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金融信息化研究所]:2022金融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发展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2金融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发展报告

2022金融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发展报告

金融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发展报告(2022)(评审稿)金融信息化研究所2022年9月 主任:潘润红副主任:习辉、庄文君编委会成员(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拼音排序):董晓杰、杜志明、冯程、冯源、高波、胡书能、黄玉锋、李振、刘雷、鲁金彪、陆健华、彭晓、苏光牛、田永江、万化、王锦怡、王丽静、王新明、王义成、隗华、夏浩淳、肖国彬、肖良华、邢磊、徐建国、徐晓剑、徐志扬、许建辉、俞瑾、余梦杰、赵培编写组成员(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拼音排序):曹秀彬、陈志勇、程静、从平平、杜蓉、范宇、谷磊、管文琦、桂俊鸿、何振岩、胡一鸣、黄睿、李俊杰、李世辉、李文彬、李晓欢、林宇、刘畅、刘强、骆君柱、吕伟初、马成才、孟繁明、石宏飞、史新龙、苏强、孙伟、唐思源、王成、王枫、王莉莉、王荣鑫、王帅强、王栩、王云峰、王志刚、肖淑男、杨锐、岳艳涛、张浩、张积斌、张晓、张占越、赵义斌、钟悦、周日明主要执笔人(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拼音排序):程静、从平平、杜蓉、李晓欢、吕伟初、肖淑男、张占越、钟悦、赵义斌 主编单位:金融信息化研究所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深圳证券交易所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 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家金融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蚂蚁金服(杭州)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支持单位:北京人大金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巨杉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平凯星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I在当前复杂的供应链安全形势下,为确保金融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全面提升金融核心信息技术供应链安全水平成为当务之急。数据库作为金融信息系统的关键环节、支持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软件,其供应链安全成为当前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金融业不断加大我国数据库技术产品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无论是传统集中式数据库、还是新型分布式数据库,在各自适用的场景中支持金融业务创新发展。部分系统重要性银行实现了我国数据库产品在核心系统的应用突破,为行业树立标杆、积累经验。但是,我国数据库在金融领域的深入应用还面临产品性能不足、服务能力有待加强、生态不够健全等诸多挑战,亟需加大各方协作,以应用创新拉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支持应用创新,形成合力,构建完善的金融数据库应用生态,切实提升金融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水平。 I1.概述·····························12.金融业加快应用我国数据库产品提升供应链安全水平·········32.1.多种数据库产品在金融业应用推广成效显著··········32.2.金融业不同领域应用进展存在差异··············42.3.不同类型金融业务系统应用进展差异明显···········53.金融业提升数据库供应链安全水平实践分析·············63.1.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多样··················63.1.1.数据库多种技术路线共存发展············63.1.2.数据库产品金融业应用呈现不同商业模式·······83.2.集中式数据库支持金融业创新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93.2.1.金融业集中式数据库应用占比较高··········93.2.2.集中式数据库产品在金融业深入应用独具优势·····103.2.3.集中式数据库产品在金融业应用成效明显·······113.3.分布式数据库成为金融业的新选择·············123.3.1.金融IT架构转型加速分布式数据库应用·······123.3.2.分布式数据库在金融业应用优势明显·········133.3.3.分布式数据库在金融业应用成效明显·········143.4.金融业云数据库应用崭露头角···············163.5.金融业加大数据库应用标准研制及应用研究·········174.金融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94.1.金融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的发展机遇············194.1.1.传统主流数据库难以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需要·····19 II4.1.2.数据库产业已具备支持金融应用基本能力·······214.2.金融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面临的挑战············234.2.1.我国数据库产业存在技术产品和产业发展短板·····234.2.2.金融业务创新发展对数据库提出更高要求·······264.2.3.数据库人才队伍难以满足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需求····284.2.4.我国数据库在金融业应用风险防范压力较大······315.提升金融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水平的建议·············345.1.数据库产业切实提升供给能力···············345.2.进一步加大我国数据库深入应用力度············355.3.完善我国金融业数据库应用生态··············36附录:案例集···························38 III图1银行业不同类型机构我国数据库产品应用占比图·········4图2不同领域金融机构使用我国数据库产品示意图··········5图3金融业集中式数据库占比情况示意图··············9图4金融业分布式数据库占比情况示意图··············15图5金融业云数据库占比情况示意图················17 金融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发展报告(2022)1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数字中国建设如火如荼。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探索日益深入,基于封闭技术体系的集中式数据库已难以满足数字金融海量数据、超高并发、超高峰值等业务需求。