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吴证券]:环保行业月报:欧洲碳价破百&CCER重启在即,关注清洁能源&再生资源&林业碳汇减碳价值 - 发现报告

环保行业月报:欧洲碳价破百&CCER重启在即,关注清洁能源&再生资源&林业碳汇减碳价值

公用事业2023-03-09袁理、朱自尧东吴证券李***
环保行业月报:欧洲碳价破百&CCER重启在即,关注清洁能源&再生资源&林业碳汇减碳价值

重点推荐:仕净科技,国林科技,凯美特气,宇通重工,景津装备,路德环境,高能环境,天壕环境,九丰能源,新奥股份,三联虹普,伟明环保,瀚蓝环境,绿色动力,洪城环境,天奇股份,光大环境,英科再生,中国水务,百川畅银,福龙马,中再资环。 建议关注:金科环境,美埃科技,卓越新能,山高环能。 碳市场行情复盘:2023年2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185.43万吨,总成交额1.04亿元。其中,挂牌协议交易成交25.43万吨,成交价55.00-57.50元/吨,2月末收盘价55.00元/吨,较1月末-1.79%。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到2025年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利用更规范畅通,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回收利用先进模式,到25年推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到2030年重点领域产品设备能效水平进一步提高,推动重点行业和领域整体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协同效应有效增强,再生资源利用或打开新成长空间。 CCER重启在即,关注清洁能源&再生资源&林业碳汇的减碳价值。2月4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启动仪式”举行。前期CCER主要鼓励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及林业碳汇三类项目,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内CCER为风电、光伏、林业碳汇等189个自愿减排项目的业主及相关市场主体带来收益约9.8亿元。我们对CCER自愿减排主要鼓励的7种类型进行减碳量及经济效益测算,减碳经济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填埋气资源化>林业碳汇>风电>生物质利用>光伏>餐厨处置>垃圾焚烧。填埋气资源化减排及经济效益最为突出,其度电减碳量可达0.00578吨,在CCER碳价为30/60/100元/tCO2的情景假设下,利润弹性102%/204%/339%。 欧洲碳价破100欧元/吨催化再生资源需求,1)再生塑料高减碳&强制性添加显著受益:①再生塑料较原生塑料减碳30-80%,19年全球废塑料回收率约35%提升空间大。②再生PET最低含量标准保障刚性需求,欧盟明确到25年PET容器中再生塑料比例不少于25%,30年不少于30%,各大企业自愿做出承诺。重点推荐:三联虹普、英科再生。2)再生生物油助力交通领域减排,受欧盟碳需求最直接驱动。①价差修复:疫后废油脂(UCO)供应复苏,生物柴油与地沟油价差回升,企业单位盈利修复。②原料供给端:短期餐饮修复&UCO出口受限,2021年废油脂利用率24%,长期规范利用+垃圾分类废油脂存4倍空间。③下游需求端:减碳加码&强制添加削弱周期属性,以废油脂制成的生柴(UCOME)迎替代良机,生物航煤增量空间大。④中游生产端:龙头加速扩产,二代和生物航煤为布局方向。建议关注:卓越新能、山高环能、嘉澳环保。 关注双碳环保产业安全系列下的能源安全及资源化投资机遇。能源安全:固本强基&有序替代,关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下新能源产业(光伏治理、氢能)、火电灵活性改造、储能及天然气投资机遇。重点推荐:【仕净科技】光伏废气治理龙头,一体化&新技术促单位价值量提升成长加速;【天壕环境】稀缺跨省长输贯通在即,解决资源痛点空间大开。资源化:发展循环经济,关注战略资源锂电回收、提锂分离材料、特气、金属&石化资源再生。重点推荐【凯美特气】二氧化碳尾气回收龙头,【天奇股份】锂电回收,【路德环境】酒糟资源化龙头。 最新研究: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启动,关注环卫新能源10年50倍。 央行支持北京绿交所发展CCER,关注清洁能源&再生资源&林业碳汇减碳价值。 风险提示:政策进展不及预期,利率超预期上行,财政支出低于预期 1.市场行情 1.1.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行情 上月(2023年2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854,306吨,总成交额103,595,830.80元。挂牌协议交易月成交量254,306吨,月成交额14,295,830.80元,最高成交价57.50元/吨,最低成交价55.00元/吨,本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55.00元/吨,较上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下跌1.79%。大宗协议交易月成交量1,600,000吨,月成交额89,300,000.00元。截至2月末,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31,790,549吨,累计成交额10,593,172,830.34元。 图1: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2022年2月-2023年2月行情图 1.2.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行情 上月(2023年2月)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深圳共成交10018吨,累计总成交28.08百万吨。天津共成交19.93万吨,累计总成交66.62百万吨。上海共成交4.09万吨,累计总成交1.74亿吨。四川共成交6.76万吨,累计总成交36.47百万吨。 图2:2023年2月以及累计CCER成交量 事件:2023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纲要》,其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纲要》多方面涉及“绿色”“低碳”相关内容。1)从宏观经济视角下,《纲要》提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单位GDP资源能源消耗不断下降,经济发展新动能和质量新优势显著增强”。 2)《纲要》要求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加快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全面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健全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优化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标准,实现资源绿色、高效再利用。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立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标准体系。建立绿色产品消费促进制度,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3)在工程建设上,《纲要》指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资源建筑应用,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低碳环保、节能减排。 4)除此之外,《纲要》还提及推进绿色食品、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健康安全消费理念等绿色低碳相关内容。 