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使命 讓每個家庭樂享健康。我們的願景 致力於成為全球醫療健康市場的一流企業。 01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目 錄企業資料財務摘要管理層討論及分析法定披露中期簡明綜合損益表中期簡明綜合全面收益表中期簡明綜合財務狀況表中期簡明綜合權益變動表中期簡明綜合現金流量表中期簡明綜合財務報表附註釋義02040558676869717375111 企業資料02二零二三年中期報告董事執行董事吳以芳先生(董事長)王可心先生(聯席董事長)關曉暉女士(副董事長)文德鏞先生(首席執行官)非執行董事陳啟宇先生姚方先生徐曉亮先生潘東輝先生獨立非執行董事李玲女士湯谷良先生王全弟先生余梓山先生監事任倩女士(主席)管一民先生陳冰先生1曹根興先生2聯席公司秘書董曉嫻女士甘美霞女士授權代表吳以芳先生甘美霞女士戰略委員會吳以芳先生(主席)陳啟宇先生姚方先生徐曉亮先生李玲女士審計委員會湯谷良先生(主席)王全弟先生李玲女士提名委員會王全弟先生(主席)李玲女士潘東輝先生薪酬與考核委員會余梓山先生(主席)湯谷良先生王全弟先生陳啟宇先生潘東輝先生環境、社會及管治委員會余梓山先生(主席)李玲女士吳以芳先生註冊地點中國上海普陀區曹楊路510號9樓郵編:2000631 2023年6月28日獲委任。2 2023年6月28日辭任生效。 03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企業資料公司名稱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復星醫藥股票上市地點A股:上海證券交易所股份代號:600196H股: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股份代號:02196中國A股過戶登記處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國上海市浦東新區楊高南路188號香港H股過戶登記處卓佳證券登記有限公司香港夏愨道16號遠東金融中心17樓本公司網站http://www.fosunpharma.com中國主要營業地點中國上海宜山路1289號A座郵編:200233香港主要營業地點香港九龍觀塘道348號宏利廣場5樓香港法律顧問禮德齊伯禮律師行有限法律責任合夥中國法律顧問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核數師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註冊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香港鰂魚涌英皇道979號太古坊一座27樓主要往來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民生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財務摘要04二零二三年中期報告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2023年2022年人民幣百萬元人民幣百萬元(經重述)經營業績收入21,31621,282毛利10,6179,704經營溢利1,3091,979稅前溢利2,6622,358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期內溢利1,7841,542EBITDA4,7923,862盈利能力毛利率49.81%45.60%經營溢利率6.14%9.30%淨溢利率9.62%8.69%每股盈利(人民幣元)每股盈利 — 基本0.670.60每股盈利 — 攤薄0.670.60其中:製藥分部收入15,92114,271毛利8,8067,762分部業績1,6601,890分部期內溢利1,4281,579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人民幣百萬元人民幣百萬元資產狀況資產總額112,098107,11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權益45,41544,532負債總額56,69453,055現金及銀行結餘14,88516,241資產負債率50.58%49.53%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05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回顧報告期內,本集團按照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編製之未經審核中期業績及基本財務業績摘要如下:報告期內,本集團實現收入人民幣21,316百萬元,同比增長0.16%。收入主要影響因素包括:(1)漢斯狀(斯魯利單抗注射液)、漢曲優(注射用曲妥珠單抗)及曲妥珠單抗原液、蘇可欣(馬來酸阿伐曲泊帕片)等新品和次新品收入保持快速增長,其中,2022年3月獲批上市的漢斯狀於報告期內實現收入人民幣556百萬元,漢曲優收入同比增長57.1%、蘇可欣收入同比增長32.7%,捷倍安(阿茲夫定片)在報告期初亦有一定銷售貢獻;(2)隨著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復必泰(mRNA新冠疫苗)、新冠抗原及核酸檢測試劑等抗疫產品收入同比顯著下降(不含抗疫產品,報告期內本集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約15%)。報告期內,本集團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本期溢利為人民幣1,784百萬元,同比增長15.69%。其中,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人民幣1,373百萬元,同比減少26.2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同比下降,主要係:(1)抗疫產品收入顯著下降,但報告期內仍有團隊和醫學、市場等費用;(2)附屬公司Gland Pharma因美國市場競爭加劇以及部分產線停產升級等因素導致的經營業績同比下降;(3)美元加息、升值等因素導致的財務費用和匯兌損失的增加;(4)由於人力成本增加、新併購公司的影響及擬併購項目諮詢費用等影響,行政開支同比增加人民幣381百萬元;(5)本集團保持對創新藥及生物類似藥、創新孵化平台以及早研項目等的投入,研發費用同比增加人民幣307百萬元。報告期內,本集團實現非經常性損益人民幣411百萬元,同比增加人民幣731百萬元,主要包括持有的藥師幫等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以及天津藥業部分股權等非核心資產出售收益(註:上年同期本集團所持有的BNTX股票等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失致上年同期非經常性損益為人民幣–320百萬元)。報告期內,本集團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人民幣1,810百萬元,同比增長0.63%。本集團繼續加大研發力度,報告期內研發投入共計人民幣2,884百萬元,同比增長19.77%。其中,研發費用為人民幣2,134百萬元,同比增加人民幣307百萬元、增長16.80%。 