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贸期货]:宏观·周度报告:中国经济温和复苏,美联储释放鸽派信号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周度报告:中国经济温和复苏,美联储释放鸽派信号

2023-12-17郑建鑫国贸期货顾***
宏观·周度报告:中国经济温和复苏,美联储释放鸽派信号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国贸投研小程序 期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1)本周大宗商品指数继续走低,一是,国内政策利好出尽,乐观预期有所降温,黑色系商品高位调整;二是,供增需减的担忧挥之不去,能源价格持续走弱;三是,美联储意外放鸽,基本面金属和黄金表现偏强。 (2)11月经济数据表现略好于预期。在低基数和稳增长政策发力的影响下,11月经济多项指标都有所改善。一方面,去年底受疫情影响,经济活动放缓,导致基数偏低,这带来了消费等指标同比增速的显著回升;另一方面,政策面持续发力,如专项债加快发行使用、增发国债等带来基建投资增速显著回升。展望未来,由于低基数的效应仍将发挥效力,12月同比可能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水平,预计4季度GDP同比增速较3季度明显加快,全年可能实现5.2%左右的增长。对于2024年来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提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进一步突出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表明2024年政策将偏扩张、偏积极、偏刺激,2024年GDP的目标增速很可能定在5%左右的偏高水平。 (3)美联储释放鸽派信号。12月美联储的议息会议较为鸽派,主要体现在一是,本轮加息尾声的确认,12 月美联储FOMC会议前,市场一直担忧的加息依旧没有落地,而鲍威尔的讲话基本确认了加息周期尾声的到来;二是,美联储开始讨论降息议题,而且点阵图显示过半的美联储官员预计明年至少降息三次。不过,我们认为短期内尚不具备降息条件,主要原因是当前的经济基本面仍然偏强,一是,11月的核心通胀未进一步放缓,显示核心通胀的下行速度仍将缓慢;二是,劳动力市场虽然有收紧趋势,但是仍未发生质变,11月失业率反而再次下降。考虑到政策的调整往往滞后于经济数据的表现,美联储或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观察,我们预计2024年下半年美联储开启新一轮的降息。 国贸期货·研究院 宏观金融研究中心 郑建鑫 投资咨询号:Z0013223 从业资格号:F3014717 宏观·周度报告 2023年12月17日 星期日 展望后市:国内外一系列重磅会议相继落地,基本面将驱动商品的走势。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认了稳增长的主基调,预计后续将有更多具体的政策落地,扩内需仍是重要的方向:基建保持高增、地产尽快企稳、消费进一步扩大,这些有利于内需驱动类商品的表现。2)美联储释放了鸽派的信号,本轮加息周期接近尾声,不过,降息的开启仍需等待经济数据更加明显的走弱,这可能导致外需驱动类商品的阶段性下跌,然而降息预期的升温可能支撑金融属性强的品种的表现。整体而言,宏观因素暂难形成有效共振,基本面的分化将驱动不同板块商品的走势。 2 一、 宏观和政策跟踪 1.1 中国经济温和复苏 1、11月经济数据表现略好于预期 (1)生产端: 中国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6.6%,预期5.7%,前值4.6%。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87%,较上月扩大0.42个百分点。中国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4.3%,预期4.2%,前值4.1%。 (2)需求端: 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持平前值。中国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预期为3%,前值为2.9%。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3%,涨幅较前值扩大0.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4%,降幅较前值扩大0.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8%,涨幅较前值回落0.1个百分点。 2)社会消费同比增速明显扩大。中国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领同比10.1%,预期12.5%,前值7.6%。中国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7.2%,预期7.4%,前值6.9%。 在低基数和稳增长政策发力的影响下,11月经济多项指标都有所改善。一方面,去年底受疫情影响,经济活动放缓,导致基数偏低,这带来了消费等指标同比增速的显著回升;另一方面,政策面持续发力,如专项债加快发行使用、增发国债等带来基建投资增速显著回升。同时,外需边际回升的支撑带动出口同比增速转正。 展望未来,由于低基数的效应仍将发挥效力,12月同比可能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水平,预计4季度GDP同比增速较3季度明显加快,全年可能实现5.2%左右的增长。对于2024年来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提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进一步突出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表明2024年政策将偏扩张、偏积极、偏刺激,2024年GDP的目标增速很可能定在5%左右的偏高水平。 图表1:工业生产同比增速继续回升 图表2:社会消费增速明显回升 3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 2、社融数据呈现“政府强、企业弱”的特征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45万亿元,前值1.85万亿元,符合市场预期。11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4663亿元,连续第4个月同比多增。11月社融存量增速+9.4%,前值+9.3%,符合市场预期。11月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0900亿元(前值7384亿元),低于市场预期的1.27万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速+10.8%(前值+10.9%),低于市场预期的+11.0%。11月M2增速+10.0%(前值+10.3%),弱于市场预期的+10.1%。11月M1同比+1.3%,前值+1.9%,MO同比+10.4%,前值+10.2%。 (1)信贷需求整体偏弱。11月新增贷款为1.09万亿元,同比少增1200亿元,主要是受企业端的新增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的拖累。从结构上来看:1)居民端贷款新增2925亿元,同比多增29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9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当,但明显弱于2018-2021年同月值;中长期贷款新增2331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103亿元,明显弱于2018-2021年同月值,显示居民消费和购房有一定恢复,但是修复偏缓慢、偏弱,这与当前居民的消费意愿偏弱、房地产依旧低迷相互印证。