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民生证券]:医药行业专题研究:GLP-1药物蓬勃发展,产业链机遇全景梳理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医药行业专题研究:GLP-1药物蓬勃发展,产业链机遇全景梳理

医药生物2023-06-14王班、王维肖民生证券笑***
医药行业专题研究:GLP-1药物蓬勃发展,产业链机遇全景梳理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01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2023年6月14日GLP-1药物蓬勃发展,产业链机遇全景梳理医药行业专题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摘要及投资建议◆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通过激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发挥肠促胰岛素的作用而产生降糖效果,是一类既能降血糖,又能降低体重的促胰岛素分泌药物,还在心血管保护作用中表现出优势。◆GLP-1受体是治疗2型糖尿病及肥胖症最有效的靶点之一,GLP-1受体激动剂处在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的二联治疗的行列中,度拉糖肽和司美格鲁肽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两种GLP-1受体激动剂。2014年,利拉鲁肽被美国FDA批准用于肥胖症治疗,拉开了GLP-1受体激动剂用于肥胖症治疗的序幕。GLP-1药物市场前景广阔,成长潜力大。经过我们初步推算,预计到2030年中国GLP-1药物治疗糖尿病的市场空间将超过200亿人民币,治疗肥胖的市场空间也将超过200亿人民币。◆国内已上市的8款GLP-1受体激动剂,占据市场份额最多的是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及礼来的度拉糖肽。目前国内除已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外,Tirzepatide(礼来)已申报NDA;还有6款药物进展较快处于临床III期,主要适应症为糖尿病、减重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包括IBI362 (信达生物)等。另外GX-G6(石药集团),ecnoglutide(先为达生物),HR170331(恒瑞医药),TTP273(中美华东)等药物处于临床II期。此外,利拉鲁肽中国专利已到期,其中华东医药国产利拉鲁肽已获批,翰宇医药,通化东宝已提交上市申请。司美格鲁肽中国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九源基因、中美华东、丽珠集团跟进研发。◆除GLP-1单靶点药物以外,全球在研的多靶点激动剂大部分集中在GLP-1R/GIPR、GLP-1R/GCGR领域。其中,GLP-1R/GIPR领域由礼来的替西帕肽领衔,已获得FDA批准上市。GLP-1R/GIPR/GCGR三靶点激动剂可能表现出更强劲的疗效,礼来和韩美药业已将各自的产品推进至II期临床试验。◆上游CDMO方面,药明康德(合全药业)、凯莱英的多肽研发平台重磅项目推进不断,诺泰生物具有专家团队领衔的多肽及小分子药物的CDMO平台,圣诺生物、昂博制药也是多肽药物研发及生产方面的领导者,九洲药业也在积极拓展相关业务布局,产业链上游方面昊帆生物及蓝晓科技布局较早、目前已经有相当体量的收入并随着下游产品放量而快速增长。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全球及国内GLP-1领域研发进展,关注相关药企及其产业链投资机遇。◆建议关注: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华东医药、通化东宝、诺泰生物、药明康德等。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品产能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仿制药风险,集采风险。1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目录C O N T E N T SGLP-1市场前景广阔02GLP-1竞争格局03GLP-1靶点介绍0104GLP-1新星:司美格鲁肽052国内多肽产业链梳理06风险提示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证券研究报告GLP-1靶点介绍01.3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GLP-1 具有血糖调节作用,受体在体内分布广泛01图表:GLP-1 受体激动剂作用机制资料来源:PubMed,民生证券研究院4◆胰高血糖素样肽 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受体激动剂属于肠促胰素类药物。GLP-1 主要由回肠和结肠中的 L 细胞分泌,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参与机体血糖稳态调节,降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延缓胃排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人体分泌的 GLP-1 半衰期很短,仅为 1~2min,分泌到血液循环后易被二肽基肽酶 4(DPP-4)快速降解而失去促胰岛素分泌的活性。为了充分发挥 GLP-1 的“天然”作用,药物研发人员对其结构进行修饰,开发了一系列 GLP-1 受体激动剂。GLP-1 受体激动剂可发挥与天然 GLP-1 相同的生物学作用,还能避免被降解失去活性,从而延长作用时间,发挥调节血糖, 治疗糖尿病的作用。◆GLP-1 受体广泛分布于全身多个器官或组织,除胰腺外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心血管系统、肝脏、脂肪组织、肌肉等,因此 GLP-1 受体激动剂具有多重降糖机制。包括促进胰岛素生物生成和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β-细胞凋亡,促进β-细胞增殖;减少肝糖输出;抑制食欲,增加饱腹感;延缓胃排空和胃肠蠕动。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含 GLP-1 在内的多受体激动剂作用机制 01图表:GLP-1与基础胰岛素的作用互补资料来源:PubMed,民生证券研究院5◆由于 GLP-1 受体分布广泛,可以与其他受体共同调节关键靶组织的代谢且 GLP-1 受体激动剂的疗效与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所以开发含 GLP-1 在内的多受体激动剂也备受关注。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是一种4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由主要位于近端小肠的K细胞分泌,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肠促胰素。胰高糖素(GCG)由胰岛α细胞分泌,其主要生理作用是迅速升高血糖水平。◆目前,已有多种有潜力的分子在临床前或临床试验中与 GLP-1 受体激动剂联合制成复方制剂或多受体激动剂,例如胰岛素与GLP-1受体激动剂合剂;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GCGR 和 GLP-1 双受体激动剂等。图表:GIP与GLP-1受体相互作用的潜在机制图表:GCGR和GLP-1双受体激动剂作用机制资料来源:PubMed,民生证券研究院资料来源:PubMed,民生证券研究院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证券研究报告GLP-1市场前景广阔02.6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以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发布的《2020年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糖尿病分为四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占我国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2型糖尿病的病因为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素的代偿性分泌不足。