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清华五道口]:金融科技研究报告2023-7: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报告(2023)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金融科技研究报告2023-7: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报告(2023)

金融2023-10-10-清华五道口J***
金融科技研究报告2023-7: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报告(2023)

研究报告 (2023年 第7 期 总第127期) 2023年 10 月 10 日 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报告(2023) 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 蚂蚁集团研究院 联合课题组 【摘要】随着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各城市正在吸引和带来越来越多新市民参与各行各业,新市民已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已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举措。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3亿数量新市民群体,其持续增长的金融需求与传统金融供给不充分的矛盾日益突出。更好满足新市民金融需求,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也是党和政府赋予的必须保质保量做好的新的历史性、政治性任务。同时,服务新市民也代表了当下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和实践普惠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 向。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和蚂蚁集团研究院联合组建研究课题组,在“数字经济开放研究平台”上,利用城市粒度的匿名化脱敏抽样数据,在蚂蚁集团域内的云实验室进行指数计算,编制了一套“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以期对全国城市地区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成效差异进行量化评价。结合现有文献和央行发布关于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以及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新形势新特征,与相关数据的可得性和有效性,课题组从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使用情况和质量情况2个维度构建全国城市数字金融服务指标体系。指数包含上述2个维度,共20个具体指标。基于上述指标体系和主客观赋权法最终编制了涵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37个地级以上城市(4个直辖市和333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总体和使用、质量两个方面 “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本指数2021年首次编制,报告包括了2022年的城市级和省级指数。方面分指数包含使用情况指数下支付结算、贷款融资、投资理财、信用免押和保险产品等二级指标,以及质量情况指数下触达度、实惠度、便利度和信用度等二级指标。 “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结果显示,东部沿海省份的新市民数字金融指数整体上分值较高,而东北地区整体颜色偏浅,显示该地区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的分值较低。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分布呈现“胡焕庸线”的特点。总指数前50名的城市分别是:杭州市、上海市、厦门市、南京市、丽水市、武 汉市、北京市、深圳市、合肥市、汕尾市、佛山市、广州市、福州市、莆田市、宁德市、鄂州市、南昌市、新余市、长沙市、淮安市、揭阳市、成都市、无锡市、湖州市、南通市、珠海市、郑州市、苏州市、徐州市、镇江市、嘉兴市、西安市、抚州市、盐城市、济南市、黄石市、景德镇市、芜湖市、黄山市、滁州市、常州市、襄阳市、金华市、三亚市、蚌埠市、宜昌市、南平市、漳州市、泉州市、新乡市。省级层面新市民金融服务指数前10名为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福建省、湖北省、江苏省、广东省、江西省、安徽省、湖南省。新(老)市民的指数结果比较分析显示,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以及二线城市老市民享受的数字金融服务数量和质量均远超同城市新市民,在支付结算、保险产品等业务场景和触达度方面的对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支持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根据报告研究结论,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市民金融服务政策; 第二,创新满足新市民差异化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三,做好新市民金融健康管理; 第四,补齐区域性金融服务短板; 第五,加大金融科技在新市民金融服务中的应用。 最后,我们在附录中提供了2020-2022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总指数、方面指数和二级指标分值,以及2022年全国城市分指数前50名排行榜。 目录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意义 ...................................... 2 2 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标体系 ................ 3 2.1 指数定义与特征 ................................ 3 2.2 指标体系说明 .................................. 4 2.3 指标权重确定 .................................. 7 2.4 指标和数据处理过程 ............................ 9 3 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2022年) ......... 10 3.1 总指数主要特征 ............................... 10 3.2 分指数主要特征 ............................... 18 3.3 新(老)市民金融服务差异分析 ................ 23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 32 附录 ............................................... 36 附1:全国省级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2020) ...... 36 附2:全国省级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2021) ...... 38 附3:全国省级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2022) ...... 40 附4:2022年全国城市分指数排行榜(前50名) ...... 42 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报告(2023) (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 蚂蚁集团研究院 联合课题组)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2022年3月,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22〕4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加强“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推广和强化新市民金融服务。