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西南证券]:汽车行业出口专题:产业优势突出,汽车出海正当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汽车行业出口专题:产业优势突出,汽车出海正当时

汽车行业出口专题:产业优势突出,汽车出海正当时

产业优势突出,汽车出海正当时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汽车研究团队 2023年7月 汽车行业出口专题 核 心 观 点 中国汽车产业优势突出,利于开拓海外市场。零部件方面,基本实现全产业链覆盖,产业链具有一定韧性,受外界冲击影响可控且能实现快速修复;中国零部件产业链具备响应迅速的特点,性价比优势明显。整车方面,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布局领先合资企业,刀片电池等技术全球领先,前瞻性布局智能化,迎合汽车产业发展大趋势。政策方面,2023年以来国家各部委、地方多次提到“汽车出口”,政策端培育汽车出口的意图未变,出口有望在政策扶持下持续快速发展。 建议关注出口机会:中长期看,电动化与智能化将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电动智能产业优势的助力下,我国汽车出口有望延续强劲势头,其中,今年有望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汽车第一出口国。1)在政策端的支持下,技术领先、海外品牌形象佳与营销网络健全的整车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主要标的:长安汽车(000625.SZ)、比亚迪(002594.SZ)、中国重汽(000951.SZ)、宇通客车(600066)。2)在全球产能扩张与新车型周期共振以及领先的FSD技术加持下,特斯拉汽车业务有望持续快速增长,叠加储能与机器人业务未来拥有广阔的成长空间,我们对未来特斯拉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制造业公司持乐观态度,因此,国内具备性价比与快速响应能力的优质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主要标的:拓普集团(601689.SH)、旭升集团(603305.SH)、爱柯迪(600933.SH)、上声电子(688533.SH)、常熟汽饰(603035.SH)、多利科技(001311.SZ)、美利信(301307.SZ)。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贸易摩擦风险;车企电动化转型不及预期的风险;智能网联汽车推广不及预期等的风险。 1 qRsRnNqRvNmPnNmPnOoRmN8OcMbRsQmMtRsRlOnNpQjMqRqN6MnMmQvPoNtMuOoMqN目 录 2 汽车出口向好,供需端电车占比提升明显 汽车产业优势突出,驱动海外市场增长 对比日韩出口:抓住时代契机,出口带来超额收益 依托强势出口,相关标的值得关注 投资建议 更多报告请关注公众号:全球行业报告库 3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JAMA,韩国汽车制造商协会,西南证券整理(注:本页同比系海关总署公布数据) 23Q1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超过日本(万辆) 3 汽车出口总量取得突破,23Q1超越日本成功登顶 2020年疫情波及全球工业体系,年底出现历史性芯片短缺,中国汽车产业稳定供给优势在海外市场得以显现,2021年汽车出口212万辆,同比增长95.9%,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出口国。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332万辆,同比增长56.8%,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23Q1汽车出口107万辆,同比增长58.3%,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乘联会预计今年将出口400万辆,有望全年赶超日本,登上全球汽车出口第一的位置。 乘用车成汽车出 口的重要力 量:2021年乘用车出口161.4万辆,同比+112.4%,出口占比80.1%。截止到2023年5月,乘用车出口仍然维持强势,累计出口146.7万辆,同比+96.6%,占汽车出口总量的83.5%。 重卡:2022年重卡销量跌至67.2万辆,同比-51.8%,但在出口方面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出口16.5万辆,同比+115.2%。2023年1-4月累计出口8.5万辆,同比+101.1%。我们预计今年重卡内需逐步复苏,海外市场也将会在重卡头部车企的积极拓展下持续突破。 客车:2022年出口6.1万辆,同比+23.5%。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1-5月客车累计出口4.1万辆,同比+99.4%,出口持续高增。 2015-2023M1-M5乘用车出口量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海关总署,西南证券整理(注:本页统计重卡出口量=牵引车出口量+重卡出口量) 2015-2023M1-M4重卡出口量 2022年以来客车出口保持高速增长 汽车出口总量取得突破,23Q1超越日本成功登顶 更多报告请关注公众号:全球行业报告库 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翻倍增长达705.8万辆,同比增长99.1%。新 能 源 汽 车 成 长 速 度 远 高 于 行 业 整 体,20/21/22年 汽 车 产 量 为2522.5/2608.2/2702.1万辆,同比仅为-1.9%/+3.4%/+3.6%,同 期 新 能 源 汽 车产 量 为136.6 /354.5/705.8万辆,同比增长10.0%/159.5%/99.1%。 从产量结构来看,电动化渗透率持续提升。中汽协数据显示,燃油汽车产量绝对值高于新能源汽车,但新能源产量结构占比在2021年得到明显提升,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汽车总产量13.6%,2022年同比提升12.5pp至26.1%,截至23年5月该占比提升至28%左右。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在产销端均有较大上升空间。 5 数据来源:中汽协,西南证券整理 2015-23M1-M5新能源汽车产量 新能源在产量结构中占比大幅提升 5 供给端: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幅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 新能源汽车产能快速扩张,2023年规划产能1100万辆,同比增长37.5%,其中,吉利/长安/理想/长 城 产能 以50%及以 上 的增 速扩 张,2023年规 划 产能 分别 为60/60/40/50万辆,同比 增 长50%/50%/60%/150%。比亚迪作为新能源头部企业,2023年规划产能350万辆,同比增长40%,占23年行业新能源总产能31.8%。 