同时,金融机构面临信息技术供应链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给金融业务稳定性带来风险隐患。金融机构为高效支持金融业务创新发展,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采取购买成熟商用产品、与专业厂商联合攻关、自研等多种模式推动解决数据库供应链安全问题,在不同应用场景开展我国数据库技术产品的探索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部分系统重要性银行在核心系统实现了应用突破,取得标杆效应。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了我国数据库产品GaussDB、GoldenDB等在核心及其它系统广泛与深入应用。因此,金融业在数据库技术产品应用中有了更多选择,助力提升行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水平。目前,金融业不同领域、不同体量金融机构、不同类型业务系统在解决数据库供应链安全问题上的进展差异明显。其中,金融领域办公及一般业务系统相对核心系统进展更快,银行业相对证券和保险业进展更快。从行业实践看,金融机构积极联合我国 金融信息化研究所(FITI)专注金融科技发展战略、金融科技理论与实务、信息安全研究2数据库厂商,加大应用创新,结合集中式数据库和分布式数据库的性能特点,在各自适用的场景中开展应用,同时积极探索应用云数据库,有效推动了金融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水平提升。金融业是数据库技术产品的应用方,全面提升数据库供应链安全水平还有赖于数据库产业的充分发展,需要成熟可靠的技术产品支持以及高水平服务能力支撑。而且,数字金融快速发展对数据库产品的性能、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提出更为严格要求。然而,我国数据库产业还处于发展中,技术产品性能还有待提升,服务生态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业深入应用我国数据库产品仍面临选型困难、实施难度大、管理运维复杂、人才队伍不足等挑战。因此,金融机构解决数据库供应链安全问题,不是简单的产品替换,而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从IT发展的整体规划、技术路线、协同兼容、产品选型、服务能力、运维管理、生态发展、风险防控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考虑、科学决策。为此,金融信息化研究所组织各方力量,在深入调研、交流研讨基础上,编制《金融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发展报告》(2022),进行现状梳理、经验总结、问题分析、建言献策及成果展示,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为金融机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为我国数据库产业发展提供助力,推动解决金融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问题,助力金融科技稳步发展和金融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 金融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发展报告(2022)3金融业始终走在IT技术应用和发展变革的前列,根据创新发展和安全可控的需要,引入多款我国优秀的数据库产品支持业务发展,提升数据库供应链安全水平。由于数字化转型进展、工作部署等多种因素,金融业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业务系统中我国数据库产品应用进展差异较大。2.1.多种数据库产品在金融业应用推广成效显著目前,我国数据库产品在金融业应用占比不断提高,显著提升了金融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水平。数据库厂商不断加大数据库产品研发投入,加强与金融机构联合攻关,逐步打造适用金融业务场景的数据库技术产品,为金融机构数据库选型提供更多选择。金融机构在不同业务系统积极探索我国数据库产品的应用,在核心系统引入华为GaussDB、中兴GoldenDB、腾讯TDSQL、达梦数据库、蚂蚁集团OceanBase、阿里PolarDB及平凯星辰TiDB等数据库产品;在办公管理及一般系统中,除了核心系统用到的产品外,还用到阿里RDS/ADB、人大金仓KingbaseES、巨杉SequoiaDB、南大通用Gbase等。同时部分金融机构自研的数据库也实现了在核心及其它系统中的应用,如工商银行iSQL、光大银行EverDB等。我国数据库产品在金融业应用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打磨优 金融信息化研究所(FITI)专注金融科技发展战略、金融科技理论与实务、信息安全研究4化,拉动数据库产业快速发展,促进金融业数据库应用生态不断完善,全面提升金融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水平。2.2.金融业不同领域应用进展存在差异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更快,在整体IT架构转型、新一代分布式金融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提升安全可控能力的部署中,更快地推动了我国数据库产品的全面与深入应用,应用占比达到18%,明显高于证券和保险业。从银行业不同类型机构情况看,新兴互联网银行天然具备的数字化基因、转型创新力度更大,依托母公司自研的数据库产品,实现了我国数据库产品广泛应用,占比达到一半。国有大型银行依托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资金支持,在我国数据库产品应用推进中取得明显进展。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代表性农商行和省联社也取得较快进展,城商行和其他民营银行还处于起步阶段。详细情况如图1所示:数据来源:金融信息化研究所图1银行业不同类型机构我国数据库产品应用占比图 金融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发展报告(2022)52.3.不同类型金融业务系统应用进展差异明显为确保安全生产,顺利实施,金融机构普遍采取“先外围、后核心”的策略推进我国数据库产品的应用。金融行业整体超过40%的金融机构在办公和一般系统中实现了我国数据库产品的应用,成效明显。而核心系统更为复杂,安全稳定运行要求更高,牵一发而动全身,进行数据库迭代升级的难度更大,金融机构普遍采取稳妥策略推进,通过充分的调研考察、测评验证,进行重点突破,取得较大进展。另外,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在办公、一般和核心系统中使用我国数据库产品的机构数量占比存在差异,同样反应了进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详细情况如图2所示:数据来源:金融信息化研究所图2不同领域金融机构使用我国数据库产品示意图 金融信息化研究所(FITI)专注金融科技发展战略、金融科技理论与实务、信息安全研究6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推动不同数据库产品的应用推广。同时根据业务需求、自身技术积累、技术产品发展情况、服务能力等逐步形成了包括我国传统集中式数据库推广应用、新型分布式数

你可能感兴趣

hot

金融业数据库创新发展报告(2023)

金融
金融信息化研究所2023-10-29
hot

2022中国软件供应链安全分析报告

信息技术
奇安信2022-12-03
hot

软件供应链安全治理与运营白皮书(2022)

信息技术
悬镜&ISC&中国电信2022-08-28
hot

2022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交通运输
罗戈研究20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