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大公信用]:美国通胀飙升至40年高位,预计美联储将加息50个基点并开启缩表通道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美国通胀飙升至40年高位,预计美联储将加息50个基点并开启缩表通道

2022-04-14大公信用α
美国通胀飙升至40年高位,预计美联储将加息50个基点并开启缩表通道

1 / 3 大公国际:美国通胀飙升至40年高位,预计美联储将加息50个基点并开启缩表通道 陆思南 | 技术研究员| 010-67413371 | research@dagongcredit.com 2022年4月14日 受能源价格上涨影响,美国通胀飙升至40年来新高,从目前国际地缘政治发展态势来看,通胀压力可能仍将持续。根据美国劳动统计局(BLS)4月12日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3月份美国CPI同比大幅攀升至8.5%,达到1981年12月以来单月最高水平;环比(非季调)涨幅进一步扩大至1.3%,达到1980年3月以来单月最高水平。剔除掉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也高达6.5%,为1982年8月以来单月最高水平。从分项数据来看,导致3月份通胀飙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临时性的因素,即由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引发的食品价格上涨、能源价格上涨以及连带的交通运输价格上涨等,同时也有基础性、长期性的因素。从同比情况来看,CPI中能源同比上涨32%,交通运输同比增长22.6%,大幅推动了CPI总体的增长,除此之外,食品、住宅及服装等分别上升了8.8%、6.4%和6.8%也从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通胀的上升。其中,能源、交通运输以及食品价格上涨因素更多受近期国际地缘政治风险所致,但住宅通胀进一步高企至1982年8月以来的高位,说明通胀压力已经从商品端向服务端转移,特别是租金等住房项已明显呈现价格上涨趋势,这将可能长期影响通货膨胀。从环比情况来看,CPI中能源环比增幅高达11.4%,几乎达到了2005年9月的历史最高值,并导致交通运输环比增长了4.5%,成为构成环比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目前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同时根据欧佩克(OPEC)4月12日发布的最新月度报告显示,俄乌冲突使得全球石油需求和供应量均面临一定幅度的削减,OPEC考虑到地缘政治事态发展导致的全球GDP增速放缓和疫情卷土重来因素,向下修正了2022年的石油的需求量和供应量,这从侧面说明OPEC并未打算大幅增产以弥补俄罗斯的供应缺口,相反会根据需求量的变化进行供应量的调整,这些因素均将使油价保持高位,并成为支撑美国通胀保持高位的主要因素,预计短期内美国通胀压力仍将较大。 5月份预计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同时开启缩表通道。虽然CPI不作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主要考量因素,但CPI的飙升也将使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公布的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PCE)数据面临较大上升压力,预计3月份PCE数据以及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外的核心PCE数据均攀升。事实上,PCE和核心PCE已经在2月份分别高达6.4%和5.4%,远超过2%的中长期目标。预计受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导致的能源、食品等价格的上涨将继续推升PCE和核心PCE数据。3月 2 / 3 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参与者们已对通胀压力的上升有所预期,但最终仅提高25个基点的决策主要基于俄乌战争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并表示会随时关注疫情、劳动力市场、通胀数据及通胀预期、金融市场变化以及国际形势变化等因素。此外,针对缩表问题,会议纪要显示最快将于5月份开启缩表,并明确了缩表的规模和时间进程等。考虑到3月份美国通胀数据的大幅飙升,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同时结合近期美联储各委员的态度,我们预期5月份美联储将加息50个基点,并开启缩表通道,从而向市场传达其恢复价格稳定的决心和立场。 中美货币政策背道而驰,将使中美国债利差收窄甚至倒挂成为常态。目前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仍旧较大,全球经济也因此受到拖累,国内经济面临着三重压力,同时疫情多点爆发也使经济面临进一步下行压力。4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进行了部署,要求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已明确提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银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我们预计中国货币政策将从稳经济,确保5.5%经济增速的实际需要出发,一方面通过降准降息等方式发挥总量作用,并向市场传递宽货币、宽信用的信号,另一方面重点打通从宽货币到宽信用之间的通道,真正发挥出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从最新公布的中国CPI数据和金融数据来看,我国货币政策的空间仍相对充足,且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与美联储采取大幅加息并开启缩表通道收紧货币政策不同的是,中国货币政策将“以我为主”,保持中性偏松态势。中美货币政策的背道而驰将影响两国国债收益率。4月11日,中美两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了自2010年以来首次倒挂,倒挂原因主要与近期美债收益率大幅攀升有关,2021年底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为1.5%左右,到近期已经上升到近2.8%的高位,上升的驱动因素一是货币政策加速收紧的预期;二是油价持续高涨引发的通胀预期显著抬升。相比之下,近一段时间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中证)维持在2.8%上下水平。受美债通胀飙升至40年最高水平以及加息预期的进一步加强影响,以及中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稳字当头”影响,我们预计美国短期和长期国债收益率均将继续上行,中国短期和长期国债收益率将保持稳中有降态势,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收窄情况将持续一段时间,期间倒挂现象将时有发生。 中美国债利差收窄甚至倒挂将使资金进一步流出风险加大,但总体来说对中国债券市场的扰动可控。根据中债登统计的托管数据上来看,境外机构已于2月和3月连续两个月减持包括中国国债在内的几乎所有债券,且减持力度逐渐加大。2月份,境外机构持有债券减少了669亿,其中持有的国债减少了354亿,持有的政策性银行债减少了285亿元;3月境外机构持有债券进一步减少了982 3 / 3 亿元,其中持有的国债减少了518亿元,持有的政策性银行债减少了397亿元,减持规模有所上升。境外机构所持有的国债占比从2022年1月的11.1%下降到了3月的10.8%。以上数据均说明近两个月资金正在外流。未来一旦中美国债利差收窄甚至倒挂,或者国际地缘政治局势进一步紧张,资金外流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大,避险资金很可能流回美国国债市场。对于中国债券市场来说,由于境外机构所持有债券比重仍旧较低,2022年3月境外机构持有债券占比仅为不到4%,同时我们也发现近两个月虽然境外机构持有债券数量有所下降,但银行间债券市场总体债券托管数量却在上升,主要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债券数量进一步上升所致,因此我们认为资金外流总体对债券市场的扰动力量不大,总体风险可控。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国际,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