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新世纪评级]:2023青岛市及下辖各区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青岛市及下辖各区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2023-12-15邵一静、何文新世纪评级杨***
2023青岛市及下辖各区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区域研究报告 1 青岛市及下辖各区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 公共融资部 邵一静 何文 经济实力: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是我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网络体系发达,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山东省龙头地位、副省级城市中游。在建设蓝色海洋经济区、西海岸新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及“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级战略的推动下,青岛市经济发展前景向好。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万亿元,同比增长3.9%。当年三次产业比重为3.2:34.8:62.0,服务业地位进一步巩固。以GDP/全市常住人口计算,2022年青岛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43万元,与山东省和全国的比率均为1.68倍。青岛市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近年来形成了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七大优势产业链,品牌经济效应显著,拥有海信集团、海尔集团,青岛啤酒,中车四方等知名企业;2022年新旧动能转换加速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9.5%,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以商贸物流、金融、旅游等为主的服务业是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022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3.8%。2022年全市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4.5%;受客观因素影响,消费市场恢复放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上年减少1.4%。港口区位、开放优势决定了青岛市外向型经济特点,当年青岛市外贸货物进出口总额和增速分别为9117.20亿元和7.4%。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当期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万亿元,同比增长6.0%;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4.3%、7.2%和7.3%。 青岛市下辖区市经济发展特色各异,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经济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其他区市工业集中度较高,其中西海岸新区和即墨区是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内陆县域平度市和莱西市是全市农产品主产区,农业基础较好。沿湾城区经济结构及产业发展水平总体优于内陆县域。十四五期间,青岛市将积极打造环湾都市现代化主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和城阳区),同时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打造与主城区协调发展的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三大主城片区,培育平度莱西青岛都市圈两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从经济水平来看,西海岸新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高地,立足海洋特色优势,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市首位,2022年GDP为4691.85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1.45%,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规模在全市均处于绝对优势。胶州市、即墨区、市南区、城 区域研究报告 2 阳区、市北区和崂山区2022年经济总量均超千亿元,其中胶州市和崂山区GDP增速以5.7%和5.0%排名前两位。平度市、莱西市和李沧区经济规模依次排名后三位,其中李沧区以612.61亿元继续垫底。2023年上半年度,西海岸新区以2379.41亿元的GDP遥遥领先,市南区、胶州市和即墨区GDP相近,均突破700亿元,李沧区GDP规模仍落后。 财政实力:受宏观环境、降费退税、土地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近年来青岛市财力有一定波动,不过财政质量和自给能力保持良好。2020-2022年,青岛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1253.85亿元、1368.30亿元和1273.3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9.1%和-6.9%;2022年税收占比和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分别为69.21%和75.07%。2022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4.85%至896.31亿元,主要系土地出让收入下降较大。受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影响,2022年青岛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有一定幅度提升,不过总体规模仍较小,财政自给能力偏弱;由于市南区、市北区和李沧区三大主城区基金收入统一纳入市本级核算,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相对较高,2022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分别为119.76亿元和306.65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青岛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8.8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1%,其中全市税收收入779.80亿元,同比增长21.9%,增长幅度高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恢复增长叠加上年同期退税较多、基数较低。 经济实力强劲的西海岸新区2022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3.29亿元,继续领跑各区市;崂山区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税源企业质量较好,2022年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67亿元,稳居全市第二位;城阳区和胶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近,亦超过百亿元;平度市、莱西市和李沧区垫底,其中平度市和莱西市因农业经济占比较高,产业创税能力相对较弱,李沧区受骨干税源企业数量减少等因素影响,财力趋降。从增速看,受经济下行、留抵退税及财政体制调整等因素影响,2022年大部分区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有所下滑,仅崂山区小幅增长1.75%。2023年上半年度,西海岸新区和崂山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132.35亿元和123.54亿元,保持优势地位;当期市南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负增长,城阳区和即墨区低速正增长,其他区市增速均超过10%。 市南区、市北区和李沧区基金收入纳入市本级核算,2022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集中于市本级、西海岸新区、崂山区、城阳区、胶州市和即墨区,分别为306.65亿元、211.01亿元、76.81亿元、68.62亿元、66.16亿元和58.26亿元。