“新市民”群体不仅包含个体工商户,还包含新就业或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这一群体不仅数量庞大,更是城市化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个体户往往难以从银行获得低利率、高额度的小微金融服务,个人消费信贷的额度又未必能满足日常资金周转需求,毕业生们既有围绕衣食住行的消费金融服务需求,也有关乎人生发展的金融需求,但大部分银行的信用卡仍是以工作一定时长的企事业单位白领客群为主。因为初来乍到,信用信息不足,又缺乏资产抵押物,因而这一阶段难以满足传统银行金融产品的标准和要求。但这一群体在初始创业、大额消费经常面临着资金紧缺问题,生活中也有着较大的资金压力。因此,围绕新市民“安居乐业”的消费金融需求该如何被充分满足,对金融机构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 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首次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使命任务再次强调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提高站位,要充分意识到做好3亿新市民服务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他们是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城市化过程中消费需求增长迅速、自我发展潜力较大的群体,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研究意义 “新市民”作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消费生力军,是创新金融服务的重要对象,对我国当前加速推进共同富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意义重大。新市民群体人数众多,且需求潜力巨大,但目前市场上还缺乏足够的数据来全面刻画其金融服务状况。为进一步了解新市民在获取金融产品与服务方面的使用情况和质量情况,本报告基于“数字经济开放研究平台”,利用城市粒度的匿名化脱敏抽样数据,在蚂蚁集团域内的云实验室进行指数计算,针对新市民在支付结算、贷款融资、投资理财、信用免押、保险产品等方面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及质量情况,研究构建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标体系,提出“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通过全国城市新(老)市民享受数字金融服务差异的对比分析,从全国城市范围对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现状进行剖析,通过持续跟踪形成有效动态评估。 由于新市民群体往往信用信息不全、有效抵质押物不足,消 3 费需求小而散,传统金融服务渠道通常难以覆盖,从而无法充分满足新市民群体的金融需求。新市民在获取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而无法根据新市民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筛选,而被阻挡于服务范围之外。数字金融有助于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触达度、实惠度和便利度和信用度,助力提升新市民金融支持。 做好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意义重大,也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基于此,本研究聚焦当前新市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和质量情况,构建“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量化评价全国城市地区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成效差异,在此基础上评估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新市民的经济社会效应,提出进一步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的政策建议。 2 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标体系 2.1 指数定义与特征 关于新市民,《通知》对新市民的范围界定为:“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结合上述文件界定,课题组将报告的研究范围确定为:“常住地和出生户籍地不一致,并且在最近36个月内常住地发生过变动的城市就业居民,以及其他符 4 合通知范围人群。” 《通知》范围主要从需求维度确定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本研究主要从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出发,针对新市民在支付结算、贷款融资、投资理财、信用免押、保险产品五个方面数字金融服务。 2.2 指标体系说明 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科学测算的前提是建立一个完整、准确的指标体系。目前尚无专门指数对新市民总体数字金融服务情况进行评估。本报告首次创新性地针对新市民总体数字金融服务情况开展指数测算。 本报告参考中国人民银行普惠金融指标,以及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等评价体系,结合中国新市民样本特征,在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同时考虑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和质量情况。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标体系应该是基于新市民研究范围以及数字金融服务定义的综合概括,其所包含的每一个指标和每一个维度都应反映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总体视角。而且不仅要考虑到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的城市区域及服务类型的使用差异,还要考虑主要服务水平的质量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衡量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的实际情况。第二,兼顾纵向和横向可比性。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和金融科技的深化发 5 展而不断变化,同一城市区域在不同年份的新市民金融服务情况会有变化。此外,不同城市区域在同一年份由于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制度的不同,在金融服务上的表现也会存在差异,也需要在新市民金融服务指数上得到体现。因此,所编制的新市民金融服务指数最好可以同时进行横向(城市维度)比较和纵向(时间维度)比较。第三,体现数字金融服务的多层次性和多元化,现有关于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基于业务实践角度来考虑的。随着数字金融服务的不断创新发展,数字金融服务已呈现出多层次性和多元化发展的特征。因此,对于数字金融服务的全面刻画要求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中不仅仅包括贷款,还包括保险、信用、投资、支付等业态,并且同样适用于城市新(老)市民之间的比较,以求更加全面地刻画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水平。具体指标体系框架如下所示: 图2.1 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标框架 6 按照上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合现有文献提出的金融服务指标体系,以及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新形势新特征,与相关数据的可得性和有效性,我们从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的使用和质量2个维度来构建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标体系。本报告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标共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