭去产能2.9亿吨、2.5亿吨和2.7亿吨,累计退出煤炭产能8.1亿吨,提前完成“十三五”煤炭去产能目标(5.5亿吨),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产能减少至2.2亿吨/年以内。2019年11月16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透露,2019年,全国能源系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增优减劣,煤炭、煤电去产能目标任务超额完成;2020年深入推进煤炭结构性去产能,组织实施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分类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