受土地出让缩减影响,当年各区市基金收入均有较大幅度下跌,增速区间为-17.54%至-55.91%。 债务状况:2020-2022年末青岛市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2058.28亿元、2559.07 区域研究报告 3 亿元和3079.63亿元,呈持续增长趋势,但规模在可控范围内,地方财力对政府债务保障程度较好,2022年底青岛市政府债务率为103.90%,处于绿色安全等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下辖区市中,2022年末西海岸新区、城阳区、胶州市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532.80亿元、340.69亿元、307.24亿元,居前三位,即墨区、李沧区和平度市政府债务余额亦超过百亿元,崂山区和市南区规模垫底,分别为45.14亿元和44.11亿元。当年(末)各区市限额和余额均有所增长,其中西海岸新区和城阳区增幅较高,2022年末余额分别增加了145.30亿元和84.20亿元。根据《青岛市2022年市级财政决算草案》中披露的数据,2022年底李沧区、城阳区、胶州市、市本级、西海岸新区和市北区债务率分别为154.80%、149.90%、138.90%、116.80%、112.50%和105.70%,高于全市水平(103.90%),平度市、即墨区、市南区、莱西市和崂山区分别为91.10%、75.10%、70.90%、68.40%和19.00%,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2023年9月末青岛市城投企业存量债券余额及2022年末带息债务主要集中于市本级平台,占比分别为34.05%和41.58%,分别是2022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考虑区市上解收入后)的2.48倍和8.11倍。下辖区市中,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即墨区和李沧区城投债发行规模较大;其中李沧区举债规模与财力匹配度弱,负面舆情频发,区域城投企业债务压力较大。 一、青岛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青岛市经济实力分析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中心城市及港口城市,也是“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港口资源丰富,制造业基础良好,地方经济保持较快发展,近年来全市持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同时以滨海旅游、港口物流、金融等为主的服务业主导地位持续巩固。未来在建设蓝色海洋经济区、西海岸新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及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青岛市经济发展前景向好。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北接环渤海经济圈,东临日韩,西倚经济实力雄厚的山东腹地,区位优势明显。全市陆域面积1.13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1.22万平方千米,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905.2千米,下辖市南区、市北区、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崂山区、李沧区、城阳区和即墨区7个市辖区,代管胶州市、平度市和莱西市3个县级市。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34.2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83%,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99.6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7.32%,比上年末提高0.15个百分点。 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之一,青岛市是我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 区域研究报告 4 市、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市是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青岛市被定位成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2014年6月,国务院批复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以“海洋经济”为主题,准备将其打造成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及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2019年8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青岛作为三大片区之一,承接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重点发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产业。2019年10月,商务部官网发布《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上合示范区实施范围在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旨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此外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期间,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以全方位“搞活一座城”为统领,持续放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效应,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际化创新城市和宜居宜业品质湾区城市,打造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增长极和长江以北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未来青岛市发展面临良好机遇。 目前,青岛市已建成集公路、铁路、航空、城轨、港口于一体的交通网络,正逐步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便捷的交通为全市经贸、物流等相关行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也成为推动青岛市产业升级和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引擎。公路方面,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为骨干,农村公路为基础,布局较合理、结构较完善、设施较齐全的公路网络,所有乡镇实现半小时上高速,市域一小时经济圈全面形成。2022年底青岛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5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条通车里程869.2千米,普通国省道通车里程2236千米,形成了“三纵四横五连”的高速路网格局。铁路方面,全市基本形成了以青岛站、青岛北站、红岛站为主,青岛西站为辅的“ 三主一辅”四站格局,构筑起集约高效的铁路运输网络体系;截至2022年末,青岛市铁路线路达12条,通车总里程达到666公里,实现“济青1小时通达、省内2小时交通圈,2小时到达连云港,4小时直达长三角”的高速铁路交通网络,国家沿海重要的铁路枢纽地位不断巩固。轨道交通方面,近年来随着地铁1号线、8号线、4号线陆续开通运营,截至2022年末,青岛市地铁运营线路7条,运营总里程315公里。航空方面,2021年8月12日青岛流亭机场关闭,山东省内首个最高等级4F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通航投运,以转场为契机,青岛加速补齐航空货运短板,陆续开通至纽约、多伦多等10条国际全货机航线,覆盖亚洲、欧洲、美洲、上合组织成员国 区域研究报告 5 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截至2022年末,青岛拥有国内航线220条,国际航线22条,港澳台地区航线2条,与国内外100余个城市实现直航,当年航空旅客吞吐量97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9.4%;航空货邮吞吐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