06二零二三年中期報告管理層討論及分析收入報告期內,本集團實現收入人民幣21,316百萬元,同比增長0.16%。其中,本集團在中國大陸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6,530百萬元,在其他國家或地區實現營業收入折合人民幣4,786百萬元,其他國家或地區收入佔比為22.45%。報告期內,本集團製藥業務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5,921百萬元,同比增長11.56%;實現分部業績人民幣1,660百萬元,同比下降12.17%;實現分部利潤人民幣1,428百萬元,同比下降9.56%。銷售成本報告期內,本集團銷售成本為人民幣10,699百萬元,較2022年同期人民幣11,578百萬元下降7.59%。2022年同期銷售成本已按重述後口徑調整。毛利報告期內,本集團毛利為人民幣10,617百萬元,較2022年同期人民幣9,704百萬元增長9.41%。主要係毛利率相對較高的新品及次新品在總收入中佔比提升的貢獻。上述因素導致本集團報告期內毛利率49.81%,較上年同期增長4.21個百分點。綜合以下銷售及分銷開支變動因素後,報告期內本集團毛利率減銷售費用率同比提升0.04個百分點。銷售及分銷開支報告期內,本集團銷售及分銷開支為人民幣5,071百萬元,較上年同期人民幣4,175百萬元同比增加人民幣896百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46%;報告期內,銷售費用率為23.79%,較上年同期增長4.17個百分點;毛利率減去銷售費用率同比提升0.04個百分點。銷售費用率同比變動的主要原因包括(1)抗疫產品銷售費用影響:抗疫產品收入顯著下降,但報告期內仍有團隊和醫學、市場等費用;(2)海外市場費用增加,如斯魯利單抗注射液(PD-1抑制劑)在美國市場上市前籌備投入、復銳醫療科技(Sisram Medical)直銷業務的費用增加以及為提升品牌知名度而新聘品牌大使的開支等;及(3)漢斯狀(斯魯利單抗注射液)、倍穩(鹽酸凱普拉生片)等新品的團隊建設及加強和市場開發等投入。行政開支報告期內,本集團行政開支為人民幣2,103百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13%。行政開支同比增加主要係人力成本增加、新併購公司的影響及擬併購項目諮詢費用所致。 07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層討論及分析研發費用與研發投入報告期內,本集團繼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投入共計人民幣2,884百萬元,同比增長19.77%。其中,研發費用為人民幣2,134百萬元,同比增加人民幣307百萬元、增長16.80%。報告期內,製藥業務的研發投入為人民幣2,519百萬元,同比增加人民幣457百萬元,增長22.16 %,佔製藥業務收入的15.82%;其中,研發費用為人民幣1,792百萬元,同比增加人民幣301百萬元,增長20.19%,佔製藥業務收入的11.26%,主要係報告期內本集團保持對創新藥及生物類似藥、創新孵化平台以及早研項目等的投入所致。其他收益及其他開支報告期內,本集團其他收益為人民幣857百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1.64%。本集團其他開支為人民幣256百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1.93%。主要係持有的藥師幫股票等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金融資產出售產生的投資收益以及美元升值導致的匯兌損失增加所致。應佔聯營公司溢利報告期內,本集團應佔聯營公司溢利人民幣1,118百萬元,較2022年同期人民幣899百萬元增長24.36%。本期溢利由於上述原因,報告期內本集團本期溢利為人民幣2,051百萬元,較2022年同期人民幣1,849百萬元增長10.92%。本集團報告期內及2022年同期的淨溢利率分別為9.62%及8.69%。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本期溢利報告期內,本集團實現經營溢利人民幣1,309百萬元,同比減少人民幣670百萬元,主要影響因素包括:抗疫產品收入顯著下降,但報告期內仍有團隊和醫學、市場等費用;附屬公司Gland Pharma因美國市場競爭加劇以及部分產線停產升級等導致經營業績同比下降;以及行政開支和研發費用同比增加。由於所持有的藥師幫股票等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以及金融資產出售產生的投資收益影響,報告期內本集團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本期溢利為人民幣1,784百萬元,同比增加15.69%。 08二零二三年中期報告管理層討論及分析債務結構、流動性與資金來源總債務本集團於2023年6月30日合計總債務為人民幣32,566百萬元,較2022年12月31日之人民幣29,116百萬元有增長 ,主要係由於報告期內計息債務規模增加所致。於2023年6月30日,本集團之中長期債務佔總債務比例為35.86%,較2022年12月31日的41.56%下降5.70個百分點,中長期債務佔總債務比例下降主要係報告期內長期債務到期轉入流動負債所致。現金及銀行結餘有所下降,於2023年6月30日為人民幣14,885百萬元,對比2022年12月31日之人民幣16,241百萬元下降了8.35%。於2023年6月30日,合計總債務中外幣債務折合人民幣8,239百萬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幣7,875百萬元),其他均為人民幣債務。於2023年6月30日,以外幣計值的現金及銀行結餘為人民幣3,903百萬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幣5,858百萬元)。單位:百萬元 幣種:人民幣以下列貨幣計值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人民幣10,98210,383美元1,6062,278盧比1,3722,472歐元367114港幣259717其他299277總計14,88516,241總債務佔總資產比率於2023年6月30日,總債務佔總資產比率為29.05%(2022年12月31日該比率則為27.18%),係按總計息負債除以總資產計算而得。利率於2023年6月30日,總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人民幣15,492百萬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幣16,899百萬元),以浮動利率計息。 09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層討論及分析未償還債務之到期結構單位:百萬元 幣種:人民幣2023年6月30日2022年12月31日一年以內20,88917,016一至兩年6,2203,369兩至五年3,1956,464五年以上2,2622,267總計32,56629,116借用融資來源於2023年6月30日,除現金及銀行結餘人民幣14,885百萬元外,本集團尚未提用之銀行信貸總額合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