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创证券]:上市银行23Q1业绩综述:银行23Q1:至暗时刻已过,重归配置价值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上市银行23Q1业绩综述:银行23Q1:至暗时刻已过,重归配置价值

金融2023-05-16贾靖、徐康华创证券清***
上市银行23Q1业绩综述:银行23Q1:至暗时刻已过,重归配置价值

证 券 研 究 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行业研究 银行 2023年05月16日 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推荐 (维持) 银行23Q1:至暗时刻已过,重归配置价值 ——上市银行23Q1业绩综述  上市银行23Q1业绩综述:营收小幅承压,盈利保持平稳。1、行业23Q1营收仍有承压,主要受Q1重定价影响,同时净手续费收入增长也对营收有拖累。23Q1 40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1.4%,其中四大行营收受会计准则变动影响有重述,股份行营收仍是同比增-2.9%,增速较22年继续回落。2、行业内分化继续凸显,优质城农商行的营收增长确定性更强。优质银行凭借更为强劲的信贷投放、较强的息差韧性、更为灵活的资产摆布,在营收增长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成长性和确定性。3、资产质量仍保持稳健优异,拨备释放利润。23Q1 40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703亿,同比增2.3%。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同比+1.2%、+1.5%、+11.7%、+11.6%。区域性银行中杭州银行、江苏银行、苏州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利润维持20%+以上的增速,其中杭州银行净利润同比增28.1%,位列第一。  业绩归因:规模增长和拨备释放仍是支撑银行利润最主要的因素。1) 规模扩张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Q1银行扩表增速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40家上市银行规模扩张对净利润增长的贡献为12.5%,较2022年提升 0.9pct。2) 拨备继续正向贡献利润。40家上市银行拨备计提贡献净利润增长3.2%。3) 息差收窄仍是利润增长最关键的掣肘。23Q1上市银行息差对盈利负贡献 14.3个百分点,负贡献程度较前22全年继续走扩,银行息差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4) 非息收入对营收正向贡献,主要是其他非息收入的正向贡献显著。净手续费方面,23Q1上市银行中收拖累盈利增速0.6%,较2022全年-1%的负向拖累幅度有收窄;其他非息对上市银行的盈利正向贡献 3.8%,各板块其他非息对盈利的贡献均走阔。  银行23Q1经营情况:1、量:资负增速较年初进一步走阔,但经济内生性增长动能仍偏弱。上市银行23Q1信贷资产增速较年初进一步走阔至同比12%,带动生息资产同比较年初走阔至12.6%,环比年初增5.6%。负债端23Q1存款同比增13.7%。国有大行继续发挥头雁作用。2、价:净息差环比收窄8bp。23Q1上市银行单季净息差水平为 1.67%,环比22Q4收窄8bp。资产端生息资产收益率为3.50%环比Q4收窄6bp,主要是受重定价影响,同时新发贷款利率Q1仍在低位。负债端计息负债成本率环比Q4上行3bp,预计主要受居民风险偏好下行、存款仍有定期化趋势的影响;同时个别银行外币存款定价亦有上行。3、质:继续保持平稳优异。上市银行1Q23不良率环比 2022年继续下降 3bp至 1.17%,平均信用成本23Q1为1.08%,较22全年下降0.15pct;风险抵补能力也总体维持在较为扎实的水平,1Q23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环比继续小幅提升0.9pct至314%。  银行业至暗时刻已过,行业重回配置价值。我们认为:1、行业营收压力最大的时间点已过,居民信心恢复已在路上。今年营收增速放缓是年初以来制约银行估值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一季度受资产端重定价影响、叠加新发贷款利率仍在低位,市场担心银行息差有较大幅度下行,拖累银行营收同比负增。往后看,年内重定价的一次性影响已经消退,当前居民信心恢复已在路上,并会逐步传导至新发贷款利率企稳、财富管理相关收入的恢复增长,进而带动银行营收恢复至历史中枢增速水平。2、资金端角度,基金持仓已经到了低位,对应板块估值已经到了极低位置。1Q23主动型基金持仓银行股比例在2.0%,较年初下降1pct,较3Q22地产预期最悲观的时候下降0.4pct,反映市场对银行的悲观预期。对应板块估值下行至历史低位,截至4月28日银行申万指数对应PB在0.5X,处于历史4.10%的分位点。3、银行盈利保持稳定,资产质量提供了足够的安全垫,银行重归配置价值。当前银行经营的两个特征是盈利的稳定(ROE)以及资产质量的稳定,考虑行业资产质量已经出清到了历史较为优质的水平,给未来银行业绩增长提供了非常充足的安全垫,预计后续银行利润增长仍会保持稳健。另外从股息率的角度,银行股息率已经到较高区间,多数在5%以上,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 海外银行风险是否会对国内银行经营产生扰动?和近期发酵的海外银行风险 证券分析师:贾靖 邮箱:jiajing@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23040004 证券分析师:徐康 电话:021-20572556 邮箱:xukang@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18060005 行业基本数据 占比% 股票家数(只) 42 0.01 总市值(亿元) 101,137.42 10.60 流通市值(亿元) 65,017.53 9.01 相对指数表现 % 1M 6M 12M 绝对表现 4.5% 15.8% -1.8% 相对表现 3.7% 2.1% -4.6% 相关研究报告 《3月金融数据点评:全面超预期,经济内生动能逐步修复》 2023-04-12 《激烈加息周期下的压力测试——全球金融观察之硅谷银行》 2023-03-21 -16%-7%3%12%22/0522/0722/0922/1223/0223/042022-05-13~2023-05-12银行沪深300华创证券研究所 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号 2 不同的是,国内金融系统的稳健性要好于过往历史周期。