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新世纪评级]:北京市及下辖各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北京市及下辖各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金融2023-11-29新世纪评级f***
北京市及下辖各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区域研究报告 1 北京市及下辖各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3) 公共融资部 邵一静 经济实力: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地理位置优越,属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进入黄淮海平原和黄土高原的交通要道,在“京津冀一体化”和“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北京市地区经济规模和人均GDP在全国排名前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610.90亿元,排名与上年相同,位居全国各省市第13位,单一城市第2位;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7%,受客观因素影响,增速较上年下降7.8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GDP为19.00万元,持续稳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持续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同时积极推动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翼”发展。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当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723.1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 北京市各区发展较不均衡,2022年海淀区GDP突破万亿元,达10206.90亿元,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后全国第二个经济总量破万亿的市辖区,朝阳区、西城区和东城区实现GDP分别为7911.20亿元、5700.10亿元和3437.10亿元,分列第二位、第三位和第四位;顺义区和丰台区GDP规模相近,分别为2073.20亿元和2061.80亿元,居第五位和第六位;此外昌平区、通州区和大兴区GDP规模也超过千亿元,其中大兴区位次由上年的第七位回落至第九位,主要受物医药行业景气度下滑影响,2022年大兴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由上年的56.4%下降至-28.0%,是全市唯一GDP负增长的区域,其余各区GDP增速亦有所放缓,当年仅平谷区和东城区GDP增速超过5%。2023年上半年度,海淀区、朝阳区和西城区GDP分别为5382.90亿元、3902.20亿元和2731.60亿元,位列前三,此外东城区、顺义区和丰台区GDP亦超过千亿元;当期平谷区GDP增速领先,大兴区GDP仍呈现负增长。 财政实力:北京市财政实力较强,但受经济下行、减税降费、土地和房地产市场行情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财政收入呈现波动。2022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14.36亿元,按自然口径下降3.67%(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2.6%),当年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227.46亿元,同比下降17.68%。不过财政收入质量和财政平衡能力继续保持较高水平。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784.4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7%,增幅较高主要是经济恢复性增长带动,以及上年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基数较低因素影响。 区域研究报告 2 朝阳区、海淀区和西城区三产发达,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503.04亿元、490.51亿元和415.94亿元,明显领先于其他各区;东城区、顺义区、丰台区、昌平区和大兴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亦超过百亿元;2022年由于客观因素及留抵退税等因素影响,较多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收入出现下滑。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较大,2022年基金收入主要分布于朝阳区、丰台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和海淀区。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2022年丰台区、大兴区、石景山区、昌平区和通州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均超过100%,基金收入对地区财力贡献较大。2023年上半年度,大部分区域财政收入恢复增长,当期仅东城区和门头沟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呈现负增长;从绝对值看,朝阳区、海淀区和西城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保持前三,分别为303.65亿元、296.60亿元和245.88亿元。 债务状况:随着再融资债券的大量发行,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债务呈现较快增长趋势,2020-2022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6063.59亿元、8770.76亿元和10565.33亿元;依托较强的经济和财政实力,北京市整体债务负担可控。 下辖区中,2022年末除房山区外,其余各区政府债务余额均有所增长,其中丰台区和大兴区增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分别增长709.34亿元和449.51亿元;当年末丰台区和大兴区政府债务余额均超过千亿元,分别为1302.19亿元和1162.58亿元,处于前两位。朝阳区、昌平区、顺义区、海淀区、通州区和房山区政府债务余额处于532-912亿元之间,处于中间水平。由于政府债务规模大幅上升,2022年末大兴区和丰台区政府债务余额分别是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1.13倍和9.46倍,债务偿付压力相对较大。北京市城投债发行规模在全国各省市处于中游水平,全市城投债务及城投带息债务主要集中于市本级、海淀区和西城区,相关区域经济、财政实力雄厚,产业基础好,且企业资产质量好,盈利能力强,整体债务负担处于合理水平;下辖区中,大兴区、昌平区和平谷区城投债务负担相对较重。 区域研究报告 3 一、北京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北京市经济实力分析 北京市是我国首都,第三产业发达,全市支柱产业多元且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受客观因素影响,2022年全市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各省市第13位,单一城市第2位,排名与上年相同,人均GDP仍稳居首位。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持续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同时积极推动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翼”发展。 北京市是我国首都,是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进入黄淮海平原和黄土高原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优越。北京市国土面积1.6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0.17%,下辖16个行政区,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84.3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30万人,城镇化率为87.6%。 基础设施方面,北京市是全国铁路、公路和航空的交通枢纽,区域内交通发达。