加快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 1)碳减排关键技术(低碳):围绕化石能源绿色开发、低碳利用、减污降碳等开展技术创新,重点加强多能互补耦合、低碳建筑材料、低碳工业原料、低含氟原料等源头减排关键技术开发;加强全产业链/跨产业低碳技术集成耦合、低碳工业流程再造、重点领域效率提升等过程减排关键技术开发;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协同治理与生态循环、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封存以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等末端减排关键技术开发。 2)碳零排关键技术(零碳):开发新型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能等零碳电力技术以及机械能、热化学、电化学等储能技术,加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特高压输电、新型直流配电、分布式能源等先进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开发可再生能源/资源制氢、储氢、运氢和用氢技术以及低品位余热利用等零碳非电能源技术。开发生物质利用、氨能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非含氟气体利用、能量回收利用等零碳原料/燃料替代技术。开发钢铁、化工、建材、石化、有色等重点行业的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 3)碳负排关键技术(负碳):加强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二氧化碳高效转化燃料化学品、直接空气二氧化碳捕集、生物炭土壤改良等碳负排技术创新;研究碳负排技术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之间的协同关系,引领构建生态安全的负排放技术体系;攻关固碳技术核心难点,加强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技术升级,提升生态系统碳汇。 4)高能耗行业总体可划分为三大领域:电力行业领域、材料和制造领域、建筑领域。 对电力行业领域,推进火电减排,实施“绿色煤电”计划。对材料和制造领域,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型稳定化技术,另一方面可通过应用生物基及生物降解塑料技术。3)对建筑领域,重点是构建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发展低碳建筑,其关键是建筑规划设计、建造、使用、运行、维护、拆除和重新利用全过程的低碳控制优化。 事件:2023年2月4日,央行行长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启动仪式上 事件:2023年2月9日欧洲议会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ENVI)投票正式通过碳关税(CBAM)协议。 欧盟碳关税投票初步通过,较此前试运行时间延后、范围折中。2月9日欧洲议会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ENVI)投票正式通过碳关税(CBAM)协议,ENVI为欧洲议会下面的专委会,CBAM还需要在今年4月的欧洲议会全体会议上最终通过。 事件:2023年2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有三点。1)重点领域产品设备产销量大,推动更新改造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有关机构测算,目前在我国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领域,在用的锅炉、电机、电力变压器、制冷、照明、家用电器等产品设备保有量已超过50亿台(套)。立足我国强大国内市场和完整产业体系,统筹推进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推动实现生产、使用、更新、淘汰、回收利用产业链循环。2)相关产品设备运行能耗高,节能降碳潜力巨大。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重点领域产品设备年运行能耗量占全国能耗总量约80%,一些在用产品设备的能效水平偏低,高效节能产品设备的推广应用亟需加强。以节能降碳为重要导向,加快产品设备更新改造,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3)废旧产品设备资源蕴藏丰富,回收利用的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显著。废旧产品设备中蕴藏着丰富的金属资源,是巨大的“城市矿产”。加强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利用,有利于减少原生矿产资源开采。对废旧产品设备实施专业化再制造,与制造新品相比,可显著节能、节材并减少碳排放,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更大化。 《指导意见》分2025年、2030年两个阶段,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产品设备分别提出了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工作目标。1)到2025年,通过统筹推进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进一步提升高效节能产品设备市场占有率。与2021年相比,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在运高效节能电机、在运高效节能电力变压器占比分别提高超过5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在用主要家用电器中高效节能产品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通用照明设备中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达到40%、60%、50%。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利用更加规范畅通,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回收利用先进模式,到2025年推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4.5亿吨。2)到2030年,重点领域产品设备能效水平进一步提高,推动重点行业和领域整体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协同效应有效增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为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指导意见》提出,坚持“聚焦重点、稳步推进,合理定标、分类指导,节约集约、畅通循环,市场导向、综合施策”的工作原则,围绕加快节能降碳更新改造、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强化支撑保障等3个方面,部署了11项重点任务。 1)在加快节能降碳更新改造方面。一是聚焦重点领域产品设备。首批聚焦实施条件相对成熟、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的锅炉、电机、电力变压器、制冷、照明、家用电器,推动相关使用企业和单位开展更新改造。二是合理划定产品设备能效水平。以《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2年版)》(发改环资规〔2022〕1719号)和现行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本依据,鼓励更新改造后达到能效节能水平(能效2级),并力争达到能效先进水平(能效1级)。三是逐步分类实施更新改造。组织