6 数据来源:电动汽车观察家,西南证券整理 6 供给端:新能源汽车产能快速扩张 序号 企业 22年实现产能(万辆) 23年规划产能(万辆) 23年产能 占比 1 比亚迪 250 350 31.8% 2 特斯拉 100 100 9.1% 3 上汽通用五菱 50 60 5.5% 4 吉利(含几何、极氪) 40 60 4.5% 5 长安(含深蓝) 40 60 5.5% 6 埃安 40 50 5.5% 7 小鹏 30 40 3.6% 8 理想 25 40 3.6% 9 蔚来 25 35 3.2% 10 长城 20 50 4.5% 其他 180 255 23.2% 合计 800 1100 100% 主要新能源车企产能规划情况 更多报告请关注公众号:全球行业报告库 出口量:2022年电动载人汽车出口106.4万辆,同比增长92.1%,23M1-M5电动载人汽车出口67.0万辆,同比增长116.5%。 出口金额:2018-2022年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金额绝对值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出口1635.6亿元,同比增长133.2%,23M1-M5出口1139.4亿元,同比增长172.4%。 我国对新能源布局的先发优势开始显现,使得新能源汽车出口在数量与金额方面保持高速增长。未来,在政企端的共同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7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西南证券整理(注:本页同比数据系海关总署公布数据) 2018-23M1-M5电动载人汽车出口数量 2018-23M1-M5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金额 7 需求端:电动汽车出口势头迅猛,数量与金额同比均高增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量占汽车总出口32%,23M1-M5占比提升至34.7%,我国电动车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优势持续显现。 分动力形式来看,纯电动乘用车是电车出口主力,2020年以来出口占比超过80%,23M1-M5占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量89.7%。 纯电动出口表现优于插混,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原因:1.海外环保法规要求高,居民环保意识较强,更倾向于纯电车型;2.欧美大量补贴针对纯电动车型,欧洲插混补贴力度小于纯电(英国2022年6月起取消补贴插混补贴;德国2023年起不再补贴插混汽车;荷兰补贴仅针对纯电汽车;瑞典纯电/插电最高分别补5万/1万瑞典克朗)。 8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西南证券整理 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占比持续增加 纯电动乘用车成新能源出口主力 8 需求端:电动车出口占比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成新能源出口主力 更多报告请关注公众号:全球行业报告库 2023年5月,上汽/奇瑞/长安/长城/吉利分别出口8.3/7.4/2.9/2.5/2.3万辆,其中,上汽出口占比高达21.3%。从增速来看,奇瑞汽车出口增速最快,同比增长170%。 2023年1-5月中国汽车出口统计中,上汽、奇瑞、长安、吉利排名第一、第二、第四、第五,分别出口39.6、31.9、14.5、9.9万辆,自主品牌成为汽车出口的中流砥柱。 9 数据来源:中汽协公众号,西南证券整理 2023年1-5月中国整车出口量前十企业(万辆) 9 需求端:自主出海开花结果 2023年5月中国整车出口量前十企业(万辆) 过去,中国汽车主要出口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近年来,伴随品牌力提升和新能源带来的契机,中国汽车开始进入欧洲、北美、澳洲等发达国家。2023年5月,我国向墨西哥/比利时/英国/澳大利亚出口4.2/3.2/2.3/2万 辆;2023M1-M5,向墨西哥/比利时/澳大利亚/英国出口15.9/12/10.1/9万辆。伴随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中国汽车有望实现对海外高端市场的进一步突破。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开始向比利时、阿联酋等国家出口,全年出口量分别为19.8/3.9万辆。 10 数据来源:中汽协公众号,图引自中国远洋海运e刊《中国汽车进出口市场走势及出口流向》 2023年1-5月主要整车出口国家累计出口量(万辆) 2022年主要新能源汽车出口目的地情况(万辆) 10 需求端:开始向欧洲等发达市场出口,国产汽车竞争力提升 2023年5月主要整车出口国家出口量(万辆) 更多报告请关注公众号:全球行业报告库 11 目 录 汽车出口向好,供需端电车占比提升明显 汽车产业优势突出,驱动海外市场增长 对比日韩出口:抓住时代契机,出口带来超额收益 依托强势出口,相关标的值得关注 投资建议 依据企查猫数据显示,2020年零部件行业新增注册存续企业8848家,同比增长107.9%;2021年新增17558家,同比增长98.4%,连续2年保持高速增长。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链逐渐成群发展,形成以新能源、智能化为代表的产业集群,重点集聚在长三角等地区。 国内汽车零部件厂商基本实现全产业链覆盖,以特斯拉Model3产业链为例,中国零部件企业覆盖电池、内外饰等多个模块。 12 数据来源:企查猫,Marklines,新材料在线,西南证券整理 2015年以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新增企业数量(家) 特斯拉Model3产业链全景图 12 中国汽车出口优势: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实现全产业链覆盖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布局 2020年中/日/韩生产汽车2522.5/806.8/350.7万辆,分别同比下滑1.9%/16.7%/11.2%,中国下滑幅度较小。 2021年中国汽车产量得到快速修复,同比实现转正,全年生产2608.2万辆,同比增长3.4%,同年日/韩汽车产量持续下滑2.7%/1.3%。 2022年生产2702.1万辆,同比增长3.6%,同年日本汽车产量下滑0.1%。稳定的供应链为生产提供了保障,也为中国汽车打开了海外市场。 13 数据来源:中汽协,JAMA,韩国汽车制造商协会,西南证券整理 2021年国内汽车产量得到快速修复(万辆) 2015-23Q1中日韩汽车产量对比(万辆) 13 中国汽车出口优势:产业链保持韧性,具备快速修复能力 当前,国内汽车产业形成金字塔式多层级供应商体系,一级供应商与整车企业直接配套,具备较高的同步研发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和系统配套供货能力。具有同步研发资格的供应商在获得项目定点后,将会与整车进行同步研发,周期一般为1-2年。其中,新车型的同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