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点评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 / 9 2023年03月18日 《稳增长动能在于消费、基建——兼评2月经济数据—宏观经济点评》-2023.3.16 《迈入消费新时代—宏观深度报告》-2023.3.16 《继续加息对美联储或仍是较优选择——美国2月CPI点评—宏观经济点评》-2023.3.15 预期之内的降准 ——宏观经济点评 何宁(分析师) hening@kysec.cn 证书编号:S0790522110002 事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降准目的在于缓解银行间流动性压力、助力经济恢复 我们曾强调,2023年应是“稳货币、宽信用”,货币维持“克制的宽松”,力度有限,不过仍可能再降准降息。且我们在2022年11月降准时便提出“降准步长缩窄至25bp可能成为常态”。因此本次降准总体在意料之内。 降准的目的有以下几点:(1)缓解银行间流动性压力。1-2月信贷“开门红”要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派生存款催化缴准需求,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被加速消耗。此外,2月集中缴纳缓税,季节性上1-2月政府存款增加,资金流向央行,银行间资金偏紧。从资金面表现来看,银行间资金利率中枢上行且波动加大。我们测算和历史经验表明,通常央行在一年内需通过降准、结构性货币政策等释放超过2万亿基础货币。为缓解银行间流动性压力,并在年初完成足额基础货币投放,结合易纲行长3月3日的发言“用降准的这个办法来吐出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还会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来综合的考虑对经济的支持”,降准是一个重要的工具。(2)助力经济平稳修复。1-2月经济数据显示,开年经济有边际改善,但仍存部分不确定性。就业压力仍严峻、出口对工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仍趋降、地产需求端修复延续性不确定,经济修复的持续性和斜率有待观察。随着两会结束,政策逐步落地实施,此时降准体现了政策稳增长的决心。(3)近期美国、欧洲银行业出现流动性危机,国内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和系统性风险重视度提升,降准是对潜在金融风险的提前防范。 降准推动银行延续信贷投放、积极信号提升经济修复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本次降准大约释放长期资金5000-6000亿元,为银行节约负债端成本60-70亿元。首先,银行负债端成本的释放有助于银行加大对实体信贷投放的支持。目前经济的修复离不开宽信用持续性发力。预计后续基建配套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房企融资端将延续改善。其次,经济修复的信心提升。MLF净投放和降准叠加出现的信号意义较为明显,即强调政策对于经济修复的决心与信心。从历史表现来看,降准后短期股指小幅上涨,3个月内上涨幅度扩大,创业板上涨胜率较高;降准后债券收益率普遍下行,国开债表现强于国债。因此我们认为本次降准将对市场预期起到积极作用,利好股债。但同时要看到,宽信用的传导还需居民端储蓄的释放,因此降准对需求提振的实际作用仍待观察。 后续降息可能性仍存,降准空间已逐渐缩小 降准体现了央行“以我为主”和偏宽松的货币政策态度。后续货币政策来看,上半年货币政策仍保持宽松以呵护经济恢复性增长。银行负债端成本节约为后续降息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例如调降1年期、5年期LPR以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住房贷款成本,但幅度预计不大。“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仍是全年基调。我们重申此前观点,2023年是“稳货币”,总量逐渐“克制”,结构性政策发力且将在消费加码,信用整体偏宽。 我们曾提示降准步长缩窄至25bp可能成为常态。从本次降准依然保持25bp的幅度可以印证,降准的空间已逐步缩小。本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按照5%的隐含下限估算,未来还剩余260bp左右的降准空间。在流动性整体宽松、央行有补充流动性的其他结构性工具的背景下,后续若再次降准,幅度大概率保持在25bp。此外,过往央行实施降准之前,国常会通常提前1-2周预告,本次没有,需观察这种模式未来是否会发生变化。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疫情演变超预期。 相关研究报告 宏观研究团队 开源证券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经济点评 宏观研究 宏观经济点评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2 / 9 目 录 1、 降准目的在于缓解银行间流动性压力、助力经济恢复 ......................................................................................................... 3 2、 降准推动银行延续信贷投放、积极信号提升经济修复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 5 3、 后续降息可能性仍存,降准空间已逐渐缩小 ......................................................................................................................... 6 4、 风险提示 .................................................................................................................................................................................... 7 图表目录 图1: 2023年初以来资金利率波动上行 ...................................................................................................................................... 