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杭州市发布《杭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杭州市发布《杭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3-05-20-未知机构自***
杭州市发布《杭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 1 — 杭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构筑新优势,开创新局面,根据《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围绕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目标,全面推进“三化融合”,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杭州高质量发展主引擎、转型升级主动力、创新创业主阵地,以及城市治理现代化和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撑。 1.发展理念引领全国。杭州将数字经济定位为全市“一号工程”,不断推动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2016年成功承办G20杭州峰会,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G20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以城市大脑创新城市治理,成功打造全国城市数字治理典 — 2 — 型范本。首推“企业上云”,“健康码”成为全国抗击新冠疫情的利器,“亲清在线”惠企政策在全国率先实现“秒兑”,诞生了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 2.数字产业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增加值4290亿元,同比增长13.3%,占GDP比重达到26.6%,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量。数字安防产业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杭州入选全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3.数字赋能成效显著。大力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率先走出一条从“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企业上云”到“未来工厂”的智能制造之路,两化融合指数达108.97。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累计入围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项目7个,“犀牛智造”入选全球首个服装领域“灯塔工厂”。共享制造、协同制造、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制造模式发展迅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践成果先后在全国复制推广,形成了一批农业数字化应用示范模式。 4.数字治理走在前列。城市大脑已成为深度链接和支撑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协同联动发展的城市数字化治理综合基础设施,建成了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开启了城市数字化治理新篇章。《杭州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促进条例》颁布实施。 — 3 — 《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显示,杭州数字治理指数位居全国第一,获评“新时代数字治理标杆城市”称号。 5.创新平台风起云涌。获批国家“芯火”双创基地,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和湖畔实验室——首批4个浙江省实验室在杭落地。阿里云“城市大脑”和海康威视“视频感知”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与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名院的战略合作平台相继落成。云栖大会、“智涌钱塘”大会、未来大会等成为行业发展风向标,科技创新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 6.基础设施支撑有力。截至2020年底,全市城域网出口带宽达10.3T,千兆宽带覆盖率达94%,百兆光纤行政村覆盖率达100%;累计建设5G基站20430个,获工信部“5G网络覆盖最佳城市”称号。率先建成全国首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数据中心改造及集约化建设成效初显,数据中心服务器数量达48万台。成功获批国家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 7.模式业态日新月著。获批全国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在线娱乐、在线阅读、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无人酒店等智能化服务新模式蓬勃发展。网络零售额年增长率高达20%,被列为省新零售标杆创建城市。培育头部直播电商、多频道网络服务机构70余家,自主创新就业生机勃发。金融科技发展领跑全国,被公认为“全球移动支付之城”,成功获批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城市。 近年来,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明显,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 4 — 一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企业分布、“软硬”协同、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二是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要求相比,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三是与“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的目标要求相比,数字治理有待进一步深化。四是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创新不明显,相对于领先城市,面临“掉队”风险。五是数字经济相关制度标准有待进一步健全。 (二)面临形势。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发达国家纷纷部署数字经济战略。北京、上海、深圳、贵阳等地竞相布局数字经济,给杭州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提出新要求。“十四五”时期,杭州作为全国数字经济最具先发优势的城市之一,积极抢抓“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带来的重大机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进一步重塑数字经济的产业链架构、产品和服务形态、商业模式和治理方式,以“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脉搏、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争当全球数字经济排头兵的客观选择,更是争创数字化改革引领区、带动长三角区域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数字经济竞争的有为之举。 二、总体要求 — 5 —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按照“四个杭州”“四个一流”的要求,着力抢抓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治理体系变革和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为使命,以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协调发展为路径,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提升数字产业能级,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广泛推广数字化治理成果,有效释放数据资源价值,不断夯实发展底座,持续完善产业生态,高水平建设“数智杭州·宜居天堂”,推动数字经济实现二次攀升,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全球数字变革高地、推动国家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贡献杭州力量。 (二)基本原则。 ——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坚持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立健全创新制度体系,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持续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叠加倍增效应,深化数据融通应用,释放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培育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 ——协同发展,突出特色。立足国家、省战略要求,统筹推 — 6 — 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协同发展,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实力。结合杭州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聚焦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推进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数字产业新集群。 ——市场主导、多元共治。加强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学研用协同,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推动跨领域、多技术、多应用融合协同创新,探索形成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创建公平有序、审慎包容的市场环境,营造数字经济发展良好氛围。 ——共建共享,安全可控。以数据开放、设施共享、系统互通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数字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走向共同富裕。推动建立健全数字经济制度规则体系,实现网络安全与数字经济双轮驱动并行发展。 ——开放交流,协作共赢。鼓励优势企业加强海外布局,积极引入并消化吸收全球数字化创新成果,加强与“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数字经济交流合作。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强化引领赋能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担当,加快培育发展开放型数字经济。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数字经济进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创新发展,数字经济系统建设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初步构建,数字经济生产力大幅提升。全市规模以上数字经 — 7 — 济核心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万亿元,增加值达到7000亿元并力争向万亿元迈进,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以上,增速领跑全国。数字经济“五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数据要素市场改革有序推进,“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地位进一步彰显,着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样板城市,高水平形成“重要窗口”鲜明标志。 ——加快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理念和技术策源地。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成为国际一流的科创平台,形成一批引领性创新成果。到202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达到5.2万件。 ——加快建设全国数字经济企业和人才集聚地。优势资源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产业梯度培育成效显著。到2025年,培育数字经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0家,“隐形冠军”“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引进数字经济领域领军人才60名以上,组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50个以上。 ——加快建设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地。关键基础产业自主可控能力显著提升,优势新兴产业能级增强,未来产业逐步壮大,融合型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形成若干个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000亿元,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5万亿元。 — 8 — ——加快建设全国产业数字化变革示范地。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保持全国领先,装备数控化率和工业设备联网率提升15个百分点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全覆盖。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基本建成。到2025年,网络零售额达到1.2万亿元,跨境电商出口额达到960亿元,数字贸易额达到1940亿元。 ——加快建设全国城市数字治理方案输出地。整体智治体系全面形成,智慧化便捷公共服务普遍共享,数字治理制度规范体系成熟定型,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数据要素市场稳步构建,特色行业数据资源创新应用加快推进,数字红利不断释放。到2025年,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超90%,公共数据集开放个数达到1600个。 杭州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主要指标 类 别 指 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科技创新 数字经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家 4400 6000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 万件 3.4 5.2 全社会R&D经费投入相当于地区 生产总值比重 % 3.5 4.0 数 字 产业化 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 营业收入 亿元 12937 20000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亿元 4290 7000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26.6 30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营业收入 亿元 4460 7000 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营业收入 亿元 9889 15000 产 业 数字化 全社会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22 27 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 % 90 100 培育聚能工厂、链主工厂、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家(个) / 1150 — 9 — 类 别 指 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网络零售额 亿元 8992 12000 数字贸易额 亿元 1545 1940 城市数字 治 理 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 % 83.4 >90 掌上办公比例 % / 80 公共数据集开放个数 个 898 1600 数字基础设 施 互联网普及率 % 90.2 95 数据中心服务器数 万台 48 60 5G基站数量 万个 2 5 城域网出口带宽 T 10.3 13 三、主要任务 (一)坚持创新引领,提升创新策源新能力。 全面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聚集,实现创新发展新突破,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融合,构建全域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 1.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健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一批基础研究专项,加快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的突破。面向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智能计算、集成电路、关键软件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