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清华五道口]:全国城市新市民金融服务报告(2022)20221125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全国城市新市民金融服务报告(2022)20221125

金融2022-12-27清华五道口梦***
全国城市新市民金融服务报告(2022)20221125

全国城市新市民金融服务报告 (2022) 2022 -11-18 清华 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蚂蚁 集团研究院 联合 课题组 1 课题组组长: 张健华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李振华 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 课题组副组长: 张 伟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 课题组成员: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庞鑫、郭晓蓓、朱诗怡、崔兆秋、李昱彤、窦盛冉 蚂蚁集团研究院 李勇国、陈舒、马晓崟、王芳、程志云、闪烁 技术支持: 数字 经济开放研究平台、蚂蚁集团数字化管理技术部 2 摘要 2022年新冠肺炎(COVID-19) 疫情持续蔓延,俄乌冲突深刻影响全球经济格局和秩序,世界经济面临更加严峻挑战和更多不确定性。相比之下,中国经济显示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这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多重政策共振下内循环消费和投资的发力。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加快,新市民已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其持续增长的金融需求与传统金融供给不充分的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3亿数量新市民群体,充分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消费、创业等 金融需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命题。更好满足新市民金融需求,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代表了当下各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和实践普惠和数字化转型的方向。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和蚂蚁集团研究院联合组建研究课题组,在“数字经济开放研究平台”上,利用城市粒度的匿名化脱敏抽样数据,在蚂蚁集团域内的云实验室进行指数计算,编制了一套“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以期对全国城市地区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成效差异进行量化评价。结合现有文献和央行发布关于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以及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新形势新特征, 与相关数据的可得性和有效性,课题组从新市民数 3 字金融服务使用情况和质量情况2个维度构建全国城市数字金融 服务指标体系。指数包含上述2个维度,共20个具体指标。基于上述指标体系和主客观赋权法最终编制了涵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37个地级以上城市(4个直辖市 和333个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总体和使用、质量 两个 方面 “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本指数为首次编制, 包括了2020至2021年的城市级和省级 指数。方面分指数包含使用情况指数下支付结算、贷款融资、投资理财、信用免押和保险产品等二级指标,以及质量情况指数下触达度、实惠度、 便利度和信用度等二级指标。编制这套指数,不仅有利于总结各地金融服务新市民的工作成绩,鼓励各地推动进一步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而且有利于从支持新市民消费的角度为经济增长的恢复向好提供坚实基础。 线上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新市民群体年纪普遍较轻,具有金融资产和房产有限, 收入状况偏低等特征。反映到金融领域 ,则体现为对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总体感受金融服务满意度较一般,金融服务触达度和质量仍有待提高,对于住房、医疗和创业领域的金融服务需求最为强烈。 “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结果显示,东部沿海省份的新市民数字金融指数整体上分值较高,而东北地区整体颜色偏浅,显示该地区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的分值较低。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分布呈现“胡焕庸线”的特点。 4 总指数前50名的城市分别是:杭州市、上海市、南京市、武汉市、厦门市、北京市、合肥市、丽水市、深圳市、汕尾市、福州市、郑州市、广州市、南昌市、上饶市、泉州市、三亚市、鄂州市、湖州市、淮安市、长沙市、西安市、十堰市、佛山市、莆田市、襄阳市、黄山市、廊坊市、镇江市、漳州市、徐州市、珠海市、宜昌市、枣庄市、黄石市、成都市、安庆市、宁德市、无锡市、苏州市、蚌埠市、金华市、芜湖市、南平市、衢州市、宣城市、漯河市、连云港市、盐城市、洛阳市。 省级层面新市民金融服务指数前10名为上海市、北京市、 湖北省、浙江省、福建省、江苏省、安徽省、 江西省、广东省 、河 南省 。新(老) 市民的比较分析显示,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以及二线城市老市民享受的数字金融服务数量和质量均远超同城市新市民,部分城市对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支持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根据报告研究结论,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缩小 地区间经济发展和金融资源差距,促进中国区域平衡发展。 第二,数字新基建的规划要适度向低线城市(乡镇等)倾斜。 第三,高线城市立足发展现状,加快推动数字普惠服务新市民金融需求。 最后,我们在附录中提供了2020和2021年全国31个 5 省(市、自治区)的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总指数、方面指数和二级指标分值,全国重点城市常住人口流动情况作为验证,以及全国城市分指数前50名排行榜。 6 目录 摘要 ................................................................................................................... 2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8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8 二、新市民金融服务调查问卷分析(2022年2季度) .............. 10 (一)新市民样本总体概述 ............................................................ 11 (二)新市民群体现状分析 ............................................................ 12 (三)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使用情况 ......................................... 13 (四)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需求痛点 ......................................... 16 三、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标体系 .................................. 19 (一)指数定义和特征 ..................................................................... 19 (二)指标体系说明 .......................................................................... 19 (三)指标权重确定 .......................................................................... 23 (四)指标和数据处理过程 ............................................................ 25 四、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2020 -2021年) ....... 26 (一)总指数主要特征 ..................................................................... 26 (二)分指数主要特征 ..................................................................... 35 五、新(老)市民金融服务差异分析 ................................................ 40 (一)新(老)市民金融服务调查比较分析 ........................... 40 (二)新(老)市民数字金融指数比较分析 ........................... 46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 53 参考文献: ................................................................................................... 56 7 附录 ................................................................................................................ 57 附1:全国省级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2020) ............... 57 附2:全国省级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2021) ............... 59 附3:全国重点城市常住人口流动情况 ...................................... 61 附4: 全国城市分指数排行榜(前50名) ............................ 63 8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2022年3月,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22〕4号)(以下简称 “通知”)要求加强“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推广和强化 新市民金融服务。“新市民”群体不仅包含个体工商户,还包含新就业或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这一群体不仅数量庞大,更是城市化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个体户往往难以从银行获得低利率、高额度的小微金融服务,个人消费信贷的额度又未必能满足日常资金周转需求,毕业生们既有围绕衣食住行的消费金融服务需求,也有关乎人生发展 的金融需求,但大部分银行的信用卡仍是以工作一定时长的企事业单位白领客群为主。因为初来乍到,信用信息不足,又缺乏资产抵押物,因而这一阶段难以满足传统银行金融产品的标准和要求。但这一群体在初始创业、大额消费经常面临着资金紧缺问题,生活中也有着较大的资金压力。因此,围绕新市民“安居乐业”的消费金融需求该如何被充分满足,对金融机构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首次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使命任务再次强调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提高站位, 9 要充分意识到做好3亿新市民服务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他们是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城市化过程中消费需求增长迅速、自我发展潜力较大的群体,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研究意义 “新市民”作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消费生力军,是创新金融服务的重要对象,对我国当前加速推进共同富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意义重大。 新市民群体人数众多 ,且需求潜力巨大,但目前市场上还缺乏足够的数据来全面刻画其金融服务状况。为进一步了解新市民在获取金融产品与服务方面的使用情况和质量情况,本报告基于“数字经济开放研究平台”,利用城市粒度的匿名化脱敏抽样数据,在蚂蚁集团域内的云实验室进行指数计算,针对新市民在支付结算、 贷款融资、投资理财、信用免押、保险产品等方面金融 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及质量情况,研究构建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标体系,提出“新市民 数字金融服务指数”。通过 全国城市新 (老 )市民享受数字金融服务差异的对比分析,从全国城市范围对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现状进行剖析,通过持续跟踪形成有效动态评估。 本报告同样基于上述平台,对新市民金融服务在线调查问卷 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