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前可长无明显临床症状。02图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慢病之王糖尿病7资料来源:PubMed,民生证券研究院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IDF《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版)》显示,2021年,20-79岁的成年人中有5.37亿(10.5%)糖尿病患者——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据IDF预测,糖尿病总人数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6.43亿(11.3%),到2045年将增至7.83亿(12.2%)。◆IDF《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版)》显示,过去的10年间(2011年~2021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由9000万增加至1.4亿,增幅达56%,其中约7283万名患者尚未被确诊,比例高达51.7%。据IDF预测,未来20余年,虽然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速会趋于平稳,但患者总数将增加到2030年的1.64亿人和2045年的1.74亿人。02图表:2019-2045年全球和每个地区的糖尿病患者人数(20-79岁) (百万人)全球约10%的人口为糖尿病患者8资料来源:IDF2020年第九版《全球糖尿病概览》,民生证券研究院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1920302045图表:2000-204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百万人)资料来源:IDF2020年第九版《全球糖尿病概览》,民生证券研究院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对于2型糖尿病,若无禁忌证且可耐受,一线疗法仍是二甲双胍+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预。1)对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推荐在二甲双胍+全面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2)对于以心衰和肾功能不全为主的糖尿病患者,荐在二甲双胍+全面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SGLT-2抑制剂,如不能耐受SGLT-2i,则联用GLP-1受体激动剂。3)对于2型糖尿病不合并上述疾病者,则口服药物不受限制,以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为最重要指标。4)胰岛素治疗。02图表:2 型糖尿病常用药物市场份额(全球)GLP-1是2型糖尿病推荐疗法9资料来源: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民生证券研究院图表:2 型糖尿病诊疗路径图表:GLP-1和SGLT-2带动市场增长资料来源:诺和诺德公告, 民生证券研究院资料来源:诺和诺德公告, 民生证券研究院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肥胖症是指机体脂肪总含量过多和/或局部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主要包括3个特征: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多、体脂分布的失调以及局部脂肪沉积。无明显病因者称单纯性肥胖症,有明确病因者称为继发性肥胖症。BMI是衡量肥胖的常用指标,国际上通常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体重指数界限值,即体重指数在24.0~28.0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近年来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体力活动的减少,智研咨询预计未来我国超重及肥胖人数将继续呈增长趋势,2022年中国超重及肥胖人数将达到2.26亿人,预计2025年中国超重及肥胖人数将突破2.65亿人,肥胖相关并发症有很多。肥胖患者由于形体不美,容易出现自卑、忧郁、焦虑等心理障碍,肥胖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02图表:肥胖诊断标准肥胖人群逐渐增加,肥胖严重影响人类健康10资料来源:WHO,民生证券研究院分类BMI值(kg/㎡)肥胖≥28.0超重24.0~<28.0体重正常18.5~<24.0体重过低<18.5图表:2022-2025年中国超重及肥胖人群(亿人)2.262.382.512.655.1%5.2%5.3%5.4%5.5%5.6%22.12.22.32.42.52.62.7202220232024E2025E中国超重及肥胖人数(亿人)同比增长(%)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民生证券研究院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随着审美观念的改变,减肥药接受度持续提高。因其能让身体更快的减肥效果而受到减肥需求者的喜爱。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16-2020年,全球减肥药物市场规模由18.0亿美元增长至26.0亿美元,CAGR为7.6%;2016-2021年,中国减肥药物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2.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约30亿元,CAGR达50.3%。02肥胖人群逐渐增加,肥胖严重影响人类健康11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民生证券研究院图表:2016-2020全球减肥药市场规模(亿美元)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05101520253020162017201820192020全球减肥药市场规模(亿美元)增速(%)-20.0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0510152025303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中国减肥药市场规模(亿元)增速(%)图表:2016-2020中国减肥药市场规模(亿元)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民生证券研究院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治疗肥胖药物有以下3种:奥利司他(罗氏),利拉鲁肽(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诺和诺德)。2014年利拉鲁肽被美国FDA批准用于肥胖症治疗,拉开了GLP-1受体激动剂用于肥胖症治疗的序幕。中国尚无上市的GLP-1减肥药。02肥胖人群逐渐增加,相关治疗药物陆续上市12资料来源:医药魔方,民生证券研究院图表:治疗肥胖常见药物产品奥利司他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商品名XenicalSaxend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