4 图2: 失业率小幅上升 ................................................................................................................................................................... 4 图3: 工业生产弱修复 ................................................................................................................................................................... 4 图4: 历史上MLF超额续作后降准较为罕见 ............................................................................................................................. 5 图5: 降准公告后股指一般上涨、债市收益率普遍下跌 ............................................................................................................ 6 表1: 过去三年基础货币投放规模在2-3万亿左右 .................................................................................................................... 4 宏观经济点评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3 / 9 1、 降准目的在于缓解银行间流动性压力、助力经济恢复 我们曾强调,2023年应是“稳货币、宽信用”,货币维持“克制的宽松”,力度有限,不过仍可能再降准降息(前序报告《应对不确定性》)。且我们上次降准便提出“降准步长缩窄至25bp可能成为常态”(《继续宽松且创新工具——全面降准点评》),因此本次降准总体在意料之内。本次降准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缓解银行间流动性压力。2023年以来,企业信贷增长超预期。具体来说,1-2月信贷“开门红”要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派生存款催化缴准需求,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被加速消耗。虽M2增速保持上行,但表征银行间流动性的超储率应是持续降低。此外,2月集中缴纳缓税,季节性上1-2月政府存款增加,资金流向央行,银行间资金偏紧。从资金面表现来看,银行间资金利率中枢上行且波动加大。2023年以来资金利率有所抬升,随后围绕政策利率波动,其中有超过一半的时间DR007高于政策利率。多重因素表明银行间狭义流动性出现一定压力,负债端成本上升。为缓解银行间流动性压力,并在年初完成足额基础货币投放,央行实施降准。 过去三年,央行通过降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释放的基础货币年均约在2-3万亿左右,指向降准应是常态化投放长期流动性的工具。 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机制:我国基础货币由银行体系外现金(M0)、商业银行库存现金、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超额存款准备金四部分构成。其中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银行可自行使用的资金,能够连接银行间狭义流动性和实体经济广义流动性,且目前是信贷扩张的重要来源。2018年来,除2020年以外金融体系扩表(以社融作为表征)增速在10%左右,相应的,超额储备金也需要增长10%来提供基础货币支撑。近三年来我国超储金规模平均在20.8万亿,则每年基础货币投放需要2万亿左右。目前央行货币供给的方式:(1)使用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当前以MLF投放作为常规手段;(2)以降准方式提高货币乘数,进行货币供给。而一般来说降准25bp相当于提供5000亿元基础货币。过去5年货币政策工具释放的基础货币年均约在2-3万亿左右,因此,降准释放流动性是必要的货币投放操作。 易纲行长3月3日发言也表示“用降准的这个办法来吐出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还会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来综合的考虑对经济的支持”。 (2)政策助力经济平稳修复。1-2月经济数据显示,开年经济有边际改善,但仍存部分不确定性。就业压力仍严峻、出口对工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仍趋降、地产需求端修复行情延续性不确定,经济修复情况仍有待观察。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23年稳增长仍是主要任务,而经济的恢复性增长离不开政策的配合和宽松的货币信用环境。随着两会结束,政策逐步落地实施,此时降准体现了政策稳增长的决心。 (3)近期美国、欧洲银行业出现流动性危机,国内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和系统性风险重视度提升,降准是对或有金融风险的提前防范。 宏观经济点评 请务必参阅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4 / 9 表1:过去三年基础货币投放规模在2-3万亿左右 年份 MLF年度投放(亿元) MLF年度到期量(亿元) MLF净投放(亿元) 其他再贷款、结构性工具投放(亿元) 降准释放长期资金(亿元) 2023 45,500 2022 45,500 45,500 0 13,227 10300 2021 45,500 51,500 -6,000 8506 22000 2020 51,500 36,900 14,600 10,475 17500 2019 36,900 49,510 -12,610 11,441 27000 2018 49,510 45,215 4,295 10,135 36500 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注:其他结构性货币工具包括各类再贷款、再贴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