截至2022年末,全市公路里程22362.80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2.9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196.30公里,增加19.80公里;城市道路里程6208.80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1.30公里。年末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7条,较上年末持平,运营线路长度797.30公里,增加14.30公里,全年客运总量22.60亿人次,下降26.80%;2022年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为1270.30万人次和1028.30万人次,分别排名全国第11位和第16位。 北京市旅游业发达,拥有故宫博物院、八达岭长城、恭王府景区、颐和园、香山等文化和旅游景点,此外2021年9月北京环球度假区正式开园,2022年2月北京市举办冬奥会,进一步带动全市旅游业发展。不过受客观因素影响,2022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及收入呈现下滑,当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1.80亿人次,比上年下降28.5%;实现旅游总收入2520.30亿元,下降39.5%。北京市教育资源丰富,拥有清华、北大等众多知名学府,“211”院校、“985” 院校、“双一流”建设高校等高校数量在全国高校中占比靠前。 从政策环境来看,北京市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其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方面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力度较大。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北京市产业结构正在进一步升级,产业素质将进一步提高,北京市高能耗、高污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逐步实现产业转移,而重点发展“高精尖”产业。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同时计划将通州打造为城市副中心,2019年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通州。近年来,北京市 区域研究报告 4 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基本完成一般制造业企业集中退出、区域性批发市场大规模疏解任务,同时城市副中心框架全面拉开,主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两翼”格局加快构建。虽然短期内产业转型升级会对北京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长期来看,产业的转型升级对缓解其人口压力和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从经济规模来看,2020-2022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达到3.59万亿元、4.11万亿元和4.16万亿元,近三年均位居全国各省市第13位;从单一城市经济规模看,北京市位居第2位,仅低于上海市。近三年北京市GDP同比增速分别为1.1%、8.8%和0.7%,受持续疏解非首都功能及客观因素影响,2020年和2022年北京市GDP增速明显偏低,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2021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不过产业转型升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人口压力,2020-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分别为2189.00万人、2188.60万人和2184.30万人,持续减少;按常住人口计算,2022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9.00万元,保持在全国各省市首位,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 图表 1. 2016-2022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动情况 1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公报等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 1依据国家统计局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国家统计局组织各省(区、市)统计局对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统一进行了修订。修订后,北京市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3310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477.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7508.1亿元。 区域研究报告 5 图表 2. 2022年北京市与全国其他省市GDP及增速对比 数据来源:Wind资讯,新世纪评级整理 从经济结构来看,从90年代起北京市就进入了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2022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3:15.9:83.8,第三产业占比保持在80%以上。近年来,北京市在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基础上,推进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 北京市工业经历了从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转向以汽车、电子、医药等符合首都发展方向的现代工业结构。近年来积极培育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智能装备、人工智能、节能环保、集成电路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022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036.40亿元,比上年下降1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6.7%,剔除新冠疫苗生产因素增长2.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6%,汽车制造业下降2.6%,医药制造业下降58.3%(剔除新冠疫苗生产因素后增长6.4%)。 北京市第三产业地位不断提升,以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业等产业为主,是全市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几年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保持在8成以上,202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49万亿元,增长3.4%;当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左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投资方面,随着城市建设从快速扩张转入平稳推进,北京市投资增长步伐逐步放缓,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虽然近年来,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较前期有所减缓,但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大幅提高,对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0.5%,其中制造业增长18.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 区域研究报告 6 2022年北京市市场总消费额比上年下降4.9%。其中,服务性消费额下降2.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94.20亿元,下降7.2%。当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值36445.50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进口30555.50亿元,增长25.7%;出口5890.00亿元,下降3.8%。 2023年前三季度,北京市经济稳步恢复,当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