2)企业端贷款新增8221亿元,同比少增61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多增1946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907亿元。整体而言,企业端的贷款并未弱于季节性,反而是近五年来的第二高的数据,尤其企业端新增中长期贷款(去年高基数而导致同比大幅少增),因此,企业端贷款同比的少增更多是基数因素导致的,实际上,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并不算弱。往后看,信贷要进一步修复,除了企业端信贷继续稳步回升之外,更加需求居民信贷,尤其是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的进一步修复。而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的修复,则与房地产行业的回暖进程密切相关,明年仍需在房地产政策上进一步加码发力。 (2)政府债券发行增加,社融同比多增。11月新增社融2.45万亿元,环比多增6048亿元,同比多增4663亿元。从具体分项来看,11月社融同比多增主要来源于政府债券融资,当月国债发行量较大且特殊再融资债仍有发行,带动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4992亿元,超过当月社融整体同比增幅,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48亿,新增社融结构“政府强、企业弱”的特征明显。此外,11月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多增726亿元,信托贷款同比多增562亿元,外币贷款同比少减291亿元,委托贷款同比多减298亿元,股 4 票融资同比少增429亿元。当月银行并未出现明显的票据冲量行为,票据融资同比表现稳定,微幅多增12亿元。 (3)M2-M1剪刀差再度走阔。1)11月M1增速持续回落至1.3%,在同期基数明显走低的背景下,较上月再度回落0.6个百分点至年内新低,主要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有关,历史上看M1增速与房地产市场景气度高度相关;另一方面,偏低的M1增速也显示出企业经营投资活动仍处于低迷状态,企业存款活化水平较低。2)M2增速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至10.0%,主要原因一是,去年11月理财产品遭遇大规模赎回,显著推高M2增速,基数抬高对今年M2同比增速形成拖累;二是,当月贷款同比少增,影响存款派生。M1增速下行幅度大于M2增速,进一步推动M2-M1剪刀差走阔至8.7%,主要原因是房地产低迷的背景下,居民购房需求下降,居民存款向房企活期存款转移受阻,同时,显示货币活性化仍然较差,宽货币向稳增长的传导不畅。当前亟需通过有效手段刺激内需、提振实体经济活跃度,特别是推动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提振经济内生增长动能。 (4)总体上来看,11月社融表现好坏参半,一方面,信贷数据整体表现平稳,居民信贷需求呈现弱修复,企业信贷虽有回落但主要是基数因素所致,实际表现要好于季节性;另一方面,M1同比增速进一步回落,显示市场主体的预期仍有待进一步修复,经济修复距离全面复苏仍有较大的差距。展望未来,万亿国债的增发将进一步影响12月的货币市场流动性,同时支撑12月的新增社融。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这可能意味着2024年大概率还将有降准降息,名义利率可能进一步调降,同时也显示了要防范通缩压力,驱动实际利率水平下降。但“盘活存量,提升效能”的表述也意味着在信用扩张方面侧重点将从“提量”转向“提效”,大水漫灌式的政策难以出现。 图表3:社融增速小幅回升 图表4:M2-M1剪刀差扩大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 1.2 国内政策跟踪 (1)国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 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0.0010,000.0020,000.0030,000.0040,000.0050,000.0060,000.0070,000.00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2021-122022-032022-062022-092022-122023-032023-062023-09社会融资规模:当月值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5.000.005.0010.0015.0020.00M0:同比M1:同比M2:同比 5 12月11日消息,国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8条工作措施,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稳定企业具有重要作用。从具体举措看,一是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促进内外贸标准衔接,不断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促进内外贸检验认证衔接,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框架下检验检疫、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二是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组织开展外贸优品拓内销系列活动。支持内贸企业采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发挥平台交流对接作用,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接轨。三是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完善内外贸信用体系,推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提升物流便利性,加快发展沿海和内河港口铁水联运。四是加快重点领域内外贸融合发展。深化内外贸一体化试点,鼓励加大内外贸一体化相关改革创新力度。培育内外贸一体化企业,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五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2)住建部表示将支持解决房企短期现金流紧张问题 12月13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表示,针对部分房企出现债务违约风险,金融管理部门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风险出清还需要一个过程,将继续配合金融管理部门,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支持暂时资金链紧张的房企解决短期现金流紧张问题,促进其恢复正常经营。 (3)央行强调防范债券市场风险 12月14日消息,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网站,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