近期海外硅谷银行、瑞士信贷和第一共和银行的风险暴露,直接诱因是加息背景下负债端收缩所形成的流动性危机,核心还是在于其偏离银行定位下经营不善带来的期限错配、以及风险抵御能力下降。而我国银行业经营所处的货币金融环境总体比较稳定,且从资产配置来看,国内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多以贷款为主,国内商业银行更多面临的是信用风险。从信用风险的角度,我们认为,当前金融系统在经历多年的金融去杠杆、打破刚兑、净值化转型后,较之前历史周期更为稳健。且银行经历2020年以来持续的不良出清和化解后,当前账面不良+关注率也已经下行到了历史低位,行业整体面临的短期风险扰动要显著小于海外银行,而行业长期面临的信用风险更多需要的是时间换空间,且已经包含在当前估值定价中,或不会对行业估值产生进一步扰动。  投资建议:看好银行Q1业绩落地后基本面企稳和估值修复带来的投资机会,当前板块重回长期配置价值区间,建议关注“一大一小”投资组合:1)高股息策略配合“中特估”主题下的国有行估值修复机会。在短期市场流动性充沛,叠加金融产品收益率下行的环境下,预计低估值、高股息策略仍是较优选择,建议关注国有大行的投资机会,建议关注邮储银行。2)中长期看,随经济复苏,中小银行业绩确定性更强。随着企业和居民预期改善,经济步入复苏通道,更看好业绩确定性的中小银行,推荐宁波银行、常熟银行、瑞丰银行、苏州银行、江苏银行。如果下半年居民风险偏好修复好于预期,股份行的业绩弹性空间会更大,建议关注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 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居民信用风险偏好修复不及预期,城投和地产风险暴露。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 EPS(元) PE(倍) PB(倍) 简称 股价(元) 2023E 2024E 2025E 2023E 2024E 2025E 2023E 评级 邮储银行 5.24 1.03 1.21 1.41 5.11 4.34 3.72 0.65 推荐 宁波银行 27.30 4.14 4.98 5.97 6.77 5.61 4.66 1.03 推荐 常熟银行 7.53 1.23 1.49 1.76 6.13 5.06 4.27 0.84 推荐 瑞丰银行 5.77 1.17 1.35 1.53 4.93 4.29 3.78 0.53 推荐 苏州银行 7.45 1.30 1.55 1.84 5.71 4.80 4.05 0.69 推荐 江苏银行 7.60 2.04 2.46 2.95 3.73 3.10 2.57 0.58 推荐 招商银行 34.04 5.90 6.63 7.31 5.77 5.13 4.66 0.93 推荐 平安银行 12.62 2.70 3.19 3.70 4.67 3.96 3.42 0.60 推荐 兴业银行 17.03 4.82 5.33 5.92 3.53 3.19 2.88 0.48 推荐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预测 注:股价为2023年5月12日收盘价 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投资主题 报告亮点 对40家上市银行23Q1经营数据进行详细梳理和总结,对关键经营指标进行拆解和测算,从微观视角看银行一季度经营情况,并结合此对后续银行股投资进行一些思考。 投资逻辑 行业营收压力最大的时间点已过,居民信心恢复已在路上。今年营收增速放缓是年初以来制约银行估值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一季度受资产端重定价影响、叠加新发贷款利率仍在低位,市场担心银行息差有较大幅度下行,拖累银行营收同比负增。从一季度上市银行实际经营情况看,息差环比有8bp的下行,但银行通过以量补价仍是实现了净利息收入的同比正增,一季度银行营收低于预期的地方在中收增长,特别是财富管理相关收入。往后看,年内重定价的一次性影响已经消退,新发贷款利率和中收业务恢复增长取决于后续经济的内生增长情况。根据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3月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较年初提升5.5pct至49.9%、未来就业预期指数较年初提升9.3pct至52.3%、倾向更多储蓄的储户占比下降3.8pct至58%,均较年初有显著改善。预计当前居民信心恢复已在路上,并会逐步传导至新发贷款利率企稳、财富管理相关收入的恢复增长,进而带动银行营收恢复至历史中枢增速水平。 银行盈利保持稳定,资产质量提供了足够的安全垫,银行重归配置价值。当前银行经营的两个特征是盈利的稳定(ROE)以及资产质量的稳定,考虑行业资产质量已经出清到了历史较为优质的水平,给未来银行业绩增长提供了非常充足的安全垫,预计后续银行利润增长仍会保持稳健。另外从股息率的角度,银行股息率已经到较高区间,多数在5%以上,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看好银行Q1业绩落地后基本面企稳和估值修复带来的投资机会,当前板块重回长期配置价值区间,建议关注“一大一小”投资组合,即中特估带动的国有行估值修复+高成长性中小行,建议关注邮储银行、宁波银行、常熟银行、瑞丰银行。如果下半年居民风险偏好修复好于预期,股份行的业绩弹性空间会更大,建议关注招商银行、平安银行。 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号 4 目 录 一、上市银行23Q1业绩综述:营收小幅承压,盈利保持平稳 .......................................... 6 (一)营收和利润增速:营收承压,拨备释放下利润增速相对平稳 ......................... 6 1、营收增速:净利息收入以量补价,非息增速仍是掣肘 ................................... 6 2、利润增速:上市银行净利润增2.3%,拨备释放利润 ...................................... 6 (二)业绩归因:规模增长和拨备释放仍是支撑利润最主要的因素 ......................... 7 (三)盈利能力分析:保持相对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